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大麻子倒下了,金兵的长枪穿透了他的身体,金兵的战刀砍下了他一条手臂,但他临死之前,硬是把半支长箭插进了金兵的小腹。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被长箭射中,但他竟然拔出了长箭,扑到了那名金兵身上,一口咬住了金兵的脖子,抱着金兵跳下了城墙。房山子武技高超,他从城墙上杀到城墙下,当金军撞开瓮城城门的时候,他还组织数十名义军将士发动了一次反攻,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就他一个人还在厮杀,虽然伤痕累累鲜血淋漓,但他无畏无惧,挡者披靡。金军被他的神勇所震骇,调集了几十名弓弩手,把他活活射死,钉在了城墙上。

半个时辰后,瓮城失守,八百名义军将士全部阵亡。

金军没有休息,继续攻击,目标直指邯郸北城门。

第三十五章 舍得

初四日,下午,静安城东南二十里处。

姚古不愧是西北老帅,虽然他小心谨慎,但他一旦做出了决定,那就会竭尽全力去实现。突围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前中后三军紧密相连,互为支援,两翼以马军相护,任何一方受到攻击,这个严密的阵势都会调配最强的力量予以反击。姚古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代价抱成一团,即使寸步难进,也要抱成一团,绝不给敌人任何分割的机会。

在突围过程中,一旦被敌人分割,那就意味着败亡。

金军显然轻视了西北军的实力,也不了解姚古这个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宋军突围,只要他们四面围攻,宋军必定惊慌失措,然后露出致命破绽。然而,自宋军全部出城之后,自金军给他们机会结阵之后,金军就被眼前这一个巨大的突围战阵给难住了。这个突围大阵就象一头发疯的野牛,其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力量让金军叫苦不迭,结果让它一路狂奔,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推进十几里,直到宗望调来更多的军队才把它拦住了。如果继续让它肆虐下去,它就要和救援宋军会合了。

宗望第一次感受到大宋军队的实力,他一度想下令把宗辅、宗弼也调到白鹿镇,但考虑到李虎和虎烈军去向不明,他又不敢把所有的军队都调到葫芦河北岸。

如果说姚古的突围让宗望异常吃惊,那么王禀的坚守就让他愤怒了。原定消灭王禀的时间是两个时辰,但现在申时初了,都三个时辰了,王禀还在白鹿镇战场上咬牙苦撑,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按这个速度打下去,即使天黑了,金军也未必能全歼这支大宋援军。

王禀由攻转守后,随即收缩,摆下了一个类似乌龟铁壳的防守战阵,就是这个密不透风的战阵让金军攻击受阻,他们只能像割肉一样,一刀一刀割,虽然猛烈的攻击可以取得战果,但攻击速度太慢,而且自身的伤亡也非常大。

十万金军围攻两万人,占据绝对的优势,金军竟然连攻三个时辰没有吃掉他们,这不仅让宗望和一帮金军将帅们目瞪口呆,还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整个战局开始失控。

因为姚古的不断推进,迫使宗望不得不从白鹿镇战场上紧急抽调军队,但围歼王禀的军队少了,金军攻击难度就更大,速度也更慢,如此一来,王禀等于拖住了金军,这导致宗望无法按照预定计策围杀姚古。姚古因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指挥军队拼死突围,和王禀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两支军队的距离越近,金军的压力就越大,金军各军主帅也就越着急,而金军的攻击也就越来越急躁,甚至失去章法。

宗望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金军极有可能顾此失彼,既没有全歼王禀,又让姚古顺利突围,虽然葫芦河南岸还有五千弓弩手,可以确保给突围宋军以致命一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昨天那支突然出现在信都城下的支援大军。不管这支大军是李虎的虎烈军,还是从黄河南岸赶来的西北军,总之它都要出现在战场上,也就是说,葫芦河南岸的那五千弓弩手未必可以保证全歼宋军。

宗望打算放弃全歼王禀,转而调集主力围杀姚古。如果让姚古突围而走,自己这张脸可就难看了。金军把姚古围了十几天,围得水泄不通,最后竟然让他突围而走,这肯定会成为黄龙府的笑话,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啦。

就在这时,刘彦宗飞马赶到,“副帅,衡水城来消息了。”

宗望神色略紧,转头望向刘彦宗。他现在急切想知道宗辅那边的消息,想知道昨天出现在信都城下的那支大军的准确位置。

“副帅,宗辅、宗弼正率军于葫芦河南岸和宋军激战。”刘彦宗有些气喘,额头上有一层细密的汗珠,“那支军队是折家军,大约有两万多人,攻击异常凌厉。”

“还有一支援军呢?”

“宗辅派斥候探查过了,信都城下只有一支数千人的防守军队,所以他估计那支大军可能赶到武邑了,打算从武邑方向渡河北上。”

宗望眉头微挑,急忙问道:“完颜才可有消息?”

“完颜才禀报说,他的斥候散布在葫芦河南岸方圆三十里之内,至今没有发现宋军。”

“其它地方呢?”宗望问道,“他们会不会从其它地方渡河北上?”

从衡水城到武邑城之间,大约有一百余里,这中间的葫芦河南岸有不少村庄小镇,虽然没有太大的渡口,但葫芦河宽不过百步,只要有合适的渡河工具,马上就可以过河。

刘彦宗再度摇头,“昨夜接到宗辅的急报,我就在这段葫芦河的北岸部署了斥候,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接到任何消息。”

宗望眉头紧锁,冷声问道:“难道他们消失了?不,他们肯定在葫芦河南岸,而且肯定要到武津渡接应突围宋军。告诉完颜才,小心防备,多派斥候打探,一旦发现敌踪,即刻禀报。”接着他指了指前方战场,“你看,这支军队还能坚持多久?”

刘彦宗脸显怒色,但眼神很无奈。说实话,他很佩服这支宋军,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这支军队不但一头杀了进来,接应姚古突围,还以匪夷所思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到现在,拖住了十万金军,破坏了金军的围歼之策,可以说,这支宋军的攻击目的全部实现了。现在被动的不是在战场上岌岌可危的宋军,而是占据优势的金军,这在大战之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副帅,这支军队已经损失近半,战阵收缩得更严密,这样攻击面就更小了,就算我们调来更多的军队,一次也只能投进几千人进行作战,所以我的意思是,留下两三万人继续围攻,把其它的军队全部调去围攻姚古,以免顾此失彼。”

宗望考虑了片刻,说道:“我们轻视了姚古,这个人打仗很厉害。最早我们包围他的时候,本以为他会强行突围,然后我们半渡而击之,谁知他虚晃一枪,带着军队死守静安城。把我们拖在深州,耽误了十几天时间。假如我们没有耽误这十几天时间,现在应该占据大名府了。宋军有了这十几天时间做缓冲,势必会从黄河南岸调集更多的军队北上支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攻占河北的策略。如今大宋援军陆续赶到葫芦河南岸,姚古乘机突围,时机选择得很好,但他很谨慎,在突围过程中让人马死死抱成了一团,这种情况下,我们若想全歼,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刘彦宗明白宗望的心思。宗望想全歼姚古,但又怕自身损失很大。自身损失大了,对岸那支援军突然杀过来,金军就有些招架不住,最后姚古有可能会跑掉。姚古跑了,他的面子就丢了,所以他有些犹豫,想找个万全之策。

“副帅,我们的目标是大名府,是河北,是汴京,而不是姚古。”刘彦宗一语双关地说道,“战场上的得失成败只要不影响到我们实现最终目标,那该舍弃的就得舍弃,患得患失的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甚至一无所获。”

宗望微微点头,脸露感激之色,“对,该舍弃的就得舍弃。传令郭药师、贝答,马上率军围杀姚古。这里就交给你了。”

刘彦宗躬身领命,并乘机进言,“副帅,如果黄昏前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那不如让给一条路,任由姚古突围,然后乘着黑夜,半渡而击之,重创姚古。”

宗望笑了笑,答应了。他被刘彦宗说服了,此次只要重创宋军,大量歼灭了宋军,那么河北就是金军的天下,这块土地从此就是女真人的领土了。

王禀突然感觉周围的空气松弛了,不再像先前那样挤压得令人窒息。

难道姚古来了?金军被迫去堵截他了?他抬头看看四周,金军依旧在疯狂攻击,自己的部下也依旧在鏖战,战场上尸横遍野,其中一半都是西北将士,那里面有两个正将,三个副将,十四个正副指挥,还有近万名士卒。这一仗太惨烈了,他打了三十年的仗,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惨烈的激战。西北人就是西北人,无畏无惧,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舍生忘死,奋勇搏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保护了大宋,保护了这片土地。

王禀抬起头,向西北方向望去。他的瞳孔蓦然睁大,他激动地跳了起来,他不顾伤口迸裂鲜血淋漓,他扯着嘶哑的嗓子放声狂呼,“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他们突围了……”

周围的将士们齐齐抬头。西北方向的蓝天上,三股狼烟纠缠在一起,就象一条绕柱盘旋的蛟龙。那是西北人的狼烟传讯,姚古告诉自己的兄弟们,他已经来了,他正在激战,他正在前进。

王禀翻身跳上战马,高高举起了战旗,声嘶力竭,“兄弟们,跟着我,杀过去,杀过去……”

第三十六章 无奈的选择

刘彦宗非常吃惊,他难以想象,这支宋军在金军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已经折损过半了,竟然还能反攻,还敢继续向前攻杀,这太不可思议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即使所有人都抱着必死之心,但在这种情形下还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斗志,不能不说是奇迹。

刘彦宗叹了口气,下令全力围杀。现在宗望带着郭药师和贝答的军队去围攻姚古了,白鹿镇战场上就剩下了他的平州路大军。这支军队是在原辽兴军的基础上建立的,主帅是卫甫和张均。

宋军将士看到了漂浮在空中的狼烟,知道姚古率军突围而来,两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十里,这大大地激励了士气,所有人都疯狂了,拼命地进攻,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过去,从金兵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缺口,帮助西北的兄弟们杀出来。

张灏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血腥的厮杀、接连倒下去的袍泽、没有生机的战场……眼前这一切让他抛弃了所有的杂念,他的心里只有仇恨,他的眼前只有敌人,今日再无生还的可能,唯一能作的就是杀敌,勇敢的杀敌。

张灏的武技不行,在这之前,他甚至没有杀过人,但今天他爆发了,他挥舞着战刀,像咆哮的猛虎一般冲向了敌人。他杀人了,当他把战刀刺进敌人的胸膛,当喷射的鲜血溅满了他的身躯,他没有任何恐惧,相反,他兴奋,他激动,他酣畅淋漓,他发现隐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最原始的血性激发了。他要杀人,他要饱饮敌人的鲜血,直到最后被敌人所杀,倒在这片血淋淋的战场上。

统制官冲杀最前面,从正将到指挥,各级军官都身先士卒,没有人在死亡面前退缩,将士们因此受到鼓舞,他们在战旗的带领下,向金军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击。

金军久攻不下,反而被垂死挣扎的宋军打得焦头烂额,这严重打击了金军的士气,尤其在主力撤走之后,这支留下来的幽燕汉军很快发现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大,他们正在和一群完全失去理智的疯子拼命,其士气迅速低落,渐渐有人消极怠战了。

刘彦宗大怒,当即把卫甫和张均叫了过来,严厉指责,“即使把辽兴军打完了,也要给我挡住宋人。”

姚古突围受阻。

宗望在白鹿镇前方十里处打造了一道铜墙铁壁,成功挡住了突围宋军,但因为宋军战阵严密,拼死抱成一团,金军急切间想吃掉宋军,根本不可能。宗望此刻已经改变了主意,他命令各军四面围杀,轮番攻击,以消灭宋军有生力量为目标。

宋军兵力有限,虽然抱成一团可以防止被金军分割,但战阵变化困难,而他们要向前推进,要攻杀,这必然造成突前士卒的大量阵亡。宋军兵力越少,突围的力量越弱,而形势对金军也就越有利。

姚古抬头看看天色,心急如焚。四周的金军逐渐增多,不难想像,前来救援的宋军可能凶多吉少,他现在只能祈祷,祈祷宋军守住渡口。对他来说,救援宋军能否接应并不重要,即使没有接应,他也有信心杀到葫芦河边,但如果渡口被金军控制,那大军就陷入绝境,能够逃生者寥寥无几。

“我们要抓紧时间。”王渊的脸色很难看,他已经察觉到金军正在发力,而宋军距离葫芦河还有大约三十里,如果救援宋军已经败退或者被金人围歼,那大军若想顺利突围到葫芦河,难如登天,“金军轮番攻击,可以节约体力,日夜不停,但我们会被他们活活拖垮。当务之急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进攻,撕开敌人的阻击战阵。”

姚古神色冷峻,没有说话。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惜代价全力进攻了,但这正好遂了金人的心愿,金人巴不得宋军全力攻击,这样他们就能利用兵力优势,轮番攻杀,最大程度得杀伤宋军,而宋军的损失将非常惊人,能有一半将士走到葫芦河就算不错了。

“姚帅,不要犹豫了,杀出去多少算多少。”王渊激动地说道,“我们就算全军覆没,也要狠狠地咬他们一口,让金狗永远记住西北人的厉害。”

姚古无奈苦叹,下令把预备军调到前方,不惜一切代价攻击敌军,撕开敌阵。

初四日,下午,信都城。

卢俊义、林冲、王贵和折彦若带着大军火速赶到。三天时间,急行四百余里,步军将士和数万民夫累得摇摇晃晃,筋疲力尽。

岳飞急召各军主帅,把葫芦河一线的战况做了简要介绍。

“目前,折可求正在率军攻打衡水城。”岳飞手指地图,用力点击着地图上的葫芦河,“王禀已于昨夜从武邑方向渡过葫芦河,向静安城攻击前进,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已经陷入金军的包围。”

岳飞看看围在四周的众将,大家虽然十分疲惫,但神色坚毅,战意盎然。

“我们不知道姚帅是否知道王禀北上接应,更不知道他是否突围,但从葫芦河北岸金军的兵力来看,姚古突围的难度非常大,而王禀以两万军队北上救援,纯粹就是送死。”岳飞摇了摇头,“假如姚古全军覆没,王禀全军覆没,折可求又损失惨重,能阻止金军南下的只有我们,但我们兵力有限,无法抵御几十万金军的攻击,只能退守大名府。金军围攻大名府,大名府告急,皇帝肯定止步于黄河南岸,如此一来,御驾亲征也就半途而废。”

皇帝御驾亲征不仅仅鼓励士气,更向大宋军民表达了汴京坚决主战的态度,如果御驾亲征失败,汴京的主战派遭到重重一击,主和派必定乘势而起,而宋金议和的结果必定是割让河北,这对大宋人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我们有两个选择。”岳飞说道,“一是现在撤到清河,于永济渠一线布防,阻击金军,扼守于大名府的北面,给皇帝进驻大名府赢得足够的时间。其次,救援姚古,向葫芦河北岸发动攻击,和金军展开激战。”

众将神色凝重,沉默不语。如果走第二条路,北上救援,能不能救出姚古暂且不论,首先这几万疲惫之师就会遭到金军的重击。假如付出代价救出了姚古,那大军撤到永济渠一线,还能阻击金军,相反,假如遭遇最恶劣的情况,姚古和王禀都完了,折家军和虎烈军都遭到重创,金军一泄而下,那永济渠一线必定失守,金军可以在短短数天内包围大名府。

从大局出发,或者选择一条最稳妥的路,当然是急速南下永济渠,戍守大名府,但李纲的命令是不惜代价救援姚古。现在军队到了信都城,岳飞假如违抗命令,调头南下,那将来虎烈军和西北军之间势必水火不容,矛盾激烈。

“我要去衡水城,马上就去。”折彦若仅仅考虑了片刻便做出了决定。他是折可适的儿子,折彦直的弟弟,现在是河东第四将,这次跟随折可存一起进入河北战场。昨天折可存带着马军和岳飞赶赴信都城支援,他则带着步军拖在后面。现在折可求、折可存和折家军都在衡水城作战,他当然要去支援,他绝不会抛弃折家军。

“岳帅,汉王现在是西北大元帅,主掌西北军事,西北军名义上还是隶属于大元帅府,所以于情于理,我们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救他们。”卢俊义说话了。他是河北虎烈军的副都统,说话有份量。

“如果汉王在此,他肯定会北上救援。”林冲看到岳飞脸色变冷,显然对卢俊义坚持救援的意见非常不满,马上提醒岳飞道,“汉王已经把虎烈府迁到了太原,也就是说,汉王未来的根基在西北,假如这一仗我们抛弃了西北军,和西北人反目成仇,对汉王和虎烈府来说,显然都是个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