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门“哐当”一声关上,屋内只剩下了无助的哭声。
十二月的形势越来越糟糕。
西北大都督府王渊奏报,党项人越过横山,向泾原路发动了攻击,好在西北军早有准备,沿途阻击,战斗较为激烈。党项人既然撕毁了盟约,发动了攻击,总要有所战果,所以这一仗何时结束,党项人何时撤兵,不得而知。
西北军在大西北的北边挡住了党项人,却没有在西边挡住吐蕃人。党项人显然做了精心准备,他们联合吐蕃人一起攻击。吐蕃人攻占了溪哥城,占据了积石军,目前正在向熙河路纵深攻击。
代北战场,金军停止攻击大同。河东战场,金军也撤出了承天军堡寨,但死守井径。
宗翰把西帐军摆在真定、邯郸一线,其前锋军于黎阳和虎烈军对峙,而宗望却乘机杀进山东,并迅速攻克了齐州,目前正在向山东腹地攻击。齐州兵马钤辖关胜率军撤往兖州一带,于宋江的梁山军会合。
宋江奏报大帅府,京东州县在金军的攻击下或望风而逃,或举城投降,目前只有几支山东义军在抗击金军。宋江打算把这几支义军集结到一起,于梁山泊一带阻击金军攻打京畿。
淮南东西两路、京西南路、荆湖南路的州县纷纷叛乱,投奔东南朝廷。南京大都督折可存和襄阳大都督毛军忙于平定叛乱,虽然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军资耗费较大。
东京留守宗泽竭尽全力加固汴京城防,整训新军,但金军来势很猛,据他的估计,十二月底,金军肯定要乘着黄河封冻的时候,杀进中原,攻打汴京。
战场形势虽然糟糕,但也有好消息传来。在朝廷和地方的努力下,在废止和修正了一系列财经制度后,赋税收入虽然大幅减少,但民心正在逐渐稳定,三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实施也正在发挥它的作用,只要坚持下去,到了明年,财政危机肯定可以得到缓解。
随着各地上缴赋税,崩溃的财政得到挽救,朝廷的主要精力随即转到了拟制新的变革策略上,一系列新的变革制度将在明年逐步实施,而新关学也将在明年成为新官学。
十二月中,岳飞奏报,金军发动攻击,顺利渡河。虎烈军全面退守。十二月二十二日,宗翰率军杀到汴京城下,开始攻城。
十二月二十四日,宗望率军击败了宋江,梁山军南下撤到南京与折可存会合,而金军则直杀汴京。
十二月二十六日,两支金军会合,集结了大约二十多万军队猛攻汴京城。
东京留守宗泽率四万军队死守城池。
十二月二十八日,岳飞率军援救汴京,和完颜斡鲁、耶律余睹激战于板桥。刘光世的麟延军被金军击溃,导致西北军战败,继而拖累了整个战局,虎烈军不得不后撤到荥阳一线,确保洛阳的安全。
十二月三十日,折可存北上救援,于雍丘遭遇完颜挞懒的六部奚军。折可存、宋江战败,退守南京。
汴京形势骤然恶劣。
大宋建兴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
正月初五,洛阳大帅府。
李虎从长安急速返回,原野告诉他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折可存、宋江战败于雍丘。
“岳飞战败,折可存也战败,救援汴京的军队都被金军赶出了京畿。”原野一脸无奈,摇头长叹,“现在就剩下宗泽和他的四万军队还在死守汴京。”
“汴京情况如何?”李虎一边向府内急行,一边问道。
“宗泽今年七十岁了。”柴云跟在李虎的后面,苦叹道,“我曾对你说过,换一个人镇戍汴京,但你就是不听。”
“如果宗泽出了什么意外,汴京肯定失守。”原野当时也不支持李虎的任命,打算于年后奏请李虎更换东京留守,谁知金军过了黄河就势如破竹,缺少主力的虎烈军根本挡不住金人。
“他会出什么意外?”李虎心里也打鼓,因为在老爹的故事里,宗泽就是镇戍汴京的时候病死的,假如又给老爹说中了,那自己的全盘计策就失败了,但没办法,那四万军队都是宗泽招募的河北义军,只听宗泽的指挥。
“岳飞回来了吗?”李虎问道。
“回来了,正在议事堂等候。”
第八十章 对策
议事堂上,东西两府中枢大臣和洛阳大都督楚逍遥、京畿河北京东五路宣抚使岳飞正在商讨中原战局,看到李虎进来,纷纷起身迎接。
今年这个新年过得简朴,也没有任何喜庆气氛,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府署,也不管是官僚还是百姓,都在惶恐不安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李虎到长安除了陪侍皇帝迎接新春外,主要是查看都城建设,按行程他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能回来,但中原形势太过严峻,他不得不提前返回。
“大帅怎么回来的这么快?我们以为你明天才能到。”李纲面带歉意,“我们应该到城外迎接大帅……”
“没有必要。”李虎一边和文武大臣们打招呼,一边对李纲说道,“大家都很忙,没有必要为此耽误时间。”
“京都建设如何?”黄涉不待李虎坐下,急不可耐地问道。
李虎皱皱眉,“皇上很不满意,但现在非常时期,朝廷不可能在京都建设上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考虑到中原战局紧张,我已和皇上谈妥,暂时中止京都建设,把人力财力都投到战场上。”
“皇帝当然不会满意。”赵明诚苦笑道,“既要少花钱,又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对长安城的改造,哪有这样的好事?我看京兆尹马扩要想在今年内完成京都改造根本不可能。”
“不谈这个了。”李虎坐下后,冲着岳飞说道,“给我介绍一下中原战局。”
岳飞把近二十天的战事详细述说了一遍,在讲到板桥一战的时候,岳飞毫不客气,把刘光世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给刘延庆一点面子。刘延庆十分难堪,如坐针毡,心里更是阵阵发寒,不知道岳飞当庭发难是不是得到了李虎的授意。
现在的刘延庆可没有几个月前风光了。随着武将地位提高,军中将士士气大振,对李虎更是敬若神明。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李虎给的,饮水思源,将士们当然臣服于李虎,愿意追随李虎,听从李虎的指挥。李虎越来越强势,尤其重用关洛士人,使得他在朝堂上得到了文官士大夫们的绝对支持。这些文士大部分是关学弟子,过去他们在学术不受重视,在仕途上更是一片黯淡,但李虎一夜之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关学成为官学,成为中兴变革策略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研习关学的文人也一夜崛起,仕途一片光明。这同样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文士们当然拥戴李虎,忠诚于李虎。
李虎在短短几个月内既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又获得了关洛士人的支持,完全控制了朝廷,这是刘延庆和一帮汴京旧臣根本想不到的事。接着,李虎把皇帝送到了长安,彻底架空了皇帝,这时李虎独揽大权,还有谁可以与其抗争?
西北人势弱,而李虎势强,如果李虎要继续铲除异己,当然要对付西北将门了,这让刘延庆焦虑不安,度日如年,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刘光世兵败板桥,这给了李虎打击西北将门的借口。
岳飞说完了,刘延庆不待李虎说话,站起来主动请罪。如其让李虎赶出洛阳,还不如主动一点,请辞走人,好歹保全一家性命。刘光世兵败板桥,损失惨重,刘延庆的实力因此受到重创,而他二十多年来追随童贯和西北将门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仇怨,现今西北将门尽数投靠了李虎,他们看到刘延庆不行了,势必要将其推倒。李虎显然不会为了刘延庆而与西北人产生矛盾。
“兵败板桥,刘统制当然负有一定的责任。”李虎笑着安慰刘延庆道,“汴京被围,我的罪责最大,所以使相没必要为我分担罪责,更没有必要为刘统制承担责任。现在大兵压境,形势严峻,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我也非常需要刘使相。”
刘延庆将信将疑,不知道李虎这句话是真是假,但李虎既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自己和刘光世撇清了,想来还不至于马上把自己赶出洛阳。
刘延庆连声拜谢,不管怎么说,李虎还是顾全了他的脸面。
“枢密院对战局有什么看法?”李虎请刘延庆坐下,转头望向董小丑。
“自濮阳大战后,金军改变了攻击策略,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宗望以西帐军主力在真定、邯郸和黎阳一样拖住了我河东与黄河一线所有兵力,而宗望则乘机率东帐军主力横扫京东两路。”董小丑说到这里,脸显怒色,“京东两路闻风而降,齐州知州刘豫更是认贼作父,帮助金军占据山东,唯一抗击金军的就是山东义军,但他们缺少钱粮武器,只能聚集于山林,无法对金军形成威胁。”
“京东两路的丢失导致京畿东面完全暴露在金军的攻击之下。虽然宋江在济州一线顽强作战,但整个战场形势对我非常不利。当宗翰率军突破白马之后,宋江也败于济州,两路金军随即会师于汴京城下。”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军的攻击策略了,先据河北、山东,然后逐鹿中原,如此一来,我们和金军就形成了僵持。”
董小丑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太行山说道:“诸位请看,我们和金军处在太行山的东西两端,最北端是代北大同战场,然后是河北河东的两军对峙,过了黄河,我们和金军又僵持于中原汴京。”
“在代北大同战场,虎烈军和金军人数相当;在河东河北的对峙中,双方兵力也是相差无几;在中原战场,金军兵力要远远多于我们。”
“与此同时,我们和党项人在泾原路、麟延路激战,和吐蕃人在熙河路激战。未来几个月,东南叛逆可能会乘着荆湖、京西叛乱叠起之际,攻打荆襄。”
董小丑看看李虎,又看看在座众人,神色凝重,“我们的敌人太多,所有的对手都在此刻跳了出来,我们不管在兵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无法同时迎战这么多敌人,所有未来几个月关系到我们的生死,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击败金军。只要击败了最强大的敌人,我们才能震慑其它敌人,赢得喘息的时间。”
“枢密院拿出的对策是,先确保西北战场,然后在汴京城下消耗金军,伺机与金军决战。”
“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西北河川解冻,党项人肯定要撤军。党项人现有的国力无力支撑长时间作战,他们持续攻击到初春已经是极限。二月中旬前后,西北大都督府一旦稳定了横山、天都山一线,随即可以把主力调到熙河路,攻打吐蕃人,收复积石军。我们的意见是,收复积石军的战斗可以拖到中原决战之后,以便朝廷把钱粮武器投到中原战场。”
“川蜀四路较为稳定,尤其朝廷在川蜀四路废止钱引,重新实施交子政策后,大获民心,各地州县纷纷上表拥护朝廷,所以我们打算在春耕之后,调川兵东进,让成都大都督府的张关羽率军沿江而下,会同襄阳大都督毛军镇戍荆襄。”
“三月或者四月,我们在中原反攻金军,伺机决战。”
李虎抱着双臂望着地图,沉吟不语。
“大帅,在未来两个月内,我们一边坚守汴京,一边囤积粮草武器,同时寻找决战良机。”李纲就坐在李虎身边,董小丑说完之后,他随即补充道,“我们在中原战场上的兵力严重不足,指望创造奇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现实,还是尽快想办法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迫使金军回援河北为上策。”
“我们这么想,女真人也会这么想。”折可求反驳道,“金军肯定有准备,他们打到中原,未必就想速战速决,这或许就是一个陷阱,目的是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继而伺机杀进河东,攻占中原。”
“我同意折使相的看法。”柴云说道,“在我们看来,大同和太原比汴京更重要,同样,对女真人来说,占据大同和太原也比攻占汴京更重要。女真人一旦占据了大同和太原,全取云中和河东,事实上就拿到了黄河以北的大部疆土,对我们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我们的处境也因此变得极其困难。”
“还有一件事,我认为诸位必须要考虑。”赵明诚接在柴云后面说道,“东南叛逆或许已经派出使者议和金贼,他们一旦狼狈为奸,坑瀣一气,那我们即使想决战,也未必有机会。”
“童贯肯定已经派出了议和使者。”黄涉冷笑道,“他们八月下逃到东南,九月就会派出使者,算算时间,双方应该达成了约定。如果我们未能在三四月的时候击败金贼,估计接下来的仗就非常难打了,我们可能会陷入南北夹击之中。”
李复咳嗽了几下,欲言又止。
“李尚书,畅所欲言嘛。”李虎笑道,“这是议事,不要有什么顾忌。”
李复虽然是关学大儒,但他进入中枢的时间毕竟不长,很多时候他还是非常小心。中枢不同于地方,一言一行都不能犯错误。李复迟疑了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朝廷是不是派个使者到东南去一趟?”
李虎笑笑,不置可否。
“去东南?”黄涉笑了起来,“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东南叛逆会和我们联手抗击金贼?不要妄想了,要想击败金人,只能靠我们自己。”
第八十一章 大家庭
议事没有结果,大臣们各自散去。
李虎把刘延庆请到了书房。刘延庆正好想向李虎做解释。到了书房后,喝了一口热茶,刘延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无非是忠诚于李虎一类的话。
李虎静静地听着,直到刘延庆忐忑不安地闭上嘴,他才慢悠悠地说了一句,“有人说,你是童贯的人,你不可靠,可能会背叛我……”
刘延庆吓得汗毛倒竖,“扑嗵”一下跪倒在李虎面前,因为太过惊慌,他手足无措,把案几上的茶杯都带得掉了下来,茶水溅湿了他的衣裳,“下官忠诚于大帅,决无二心。”
李虎招招手,示意他坐好,“童贯发动兵变,却没有告诉你,也没有把你留在汴京,为什么?他不相信你?”
“他当然不会相信我。”刘延庆急忙解释,说了一大堆,有一句话李虎听进去了,刘延庆出身西北将门,西北将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童贯可以利用刘延庆,但绝对不敢相信刘延庆。不管怎么说,西北将门都是武人,武人有武人的共同利益,到了关键时刻,这些武人还是要走到一起。事实也证明童贯是对的,种师道临终前的一封信说服了刘延庆,而刘延庆在最后时刻还是背叛了童贯。
“我问你一句话。”李虎说道,“如果你跟着童贯到了东南,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
刘延庆哪敢回答,他也是武人出身,也知道李虎的手段,他非常恐惧,额头上都开始冒汗了。
“我可以肯定,你的处境没有现在好。”李虎代他回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颠覆了大宋国策,我把‘重文轻武’改成了‘文武并重’,我提高了武人地位。”
刘延庆承认李虎说得对,但他不知道李虎要如何处置自己,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
“如果我死了,虎烈军崩溃了,皇帝回来主政,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李虎又问道。
刘延庆蓦然醒悟,翻身跪下,再度向李虎表达自己的忠诚。
“只要我才能满足你所需要的一切。”李虎笑道,“如果你一直没想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天我可以提醒你一下。”
“我知道,我知道……”刘延庆知道李虎需要什么,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忠诚,还需要自己帮助他夺取大宋国祚,就象折家一样,要和李虎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我愿意追随大帅建万世功业。”刘延庆刚才把话也挑明了。你要做皇帝,我支持,我帮你。
李虎这才站起来,双手扶起刘延庆,“从此以后,只要你忠诚于我,就不要担心我会亏待你。”
刘延庆暗自苦笑,当然了,做个开国元勋,荫泽后世子孙,谁不愿意?问题是,你是否相信我?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没用啦。
接下来的谈话就很愉快了。刘延庆一颗心落回了肚子里,而李虎也真心相待。
李虎的确需要刘延庆。未来李虎要统一中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依靠虎烈将帅肯定不行,必须要西北军,需要西北将门,需要一批忠诚于自己的西北人。虎烈军从建立到现在,那些劳苦功高的将帅们肯定不会满足于做个将门世家,很多人也妄想在未来的王国里像李虎一样做个藩镇,这时候,李虎就需要有抗衡他们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不仅要来自于虎烈军内部,也需要来自于像西北军这样的非嫡系力量。
刘延庆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未来李虎要进一步修改兵制,而这些兵制内容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藩镇之祸,大将不能拥兵自重,但阻力肯定很大,甚至可能直接来自于董小丑、罗青汉这些重臣,这时候,刘延庆、折可求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我打算把刘光世调回西北,同时从西北调年轻将领到中原战场。”
李虎对此的解释是,西北军要扩军,要逐渐恢复到过去的实力,将来西征的主力还是西北军,但这个时间很短,一旦天下三分的格局形成之后,朝廷就要西征,要灭亡党项人。西北军的核心班底是西北将门,只有利用西北将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