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主三国-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太史慈提前买通了老乡,让他在约定的时间内为自己打开城门。
所幸,老乡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那一分一秒都是不差的。
这一刻,太史慈还沉浸在即将为宋谦报仇的喜悦之中,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而危机,也不过就在片刻。
他也不想想,一个喂马的老乡,如何有能力说动守城大军开门呢?有可以说动的人,但不是他的老乡,而是主将张辽。
实际上,那喂马的老早就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张辽将军。
在第一时间,绝对不会私藏。
由此,喂马的稍稍提高了些等级,成为了管后勤的。人家很高兴啊!凡夫俗子又怎么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着要那封赏的。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还是做个平常人就好。
况且,老乡也并不认为太史慈会成功,张将军的勇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若是没有任何意外的话,天才会相信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江东这伙人呢!
因着某些大意,太史慈刚刚兴奋的冲到了城下,就要为身后的江东大军做出信号攻入城中,结果,无数支看不清方向的乱箭射向他,直到把那前一秒还觉得胜券在握的太史慈射成了刺猬。
怎么可能呢?
那一刻,他脸上还露出了几分错愕,这种结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好像对于他太史慈来说,不该是这种结局的。然而,这就是事实。
你永远也不要以为你有多么牛逼,由此就可以看不起所有的人,其实,比你牛逼的大有人在,你以为在你的世界里自己是个将军是个英雄是个主角,其实,在整个宏大的故事背景下,你也不过就是个绿叶,用来衬托主角的绿叶。
包括那杀了太史慈的张辽,即使张辽也不见得是个主角,但是他还是比太史慈好一些的,因为他是个配角,还是“高配”的那一种。
历史中从来不缺乏故事,也不乏事故。关于太史慈的部分结束了,江东还是江东,曹军还是曹军。
即使有一天,所有的主角都死了,提起他们,至少还会有人津津乐道,但是,却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太史慈。
其实,他也是有过不少的成就的。
被乱箭射死的不止太史慈一个人,在他前面有典韦,在他后面还有庞统。这三个人在历史中同样的留下了不菲的成绩。
但是相比较而言,太史慈还是有些不上档次的。因为一前一后救的都是主角,也算是死得其所。他为了自己的朋友,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或者说,是他太过于信任别人了,才枉送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怎样已经不重要了,太史慈已经死了。
张辽看着这一幕,同为大将,他也听说过那太史慈的名声。但是,他除了叹一口气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
很好,这一切都在张辽的预计之内,再一次的,曹军打了一个胜仗。
当然,在这场胜仗中,李典可是非常卖力的。他本来都以为那些江东士兵们不会再来了,谁知道他们竟然还真来了。
不行不行,那自己要是不尽力点,以后面见了丞相大人,那功劳算是谁的?李典这么想着,手下力道更有万钧。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计较,或许李典有些小气了,不过,他在对于维护丞相的利益方面,那可是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人。
生命是很美好的。
如若没有意外,谁也不愿意落得个兵败而亡的下场。但是,生命也正是这么的残酷。如若不是太史慈死,必然会是他们败。
在这场战争中,总要有人付出代价,没有什么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
江东士兵们在孙权的领导下与曹军死磕,不过最后还是没有磕赢,只好无功而返。
将士们在见到鞠躬尽瘁为了江东的大业而牺牲的太史慈将军时,还真的是好好的激励了一把将士们的斗志。为了自己的家园,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斗志。
然而,这些士兵又哪里知道,他们所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还是为了维护某位主将的野心?他们只是听从着别人的命令,然后定期的接受着洗脑般的训话,最后,直到把战争都做了保卫家园的代名词,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曾放弃过。
他们真的是为了江东吗?还是为了江东之主?
孙权看着太史慈已经冷却的尸体,他什么都没有说。在回去之后,安排人厚葬了太史慈,又赏赐给他的子孙后代诸多的封赏作为补偿。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又怎么会开心?
不过,看着这般乱世,死亡,也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尽管伟大的人从来不会以死亡当做借口。
太史慈是个将军,也是个炮灰般的角色,在那名角齐聚的时代里,他仅仅激起了一朵浪花,然后终归又沉寂于大海。
而如实说来,这浪花还是与那孙策以及孔融有着不小的关系。
当“孔融”的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的时候,谁会考虑到孔融还被太史慈救过呢?
(本章完)
第316章 第三百多一十六章 被套路()
孙权输给了张辽,输的彻底。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
几个月后,这孙权已经对战胜不抱任何希望了,老天爷却又白白的送给了他一个超大的人情。
人情难还,不过,这人要是已经死了呢?死人的人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活着固然高兴,但你要是死了那也不能怪别人是吧!正所谓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管是生还是死,大家都各安天命就好了。
这个死了的正是刘琦,是现任的荆州之主,刘表他儿子。
刘琦年纪轻轻,就这么去了,实在是令人叹息,不得不说让人觉得惋惜可怜同情怜悯。别人同情他,但不会因此而放过那块没有主人的肥肉——荆州。
荆州是块肥肉,若是有刘琦在的话,那刘备还能借个光在这儿帮衬着,但是没了刘琦,那刘备的存在就没有了必要。
很简单的道理。
鲁肃在收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来到了荆州,其次是为了吊唁刘琦,主要是为了收复荆州。
当初他和刘备说好的,等刘琦这位主人一死,那么他们江东就可以来签收江东了。
如此,在两个人的密约中,荆州已然成了一种交易品。
不过,基于某时代道义的精神,鲁肃还是要先来吊唁一番的。上完了香拜了三拜,现在再不提荆州的主权,更待何时?
“刘将军,你当初说等公子不在了,你就还我荆州,如今这话还做数吗?”
鲁肃静穆的问道。
在别人的灵堂前问这种问题真的不太好,不过,谁会在乎呢?
“子敬不忙,你先来喝上一杯静静心神。”刘备笑面虎一般的看着鲁肃,然后双手递过一杯茶。
鲁肃不好拂了刘备的面子,毕竟这人前人后的议论还是要分人的。刘琦都是半只脚踏入坟墓里的了,说两句就说两句吧!但是这刘备可不同,看他这精神矍铄,那再活个二十年的绝对没有问题啊!
况且刘备身边又有那么多人才,虽然说荆州肯定是他们江东的,不过这现在还是待收复的状态下,而鲁肃在别人的地盘上,也不得不慎重的对待。
所以,众多考虑之下,鲁肃喝下了那茶水。心神没有平静,他反而更是奇怪于刘备那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关子。
“将军?”
鲁肃这边才刚刚叫了个敬称,那方孔明插上了话。
“子敬,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想大汉高祖自斩白蛇而起义,多少年来,战战兢兢,唯恐犯下一点错误,先后灭了秦将章邯以及西楚霸王项羽。多少年来,无数春秋,约法三章,建立赫赫之大汉王朝。后又有王莽篡权,但那光武帝亦是顶梁之柱,在那乱世之中取得了至尊之位,当属不易。故而,有败之朝廷正需大汉贵族之嗣,才能使大汉力挽狂澜!子敬,我主公正是天定的大汉继承之人,你如此咄咄逼人,以一荆州相迫,难道你们东吴是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吗?”
什么话从孔明这儿一蹦出来,那它就变了味。
这是刘备和鲁肃事先约好的,就算你刘备心怀大志又怎么样?你有本事去和曹相争地盘啊!没什么本事在这儿苦占着个荆州有什么用?
江东想要荆州有江东的道理,曹相想要荆州有曹相的道理,而与这两个人比起来,刘备的理由并没有多么充分,或者说,大家的利益出发点都是相似的,没有谁比谁的利益更高贵多少。
既然都有着政权统一还百姓于和平的信念,那么,你们之间谁慷慨的投降一下不就成了吗?非要本着最深刻的道义,然后在那儿说着最幼稚的话语。
鲁肃无语,无论他说什么,那就是被当做了不良企图。而从实说来,他鲁肃可是没有任何不良企图的。
人各为其主嘛!鲁肃其主是孙权,孔明之主是刘备,这两人本来就不是相同的阵营,当然是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说法。
只不过,孔明这么一上来就扯出了汉高祖刘邦,不管怎么回答那都是对汉高祖的不敬啊!
还有孔明,我历史不好你不要欺骗我,那章邯真的是刘邦杀的吗?那刘邦真的是你说的那么威武厉害体恤民情的人吗?
“我……”鲁肃的话还没有说完再次被孔明抢白。
“我明白你的来意,我也知道你的身不由己。但是,刘将军一心为国,到如今连半分土地都没有,那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没有领土没有领导力,我们又要怎么练兵怎么抗击曹贼?子敬,若不是刘将军在赤壁之战中安排的后手,恐怕那曹贼早就渡过长江,将江东二美女收归于铜雀台了。”
孔明冷哼一声。
他这话中可是完全的弱化了周都督的作用,然后放大了刘将军的风采,其实说实在的,刘将军哪有什么风采?不还是孔明在那儿跑西跑东?不还是关二张三赵四等人在那儿奔波吗?
“那你说怎么办?”
鲁肃已经退了一大步。这一大步,完全是被孔明的言辞厉语给逼退的。
“办法也是有的。”孔明淡笑着,“我们不如签订一个协议,等我们取到新的领地,一定会将荆州如数奉还。绝不拖欠。”
“你们是打算取道于哪儿?”
鲁肃问道。
至少问明白了,也好回去向吴侯复命啊!
“西川刘璋。”孔明回道。
鲁肃心中一跳,这刘璋的大名他也是听过几句的,不是因为刘璋这个人有多么大的魅力,而是因为看在那西川的面子上。
这刘璋怎么说也和刘备有点亲戚关系啊!那刘备真的好意思的吗?
他们不都是汉室宗亲吗?原来,说的那么好听,还是无法掩盖那“自相残杀”的概念。
这就是他们的大义吗?
孔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协议,然后刘备孔明与鲁肃这三人都在上面签好了名字,一式两份,孔明就当个监督人了。
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说过几句话。那孔明也是早有准备,他们为了这一天,还真是做到了未雨绸缪啊!
(本章完)
第317章 馊主意()
就算是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不过那孔明还是挺够义气的,至少,让他带回去这么一封协议,有了这协议,鲁肃也不能说是无功而返。
鲁肃惴惴不安的把协议拿给吴侯看,心里也挺惊慌。
“他们就是这么打发人的?”孙权的声音很冷,简直就是从牙缝里咬出来的。
鲁肃默然,点点头。
这不是据理力争的问题,而是说,那伙人显然早有准备,无论江东这边来的是谁,无论他是不是真的想拿到荆州,刘备都不会给的。一看他们那边回话抢白的熟练程度,鲁肃估摸着,大概是排练过不下十遍吧!
所以,当真正的鲁肃过去时,那孔明面不改色的把话说的那么六,眼神都没有变过。而刘备,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种他也不想这么做可是却为时势所迫的无奈,还带着几分想要鲁肃谅解他们的神情。
时势,这真的是一个好的借口。
鲁肃怕因为自己某些不当的举动,再破坏了孙刘联军之间友好的同盟关系,而那孔明说的话也是句句在理,他要是过于蛮横的话,那就是他的蛮不讲理。
在种种思索担忧之下,鲁肃只好被动的签下了协议。
协议签好了,也无法变更。
“哼!说的倒是好听。取到西川,那他什么时候去取?要是十年二十年不取的话,那荆州岂不一直都是他们的?”在关于利益方面,没有永远的朋友,大家都是为了自己而战,所以,孙权心下愤然。
鲁肃默然不语,在与那孔明对话的时候,他一直处于一种被套路的状态,所以,自然也没有察觉到这协议有什么不对劲,因为这协议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的限制。
当鲁肃与吴侯说了这事的时候,敏感又加上心情不好的孙权一下子就察觉到了。
靠!刘备,你唬着鲁肃签了这玩意儿,你这是在玩老子呢?
“行了行了,你去荆州还探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孙权烦躁的摆摆手,他并不认为鲁肃在背叛江东,反倒是对方玩的太深,鲁肃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再加上鲁肃那种老好人的性格,被套路也是正常的。
这要是换了周都督过去,或许被套路的更快一些。
“将军,那刘备的发妻走了。”鲁肃如实回道。
既然吴侯问别的消息,那总该不会是什么刘琦死了之类的吧!这个消息,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而鲁肃探听的这点,还算是个隐秘,关键是,没有多少人会在乎刘备是不是少了件衣服。因为这可是一个视兄弟如手足,视女人如衣服的年代啊!
鲁肃还是把吴侯的在脑海里过滤了两遍,最后觉得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消息了,只好把这事说出来凑数的。
刘夫人很巧的是接着刘琦之后而亡,毕竟,经历过战乱的女子都会对战争有着某种阴影,而女人的心理也不像男性那么超强,一个个的面不改色满口胡言。
所以说,刘备流露在脸上的悲伤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他的夫人还是为了那刘琦,但至少这悲伤可不是假的。
估计为了刘琦的可能性很小吧!这刘琦死了,临终把荆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笑的合不拢嘴,又怎么会伤心呢?
“刘备的发妻死了?”孙权心里琢磨着,派人连去了两次都没有结果,那刘备也真是有够死皮赖脸的。要不是刘琦死亡这是大事,瞒不下去,孙权估计着刘备或许能瞒个几十载的。
通常来说,死皮赖脸的人对美色都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吧!当初王司徒用美人计引得董卓与吕布反目,可见,只要这女人选的好,美人计可是有着必要且充分的成功条件。
孙权这么一想,“我那位妹妹现今多大了?”
“您说的是郡主孙仁吗?”
鲁肃不确定道。
孙权点点头。
“大概也有十八九岁了。”鲁肃回道。他心想你是哥哥都不知道你妹妹的年龄,问我我怎么会知道?
“正是适合出嫁的年龄啊!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为刘备促成这一桩亲事。”
孙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等那刘备来到江东娶他的妹妹时,他自然会把刘备给扣住,到时候,让荆州的孔明拿土地来换刘备,就不相信对方会无动于衷。
所以说,美人计才是最优的选择条件,派鲁肃过去两次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鲁肃听了孙权的话,他心中一惊,吴侯这不是开玩笑吧?刘备可是年过不惑的人了,而郡主正是妙龄,旋即,鲁肃想明白了孙权的计策。
可是……便是你想用美人计,那也没有必要拿自己的妹子做实验吧?你当真不在乎她的名声吗?就算是王司徒,他也不过是找了府上一姿色甚美的女人来离间董卓和吕布,吴侯,你不必做这么大的牺牲吧?
不对,说起牺牲,应该是那郡主更大一些。
“子敬,你在想什么呢?那昔日汉高祖,不也是个不惑之年娶了吕后吗?妹妹最佩服英雄,我想,那刘备也算是个人物,定然不会让妹妹失望的。”孙权笑着说道。
他妹妹孙仁,整日里舞刀弄枪的,还自己给自己取了个什么“孙尚香”的乳名,真是可笑。她的性格也致使她都那么大了,还没有嫁出去。
若是她能成功的让刘备留在江东而把荆州给换回来,那也算是尽到了一个郡主的责任。
谁让你生在这王侯之家呢?谁让你是个女子呢?这是她作为孙家女子的命运,而这个命运,是他的哥哥为她选择的,没有人可以改变。
“我明白了。”鲁肃沉默下来,然后又心不在焉的听着孙权与他说的那如何让刘备来江东的法子,又说等刘备来了之后假意让刘备与孙仁拜堂成亲,届时,再另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