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历史上成就最大的还是韦逞以及其母宋氏。宋氏家传周官学。苻坚曾令学生一百二十人从她受业,使周官学得以保存流传,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时人称为“宣文君“。当时宋氏成为秦国博士的时候,已经年过八十,如今她才七十,也就是说十年之后,她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这些夏国大学教授们神色各异,如今百万大军正在黄河北岸寻找渡河之机,可以说是兵临城下,而这个高敬宗却不务正业,一心要建立夏国大学。这些教授们有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以成就千古声名者,有胆小怕事担心祸及全族者。
关键是高敬宗也不知道韦逞和其母宋氏的成就,事实上夏国大学中除了韦常之母宋氏,还有另外一位女教授,那就是鲍姑。鲍姑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出生于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鲍靓是广东南海太守。她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灼即消,疗效显著。她长期与丈夫葛洪在广州罗浮山炼丹行医,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几乎没有出过岭南,然而当她听闻高敬宗居然将“鬼面疮”治愈了,就让儿子护着她一路北上。当然升平四年元月的时候,才堪堪抵达睢县。在得知高敬宗在建康为质,她又想返回建康去讨探医学问题。不过被高敬宗一通忽悠,随她来到了睢县。成为夏国大学仅有的两名女教授。
当然,有几位年轻的儒家教授却是擦拳磨掌,心神激荡,若能追随高敬宗砥定天下,成就太平盛世,扬华夏天威于四海,何其壮哉?
高敬宗自知道他们心思不同,但政治嘛,就是要团结大多数,为了荣华富贵也好,为了理想也罢,只要跟自己走的,都要给其描绘出美好的前景。
高敬宗品了口茶,道:“众位皆当世俊彦,识见深远,孔圣人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氓不知之事,却要众位教化之。但古时圣人教诲,仅能惠于弟子三五人,数十人,百多人。今却不同,本王欲成立夏国大学,无论贫贱,无论出身,只要有心向学,皆可成才。诸位经纶大义,皆可罗列于上而为万民知之。”
众教授拱手道“绝不负王上所托!”
高敬宗建立的夏国大学共分经学院专门教授经学知识,以这个时代的普通教育为主。以苏若问主理。同时建立夏国大学工学院,这就是包括各类工业基础知识,以王嘉主理,但是现在王嘉暂时脱不开身,只能让高敬宗自己挂名处理,以孙昭代理。同时还包括医学院,自然是以鲍姑主理。
这时红袖持剑匆匆而入,在高敬宗耳边低语了几句,高敬宗莞尔一笑,端起茶杯:“今日就这么着吧,本王还有要务需要处理,诸位就各司其职吧。”
众教授忙不迭起身施礼:“恭送王上!”
……
夏国大都督府、夏国王宫秘书院南厅。从长安风尘赴赴而来的杨释没有来得及休息,就与陆永华整理交接。按说联秦抗燕出使任务,杨释是彻底办砸了,可是杨释非但没有事情办砸的愧疚,也没有惶恐不安,神色如常,一片淡然。
副院事陆永华却是担忧不已,百万燕军来势汹汹,虽然如今未能过河,可是一旦燕军从两千里黄河河岸突破一点,百万大军就会像洪水一样席卷而下。最让陆永华担心的还是睢县仅仅拥有一个第八师,要知道第八师只算是夏军乙种师,全师拥有两个战兵旅,一个辎重旅,全师虽然有一万八千人,事实上谁都知道,能战之兵不过一万两千人马。
如果让燕军突破黄河防线,肯定整个睢县就会风雨飘摇。陆永华越是看着杨释像没事人一样,心中更是来气。听到杨释像打发小吏一样打发自己的道:“现在没事了,你去忙吧”
陆永华恨不得一巴掌甩在杨释脸上,可是想了想,这个想法只能想想,陆永华实在不明白这个杨释给高敬宗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让高敬宗如此信任他。
与众多大神交流一下,终于发现老程自己的差距在哪。诸位期待以后的精彩故事
(本章完)
第355章 凝聚力()
当高敬宗进入秘书院执事厅的时候,杨释迫不及待的躬身施礼道:“果然不出大王所料,苻坚小儿拒不同意联夏攻燕。”
“那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高敬宗转而朝身边的侍从道:“有请郗使君!”
不一会儿,郗超神色坦然的缓步而来。郗超其实对高敬宗也是相当不满的,原本桓温与高敬宗的盟约就是水到渠成。可是没有想到过高敬宗居然只是热情招待他一番,然后就把他凉在一边,置之不理。郗超几次求见高敬宗,都被高敬宗借口军务繁忙给推脱了。当郗超打探到高敬宗所谓的繁忙只是筹建夏国大学,郗超当时就不淡定了。
燕国以举国之兵倾力南下,高敬宗如果是废寝忘食的商讨军情,处理军务,这本无可厚非。别说三五天,就是十天半月,郗超也不会着急。只要高敬宗的局势越危险,他才会越没有选择的余地。可是高敬宗居然去筹建所谓的夏国大学,那么只有两种结局,高敬宗拥有绝对的把握战胜百万燕军,当然作为熟悉军务的郗超,并不认为高敬宗有绝对战胜燕军机会。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更何况燕国鲜卑铁骑举世无双,鲜卑慕容部从辽东接连打败扶余人、高句丽人、乌丸人和柔然人,像匈奴人、羯人、包括东部鲜卑的宇文部、段部、独孤部、莫侯部等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就连中部鲜卑拓跋部,中部铁勒、丁零、高车等数十个部落,面对鲜卑慕容部铁骑,无一例外,全部战败。可以说鲜卑慕容部铁军是当世罕见的劲敌,而高敬宗尽管也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可是他的成军时间太短,全军将士装备与燕军也没有绝对优势,在如此情况下,高敬宗可以丝毫不担心将要兵临城下的鲜卑铁军,那么只有一个解释,高敬宗或许准备投降燕国。
郗超望着高敬宗,躬身施礼,不喜不怒的说道:“不知夏国国主招见外臣有何要事?”
杨释听得出郗超声音中压抑着心中的怒火。高敬宗莞尔一笑道:“本王前几日俗务繁琐,脱不开身,今日得闲可与郗使君……”
郗超毫不客气的打断高敬宗的话道:“郗某正欲夏国国主禀告,襄阳刚刚传来急讯,明主招郗某回去。所以,今日特向高殿下辞行!”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高敬宗闻言故作惊讶道:“郗使君这个时候要走,那咱们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非是搁置,实乃可行性不大。苻坚能短短几年时间内崛起,此人的手段不容轻视啊,”郗超坐下来,目光只瞥了杨释一眼就转移到烛火上,慢条丝理的说道,“关于关中之战,有几处疑点,其一,函谷关和潼关皆在秦军手中,一旦遭遇袭击,警讯烽火骤然烧起,关中秦军就会接到消息,我们断然做不到出其不意。一旦三日之内不能破城,秦军援军抵达潼关,就可以将我们西府军挡在潼关之外,到时候就会功亏一篑。”
高敬宗悠悠一笑道:“敢问郗使君,潼关和函谷关相较丰乐城警备如何?”
“函谷关秦军守军不足千人,潼关守军两千六百余人,自然不能与丰乐十数万燕军守备相比。”郗超叹了口气道:“丰乐燕军虽众,然而部署却乱了许多,所以为夏军所趁。”
高敬宗道:“郗使君,先不管潼关、函谷关秦军拥有多少,我们夏军可以将潼关与函谷关完整无缺的交给西府军,不知西府军会拿出什么诚意。”
郗超望着信誓旦旦的高敬宗,心中疑惑不已。按说秦国虽然明面上并没有加强戒备,也没有因局势骤然紧张而增兵两关。然而依靠常备函谷关之险,潼关之固,短短时间内也绝非可以一举而下的城关。早在先秦时期,秦国便依靠函谷关将六国百万雄兵拒在函谷关之外,在这个时候,氐秦这三四千兵马虽然不能硬抗夏军与西府军联军十余万人马,却可以坚持到长安援军到来。一旦秦国军队完成增援,这场战争只能铩羽而归。
看着高敬宗那张稚嫩脸,敢将晋国太后褚蒜子、燕国皇帝慕容雋、氐秦皇帝苻坚洪泽浦水寨、天下三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物,已经不能拿不容轻视来形容了,偏偏这么多疑点集中到高敬宗身上,郗超也分不清高敬宗的底气是什么。
郗超轻轻叹息道“看来夏王殿下已经是胸有成竹?”
“这是自然,今日不同以往,曲本王身系百万军民生死荣辱,不由得本王不慎重。”高敬宗道:“所以,现在需要郗使君拿出你们的诚意。”
“这……这”郗超陷入了沉思。
升平四年三月十三日,月黑风高,一支燕国新附军阳谷县,泅渡黄河意图悄悄深入东平郡无盐,甚或一鼓作气南下东平、泰山。燕国兖州督护王侠抚摸着自己冰冷的腰刀,目光露出一阵迷茫。
王侠原为冉魏兖州刺史魏统的亲卫军侯,公元三五一年八月,冉魏兖州刺史魏统受殷浩使者招降,与冉魏徐州刺史周成、豫州牧张遇、荆州刺史乐弘、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劫持洛州刺史郑系,投降东晋。晋封魏统为东晋安北将军,结果在三五三年殷浩北伐时,姚襄倒戈,杀死魏统,魏统之弟魏憬接替安北将军之职,统领魏统部曲,结果姚襄大败魏憬,斩杀魏憬,吞并魏统部曲。王侠不甘,率领部曲突围后降燕,成为燕国庞大新附军的一员。
自从投降燕国之后,王侠跟着燕军打过朱秃、也打杜能、打过丁娆、也打过孙元。作为新附军,他们虽然名为燕军,实为炮灰,每当遇到艰苦、残酷的战争,他们就是第一个上。出力多,吃得差,他们的特点。王侠有时在想,这个从五品督护不干也罢。可是他却不敢,因为他手上沾满了无数汉人的血,一旦弃甲归田,迎接他的肯定是死亡。望着对岸死一般的沉静,王侠扯下腰间的酒葫芦,仰起头就一阵猛灌,直到将满满一葫芦酒全部喝光,他这才猛的一挥手朝着冰冷的黄河走去。
(本章完)
第356章 建国()
随着夏军水师对黄河的巡视日渐严密,燕国平南大都督根本找不到可以渡河之地。可是慕容恪却不甘心望河兴叹,就命王侠率领新附军三千熟悉水性的健卒,每个人不披铠甲,腰间绑着两个未开瓢的葫芦,十个人一组,用绳索进行武装泅渡。
要说这个计划也是相当疯狂的,夜渡黄河本来就危险,更何况是泅渡,这种方式渡河简直就是让将士送死。在慕容恪眼中,王侠等新附军的性命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消耗光了新附军,大不了再去抓。别说王侠等三千新附军全部阵亡,就算是三万三十万人,他同样不会感觉心疼。
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王侠感觉到了危险,可是他却别无选择,只能听从慕容恪的命令,否则只要他露出迟疑片刻,慕容恪就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放箭。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王侠借着酒劲,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冷,真他娘的冷!”
王侠刚刚跳入水中,就感觉寒意刺骨。三月份虽然是艳阳高照,可是每到晚上,气温就会降至十七八度,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会很快将身上的热量带走。王侠打着冷颤,结结巴巴的吼道:“快点,都他娘的快点,不想死就使劲游。”
一个接着一个的燕国新附军士兵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为了武装泅渡黄河,慕容恪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让每个泅渡的新附军士兵携带两个葫芦,增加自身的浮力。同时以十个人为一组,避免被喘急河水冲走。
正应了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太骨感。
三千余名新附军将士在王侠的带领下,缓缓向黄河对岸游去,不过随着每前进一步,他们都有整组整组的人消失在水面上。
高敬宗将北府军十个中郎将府改成如今的夏军九师的时候,夏军各师就成了野战性质的兵团,在部队外调作战,地方区域防御就迫在眉睫。高敬宗以退役伤兵为骨干,让地方士绅和百姓出力,组建了乡勇营。在理论上,除夏军在籍将士之外所有每户抽一丁,参与乡勇营。乡勇营建制不变,划各县县尉临时管辖。
乡勇的编制并不是固定的。上县拥有上千或数千兵员,也有数万兵员,有的小县或人少之县,乡县只有区区数百或者数十人。凡事也有例外,像如今人数最多的当属睢县,但是由于第八师常驻睢县,拱卫睢县。所以乡勇这个建制反而没有太多必要。所以睢县乡勇营只有五十八名兵员。
阳谷县对岸的无盐县乡勇营在夏国各乡勇营中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性质,拥有满员四百余人。
王侠率领三千燕军新附军夜渡黄河,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王侠终于踏上的无盐县县的土地。这个时候,王侠几乎连举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现在的王侠非常瞌睡,可是他却知道此时他绝对不能睡。否则一旦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了。
一边轻轻的跺着脚,一边活动着四肢,好一会儿,这才哆哆嗦嗦的脱下衣服,拧干水份。然后再将湿衣服穿在身上,如果此时视线开阔的话,就可以看到王侠的嘴唇冻得青紫。
从三月十三日子午开始泅渡黄河,等到子夜三刻,王侠清点部队,悲哀的发现,三千人渡河,最终平安抵达对岸的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说近半的人消失在黄河中。
尽管平安抵达黄河对岸一千五百人,事实上谁都明白,如果没有燕军大部队渡河,别说一千五百人,就算是两万五千人马,根本没有机会在夏国掀起浪花。慕容恪利用新附军武装泅渡的真正目的,其实也不是让他们去突袭城池,在夏国没有反应过来时,他们或许可以出奇不意占领一座而几座城池。然而相较燕夏两国的国战而言,一城一地的得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休息了好大一会,恢复了体力。王侠命部曲开始接动系在他腰间的细绳。随着一千五百人整齐的用力,细绳一点一滴被从对岸抽了出来。
慕容恪也是燕国出色的战略家,在他发现高敬宗利用夏军水师封锁黄河的时候,他就展开反思,如何才能突破夏军的水师防守,成功搭建浮桥让燕军大部队突破黄河防线,挺进黄河南岸。当然现在打造战船从时间上来说根本就来不及。高敬宗曾在升平三年的时候,就想打造水师。无奈的发现,打造水师战船的木料,普通木料根本就不行,必须使用阴干三年的木料,高敬宗后来只要与新安商盟商议,征借他们的商船,充当水师战船。后来随着江南商盟的加入,这才让高敬宗在极短的时间内,拥有了一支实力不弱的水师。但是就算高敬宗拥有三四百艘战船,看似实力不弱,但是东晋的水师才叫真强,他们的水师战船要以千计。
当然,对于慕容恪来说,就算倾燕国之力打造水师,短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打造一支可以与高敬宗匹敌的水师舰队,除非燕国可以推迟南下时间。当然这个想法,根本不可能,要知道高敬宗野心勃勃,不需要三年,现在他已经开始渡河北上,在冀州攻城掠地,时间燕国同样也缺。
就在慕容恪一筹莫展之际,慕容恪之子慕容楷道:“父帅何不铁锁黄河?”
慕容恪这才恍然大悟,三国末年,吴国建平太守吴(有记作吾)彦,从江中捡到碎木片,吴彦将碎木片逞给吴国国主孙皓说“晋必有攻吴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晋军终不敢东下。”孙皓不听。为了防备晋军水师顺江而下,吴彦便命人打造铁锁横在长江中,阻止晋军水师顺江而下。
但是仔细一想,慕容恪又摇摇头道:“楷儿想法不错,但是若要实施,可能性不大。吴将彦铁锁横江,晋龙骧将军王浚以火熔断铁锁,终灭吴国。”
慕容恪楷道:“敢问父帅,王龙骧费时几何?”
慕容恪哑然失笑,这才明白慕容楷真正所指。王浚自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既公元280年)正月三月十五进入石头城(既建康,后世南京),无论按照哪种记载时间,吴彦都成功阻击王浚百日之久,现在燕国同样缺乏时间,如果铁锁可以阻击夏国水师,别说百日,就算可以阻其十日,足够燕国成功搭建浮桥,跃马河南。
(本章完)
第357章 忠烈祠()
升平四年三月十三日卯时,就王侠所部渡河一个时辰又四刻钟的时间之后,王侠所谓竭尽全力将第一道铁锁横在阳谷县与无盐县之间的黄河上。随着天色将明,因为有第一道铁锁的帮助,慕容恪又命五千余新附军泅渡过河。
在这个时候,因为有这道碗口粗的铁锁帮助,燕军渡河时发生意外的将士不多,短短半个时辰内,五千名燕国新附军进入无盐县境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