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骠骑大将军-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四点点头。侯建想了半天:“还是算了,能用的,信得过的恐怕已经没有几人了。”

    候四没说话,收拾了碗筷,抱回厨房去了。只留下侯建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院中。

    马上就是年关。《太初历》还没有颁布,过年就比较混乱。去年的年节在腊月,今年的年节竟然是冬月。成都市变的热闹了,虽然蒙家的事情还是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却已经有了被年味冲淡的趋势。大家相互见面也不怎么打听蒙家的近况,而变成了拱手,过年好。

    蒙季的病有了起色,靠在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侯建被请了来,从蒙必和蒙刘氏的嘴里,蒙季知道了以沉默应对这场留言的推手是侯建。

    挣扎着想要起来,蒙必连忙扶住:“这次多谢候兄,若不是你力挽狂澜,不知道必儿会干出什么事来。”

    侯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坐着。蒙季接着道:“我这一病不起,很多事情都没了办法,我想请你留下,帮着必儿稳定住现在的局势,必儿到底年轻,没有经过历练,不是苏任的对手。”

    “我也不是苏任的对手!”侯建一说话便是这一句。

    “咳咳咳……”蒙季一连串的咳嗽,吓的众人手忙脚乱,好一阵忙活,这才止住:“候兄,咱们谁都不是苏任的对手,但我们是亲戚,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人,只有大家抱成团才能与苏任抗衡,经过这一次我算是看清了,苏任年纪轻轻,却有俯瞰整个天下的本事,别说我,就是整个蜀郡都是苏任的棋子,苏任不在成都,我们已经疲于奔命,若是他回来……,后面的事情我不敢想。”

    “候兄,就当我求你,留下来帮帮我!”蒙季挣扎着要起身,侯建始终静静的坐着。一旁的蒙必一脸愤怒,瞪着侯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133章 称职的县长
    都江堰比成都冷,靠山近水,潮湿的空气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吹到脸上和刀子一样。僰人很高兴,趁着今年的干冬,他们在努力的开垦分到的荒地。十亩虽然不多,在这个基本靠双手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人劳作的极限了。

    翻出来的泥土被太阳晒干,杀死里面的寄生虫和草根,便成了上好的耕地。原本长在地里的树木被砍伐做了屋子,茅草被割去做了床铺,僰人对这些废物的利用相当熟悉。

    苏任使劲将手里的䦆头往地里面挖,只可惜分量太轻,根本挖不深。铁本就是朝廷严管的东西,平常百姓都买不到,更不要说这些僰人。一根木杆前段,绑上一块长条形的石头,这便成了僰人使用的䦆头。挖了一上午,苏任左右看看,不到十平米。

    擦了把额头的汗,阿依农笑呵呵的道:“没想到先生还会农活,虽然干的慢一点,挖的倒也不错。”

    “嘿嘿!”苏任傻笑两声:“种地最能让人满足,出一身汗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心里安心,我今日帮族长挖了这么多地,下次来的时候可得管顿饭。”

    “哈哈哈……”阿依农笑的很爽朗:“没问题,一定请先生吃我们亲手种出来的粮食,如今我们僰人有了这些土地,便能安静的生活,谁要在干什么坏事,我先饶不了他。”

    绿倚也是一副农家女人的打扮,提着水罐子站在田埂上吆喝。阿依农便笑呵呵的邀请苏任过去喝点水,休息一下。

    来都江堰就是为了挑选向导来的,但是苏任在这里住了大半月,对于此事只字未提。如今的都江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开垦荒地,连以前最懒的男人,也都在女人们严厉的眼光中,乖乖的下了地。

    苏任喝了口水,用绿倚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手帕上带着香气,应该是绿倚随身之物。

    冲着绿倚微微一笑,苏任问阿依农:“族长,明年开春我就准备走一趟羌地,希望找些向导,不知……”

    “哦!先生这次来就是为这事吧?”

    苏任点点头:“的确是为了这事,到了这里一看,我临时决定明年开春再行,你们现在正开垦荒地,需要大量人手,这关乎你们的生计,我不好将那些能劳动的劳力抽走。”

    “呵呵,还是先生体恤我们!”

    “明年开春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会等到农忙结束的时候带走人,只是希望现在能选好,到时候直接出发,这事情我真不愿意再等了。”

    “好!先生既然都这么说了,我自然没话说,没想到那些钻山的懒家伙竟然还有这样的福分,明日我就带先生去找人。”

    下午还是挖地,农具实在太差了,任凭苏任如何努力这一天也没干多少。司马相如作为都江堰的县长,很忙碌。太守府答应的东西还没有配齐。种子、耕牛还有很大缺口。而且这些僰人初来,口粮、房屋、过冬的所有东西都要司马相如忙活。

    司马相如看着吏员们送上来的东西,一手拿着面饼好半天不往嘴里送。苏任端着茶在门口看了半天,一伸手摁在司马相如面前:“长卿兄,你这吃个饭都不安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垮了!”

    司马相如叹了口气:“哎!我也是没办法,安置五千人不是容易的事情,太守府的很多东西都不能兑现,我着急呀!”

    “着急有什么用,先吃饭要紧!”

    司马相如瘦了,这才一个多月,两面的脸颊都塌陷了下去。苏任胡乱翻着竹简,其实也没什么,全都是要东西的请求。那里缺粮,那里缺水,那里的僰人为了田埂打了起来,那里的汉人不让僰人从他家门前走过。鸡毛蒜皮,林林总总。

    苏任看着狼吞虎咽的司马相如:“这就是你天天干的工作?”

    “一县之长本就如此,有何不对?”

    “堂堂县长,就处理这些东西,那别的事情你还干不干?”

    司马相如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起先在苏任那里处理事情井井有条,那是因为苏任的手下已经形成了自觉,像这些无聊的东西不会上报。只会拿些需要苏任拍板决策的事情过来。但是现在,都江堰的事情千头万绪,司马相如手下的吏员也是第一次和僰人打交道,都怕惹出什么乱子,所以任何事情都送到司马相如这里,搞得司马相如焦头烂额。

    司马相如无奈的笑笑。

    苏任玩心大起:“要不这样,明天我替你做一天县长如何?”

    “好呀!我这几天可真累的不轻,不过你的注意,这些东西一旦处理不好,僰人很有可能……”

    苏任推着司马相如往门外走:“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快去睡吧,这都快子时了。”

    都江堰县衙设在玉垒山下,面对飞沙堰。出门便能看见滔滔的河水,波澜壮阔,奔涌而出。冬季岷江水位低,内河这边几乎干涸,蜀郡太守府征发的民夫正在内河里清理搬淤泥,干的是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一名吏员急匆匆闯进县衙,左右看了看,发现司马相如不在,却看见大堂里坐着一个青年人。

    吏员不认识苏任,便问道:“嗨!司马县尊何在?”

    苏任抬头看了他一眼:“不知道!”

    吏员有些着急:“这可如何是好,你可知县尊去了什么地方?”

    “不知道!”

    吏员颇为着急,来回在屋里打转。苏任便问道:“何事如此着急找县尊?”

    “哎!太守府征发的民夫在河里挖淤泥,僰人见了也去挖,为了那淤泥相互争抢,双方互不相让,闹到我这里,搞不好会打起来。”

    “哎呀,那可是大事!”

    “是呀,谁说不是呢!那从成都来的征夫长找我,让我约束那些僰人,可……”

    苏任看了吏员一眼:“是不是僰人去那些征夫的河道挖淤泥了?”

    “这到没有,僰人还算规矩,都在离征夫们挖掘的河道很远的小河岔中。”

    “这么说,两边互不干扰,怎么就会打起来?”

    “哎!”吏员叹了口气:“这淤泥乃是上好的肥料,以前这东西都是被征夫们拿走,如今僰人和他们争抢,他们岂能愿意,再说僰人新来,征夫也看准了这一点,才敢无理,大家都是汉人,要说这些僰人也是的,规矩一点不成吗?”

    “僰人虽然新来,如今也是我们汉人,你作为吏员难道就不能说句公道话?”

    “我!”那吏员似乎一下想起什么,脸色一变:“你是谁?这是我们都江堰的事,我说不说公道话,你管得着吗?”

    苏任呵呵一笑:“就一句话的事,你却跑来找县尊,那要你何用?来人,把他打出去!”

    霍金和黄十三突然从门后冒出来,挥拳便打。那吏员猝不及防,被打的满嘴是血,扔出了门外。

    苏任呵呵一笑:“从今日开始革去你的吏员,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这一幕被门外的其余吏员看的清清楚楚。有人将被打的那吏员扶起来询问。一问之下,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有认识苏任的连忙告诉众人。

    看着苏任带着霍金和黄十三从门里出来,那些吏员连忙后退。苏任面带微笑:“司马县尊累了,要歇息一两天,我便暂代县长,各位有什么事情可以向我禀报,诸位也都看见了,本可一句话解决的事情,却大老远跑来此地,被我打了一顿,而且革职,这件事我会向司马县尊说清楚,诸位是否还有事?若是无事就请回去,安顿僰人要紧,缺少的种子、耕牛过几天便到,大家不必惊慌。”

    苏任又拱手,接着道:“僰人尽然来到蜀郡,便就是我们汉人,希望各位一视同仁,另外诸位当谨记自己的职责,若是和他一样不作为,那休怪我不客气。”

    带着霍金和黄十三转身回来。司马相如从屏风后面转出来,看着门外那些吏员,有些担心:“这能行吗?”

    “不知道,试试吧!”

    从那天开始,吏员们便很少再来。就算是来,也是大事情,司马相如顿感轻松。

    和苏任坐在院中品茶时,司马相如道:“还是先生有一手,要不然我非累死不可!”

    “这便叫做管理,不能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至少也得让他们知道很多事情得自己拿主意。”苏任在地上画了一个三角形:“这就好比都江堰,你在最上面,下面有县丞、县尉,他们下面有吏员,在下面还有三老、亭长,最后是百姓,你只要管住县丞和县尉,下面自然有人管,你这才是个县长,若是陛下,早就累死了。”

    “呵呵……”司马相如无奈的笑笑:“不说我了,你此来都江堰可找到需要的向导?”

    苏任摇摇头:“难呀!前几日和阿依农找了些人,可惜没有找到可以信得过的人,向导关乎商队命运,稍有不慎便会让整个商队死无葬身之地,必须得有一个绝对信任之人。”

    “我给你推荐一人如何?”

    “哦?求之不得!事不宜迟,快快,咱们现在就走!”

    司马相如无奈的被苏任强拉硬拽往门外走。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135章 战术很重要
    年关临近,僰人没有过新年的传统,或者说他们的新年和我们不是一天。僰人一如既往的开垦他们的荒地。阿依农办事还算上心,很快便给苏任找来了几个向导。这次找来的人,苏任很满意,都是钻林子的好手。

    僰人不过年,汉人却过的相当隆重。每家每户都从镇子活着稍远的温水弄回来不少年货,忙碌的为过年准备。文党竟然派人送来十几车东西,指明这是给僰人新年预备的,并且都是蒙长史所献。听到这个说辞,所有人的心里便和明镜一样,蒙季这是认输了。

    苏任忙着发东西,虽然僰人不过新年,这些送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僰人拿完东西,跪地给苏任磕头,感谢苏任对他们的慷慨。解释了几次,说这些是太守送的,竟然没人相信,依然还是有人过来给苏任磕头。苏任也就懒得解释了。

    “淳朴!真是淳朴!”苏任嘿嘿的笑。

    绿倚瞪了苏任一眼:“拿着别人的东西做大方,咱们的苏市掾看上去并没有脸红呀。”

    苏任道:“太守的东西就是我们大汉的东西,作为汉人干这些事情有什么脸红的?实际上,平白无故拿我们汉人的东西,该脸红的应该是你们僰人,无功受禄才真该脸红。”

    绿倚已经咬牙切齿了:“这是你们自愿给的,我们可没要。”

    “哈哈哈!别激动,拿了就拿了,咱们谁也别脸红,心安理得一点不是很好?”

    两人正在拌嘴,人群的后方忽然发出一阵欢呼。崔久明胖大的身躯出现在人群中,他的身后也跟着十几辆大车,车上满满当当装着不少东西。从漏出来的遮盖下,能看见是粮食和日用品。

    苏任嘿嘿笑着,望向绿倚:“这下我的脸真不红了!”

    绿倚的脸已经绿了,望着去迎接崔久明的苏任,不知道该说什么。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字排开,苏任爬上一辆大车,大声喊道:“各位乡亲,既然你们来到汉地,那就是汉人,这是蜀中商会的崔掌柜,大过年的给大家送些年货,表示一下心意,不要嫌少,来来来,接着发!”

    要改变一个民族,得先改变他们的习俗。要让这些僰人真正融入大汉,那就得和大汉的百姓一样过年。作为几千年阅历的后世人,苏任对这一点很了解。

    在僰人们的感激中,苏任拉着崔久明进了衙门。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崔久明道:“可累死我了,大过年的不能在家,还得给这些野人送东西,你确定有这个必要?”

    作为纯粹的商人,崔久明想事情的方式很简单。干任何事情都得有利可图,可是苏任让他给僰人准备年货,想破脑袋,崔久明都想不通,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利益。

    拉着崔久明坐下,给崔久明倒了杯水:“这件事没利益,你也不用想,纯粹是同情而已。”

    “那你还要的这么急,早知道是这样,我就不用这么赶了。”

    “呵呵,做事要讲究个时机,眼看就要过年,这时候送来是礼品,再过几天送来就成了救济了,这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算了,不说了,这几车货物也不值几个钱,就当我老崔也做一回好事。”

    “这就对了!”在崔久明对面坐下:“蒙家的事情如何了?”

    崔久明瞬间来了精神,连忙放下茶杯:“很好,一切顺利,自从你走了之后,蒙家果然放松了警惕,等过了这个年,咱们就能彻底从蒙家拿到不少商铺。”

    “这件事盯紧,决不能有任何差错,而且要保密,如果让蒙家嗅出一点味道,便是功亏一篑。”

    “明白,你就放心吧!咱们下手的那些地方比较偏僻,等到蒙家有所察觉也已经晚了,我派去的人都是精明强干的老人手,绝没有问题。”崔久明越说越兴奋:“你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想法真的不错,虽然说民户对于物品的需求比较单一,却数量庞大,我从没想到过最赚钱的地方竟然是这漫山遍野的村子,我们的食盐、布匹那些日用品在这些地方的销量很好,而且……”

    “停停停,你还没完了。”

    “呵呵呵!”崔久明尴尬的笑笑:“这不是高兴吗?拿下外围的村镇,对于蒙家的打击肯定不小,你可要想好了,蒙季不是善茬,到时候一定会报复的。”

    “怕什么?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心狠手辣,既然咱们已经开始对付蒙家,就不能怕他报复,这次回去需要备货,大量的备货,商战打到最后就是比谁支撑的久,若是那些下级供货商知道咱们的企图,一定会涨价,到那个时候再来就晚了。”

    崔久明点点头:“对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成都?万一……,我怕我应付不来。”

    “我不回去,过完了年我就准备去羌地,我留下苟天明助你,再给你留下一百护卫。”

    “那好吧!我这就回去通知别的商户,让他们准备好货物,等待你的消息。”

    商量了一上午,崔久明在县衙吃了饭。带来的货物也都发放完毕,在僰人的千恩万谢中,崔久明高高兴兴的走了。都江堰的生活恢复了平静,每一个僰人都拿到了不少最缺的粮食和布匹,只等待着汉人的年关到来。

    成都也是一片祥和,再也没人议论蒙家和苏任的事情。新年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没人想在这大好的日子里说晦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