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斗-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那个时候,北齐的灭亡更多的则是北齐自己的原因。当时北齐出了好几代昏庸的皇帝,赋敛日重,徭役日繁,造成府库空虚,结果被北周趁虚而入。

但是那个时候,北周的人口是多余北齐的,北周皇帝数代经营,休养生息,北周一统北方之前,有近五百万户,三千万人口,而北齐当时只有三百万户,两千余万人口,人口上是有差距的。

但是如今,河北、司隶等地已经修养了十余年,慢慢的恢复了元气,而雍州则刚刚经历过一场劫难,人口流失,所以现在的蜀汉,还是远远不如魏国强大。

况且等到魏国自身内部出现问题,要到司马家掌权才可。如今曹丕都还没死,而司马师与司马昭不过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要等到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太久了!

阿斗等不及,朝中一些年纪比加大的臣子们更等不及。这开国功臣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诱人,年纪大的人活一天少一天,若是等不到阿斗定鼎天下的那一天,这开国功臣名单上少了自己的名字,岂不是亏大了。

最终,经过多日的讨论,阿斗还是决定,联盟孙权,而这一切主要是看孙权愿不愿意。

接下来便是讨论出使江东的人选。

以前出使江东的都是孙乾、陈震与伊籍三人,不过如今孙乾病死,伊籍和陈震都当了尚书,肯定不可能再出使江东了。

此时,庞统提议,由长水校尉诸葛均,出使江东。

诸葛均是诸葛亮的弟弟,也是诸葛瑾的弟弟。首先派诸葛均去江东,江东的将士碍于诸葛瑾的面子,不会为难诸葛均。同时联盟江东这件事情,也需要诸葛瑾来促成,派诸葛均去,最为合适。

诸葛均自从仕官蜀汉以来,一直没有做出多大的事迹,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比起他的两位哥哥,诸葛均差远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诸葛均没有才能,若是说诸葛瑾与诸葛亮都是治理天下的宰相之才,那么诸葛均治理一州之地,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诸葛亮这人好名声,诸葛亮怕别人说自己任人唯亲,所以一直没有太提拔诸葛均。而且诸葛亮对自己这个弟弟要求及其严格。一般的官员做到一百分的事情,诸葛均做到一百二十分,还得不到诸葛亮的赞许。

今天若不是庞统提出来,诸葛亮恐怕是绝对不会提自己这个弟弟的。

而诸葛亮也明白,恐怕没有人比自己这个亲弟弟更合适前往江东的。不过为了避嫌,诸葛亮是一言不发。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

最后,还是阿斗亲自拍板,定下由诸葛均前往江东。

……

荆州。

与司马懿焦灼了这么久,陆逊也渐渐的意识到了,国力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抹平的。

江东所占据的势力范围,地盘虽然不少,但是人口却不错,自会稽往南,还有长江以南的荆州,根本没有几个人居住,没有人口,就没有生产力,也就没有兵源。而反观曹魏一方,占据广大的中原,就连北方的幽州与并州,比江东人多的郡县也差不了多少。

此时陆逊终于明白,当年周瑜的选择,是多么正确了。

想想当年的周瑜,为了荆州是绞尽脑汁,智计百出,不停的给刘备找不自在,但是明面上,周瑜却始终没有跟刘备撕破脸皮,双方仍然保持着同盟的关系。因为那时候,周瑜就明白,曹操是个庞然大物,单凭一个江东,就算了占领了荆州,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而诸葛亮好像也是明白这一点,双方暗地里是不停地斗智,但是始终还是保持着一种结盟的状态,维持这那种盟友兼对手的默契。

想到这里,陆逊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周瑜不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奇才,在战事上,自己可能不比周瑜差,但是在这种大局观上,自己却远远不如周瑜,甚至也比不过鲁肃。

此时陆逊心中突然想起了吕蒙。

当初进攻荆州的时候,孙权不过三十来岁,而且多少还有些优柔寡断,若不是吕蒙拍着胸脯说能够取下荆州,孙权也不可能同意进攻荆州。结果荆州是攻下来了,可是江东大将死了一半,就连吕蒙自己也身首异处。

而细细算起来,吕蒙等一干众将士的死,都是因为想要干掉关羽所至。关羽的确是败走麦城,但是最后却逃了出去。若是当日吕蒙没有想要关羽性命的话,也许就不会中计身亡。

现在慢慢回味起当日的情况,陆逊明白过来,夺荆州可以,毕竟双方早有约定,荆州是刘备借来的,被江东夺回刘备顶多是吃个哑巴亏,但是关羽是绝对杀不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羽已经不只是一个武将,而是一种象征,一个蜀汉脸面的象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陆逊自嘲的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子敬兄啊,虽然阿蒙已非当日吴下阿蒙,但是阿蒙还是阿蒙,又岂能代替的了周公谨!”

“上将军,有一人,自称是长安来的使者,名叫诸葛均,求见上将军。”小校的声音打断了陆逊的沉思。

“诸葛均?听起来很熟悉,对了,子瑜兄的幼弟,不正是叫诸葛均么?”陆逊脑海中马上回想起,诸葛家的老三,就是叫诸葛均。

“这诸葛均来干什么,难道是来探亲的?”陆逊微微笑了笑,而后开口说道:“快去请诸葛先生进来,恩……这位诸葛先生是大将军诸葛瑾的弟弟,尔等前往不能怠慢了。”

……

陆逊亲自派人护送着诸葛均由长江南下,到了淮南,去面见孙权。而这时候,诸葛瑾也在寿春。

有诸葛瑾在,诸葛均这一路可就顺利的多了,安安稳稳的进了寿春城,没有受到江东大臣们的刁难。

当年诸葛亮去江东的时候,曾经舌战群儒,那时候诸葛瑾也才刚刚混上个不大不小的官员,所以江东儒士会为难诸葛亮,而现在诸葛瑾是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有人想为难诸葛均,再来一个舌战群儒,也得掂量掂量诸葛瑾的面子。

同样,孙权看在诸葛瑾的面子上,并没有给诸葛均什么下马威,只是按照一般接待外国使臣的礼节,接待了诸葛均,而诸葛均见到孙权,直接阐明了希望与江东结盟的想法。

与蜀国一样,寿春的这些东吴臣子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支持的和反对的,各自互不相让,双方争了十余日,竟然没有讨论出半点结果。

……

寿春,皇宫中。

孙权站在小池旁边,望着水中游动的鱼儿。

一粒鱼食落下,小鱼顿时涌了过来,将平静的水面搅的翻涌起来。

孙权微微一笑,原本紧绷的心顿时放松了几分。而后孙权从内侍手中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闭上了眼睛,回味着茶水的清香,也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

远处,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孙权抬头望去,来的正是诸葛恪。

“呵呵,元逊来了,过来吧!”孙权将诸葛恪唤到了近前。

孙权很喜欢诸葛恪,因为诸葛恪自小就聪明伶俐,相比起来,孙权觉得自己那个儿子孙登,太过于愚厚纯朴了。

“元逊,最近朝上为了要不要跟蜀国结盟,争论不休,而朕一时之间也难以决定,你觉得,这盟应不应该结呢?”孙权开口问道。

“陛下,曹魏势大,非我一方所能敌,所以臣以为,这盟,该结。不过嘛……呵呵……”说道这里,诸葛均突然笑了起来。

“不过什么?”孙权急忙问道。

“不过这曹魏占据的中原一地甚广,这哪州哪地改归谁,应当事先的说清楚。毕竟这刘家无信,也不是头一次了。”

孙权点了点头,当初刘备荆州,结果是有借无还,如今再次结盟,孙权可不愿意再吃亏了,孙权可不想要是弄了半天,全都给阿斗做了嫁衣。

“陛下,其实臣有一计,不知道当不当讲。”

“说吧……”

“陛下,您何不效仿秦昭襄王,来一个武关会盟?”诸葛恪阴阴的说道。

“武关会盟?难道,你的意识是?”

“陛下,臣听闻那刘家子最是胆大妄为,要不然当初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前往荆州。不过那次刘家子运气好,被他逃了,人不可能总有这么好的运气的。所以陛下何不就效仿那秦昭襄王一次呢?”

第286章 建府兵

战国中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强,那时候,秦国与楚国成为了最强的国家。

有一次,秦昭襄王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而强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后来怀王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怀王逃到赵境,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一年后,这楚怀王病死在秦国。

诸葛均口中的武关会盟,一丝就是假借会盟,将阿斗骗到吴国,然后想办法擒住阿斗。

看到孙权眉头紧皱,诸葛均知道,孙权是在顾虑,若是真的这样做,说不定会破坏双方的联盟。

“陛下,我们只是擒住那刘家子,又不是要他性命。”诸葛均开口说道。

“那诸葛亮与庞统,都不是一般之人,若是他们报复,该如何是好?”

“陛下,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擒住那刘家子,诸葛亮与庞统投鼠忌器,又岂会报复!况且陛下还记得当日,曹操也曾经将那刘家子留在许都,而那几年,刘备可曾有进攻过襄樊?”

孙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当初周瑜用计擒住阿斗,送往许都,就是希望曹操杀了阿斗,江东便可以从中取利,但是曹操并没有上当,不但没有杀阿斗,反而利用阿斗牵制刘备,使其不敢贸然进攻襄阳。

孙权自问,若是自己是曹操,恐怕没有曹操这种肚量。而如今看来,曹操当初没有杀阿斗,也算是后患无穷了。不过又有谁能相当,当日的那个孩童,会成为今天的这个可怕的人物呢?

“元逊,朕始终觉得,这其中风险很大,那刘家子的武艺相当不错,就是周泰,也败于他的手上。”

“陛下所言极是,所以我们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如何智取?”

“陛下,听闻这山越人好用蛇毒猎取猛兽,陛下何不也用上一番?”

“用毒?好主意。”孙权脸色挂起了一丝笑容。

“对了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陛下。此事,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告诉家父……”

“为何?”

“家父为人愚厚,恐怕见不得这用毒的手段。”

孙权微微点了点头:“说的也是,此事,朕不告诉你父亲就是了……”

……

长安。

“陛下,孙权希望陛下能够前往荆州,与其会盟,面谈抗曹之大计!”诸葛均缓缓的说的。

“呵呵呵,孙仲谋黔驴技穷矣……”旁边庞统听闻以后,笑了起来。

“太傅,此话怎讲?”阿斗开口问道。

“陛下,这孙权不过是想诱陛下至荆州,而且擒住陛下而已。此计,当初周公谨曾经两次用于先皇身上,孙仲谋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庞统笑着说道。

赤壁之战前后,周瑜曾经两次引诱刘备前往江东,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当中,周瑜将刘备引诱到柴桑,本想一举擒拿刘备,但是当时关羽就站在刘备身旁,而且关羽距离周瑜也不过两三步之遥,若是刀斧手发动,还没来得及擒住刘备,关羽就先取了周瑜的性命了,所以那一次周瑜没有成功。

第二次便是周瑜使用美人计,引诱刘备来江东,结果自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傅,朕是去还是不去呢?”

“陛下,无需理会那孙权,就说国事繁忙,无暇分身,不能亲自前往。”庞统开口说道。

“那这样岂不是会被说是没有结盟的诚意?”旁边陈震开口问道。

“诚意?呵呵呵……此时已非彼时!”庞统笑了笑,接着解释道:“昔年赤壁之战时,先皇麾下只有江夏两万败兵,武将也不过关张赵三位将军,谋士只有孔明一人;反观曹操,占据中原之地,麾下百万雄师,战将千员,先皇若不结盟孙权,必被曹操所败。反观孙权,有长江天险仪仗,尚有战力,所以彼时乃是先皇有求于孙权,先皇需要彰显诚意。”

“如今,陛下坐拥关中,占据这龙兴之地,比之孙权的江东,要胜上许多。孙权虽然占据淮南粮仓,但是淮南却是易攻难守之地,春夏时节淮水丰沛时还好,孙权还可以依仗江东水师使曹军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若是等到冬季,淮水渐枯,水军则无法发力,那时孙权能不能守得住寿春,尚未可知,所以如今,乃是孙权有求于陛下,所以这会盟一事嘛,能推就推。”

……

阿斗听从了庞统的建议,以国事繁忙为借口,推掉了孙权当面会盟的要求。孙权见计谋不成,只得作罢。再加上冬季渐渐临近,淮水的水量也开始减少了,水位下降使得江东水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对面的曹真也开始蠢蠢欲动,孙权的精力不得不再次放在了寿春。

而此时,阿斗却遇到了一个麻烦事,那就是今年招募士兵进行的非常不顺利。

东汉采取的是募兵制,也就是说是士兵都是职业士兵,朝廷会给士兵发放军饷。每到征兵的季节,官府会张贴出榜文征兵,招募士兵,百姓报名以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选拔,比如测试体力,灵活、耐力等,通过选拔的才可以成为职业的士兵。

而若是遇到紧急战事,兵源不足的时候,官府也会临时性的进行征兵,就比如黄巾之乱的时候,刘备就是看到官府征兵的文书,才参军的。

所谓当兵吃饷,若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事,这当兵还是不错的,年老退伍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笔安家费,但是如今天下大乱,三国之间争斗不停,当兵能够活下来的几率太少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当兵,这所能募到的兵也就越来越少了。

募不到兵的情况,曹操与孙权早就已经遇到过了。黄巾之乱以后,中原地区千疮百孔,当时曹操就遇到过募不到兵的情况,不过曹操也算是聪明,马上采取的屯田制,并且从臧霸麾下投降过来的山贼当中挑选了三万青州兵,再往后便是不停地收降各地的人马,包括张绣、袁绍、刘表等,慢慢的解决了兵源的问题。

江东地广人稀,在孙策时代就遇到过募不到兵的情况,当时不过孙策讨伐山越,从山越当中征召了数万士兵,而后到了孙权,每年都会派兵征讨山越,同时也是为了从山越当中征召士兵。

蜀地这些年来没有经过多少战事,从黄巾之乱一直到刘备入蜀,三十年的时间,益州是歌舞升平,所以在刘备统治益州以后,并没有遇到募兵的问题。

不过近几年,刘备北伐,阿斗抵抗陆逊,征讨南蛮,再到抵抗五胡,一系列的战事,让蜀中百姓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原本的募兵制很难再招到士兵了。

而与募兵制相反的,便是征兵制了。

征兵,便是强制性的招人入伍。秦朝和西汉,用的都是征兵制,而当初秦朝一般是三户出一丁,也就是三户人家会被征召一人入伍,按照每户五人计算的话,也就是十五人当中征召一名士兵。当然,这被强行征召的士兵,是没有饷银的。

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会超过三户出一丁的范围,比如长平之战时,赵军为了抵抗秦军,征召全国青壮男子入伍,而后来秦军将赵军包围以后,为了全歼赵军,秦王甚至亲自到地方上,征召所有成年男子入伍。

古代很早的时候就有征兵制度了,早期的征兵制当中,士兵是需要自备兵器、铠甲和衣服的,而到了战国时期,特别是秦朝,兵器全都是统一的制式,所以那时候的装备是由国家出的。征兵的时候,先是将士兵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在发给兵器,上阵打仗。

后来建立了郡县制以后,武器装备则改为放在各个郡县的兵器库当中,平日里由郡县官员进行维护。而一旦起了战事,一郡或者一县的兵丁集合起来,发给兵器,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上了战场就能直接打仗。

但是征兵也有征兵的缺点,比如这些被征召的士兵往往都是遇到战事才会集结起来的,平日里都没有多少训练,素质比不上职业军人,战争当中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甚至还会帮倒忙。

而且这武器装备是放在各个郡县库房当中的,若是遇到一个贪渎的官员,将用来维护兵器铠甲的钱全都贪墨,那么一旦战事起,士兵则无兵器可用,如此便很难形成战斗力。

同样征兵制会给百姓造成很多的负担,像是秦朝就是徭役过重,征兵太过频繁,导致民怨四起,而后才会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的。

……

长安未央宫。

“诸位爱卿,今年募兵不顺,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朕打算,取消募兵制!”阿斗开口说道。

募不到兵,这是事实,朝中这些大佬们都明白,不少人也觉得,是应该取消募兵制了,毕竟在这乱世当中,仅仅凭着募兵,很难提供充足的兵源。

但同时,大家对征兵制也是感到反感。征兵制会造成过重的徭役,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像是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再加上征讨西域,不停地征兵,使得大汉人口锐减一半。

过了大半天,还是庞统率先站了出来,开口问道:“陛下,您难道是准备采用征兵制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