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倘若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首先会考虑“孩子为什么想要穿雨鞋”,而不是急于教训孩子。孩子是打算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爸爸买给他的新鞋,还是有什么不愿告人的“小秘密”?这都有可能是他执意穿雨靴上幼儿园的缘由。
虽然说母子连心,但须知妈妈心中的“好”与孩子心中的“好”存在一定的区别。也就是说,妈妈的喜好,孩子未必会接受。总而言之,孩子与妈妈的观点、趣向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妈妈喜欢的东西,孩子也有可能会觉得反感,故此,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意见提出来,供孩子参考,但最终接受与否则要由孩子自己来选择。
当然,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他们担心孩子由于判断力不足作出错误选择,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对于孩子的选择妈妈也许会予以否认,转而向其灌输自己的想法。其实,父母如此不免有些多虑。即使孩子的判断有误,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此过于担心,因为每位孩童都需要经历一个选择与体会的过程,他们会从中领悟出各种道理。
另外,即使孩子作出了错误选择,且由此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我们也尽量要使用平和的语气,将各种状况向其详细说明,让孩子能够充分理解,而不是大发雷霆或没头没脑地训斥“你只需要按妈妈说的做就可以了”“你不可以这么做”“即使我现在告诉你,你也听不明白”“你根本不会做”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6期 孩子只会将过于频繁的唠叨当做耳边风
偶尔,全家人准备一同去逛折扣商场,孩子们便会显得异常高兴。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能够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门而感到喜悦,内心之中对于渴望已久的玩具或是可口的食物,也必然会产生一种即将获得的兴奋感。每每此时,他们便会兴奋地大喊大叫或是在沙发、床上蹦跳不停,严重时甚至还会在某些小事上犯错不断,例如在洗脸、刷牙、换衣服等日常小事上丢三落四、拖泥带水。
当然,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很努力地掩饰这种兴奋情绪,并试图将自己表现得与平常毫无二致。
可惜的是,许多妈妈看不透孩子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她们只凭自己的直观感受作出判断,专拣碍眼之处评判,无意中,便将诸多禁令及否定性的字眼吐露出来。
“行了,别再添乱了,我都快被你给弄晕了!”
“你还在磨蹭什么呀?没有听到妈妈刚才跟你说的话吗?动作快点!”
“你犯傻了啊,怎么连这种事情都不会做?”
“在家时妈妈就对你说过这件事没得商量,不行就是不行!”
“不是告诉你不要做了吗?你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妈妈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倘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沉浸于兴奋之中的孩子突然间听到这些话语,他又会是什么反应呢?妈妈每天絮絮不止的唠叨又会令孩子产生怎样的想法?对此,有些妈妈会作出反驳,她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说出这种否定或禁令性28的话语,完全是为了约束孩子的出格行为。但她们显然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听到这些话语以后是否会感到伤心、自卑。
倘若孩子是第一次听到或并不熟悉妈妈的唠叨,他也许会为成为“听妈妈话的乖宝宝”而做出一番努力,但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且记忆力有限,对于他们而言忘掉妈妈的嘱咐只是眨眼之间的事。如果是这样,妈妈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要去重复此前的话语,而孩子则未等妈妈讲完便会想“又开始了”“干脆当做耳边风吧”。
当我们遇到上述的情况时,与其将自己此刻的坏情绪如实表现出来,还不如使用看似毫不在意的语气引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自己作出正确判断,并将之付诸行动。例如,我们可以自言自语般地给孩子一个提醒,这样大部分孩子均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含义,并聪明地改变他的做法。
无视孩子的人格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上一边儿玩儿去。”
在与客人聊天时,一旦孩子插嘴,父母大都会训斥他们一两句。另外,当孩子犯些小错时,例如,将喝剩的饮料罐碰倒,妈妈就会提高嗓门对其大声斥责一番。
“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是不是记吃不记打啊!”
“就因为你,我都没法活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一些,让我少操点儿心。”
“唉,你也就这点出息了,我还能指望你什么呀!”
大人犯错也是常有之事,更何况好奇心颇重、缺乏生活常识的小孩子呢?
孩子之所以经常犯错、闯祸,是因为他们行事之时目光尚很短浅,对于事态发展的预见性极低,因此即便在大人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也会无法判断出后果。
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通过这些经历,渐渐学会如何分辨是非对错,才能够判断出事情可行与否,才知道什么是危险而什么更安全。每天都要经历的几次错误、失败或是挫折,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有见识,并逐渐成熟起来。因此,在孩子犯错、惹事之时,父母不能只想着如何教训孩子。
即使父母认为存在教训他们的必要性,也要首先问清缘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当时又有怎样的想法?要留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最后,倘若我们认为孩子的解释有道理,就要给予其理解与认可,反之,则要对他们的错误想法进行更正。
唯有爸爸、妈妈在家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才能够使孩子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学会爱护自己;相反,如果父母轻视自己的孩子,外人自然更加不会尊重他,孩子本身也会将自己视为无用之人。
作为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永远信任我,他们是默默守护着我的强大支柱”“爸爸、妈妈永远与我站在一起,他们是最爱我的人”。这样才可以赋予孩子巨大的力量与勇气,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困难。
。。
第7期 不要因为上班就对孩子感到内疚
对于妈妈而言,将心爱的孩子托付于人而自己却外出工作,这显然会令她们的心情感到十分沉重。当孩子为阻止妈妈离开而哭闹不止时,当孩子与保姆异常亲热却对自己视而不见时,自内心深处袭来的阵阵伤痛告诉她们,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罪人。
作为孩子的妈妈,希望亲自照顾子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身为职场人士,若要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又要承受太多的东西,要知道,即便你多么的能力超凡,也无法单凭一人之力兼顾教养子女与工作两项职责。
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对孩子产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为自己在孩子的问题上稍有疏忽便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责,这只会使孩子对你有更多耍性子的借口,或者说会留给孩子继续依赖于你的余地。
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能力之外的事情,要敢于承认和接受。
倘若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软弱、可怜的姿态,那么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懦弱。因此,妈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并且在面对家人时也要始终保持着那份自信。请记住,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才是对家人及自己的最大鼓励。
命令般的语气会令孩子的心情变坏
记得年幼之时,每当我玩完“过家家”或人偶游戏后,大多会自觉地将散落的玩具收拾妥当。但此时,只要听到妈妈一声“马上给我收拾干净”的号令,我那份“干活儿”的兴致便会随之一扫而空,因此我常常会假装没有听见她的告诫,直到妈妈气得暴跳如雷,我才会极不情愿地、磨磨蹭蹭地收拾玩具。
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如同那随风摇摆的芦苇一般,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有时,即使是自己原本有意去做的事情,但倘若身边有人对此指手画脚,便会打消我们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因此产生一种叛逆心理,令我们对这件事变得反感至极。
其实,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发号施令或指手画脚。
因此,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记得要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而不是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布命令,最好能够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或是建议,使孩子自觉地做出处理。
第8期 再苦再累也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由于上班族妈妈要兼顾公司工作与家务两项职责,因此时常会忙得焦头烂额。人若是长时间负担超出自己体力和能力范围的事务,难免会引发烦躁情绪。
说来也是,当身心俱疲之时却仍有堆积如山的事务等着她去处理,任谁都会感到烦躁不堪,倘若有人面对这种情况依然能够笑靥如花,那她肯定有些精神不正常。
尽管如此,但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发脾气,或显露出自己暴躁的一面。坏事往往会比好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特性是只会记住刺激性强烈或自己印象颇深的东西。即使你只在孩子面前发过一次脾气,孩子印象中你也是一位情绪烦躁、充满抱怨的母亲,而那种亲切、温柔的形象将荡然无存。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因此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主要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考虑到周边环境因素。他们并不了解在外面辛苦工作的妈妈决不是因为不爱自己才发脾气的,更不会想到妈妈也是需要休息和“再充电”的。
他们只会认为妈妈感到疲惫的缘故与自己有关,而发脾气、抱怨也是讨厌自己的表现,他们甚至还会悲观地认为自己毫无用处可言,本不该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倘若这一天真的非常疲惫,妈妈可以将自身状态如实地讲给孩子听,告诉他自己为什么会不高兴,告诉他自己也需要休息,并尝试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此一来孩子便会知道,妈妈发脾气、抱怨并不是因为讨厌自己,同时也会令他学会怎样去理解、体谅妈妈。
但需要注意,无论处于何种情况下均不能使孩子对妈妈的工作产生反感。
出于本能,孩子们都不希望妈妈离开自己,因此他们会认为妈妈之所以不能和自己在一起,之所以会发脾气、抱怨,都是因为妈妈需要去工作。所以,上下班时,妈妈一定要始终保持微笑,令孩子感到上班对于妈妈而言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孩子认同“上班族妈妈”的形象。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最好是将孩子带到公司,让他充分了解妈妈的工作性质,告诉他妈妈的劳动对于社会及家庭而言,其意义何等重要,使孩子自内心之中对妈妈的行为产生出敬佩之情。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上班族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程度上落后于人,更担心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上班族妈妈的孩子就是比别人差”“钱赚再多又有什么用,孩子都那副德行了”。因此,相较于专职妈妈,上班族妈妈对于孩子的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在学习方面给孩子造成一定负担。
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重要的并不是比别人多认一个字或是为其请一位出色的家庭教师,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舒适、安稳的心理状态。虽然这或许会令你感到不可置信,但它的确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及生活习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情绪不安或带有烦恼的孩子一般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而且即使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弥补也很难带来显著的学习效果。因此,妈妈不应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而应首先了解孩子对于什么事物感兴趣,最好带他进入相关领域体验一番,从而自然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动力及关注度。须知,强迫孩子学习极有可能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叛逆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
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首先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使他们有个稳定的情绪,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爱,他们自然也会为不辜负父母的信任及期待,做出最大的努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9期 不要将孩子视为人生负担
即便是平常乐此不疲去做的事情,若在不称心之时也会变得毫无兴致可言。
这还是对于自己的所好而言,若是换作自己反感之事,其情况又会如何呢?不用说,自然是敷衍了事。哪怕是自己曾喜欢过的人,若是他(她)做出令自己失望的事情或是自己对其失去了兴趣,人们往往也会抱以“眼不见为净”的态度。
妈妈同样是人,在她们身心疲惫、累得不想动弹时,孩子的纠缠不休也会令她们感到厌烦,即便这种心绪只是暂时性的。虽然说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会令你感到疲惫与伤心,但孩子为你带来的幸福却远胜于它。当然,就经济方面而言,有了孩子以后定然要比两人生活时拮据很多,但孩子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一定会让你感觉这一切都很值得。出乎意料的惊喜,如同拥有整个世界般的欢乐,人生的希望与价值重现,让你陶醉其中的幸福感……相比之下,短暂的厌烦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因如此,父母更不能视孩子为“沉重的包袱”,或认为他们的存在可有可无。
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他人是非
虽说“背地里敢开国王的玩笑”(韩国谚语),但身为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即便是认为孩子的保姆或老师有不当之处时,也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其加以议论或责骂。年幼的孩子由于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最深。
纯真的孩子就如同一面镜子,他会将无意中自父母身上学来的言行如实反映出来。倘若父母吐露对于保姆的不满,或是背地里对孩子的老师肆意谩骂,即便那只是一种无意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轻视自己的保姆或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哪怕只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小习惯也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孩子面前议论保姆或老师的是非,这无疑是在教孩子学坏,使他们变得与自己一样。
不要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
还记得小时常听的故事——“狼来了”吗?最初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承诺有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但是父母若是连续多次都未能遵守约定,自那一刻开始,孩子便不会再相信父母。即便日后父母多真诚地再许下承诺,但因为此前的种种表现,孩子势必会认为父母又是在敷衍自己。甚至,严重时他们还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或是因此变得自暴自弃。
是故,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一旦诺言许下,则一定要做到坚守不变。无法做到言行合一的父母永远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甚至父母子女间最基本的信任也会因此受影响。
第10期 不要让孩子产生疏远感
孩子幼时所承受的孤独及疏远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无论工作有多繁忙,父母也不要长时间地远离孩子,要始终将孩子视为生活的中心。
在处理家务事时,首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防止他们产生疏远感,坚决要摒弃“小孩子懂什么”“说了也是白说”式的偏见。
认为孩子年幼无知,绝对是部分父母的一大偏见,也是对于孩子的一种无形伤害。虽然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将事情分析得有条有理,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们几乎能够感受并考虑到所有问题。
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
世界上会存在从不争吵的夫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即便是如漆似胶的“鸳鸯夫妇”又岂会没有闹矛盾的时候呢。虽然说相处久了,夫妻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但切记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看着父母“张牙舞爪”、相互谩骂,孩子便会陷入一种极度不安与恐惧当中,这最终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进而引起各种不良后果。
据考证,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与和谐家庭中的孩子相比,两者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例如,前者大多具有个子长不高、经常尿裤子、咬指甲、情绪容易激动、有暴力倾向等特征。
即使在大人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极有可能对成长中的孩子将来性格及品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还会使孩子出现暴力倾向或沟通恐惧症。
因此,夫妻间的矛盾要尽量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解决,即便忍无可忍也决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细细观察准备带孩子出门的妈妈,你会发现她们实际上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会帮助他们处理一切事务;另一种即使心中极不耐烦也会等着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
举例说明,前者会以疼爱孩子为名义,帮孩子穿鞋、穿衣服等,所有事情均由自己代替孩子完成,孩子不需要动一根手指;后者则会耐心地等着孩子,直到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