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征途-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祖辈人讲官府约定期限强迁入城的时候,桃源人就在这里筑了这个石台。然后大家把祖辈的牌位都摆放在上边,所有桃源人一起叩拜。表示大家要离开这祖宗创基之地。拜完之后,大家把自家的祖宗牌位拿走迁进城里。从此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过桃源。”

说话间我们穿过层层树林,进入到了桃花源。“桃花源本桃花园,世外桃园羡上仙。如若上仙知此处,定来桃源不思还。”只是人丁稀少,缺少生机勃勃的景象,这让我想起了清源村。高粱地上,雨中收抢。神仙泉旁,碧波微漾。谁曾记得望天涯的桃花芬芳,红烛相向?不错,这就是清源村。少了一份喧闹,却多了一份静谧;少了一份华丽,却多一份天然。

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曾经都建过房子,只不过在强迁的过程中房子被朝廷推掉了。如今在那些地方长满青草和野花,依稀可以看到石板铺就的平地。我们过了一座桥,走了将近一盏茶的功夫远远看到一个用篱笆围成的院落。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恩人告诉我这颗桃树足足已经有一千余年的树龄了。它的雄伟已经不能用一般的词语来形容,这是真正的参天大树。等桃树结果的时候我一定要来采个桃子尝尝,我想这树上的果子也能有些延年益寿的功效吧。

一个小孩子正在那里除石板上的青苔。恩人说道:“灵童,云中子何在?”

小孩子抬起头来说:“还没有醒酒呢。”

我们进了院子,小孩子走过来看着我说:“我认识你,你是祖聪。”

我惊讶地看着他说:“你怎么认识我?”

桃源老人说:“他当然认识你,他是天机阁的人。”

“啊!那你不会和慕少渊有什么关系吧?”

“当然有了。我爷爷是慕家的三代老仆,你上回去天机阁的联络点的时候我就在后院玩呢。”

“哦,这样啊。那你现在和你爷爷学东西呢?”

“天机阁都没了还学什么。我现在拜仲义为师学习铸造之术呢。”

恩人看我露出疑惑地表情,对我解释道:“不要以为只有天机阁会造兵器,独孤一鸣有好几个徒弟是没有加入天机阁的。仲义就是这帮人的传人。”

“哦,里边躺着的就是云中子仲义了?”

第六十七章 桃源七贤(三)

灵童答道:“云中子是云中子,仲义是仲义。我和这个人聊的投机,没事就和他一起玩。对了时候也不早了,我先回我师父那里了,过几日再见。”

目送这位“灵童”走远之后,我看了看熟睡的翟画师问恩人:“我把这位酒仙背进去?”

桃源老人答道:“好吧,背进去。不过要告诉你,他可不算酒仙,里边的才是。”

晌午刚过,“嗯”的一长声,一个人醒来了,他就是云中子。只见他身长约六尺,容貌甚陋,整个脸上没有二两肉,胡须拉碴不知整理,胸前一大块酒渍。这酒渍层层叠叠,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有换洗衣服了。他睁眼一看是我,问道:“我在何处?”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没有理他。他说:“谢谢你收留我,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说罢就扔给了我几个铜钱。他摇摇晃晃要出门,正好碰上刚进门的恩人。云中子说道:“兄台,何苦来寻我。我这就回去。”

恩人说道:“贤弟说得是哪里话,你现在是在我这里啊。”

他这才反应过来,指着我问:“那这个人是谁?”

“他,我来介绍。”

通过一番谈话我了解到这个人为什么称为云中子。他是长安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年轻的时候才气就传遍京师。后来他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也曾想报效国家。此时正是中央暗弱,群雄割据的时代。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加强中央力量的言论,让各地诸侯视为眼中钉。

就算皇帝有心他也没有力量,所以只能对他视而不见。云中子几次上书都石沉大海,遂辞官不做。后来秦王欣赏他的才华,邀请他过去做官。他做官之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发表言论,终于惹恼了秦王。秦王看在他知名度很高的份上没有杀他,而是劝其辞官还给了一笔致仕金,各国都知道他是刺头谁也不敢请他出山,这样云中子只能郁郁不得志。

有了这大笔银子怎么办呢?他用来游历各地山水,更多的时候是买酒浇愁。他活在污浊的乱世,却又无力挽救,云中子只好放浪形骸,妄图沉醉在这世间一觉不醒。因为他游历各地,而且这一天没有清醒的时候,如同在云中游畔。所以其余六贤都戏称他为“云中子”。

他经常乘驴车,手裏抱著一坛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有一次他走到山野间,正觉口渴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山间酒肆,上边挂一大的条幅上书“三碗不过岗”。他一看,这酒家好大的口气,于是就进店里非要唱唱着酒有多么厉害。他进来便问:“你店里好酒有多少?”

小二答道:“客官,小店的好酒不多,只有一坛。”

“一坛?一坛够吃?”

“一坛酒还要供好多人喝哩,您能喝多少?”

“能喝多少?倾坛喝光也不会够的!”

“喝一坛?您看好外边的招牌,‘三碗不过岗’,在我们这里喝酒能喝到三碗的人晚上不敢过前边的山岗。这岗上野兽从生,万一醉得够呛在岗上小憩一会儿,那就死在岗上了。我们可不敢整坛给您,您要吃过量了,我们可是吃罪不起!”

“哈,哈,哈!三碗?你是怕我付不起酒钱?银两有的是,你就连坛给我搬来!”

掌柜的一听,赶过来说道:“客官,凡是能喝酒的在我这里,也不过两碗,酒量再大,大不过三碗,您要执意多喝,请给我写个字据,出事了,我不担干系。”

云中子道:“那好,拿笔来!”

店小二忙拿出笔墨纸张摆放停当,云中子把字据写完之后交给掌柜的,掌柜的便让店小二搬出那坛酒,放于云中子面前,任他喝去。云中子整年出游,行无定所,好酒不知喝过多少。可知云中子吃酒是海量,从来不会轻易醉倒。

只见他端起酒杯,咕咚咕咚,一碗酒倾刻见了底。这时心里暗惊:酒力果然非凡!一边想着又端起了第二碗,两碗酒下肚,已是晕晕乎乎,头重脚轻。第三碗下肚的时候,就感觉已无勇气再喝了。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夸下海口了,包喝一坛,如今三碗酒喝不了就成了这般熊样,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想到此,又战战索索端杯在手,勉强喝了第四碗,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情知不妙,忙起身离店出走,往回急赶。

为什么往回呢?因为他怕死在前边的山岗上。他退回来之后到了镇上找了个客店蒙头大睡,也不知睡了多少时日才醒,然后换个地方接着游玩。他常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说明自己喝过好酒,后来有人问他,那个酒家在什么地方。他摇摇头说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实在想不起来酒家在哪儿了。

等和他聊的差不多的时候,翟画家也醒了。接着又是一顿天昏地暗地大喝,我不明白他们何以用酒浇愁,你醒来之后总是要回归这人世间的。最后没有躺下的还是我们两个,我说:“这‘桃源七贤’我已经看到了三位,那四位不会也是酒里好汉吧?”

“不会,这里我们这七个人里边有三位是女子,她们是不吃酒的。”

“啊!怎么会?怎么会有三位女子?”这个年代女人可以如此抛头露面?

“她们三个有一位是我的亲妹妹。另外两个可都是才女。”

“既然七贤有女子,那桃源城里第一奇女李婆婆也应该进入你们七贤之列。”

“你所说的那个李婆婆就是我的亲妹妹。”

我在大街小巷游荡的时候,有时候到一个茶馆里边歇歇脚,喝杯茶的功夫听两句评书,评书的内容就是关于桃花源的第一奇女子。她是桃花源的本地人,后来嫁给了边疆的一位将军。结婚的几十年中她向自己的夫君学习了武艺,不仅如此,凡是府上的下人都要习武,她没事就指点下人的功夫以此来消遣时光。后来夫君战死,儿子在外做官,她带着孙儿举家从边疆迁回了这里。

当时正是匪盗正猖獗的时候,李婆婆这一行人还没有进城就在北门外边被打劫了。李婆婆二话不说带着随从抄家伙就上,就算她们的功夫再不地道,但是对付几个狐假虎威的强盗还是没有问题的。三下五除二这帮点背的劫匪就束手就擒了。

李婆婆押着这帮劫匪见官的时候,引来了百姓的围观。大家对她啧啧称奇佩服不已,大家争相传颂桃花源城来了一位专打土匪的老太太。刚刚进城就把名声打响了,这是李婆婆的一奇。把这帮劫匪解决完之后,李婆婆一行人往自己去桃花源的新住处走,路上碰到一帮围观的人把路给堵上了。

第六十八章 桃源七贤(四)

李婆婆好奇,问下人前边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下人跑回来说前边有人强抢民女。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这还了得。李婆婆马上下车去看。只见一帮家丁在往外轰一个老年妇女,前边一个少年公子摸样的人在几个人的帮助下强拖着一位少女往前走。

被拖拽的那位少女哭着朝后边喊道:“奶奶,救我。”

被家丁往后推的老妇人一边哭一边喊道:“芬儿,我的芬儿。”突然她抱住一个家丁的腿说道:“大爷,求求你放过我们吧。”家丁不听,继续把老太太往外边推。

李婆婆高喊一句:“住手,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家丁们看了看敢于讲话的李婆婆,对她嗤之以鼻。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走上前来,指着李婆婆的鼻子说道:“想管闲事是吧?”一扬手就是要给李婆婆一个耳光。

李婆婆的暴脾气也上来了,说道:“狗崽子你敢对老娘动手?”一手格挡,一手出拳正中那人的下颚,挨揍的家丁顿时趴在了地上。李婆婆的下人一拥而上,又是一个三下五除二家丁都被收拾了。前边的公子哥一看吃了一惊,走上前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打本少爷的人不想活了?”

李婆婆此时正有气呢,看也不看直接把公子哥一顿臭揍。等打完了才问:“你是谁呀?”

公子哥哭着说:“我爷爷是当朝太宰张玉栋,你等着,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等着。”

“张大人好像是已经下野了吧?吓唬谁呢?咱们找你爷爷张大人去。”

李婆婆拎着这个纨绔子弟去了张府,后边跟着桃花源的百姓。张大人得知这件事之后,请李婆婆进府里细谈。谁知李婆婆非要张大人出来在门口把这件事说清楚,为什么纵容自己的孙子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强抢民女。谁都是娘生爹养先生教的,那个叫“芬儿”的要是张大人自己家的孙女,他能允许别人这么抢她吗?

张玉栋站在门口说了半天好话,道了半天歉。并且回去要严厉处罚他的孙子,保证再也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最后还拿出银子安抚那爷孙俩,这才把事情解决。李婆婆的名气就更大了,一天之间解决了两起官员都管不了的事,这是她的二奇。

自打她来到县城之后,桃花源城里边的不平事只要让她知道的,县令不敢管的她敢管;百姓不敢说得事情她敢说。一时间,李婆婆成了为民除恶的奇女子,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桃花源的风气为之一清,大家交口称赞她。

但是有很多搬进桃花源的大户都是朝廷数一数二的大员,在桃花源惹是生非弄得鸡飞狗跳的人也大多是这帮人的后代。像上回的那个张玉栋,太宰的肚子里也未必能盛船,和李婆婆的梁子就此结下了。随着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李婆婆的如此作风让自己在外当官的儿子也受到了影响。后来她做事就有所收敛,但百姓心中她还是行侠仗义的李婆婆。

茶馆里的评书把她塑造成称雄除恶的女侠,我一听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我小时候上私塾从先生那里听来的英雄故事。如此塑造她,正是反映出百姓对她的敬仰和对正义的渴望。我对这个老太太也是充满敬佩之情,于是对恩人说:“能不能今天就去看看李婆婆。”

“好啊,我妹妹那里随时都可以去的。”

等那二位酒醒之后,我对他们两个说了我的提议,谁知他们两个却拼命的摇头,云中子说道:“要去你们去,我不去。”

翟画师也说:“我正好留下来和云中子喝酒,你们两个去吧。”

恩人也没有勉强,我们两个就上路了,我问道:“他们两个为什么不愿意去呢。”

恩人笑笑说:“因为最近诗晴和画意正在我妹妹那里住着。那两个人就是七贤之中的另两位女子。”

“那你们七贤之间应该谈得很好啊,云中子他们两个还和女子闹别扭?”

“开始他们之间还是很投机的,后来渐渐发现有些看法相左是没法协调的。小翟和画意是死对头,而云中子则和诗晴是一对。他们之间实在创作上争得不可开胶。”

诗晴和画意都是官宦之女,一个擅长写诗,一个擅长画画。在桃花源因为仰慕女英雄李婆婆,三人时时来往聊得很投机。后来因为恩人的缘故认识了其余几个人,一来二去大家觉得自己的处世法则甚是接近,于是大家在酒桌之中提议七个人组成了“桃源七贤”。

诗晴这个人觉得当代乱世之中人不思学,文风已经败坏到一定地步。一定要拟古才可,学习以前的文风,把现在文坛上的风气扭转过来。她这个女人很有才气,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她善诗,以声韵为主;好古文,多摹拟之作。她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

后来她觉得“诗仙”李白的作品豪迈气势、里面充沛感情,于是决定开始临摹。结果表面上也追求超忽飞动,但缺乏李白诗里面的内涵,缺乏真实感情,故作品给人以拉杂叫嚣之感。

而画意和诗晴的看法差不多,她也主张绘画要复古,也临摹或者几乎照搬名画。所创造出来的画可想而知。每幅画都是有自己灵魂的,而想在他人身上嫁接出果,这恐怕是没有生命力的。

云中子和翟画家就对此嗤之以鼻,翟画家已经是敢推陈出新了,云中子更是不主张盲目地拟古,而是要汲取盛唐诸家的创作经验来创造自己的诗。

过了不多久,车又回到了桃花源城里。恩人带着我见到了七贤中的另外三贤。到了李婆婆的家里真是让我开了眼,只见庭院里摆满了兵器,家里的仆人并不是怎么去照顾家里。而是三五成群的在院子里切磋武艺。他们的精气神比我手底下的那帮州兵都强。我对恩人说:“先生,李婆婆家没有爵位,按照规定普通人家是不能在家里聚集这么多兵器的,而且还是在家里组织众人进行训练,如此以往影响治安呐。”

“跟着自己丈夫这么长时间了,别的不好,就好点这个。”

“那也不行啊。”

“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当没看见吧。那些恶霸家养的狗是用来咬人,咱们养得可是正经人,只要不凭着功夫胡乱欺负人让他们学学东西也好,你说是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我也不好表态了。在席间我又成了局外人,和云中子他们三个我是不喝酒的外人。而在这里我是不说话的外人,她们之间只谈论文学与绘画,时不时就要蹦出一句“世道混沌”之类的话。有一点是共通的,她们都崇尚庄子的避世哲学。

我不明白他们的想法,生活在这个年代里不准备迎接挑战,或者改变世道最终只能深陷在这里无法自拔。他们可以凭借着殷实的家底逃避世道和自我欺骗。别人呢?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呢?他们没有条件每日沉醉梦中不知所措。除了李婆婆之外再也没有人为世人尽过绵薄之力,难怪百姓并不认可这帮“七贤”。

第六十九章 桃源七贤(五)

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他们的思想、态度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以前的他们所接受的是很正统的儒家教育,并未接触过真实社会、只沉浸在书本中,一直以为当今世道大乱,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众,方可实现救赎,而能做到这些的,又舍我其谁?

等走向社会后,通过与一干人等的接触、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要实现太平、实现自己心中那种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转投了老庄一派,原因是,在老庄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

他们知道自己无力挽救天下之后只好放浪形骸于外。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谓的假孝、假慈、假悲、胜至于假义,用来博取世间的名声,来作为美化自己的途径之一。但七贤这帮人是一点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放开自己的情感,不畏世俗的眼光。相比之下,七贤要比当时小人强很多。

桃源七贤我已经接触到了六个,还有一个我想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出于好奇,我向恩人打听道:“那位贤人是谁?我明天能看到吗?”

“不能,因为他现在正在月溪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