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5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再帅气的出场也不足以让敌人放弃抵抗,这些两栖战车在从两个方向抵近威尼斯主岛之前,同样经受着守军炮火的考验,它们坚实的装甲车体若为意军炮弹直接命中,同样是车毁人亡的结果。
这个时候,已经将前进基地推进至意大利境内的联军前线航空部队再度杀到,三五成群的战斗机使用非制导式火箭弹猛烈轰击意军阵地,战术轰炸机继续施展百步穿杨的绝技,时而摧毁整栋建筑,时而引爆意军炮位上的弹药,意大利文化的一大精粹,还有意大利人在近一个世纪里逐步树立起来的大国雄心,便在这隆隆爆炸声中化成了灰烬……
第177章 攻陷威尼斯 下
硝烟弥漫的视野中,数十辆蓝白迷彩涂装的两栖战车从两个方向逐渐逼近威尼斯主岛。乐文章节更新最快
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炮火压制和空中打击,岛上意大利守军的防御火力明显减弱,战场上升腾散落的水柱数量明显减少,可即便如此,仍有十辆左右的两栖战车在航渡登岸途中遭守军火力毁伤。
眼见两栖战车群抵达了奥匈帝国士兵拼死打开的登陆场,后方指挥官令旗一挥,又有两个中队的两栖战车部队投入进攻,再加上低空掠过的联军战机,隆隆的轰鸣声回荡在每一个参战者的耳际。
这种低沉雄浑的声响,使联军将士们军心振奋,令意军官兵们情绪低落。
两栖战车的航渡速度并不快,但威尼斯城区的水道最宽也就几百米。不出一根烟的功夫,运载陆战兵开赴主岛的第二梯队以微乎其微的损失顺利靠岸,那些搭载75毫米炮的iii型战车继续掩护陆战兵向纵深挺进,而搭载12。7毫米机枪的ii型战车纷纷退回水里,分头朝着临近的几个岛屿散开。
见此情形,马奎尔对麾下的陆战兵们招呼道:“先生们,我们的渡船来了,收拾好装备,准备出发!”
陆战兵们毫不迟疑地拿起武器装备,跟着马奎尔来到了延伸入水的台阶旁,而在这个时候,与之协同作战的奥匈帝国陆军部队也过来了一名尉官和一名士官。
“我部奉命跟你们并肩作战。”这名尉官用流利的德语说道。
“是的。”马奎尔以稍显生涩的德语回答,“让我们并肩作战,赢得胜利!”
尉官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并不多言。
不一会儿,两辆突击者ii型战车突突地驶近。前面一辆的车长从敞开的机枪塔舱盖探出身子,吼了句带有南部口音的爱尔兰语:“嘿,伙计们,你们这儿有几位乘客?”
马奎尔大声回答:“新联合王国海军陆战队12人,奥匈帝国陆军……大概有七八十人。”
车长应道:“我们这一共有50个位置,只能卖50张票。”
马奎尔转过头,用德语对正眼看着他的奥匈帝**官说:“先生,它们只能容纳50人,我们有12人,你们可以上38个,余下的人得等下一次了。”
这名奥匈帝**官年纪不大,模样颇为精干,胸前佩戴着一枚卡尔皇帝军队十字章和一枚优秀军事服役奖章。他礼貌而有风度地点了点头,然后对跟在身旁的士官交代了几句。
士官跑回建筑物,招呼一队就地待命的奥匈帝国士兵整装出发。
跟装备精良的新联合王国海军陆战队不同,奥匈帝国陆军有许多部队还用着陈旧的武器,包括半个世纪前开始服役的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一战前列装的m…1905重机枪,以及外形怪异、性能平平的布拉格…ii轻机枪,只有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才装备斯太尔m…1933半自动步枪和斯柯达m…1926型轻机枪这类性能优良的武器。
幸运的是,眼前这支奥匈帝国陆军部队属于后者,士兵们身形健硕,精神饱满,每个步兵班至少装备有一支直弹匣供弹的m…1926轻机枪和两支m…1933半自动步枪,几乎每个步兵的腰带上都挂着长柄手榴弹。
待第一辆突击者ii型两栖战车靠过来,马奎尔身先士卒,一跃而上,然后帮着麾下的陆战兵们登车。紧接着,那些头戴贝恩多费尔式钢盔、身穿野地灰色军装的奥匈帝国步兵们也动作麻利地攀上了这辆两栖战车。在载员全满之后,车长高呼一声“出发”,这辆两栖战车尾部喷出一大股青烟,带着突突的轰响声重新调头驶向交战双方展开激烈争夺的威尼斯主岛。
在拥挤的车厢里,来自爱尔兰的海军陆战兵们和来自奥地利的步兵们摩肩擦踵,紧密无间。他们偶尔彼此相望,留给对方一个浅浅的笑容或是一句低低的问候,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默默等待。
启程,颠簸,抵达,前后所耗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当车厢剧烈摇晃的时候,发动机的轰鸣声骤然加剧,两栖战车的运行很快又重新变得平稳起来,履带的摩擦声、枪弹撞击车体装甲板的声响以及各种呼喊声、枪炮声,让人们感觉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登岸,开进,转弯,在陆上运行了约莫百米,两栖战车戛然而止。随着尾板的打开,一股焦灼的空气扑面而来。
尽管这种难闻的气味充斥着死亡的气息,马奎尔依然深吸了一口气,急促地喊道:“快快快,所有人离开战车,就近寻找掩蔽!”
随车前来的奥匈帝国士兵,亦在一名蓄须士官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离开车厢,分散而又不至于太过分散地展开战斗部署。
马奎尔迅速观察环境,这“免费的战场出租车”把他们送到了一栋坍塌的建筑物南面,使他们得以避开守军枪弹。放眼望去,岛上遍地都是焦黑的弹坑和难以辨识的零碎,足见这场战斗是多么地残酷。
“祝好运,伙计们!再见!”
车长向马奎尔他们挥手道别,然后缩回到机枪炮塔里。这辆突击者…ii型战车旋即向后倒车,照着原路往岸边退去。它刚刚驶出这栋坍塌建筑的覆盖面,便被一梭迎面射来的机枪子弹击中,车体正面顿时火星四溅。
正当联军士兵们为这辆两栖战车的安慰而担心时,只见它稍稍调整方向,以正面朝向敌方火力点,一面继续后退,一面向对方开火,双联装12。7毫米机枪的嘶吼声完全压倒了意军的机枪火力。
对于机枪的口径,意大利军方有着格外的偏好,无论是早期的佩里诺m1913、菲亚特m1914还是后来的布瑞达m1930,采用的都是6。5毫米口径,其配备的子弹无论是普通弹还是钢芯弹,其威力都小于列强国家装备的机枪。到了30年代中后期,意大利军方又选定8毫米口径的菲亚特…列维里机枪作为制式武器,而除了造成后勤混乱之外,这款新武器并没能给意大利军队带来任何的益处。
等到同行的另一辆两栖战车将25名奥匈帝国士兵运抵同一位置,马奎尔开始率领他的陆战兵们向前推进。穿过坍塌的建筑后,他们发现右前方不远处有一辆被击毁的突击者iii型两栖战车,一小队海军陆战兵和两名战车乘员隐蔽在它侧后方,迎面而来的枪弹火力让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经过仔细观察,马奎尔确认了意军机枪火力点的位置——它处在一个相当隐蔽的角落,因而躲过了炮火和炸弹的清扫,但掩体的坚固程度应该不足以挡住火箭弹的轰击。于是,马奎尔带着他的士兵们横向迂回,很快进入到一栋主体已经坍塌、只剩北边半面墙的建筑里。
这些爱尔兰陆战兵迅速架设机枪,准备好火箭筒。
“我们还有最后四发弹药。”负责携带火箭弹的士兵提醒说。
战场形势纷乱复杂,往往容不得参战者进行充分的准备。马奎尔对火箭筒射手鼓励道:“嘿,威廉,争取一发命中!”
身形敦实的射手回应道:“尽力而为。”
在对意军火力点展开攻击之前,马奎尔转头往身后看了看。一同登陆的奥地利士兵们正穿过先前那栋坍塌的建筑往这边移动,威尼斯之战的前半段,他们以锐不可当的气势碾压了城区东部的意军防线,但也为之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不少满编两百多人的连队,经过两天的战斗已减员至一百人以下。正是因为看到了奥匈帝国陆军部队在技战术层面的短板,威尼斯之战后半段,联军改由新联合王国海军陆战部队担当突击箭头,奥匈帝**队负责跟进支援。
如果四发火箭弹都不能摧毁意军火力点,马奎尔心想,那就得跟奥地利士兵们肩并肩来一次突击了。
“准备就绪。”装填手提醒说。
马奎尔咬了咬牙:“开火!”
第一枚火箭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穿过枪弹横飞的街道,它的飞行轨迹略微偏高,落在了意军火力点后方,未能直接将其摧毁,反而立即引起了意大利人的警惕。掩体里的意大利人连忙将枪口转到这边,转眼就扫了几梭子弹过来。
马奎尔和他的士兵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正的巷战,却通过前人总结的经验以及模拟操演领会到巷战的残酷性。发射火箭弹之后,射手迅速转换了发射阵位,并在己方机枪火力掩护下射出第二发火箭弹。
由于意军掩体隔了七八十米,而且轮廓低矮,不易瞄准,第二发火箭弹依然差之毫厘。所幸的是,他们的连续攻击成功吸引了意军注意力,被困在两栖战车残骸后面的陆战兵和战车乘员得以后撤,离开了那个极易受到炮火伤害的开阔地带。
“最后两发弹药!”弹药手再度提醒。
马奎尔冷静观察了一下战场形势,不急不馁道:“没关系,再来一发!”
这一次,射手没有辜负他的期待,火箭弹不偏不倚地命中了意军火力点。
菲亚特…列维里m1935式重机枪那呱噪的嘶吼声终于不再响起。
让马奎尔感到惊讶的是,这座岛屿似乎就此安静下来,仿佛意大利人所有的抵抗意志都随着这个机枪火力点的毁灭而崩塌了。
第178章 不屈者寡
威尼斯主岛一处潮湿的地下室里,11名意大利士兵眼巴巴地望着他们的长官,现年37岁的意大利陆军中尉莱昂纳多…费斯塔。
费斯塔出身军人世家,其祖辈在意大利独立战争中立下过赫赫功勋,费斯塔身上也有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以刚正不阿的处事态度和张弛有度的管理风格,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与支持。
费斯塔的步兵连队,隶属于意大利第58步兵师“莱尼亚诺”,这是一支向来不受外界关注的部队。30多年前的意土战争,该师编入意大利远征军,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取了利比亚等北非殖民地,而后长期驻扎在那里,直至40年代爆发意奥冲突后,才调回意大利本土驻防。新奥意战争爆发后,部署在边境防线的第58步兵师首当其冲地遭到了联军的攻击,战争爆发仅仅6天,便因伤亡惨重而后撤到威尼托地区休整,好日子没过几天,战局突变,这支还未补足损失的部队不明就里地成了死守威尼斯城的主力之一,遭受联军毁灭性的炮火打击。
经历了最为严酷的三天激战,第58步兵师各部皆已死伤过半,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费斯塔的连,也从战争伊始逐步减员至不足百人,今日一战,阵亡者甚多,随着战线分崩离析,整个连队被打散,好容易收容起来的这11人,基本上个个带伤,就连费斯塔也挂了彩。
外面的枪炮声时紧时疏,偶有不明情形的嘶喊声传来,费斯塔的神情愈发黯淡。就在一个小时前,他们丢失了自己的防御阵地,仓惶撤退到了这个原本用于临时安置伤员的地下室。以威尼斯特殊的地理环境,这样的地下室并不多见,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威尼斯守军在联军炮火和轰炸面前伤亡格外惨重,甚至有不少人被活活埋葬在了坍塌的建筑里。
“莱尼亚诺的勇士们!”费斯塔开口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很不乐观,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无非是两条:要么留在这里听天由命,要么突围出去,想办法联络上级,撤退到对岸去。”
士兵们面面相觑,没有人开口,没有人表态。
联军早已攻上了威尼斯主岛,因而不再进行重炮轰击,呆在这个地下室挨到战斗结束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如果离开这里,回到枪弹横飞的地面,跟着友邻部队穿过废墟遍布的城区尝试突围,阵亡的概率骤然升高。
费斯塔知道众人的顾虑,也理解他们尽可能活下去的想法,但是身为一名职业军官,一个正统的军人,他不会在彻底丧失希望的情况下放弃战斗。
“好吧,诸位,战局确实对我们不利,我不强求你们跟着我冒险突围。这样,自愿留下的,保留你们的水和口粮,武器、弹药、急救包交给离开的人。”说罢,费斯塔双手叉腰,低头看地,给他的士兵们最后两分钟时间考虑。
这时,一名士兵嘀咕道:“听他们说,重新吞并意大利是哈布斯堡王朝多年的夙愿,为此卡尔一世不惜向爱尔兰人支付巨额佣金,让爱尔兰人尽遣精锐上阵。如果只是单独应付哈布斯堡军队,我们还不至于落败,可是要一并应付以战争为生的爱尔兰雇佣军,还有暗中使坏的德国人,我们从一开始就没什么胜算。”
类似的揣测,费斯塔在同僚军官们那里已经听得腻味了,他深知这种观点无益于稳定军心、维持士气,于是果断发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要经受强敌入侵的考验,我始终相信,我们会经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凭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扭转局势,打破敌人殖民意大利的妄想。”
末了,他拔高一度音量:“现在,自愿跟我突围的,请站到我右边来。”
士兵们彼此相望,最终只有三个人走了出来。
对于这三名士兵,费斯塔给予了赞许的眼神,而对于余下的人,他没有任何苛责。
决定留下的士兵,很配合地交出了武器弹药,可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之前撤退时太过仓促和狼狈,11个人携带的装备弹药也就勉强够这3个人用。至于单兵装备中的战地急救包,全部人居然只凑出了一副。
离开地下室之前,费斯塔向留下的人敬礼道:“先生们,你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尽力了,祝好运!”
放弃抗争的士兵们,纷纷起身向长官致敬。
费斯塔点点头,带着3名士兵走出了地下室。
城市依然充斥着激烈的枪炮声,联军战机孜孜不倦的在头顶上轰鸣盘旋,时不时投下威力可观的炸弹。
临近的阵地已被联军摧毁,视线中除了废墟、弹坑便是如幽灵般飘荡的硝烟。费斯塔带着他的士兵们穿过民房,进入窄巷,绕过残墙,爬过废墟,时而向西,时而往北。
后半夜的时候,意大利海军的快艇曾在威尼斯主岛西侧停靠,运来了一些补给,撤走了一些伤员。在铁路桥早已被摧毁的情况下,搭乘船艇是守军迅速撤离的唯一途径。当然了,这会儿指望意大利海军舰艇冒着炮火前来是不现实的,如果不想泅渡离开,就得找一艘民船,比如威尼斯最常见的尖舟。
尽管居民撤离时带走了大量的船只,但威尼斯这样一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舟艇了。
离开地下室,蜿蜒曲折地走了约莫一公里,来到了靠近水岸的一处废墟。费斯塔谨慎地观察了一会儿,周边几栋建筑物都因炮火轰击而呈完全坍塌状,从这一侧接近水岸缺乏遮蔽物,很容易被敌机发现并遭其扫射,更糟糕的是,即便废墟下面埋着船艇,他们也不可能挖出来用。
转而往北走了一段距离,突然听到前方有激烈交火,费斯塔连忙示意士兵们在路边废墟里隐蔽,自己敏捷地攀上了一堵残墙。视线前方,大股联军士兵正对毗邻码头的意军街垒展开进攻,至少有四五挺德制mg…43机枪在轮番嘶吼,单兵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不时地拖着尾焰飞向守军工事。
在街垒后方,费斯塔隐约看到有船艇在水面移动。
从敌人身后发动袭击,既能会合友军,又能迟滞敌人的进攻,似乎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费斯塔心头刚一热,便被另一侧传来的隆隆轰鸣声给浇了盆冷水:只见数十名联军士兵伴随两辆搭载火炮的两栖战车沿路而来,顺着那个方向,隐约能够看到更多的联军兵士和战车正碾压而来……
费斯塔连忙跳下残墙,来到隐蔽的士兵们身旁。
不多会儿,那股联军部队从距离他们不到四十米的地方经过。
费斯塔的这群散兵游勇,手里只有三条长枪、一支手枪,还有几枚手榴弹,想要有所作为,这点儿火力远远不够。
“上帝啊!”费斯塔麾下的一名士兵手里拿着一片碎块,很是惊愕地说道,“我们现在居然坐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尖顶上!”
环顾四周,费斯塔恍然意识到,这里确实是圣马可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是威尼斯的荣耀,彰显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