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略知一二。

河东和西夏、辽国接壤,边郡的代、忻、丰、府、麟等州县都由将门世家镇戍,这些将门世家声名显赫,子弟世荫承袭,地方势力很庞大。河东最大的将门就是府州折家,折家在这里的历史有四百多年了,这个家族和西北其它将门通过联姻等方式结下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府州及其附近州县基本上就是折家的势力范围。大宋自建国以来,对折家荣宠有加,拉拢的同时又不遗余力的予以遏制,但一百多年来,西北战事不断,赵家王朝需要折家的武力,所以折家的实力有增无减,这从府州知州一直由折家子弟担任就能看得出来。

人怕出名猪怕壮,折家在西北也算是树大招风,攀附者有之,算计者也有之,而且折家又是党项人,属于蕃族,很多时候因为大宋的歧视政策而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使得西北很多将门,包括和折家有联姻关系的将门,都想找到机会踩上几脚,都想把这个辉煌了四百年的显赫世家身上那层耀眼的光环给摘下来。

这也是人之常情,像折家这样长盛不衰的豪华将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优越感,折家人不管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都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的确容易遭人嫉恨,成为打击的目标。

张孝纯对这个情况有所了解,他到河东主掌帅司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府州拜访折家。在他看来,河东这地方,折家就是老大,只要把折家这个老大哄好了,自己在河东的日子就很好过,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河东不是折家一个老大,而是一帮老大,虽然有些老大不像折家那么势力庞大,但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张孝纯上任之初,曾想烧几把火。他主掌帅司,“烧火”的对象自然是军队,而整顿军队就要和这帮老大“交手”,结果他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连皇帝都手诏警告他,值此用兵之际,切切不可挑起矛盾。

张孝纯无奈之际,突然理解了童贯。他在西北主掌兵事将近二十年,虽然收复了一些疆域,甚至最近几年还占据了天都、横山一线,在对夏作战中取得了战略优势,但相比这二十年的军资支出,这点战绩实在不算什么。过去他也认为童贯不会打仗,但现在他的看法开始改变了,童贯的本事肯定不如范仲淹、韩琦等人,但从范仲淹到童贯,一代代人在西北鏖战,以大宋的国力,以大宋的军队,为什么至今没有击败西夏,收复河朔?难道这和西北军、和西北军这些将门世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孝纯想到了一句话,养寇自重,这是武人生存的不二法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大宋以文制武,武人的地位本身就很低下,即使功勋盖世也不过赏个节度使而已,而事实上武人不可能得到功勋盖世的机会,因为你的战绩一旦让皇帝感觉不安了,你也就可以离开战场,明升暗降顶个闲职混日子了,相反,文官内宦只要讨得皇帝的欢心,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这些武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得到的最高荣誉,皇帝随手就赏了。这种巨大的反差,这种不公平,在武人的心中长期郁积,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不仅仅让武将和文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让武将们的生存岌岌可危,试想,一旦没有了战争,大宋还需要武人吗?兔死狗烹,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到了那个时候,像折家、种家、姚家这些将门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以文制武导致武人养寇自重,养寇自重导致西北战事打了几十年都没有打出结果。武人用这种无奈的办法求取生存,而文人则咬牙切齿,用更严厉的办法剥夺武人的兵权,打击他们的势力。这种恶性循环年复一年,到了今天,不但耗尽了大宋国力,也耗尽了大宋军队的武力,以致于连一场必胜的北伐都不可思议地失败了。

现在,就河东来说,将门之间有矛盾,武将和武将之间不信任;武人和文官之间有矛盾,将帅们和宣抚司,和经略安抚、都总管司之间不信任。尤其让人愤怒的事,在山后已经回归大宋,云中路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大宋出兵北上支援,竟然还犹豫不决,竟然连前线总指挥都是临时的,这个仗怎么打?

张孝纯的担心在他踏进宁武关的一刻变成了现实。

他已经下令河东四个将到宁武关集结,但除了折可存和杨陵外,河东第三将曹曚、第七将慕容夏寒都没到,一个还在雁门关,一个还在宁化军,对张孝纯的命令置若罔闻。

曹曚是大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后代,世为皇亲。慕容夏寒是开国元勋慕容延钊的后代。这两个将门世家在大宋世荫承袭的制度下,虽然以文官为主,但代代都有人在禁军出任大将。张孝纯的官职虽然不小,但和这些出身世家的子弟相比,他的权势还是太小了,他得罪不起这些元勋之后。

张孝纯请折可存想办法,你是统制,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你折家在河东又是老大,他们肯定听你的。

折可存二十五六岁,很年轻,这种年纪就出任正将级别的统军官,而且在去年征方腊的大战中还是统领四将兵马的统制,除了他作战勇敢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世。如果他不是折家人,他能很快爬到统军官的位上?他能获得建立功勋的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曹曚和慕容夏寒对他不屑一顾。我们年纪比折可存大,军功也不比折可存少,级别也不比折可存低,为什么折可存可以做统制,而我们必须听他的指挥?

折可存当然知道他们的心思,但他不想没事找事,我不过是临时负责一下,混一天是一天,我才不管他们来不来。再说,府州的堂兄折可求也来信了,叫自己尽可能延缓北上的时间,因为察哥的军队就在宁边州,距离丰、府一线不过一百多里。河东军主力北上大同的消息一旦泄漏,谁敢保证察哥不会带着军队南下攻击?

折可求是府州知州兼府州兵马钤辖。在折家这一代子弟中,除了死去的折可适和折可大,就算这位折可求最厉害了。折可求在书信中破口大骂,汴京那帮宰执都是蠢鸟,童贯更是一个没鸟的腌臜,他们懂个屁啊?李虎是造反起家的辽东汉儿,手下有十几万大军,非常厉害,大宋为了收回山后,不但接纳了李虎,还给他援助,这根本就是养虎为患。现在汴京有多少人知道代北局势?有多少人看清了代北局势?我们是这里的老大,我们都看不清,更不要说汴京那帮蠢鸟了,所以你在宁武关给我好好待着,不要乱动,先把局势看清了再说。

折可存一推了之,张孝纯一筹莫展,偏偏这时候刘韐派人送来书信,请张孝纯火速北上,务必在三日内赶到杀虎口。

李纲没想到事情变得这么复杂,无奈之下匆忙北上,先向李虎禀报去了。

第四十八章 西北农夫

张孝纯必须立即想个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金军已经开始攻击了,大夏人的军队又在黄河边上虎视眈眈,山后形势十分危急,假若大同丢失,山后九州肯定失而复得。大宋好不容易把丢失了一百多年的疆土收了回来,如果再一次把它丢了,这个罪责可不是一般的严重,而是万死不能赎其罪。抛开这个千古罪责不说,就是现实的问题也很严重,首先就是李虎和他的辽东军队要撤进河东路,还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百姓也要逃进太原。这么多军队和百姓突然间涌进河东,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必然引发暴乱。河东如果陷入混乱,给女真人和党项人以可乘之机,战火烧到太原,京畿随即告急,那形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张孝纯无法承担这样的重责,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遵从童贯的命令,在最短时间内北上支援大同,把女真人和党项人挡在大同之北。

但他哪来的兵力?刘韐在书信中写得非常清楚,宁武关距离杀虎口大约四百多里,三万宋军必须在五天内赶到杀虎口战场,否则军法从事。

张孝纯绝望了,打算听天由命,这时候代州知州兼兵马钤辖贾琼到了。河东路的帅司长官到了,做为下属他当然要来拜见一下。张孝纯愁眉不展,把眼前的困境大概说了一下,“贾知州可有什么办法?”贾琼在河东为官多年,又长期驻戍边郡,他当然清楚河东的事,所以他略略想了一下,随即献策道,“张帅若想在最短时间内凑足三万军队,目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征召乡兵。”

征召乡兵?张孝纯眼前霍然一亮,连声叫好。

大宋除了禁军和厢军外,还有蕃兵、乡兵和土兵。乡兵,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军,陕西、河东一带的乡兵因为战事频繁,屡屡征调,战斗力非常高,尤其弓弩手更是颇为强悍。土兵一般指西北沿边和广南两路的本地军,由各地巡检统辖。巡检也是统兵官,职责就是统率土兵维持地方治安。

河东乡兵多,各州县都有,隶属于神锐、忠勇、义勇和弓箭手军,还有麟州义军。实行将兵法之后,陕西、河东的正规军都是由禁兵、蕃兵和乡兵混合编组。这次北上的河东四将就是有这三个军种组成。

但张孝纯随即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乡兵毕竟是地方军,而且都是农夫,他们能上战场厮杀?这次北上是去打仗,是去戍守疆土,是要死人的,把一帮农夫骗到战场上去送死,是不是太残忍了?

“虽然时间仓促,但只要张帅下令,帅司马上就能从宁武关附近的代州、忻州和宁化军三地征调到两万左右的乡兵。这些乡兵世代居于边郡,边生产边戍边,练就了一身本事,战斗力虽然比不上禁军,但并不低于厢军,完全可以上战场厮杀。”贾琼笑着解释道,“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些乡兵非常单纯,他们有满腔的报国热忱,为了保护大宋的疆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你只要振臂一呼,说大宋需要他们,他们马上就会带着武器,带着战马,迅速赶到前线,即使粉身碎骨,他们也会一往无前。”

张孝纯心里涌上一股异样的情绪,说不上是感动还是悲哀。

禁军和厢军都属于正规军,但因为腐败已经侵蚀到军队的骨髓,禁兵和厢兵在各级军官的层层盘剥和敲榨下,已经抛弃了勇敢,丧失了信心,他们看不到希望,而他们的上官更是成了军队的“脓胞”,他们满脑子都是名利,整天绞尽脑汁争权夺利,在觞筹交错间算计着如何升官发财。

如今这些人肆无忌惮地违抗军令,眼前只有自己的私利,把社稷的安危完全抛到了脑后,迫使自己不得不征调“农夫”去作战,这到底是大宋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张孝纯无奈之下只有采用此计。他派出了五百骑,人皆三马,带着帅司的命令日夜急驰,每到一个堡寨,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即张榜告示,紧急征调乡兵,叫他们在两天内赶到宁武关集结,北上作战,保家卫国。

五月十七,镇川堡。

金军顺利推进到镇川堡,并持续攻击。

虎烈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驻守镇川堡,他们利用护城河、拒马阵、镇川河和坚固的堡墙,利用堡内的箭楼、抛石机、划车弩、独辕弩和一万多张黄桦弓、黑漆弓等各种弓弩向金军展开了猛烈射击。

虎烈第一军、第二军、渤海军、云朔军、神龙军、雷霆军、武勇军、黑山军于镇川堡两翼列阵,在长约二十里范围内,依托三个堡寨和八个烽火墩形成了一个车轭大阵,和金军奋勇厮杀。

下午,完颜杲赶到了战场,完颜斡鲁、耶律余睹等人率先迎了上去,把镇川堡战况大概说了一下,两人一致认为,要改变攻击之策,不能再这样不计代价的打下去。这样打下去金军损失太大,不利于后期作战。

完颜杲亲自赶赴前线。前线的厮杀非常惨烈。金军轮番攻击镇川堡,但汉军的防守非常顽强,金兵损失惨重,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汉军在堡前挖掘了数道壕沟,每道壕沟之间都有拒马鹿砦。堡墙前还有护城河,过了护城河还有土垣。我们只有拿下土垣才能接近堡墙。”宗望指着前方的镇川堡对完颜杲介绍道,“汉军的箭阵太猛,而且覆盖面很大,尤其他们的划车弩,射击距离多达二百六十步,若想接近护城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他们还有抛石车,一旦我们接近护城河,堡内的抛石车就开始发射石弹,有时候还发射火弹,同时埋藏在土垣后的敌兵也开始以独辕弩射击,这样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越过护城河。”

完颜杲眯起眼睛看了很久,心里的怒气随着前方不断倒下的士卒而逐渐暴涨,“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如果我们连这么一座小小的堡寨都拿不下来,还怎么打西京?”

宗望看看身边的宗翰,没有说话。女真人到目前为止,采用的攻击之策还是发挥马军特长,以击溃歼灭敌人的兵力为主,攻城为辅。虽然这几年他们陆续拿下了黄龙府、东京、上京和中京,但真要说起来,除了打上京曾攻了几天城以外,其它几座大城都是用计拿下来的,几乎没有真正攻过城,所以金军严重缺乏攻坚的经验。

女真人没有攻坚的经验,那么契丹人呢?契丹人也没有。契丹人和大宋和平一百多年了,攻坚大战已经是历史,而这些年则主要在大漠平叛,后来围杀李弘、古欲这些汉人反贼也主要集中在上京道、东京道的草原或平原上,和金军打仗更是以野外作战为主,所以他们擅长的也是马军野战。

“这一仗要速战速决,不能拖。”完颜杲的口气很严厉,“大宋人随时可能北上支援,而草原雨季也很快就要到了,这两个不利条件无论哪一个成为现实,我们都无法迅速攻克西京。你们必须立即想办法。”完颜杲指着战场上的死尸说道,“这样打肯定不行,这不是打仗,这是送死,是屠杀。”

“先打两天,边打边寻找攻坚的办法。”宗翰淡淡地说道,“在草原上,我们可以发挥马军的优势,但将来南下中原作战,我们就要面对南人高大坚固的城池,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攻坚。若想学会攻坚就要付出代价,死个几万人不算什么。”

完颜杲瞪着他,本想怒声责斥,但旋即一想宗翰说得也没错,随即把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我们没有时间,这样打下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大同?”

“我们强攻的目的是损耗汉军,逼迫李虎把更多的兵力调到镇川堡。”宗望说道,“因此我们现在没有选择,就是攻击,拼命攻击。等到蒲家奴(完颜昱)开始攻击杀虎口之后,李虎两面受敌,手上的兵力捉襟见肘,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以一部兵力牵制镇川堡,再派两路人马突破镇川堡的两翼,撕开汉军的防线,继而迫使汉军撤回大同。”

“我希望在镇川堡看到飞云军或者阎王军,这样我们攻打野狐岭就有把握了。”宗翰笑道,“镇川堡打得越猛,李虎越害怕,这时我们只要打出战果,李虎极有可能从野狐岭调兵,出个大昏招。”

“只怕大宋派军支援。”完颜杲面露担心之色,“还有就是党项人,察哥率大军驻扎于黄河西岸,觊觎代北,一旦蒲家奴离开云内,他会不会趁火打劫?”

宗翰等人沉默不语。其实现在想这些问题也没用,对于女真人来说,只要拿下西京,代北战局基本上就被他们控制了。

“从明天开始,以主力攻击镇川堡侧翼,三天内,攻克镇川堡。”完颜杲下命令了。

第四十九章 来了一只大老虎

黄昏,董小丑赶到镇川堡。

毛军向董小丑详细介绍了镇川堡一线的防守阵形,“金军持续攻打了十八个时辰,现在总算停下来喘口气了,但依我看来,金军在镇川堡正面攻击受阻后,肯定要改变攻击办法。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明天要攻打我们的侧翼,以便从两翼进行突破,撕开我们的防守阵线。”

董小丑同意毛军的判断。女真人不是傻子,正面打不动,当然会从两翼进行突破了。

“镇川堡的左翼是西塞、小狼寨,右翼是东头沟。”毛军指着地图说道,“我把武勇军、云朔军、神龙军和虎烈第一军、第二军放在左翼,把黑山军、渤海军和雷霆军放在右翼,但因为飞云军尚没有赶到战场,我们在兵力上处于劣势,要想阻挡金军突破两翼,有很大的困难。”

何止是很大的困难,根本就是挡不住。镇川堡的左右两侧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虽然这一个月内帅府调用了几十万民夫,开挖了很多壕沟,布设了大量的拒马鹿砦,但若想凭借这些防御设施阻挡金军的攻击,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总帅的意图是利用消耗战来迫使金军分兵杀虎口,从而减轻镇川堡正面所承担的重压。”毛军叹了口气,“问题是,金军会分兵吗?一般来说,分兵乃兵家大忌,女真人这几年在战场上屡屡击败契丹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于敌决战。”

毛军显然认为金军不会分兵。

“我们也没有分兵。”董小丑笑道,“杀虎口战场由宋、辽、夏联军做为主力,而野狐岭有耶律大石做为后援,这一仗我们在总兵力上和金军相差无几,所以若想击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