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岁约阿希姆-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证据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言罢,西班牙外交官卡尼萨雷斯颇有深意地看了看在座的意、奥两国官员。就在此次例行举行的国联理事会会议上,以非国联成员国身份列席的苏俄代表提供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影像证据,证明意大利制造的战机、奥匈帝国生产的重炮仍在持续不断地供应给日本军队,成为其侵略他国的帮凶。

    国联理事会上,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代表自是竭力辩称这些武器装备是通过走私渠道流入日本的,意奥两国政府并没有违背国联决议的主观行为,往后他们会对本**工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由于苏俄方面提供的证据确实无法证明意奥两国政府纵容或默许本国企业向日本出售违禁物资,国联理事会无从对这两个国家实施惩处,最终的结果也仅仅是谴责了事。

    代表意大利政府出席国联理事会的外交官员是年仅39岁的加莱阿佐…齐亚诺伯爵,即便没有墨索里尼这棵“大树”可攀,齐亚诺家族雄厚的政治资本和物质财富仍为他在政界平步青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齐亚诺也确实在外交领域展现出了他的天资,并得到了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机会。西班牙外交官话音刚落,这位意大利伯爵便用不以为然的口吻辩驳道:

    “诸位,意大利每年对外出口的军用飞机过两百架,在远东战场上出现几架马基战斗机和菲亚特轰炸机证明不了什么,第一,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是能够完全杜绝走私的;第二,意大利无法阻止其他国家有低价购入意大利飞机再高价转卖给日本的行为;第三,在一些没有受到外敌侵略的非洲国家,因饥饿和暴力导致的死亡仍比比皆是,难道非洲人就没有生存权利?可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几个国家去关注他们的生活条件?事实上,即便是在经济最糟糕的那几年,意大利始终在向北非和东非的贫困部落提供援助。”

    奥匈帝国的外交官员连忙附应:“一直以来,我们与日本的贸易往来都是建立在不违背国际公约和国联决议的前提下,所有销往亚洲的货物在离岸之前都要接受海关和海警的严格检查。目前我们正对斯柯达兵工厂近几年外销的火炮进行清查,但数量实在太多,有用于装备海防要塞的,有用于装备海军战舰的,还有配备给6军野战部队使用的,外销国家达到了14个,难保不是这14个国家将我们的武器装备转售给了日本,一旦查证,我们将按合同条款对违约方进行严格的惩处,并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对该国出售武器装备。”

    “站在军事角度来看,彻底解决走私问题并不难!”在座的唯一一名现役军人,战功卓著的德意志帝国内阁海军长官贝恩克元帅悠悠然地夹着一支雪茄,用他那吐字不算清晰的英语说了起来。

    “我们多年前就制定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海上封锁计划,以便在国联形成全面封锁决议之后迅行动。如今全面封锁看起来是难以付诸实施了,但这个计划也不是毫无用处,只要各国达成一致,同意国联维和部队对运载违禁品前往日本及其控制地区的船只就地击沉,且不予赔偿,相信以德国海军的效率,加上美国海军的配合,不出三个月就能够将大家烦恼的走私问题化解掉。”

    因有事先沟通,在场的美国外交官员立即表态道:“对于国联指派的维和任务,美国海军责无旁贷!”

    受到德美两国的军事威吓,齐亚诺只是脸色微微一变,旁边的奥匈帝国外交官员整个人都不自在了。

    “这样的海上维和任务耗资巨大,而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爱尔兰副相扫了一眼在场众人,接着慨然表态:“爱尔兰政府愿承担参与维和舰艇半数的燃料耗费,并派遣尽可能多的装备雷达的舰艇参加行动,确保不再有重型武器进入禁运区,直到日本政府给他们的野兽套上锁链为止。”

    尽管这只是军事上的恫吓,距离成行还有诸多障碍需要克服,中国代表却如蒙大赦,独自呢喃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从194o年秋至1942年夏,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严重缺乏重装备的中**队一直是以血肉之躯顽强抗击日军进攻,三年停战期的储备早已耗尽,枪炮弹药仅仅依靠自产和来自苏俄方向的有限援助勉强维系,若不是凭着惊人的勇气和胆识打了一场堪比凡尔登战役的阻击战,以数十万将士的鲜血为代价,将日军主力部队阻挡在了长沙城下,中**队恐怕无法熬到苏日开战。

    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国家在国际场合的地位,所以这里压根没人注意到中国代表的举止表现,大多数人的目光还是放在爱尔兰副相的身上。

    “同理,如若苏俄军队进入中国和朝鲜半岛有强征暴敛的行径,我们将对苏俄采取相应的制裁。事实上,我们的军事观察员已跟随苏俄军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苏俄军队的表现确实要比日本军队文明得多,只要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保持必要的克制,那么我们与苏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将维持畅通。”

    爱尔兰副相说这番话的时候,奥匈帝国代表嘴唇一动一动,似乎在念叨着什么,但即便是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听不到他口中出声音。当然了,意奥两国之所以甘冒被制裁的风险向日本人输出违禁的作战物资,很大一个原因是德国、美国、爱尔兰这三个国家基本垄断了苏俄的外贸市场,并以半公开的方式向苏俄大量提供军火——有了德国克虏伯的火炮和战车,有了爱尔兰物美价廉的军机和战舰、弹药与车辆,有了美利坚琳琅满目的后勤补给品,俄国人还会对意奥的军火物资感兴趣?

第34章 筑起围栏 下

    碧海蓝天之间,一架乳白色的四发飞机平稳而快速地进行着长途飞行。在1942年,这种产自爱尔兰的大型客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越洋飞行器,由于采用了整体增压式机舱,必要时还可以在万米高空实施高速巡航。

    当这架专机以每小时400多公里的速度跨越大西洋时,坐在机舱里的乘客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看书读报,而在靠近机首位置的隔舱里,一名身穿爱尔兰陆军制服的军官用低沉的嗓音向折叠桌旁的老者介绍说:“这些是德国情报人员在田纳西州的沙漠地区秘密拍摄到的照片,看,村镇、厂房还有这些巨大的烟囱,早几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根据调查,住在方圆百里之内的两个土著部落已被强行迁走,按照他们迁移的时间推算,这些设施是在1941年晚期开始建造的!”

    年过六旬的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并没有在这场长途旅行刚开始的时候表现出疲态,他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这些黑白照片:“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就是为了制造一种超级炸弹?恕我见识浅薄,难以理解它的价值与前景。”

    军官回答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请教过利默里克大学的物理学专家,他们的意见跟我们从德国方面获得的情报基本一致:这种炸弹可以说是现代的‘潘多拉之盒’,一旦被研发出来,将会改变沿循数千年的战争法则。”

    皮尔斯微微点头:“嗯……想来也是这样,否则的话,陛下不会专程派我访问美国,并想方设法让美国人接受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方案……不过,我个人还有个疑惑,按说德国的军事科技实力首屈一指,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武器技术的非凡之处?”

    “据我所知,威廉皇帝学会的物理研究院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研发这种超级武器的理论构架,并向德**方作了推荐,但德**方对此反应冷淡,也许他们不愿意在一项他们难以理解的武器项目上投入耗费庞大的开支吧!”

    皮尔斯撇嘴笑道:“德**方的眼光,确实远不如我们的陛下啊!既然如此,我们就跟美国人好好谈谈,看能否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

    盛夏即将到来之际,应美国政府之邀,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携访问团越洋而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1天的访美之行,爱尔兰人的足迹遍布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港口。正如此前无数次在报纸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那样,终战仅仅4年时间,美利坚以惊人的活力迅速复苏,一座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无论是曾经遭到西方同盟国攻击的东海岸,还是一度受到日本军队威慑的西海岸,不论城市或者乡间,战争带来的惶恐和压抑已经悄然远去。战争,人类最惧怕却又始终无法逃避的事物,反而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出于大规模援助苏俄和加强亚太据点的需要,美国许多工厂的现代化流水线不分昼夜地生产各种军事物资,大量的枪炮弹药、飞机战车以及罐头食品都在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在爱尔兰首相访问美国期间,各大报刊暂且将有关苏日战争的注意力搁置一旁,紧追不舍地对爱尔兰访问团的每一个举动进行跟踪报道尽管年迈的爱尔兰首相并没有和美国工人、士兵开展亲切交谈,没有前往福利院探望战争遗孀,甚至没有与民同乐地观看百老汇的传统演出,但经过这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人们开始乐观地探讨起了美国与爱尔兰之间开展更亲密军事合作的可能。

    临行前的最后一顿晚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主持,参与者囊括了美**政要员、社会名流以及各国驻美外交官员。作为东道主,罗斯福以满怀憧憬的开场白赞扬了美国和爱尔兰关系的发展,他把爱尔兰政府首脑自1927年以来首次访问美国称作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外交活动。

    罗斯福的赞誉并没有让皮尔斯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美国已经迅速走出了战争失利的低谷,甚至步入了战后的高速发展期美国经济的复原力一方面得益于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人口基数和教育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欧美联手制裁日本,使得欧洲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

    皮尔斯在随后的发言中用华美的言辞赞颂了美国人在战争时期越挫越勇的坚韧品质和战争失利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并暗示美国人应当坚决捍卫百年来逐步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来的强权地位。

    两位领导者的发言都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应,然而这些话语中有多少是空话、有多少是反话,双方各自心知肚明。席间,罗斯福漫不经心地询问皮尔斯爱尔兰研发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进展情况,皮尔斯回答说:“毫无疑问,火箭技术将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只要坐在利默里克按下一个按钮,那些安装有整吨烈性炸药的火箭就能够飞越上千公里,我们将不再受到飞行员阵亡或被俘的困扰,而且火箭的成本并不比现役的大型轰炸机昂贵多少!”

    罗斯福的反应比较平静:“拥有这种新式武器真是令人羡慕,可惜浩瀚的太平洋动辄以上千公里来计算距离,而且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还完全处于起步阶段!”

    半杯红酒下肚,皮尔斯故作得意:“只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切都不是问题!”

    “那是当然的!”罗斯福端着酒杯而不喝,他追问道:“听我们的专家说,喷气式飞机也将引领全新的航空时代?”

    “也许吧!”皮尔斯耸耸肩,压低了声音说:“我们现在有两种划时代的新式飞机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后期,一种使用火箭发动机,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者的试验进展比较快,预计1943年能够投入现役,后者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我们已经损失了一架试验机,但愿它在1944年前能够顺利服役!”

    “爱尔兰的航空技术果然是领先世界的,在我看来,在某些尖端技术上甚至超过了德国!”罗斯福一面不吝赞美,一面试探性地问道:“在这些新式装备的研发上,我们两国是否有共同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您也知道,爱尔兰一直是军政分离,政府不得干涉军队的具体事务,我现在也不好直接回答您!不过,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列入我们下一次会晤的议题,届时我在利默里克等待您的到来!”

    “那就一言为定!”罗斯福爽快地回应说。

    话题已开,皮尔斯便抓住时机:“对了,说到武器技术,我听说……美国正大力研发一种威力极其惊人的武器,据说也将是划时代的?”

    “噢?不知首相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罗斯福不惊不忙地反问说。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上个月的国联理事会期间,我听一位外国友人说起过,他倒是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武器是可以代替军队的!”

    “是么?”罗斯福轻皱眉头,显然是在思考对方的用意。

    “我还听说,这种武器利用的是核变技术,而且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物理专家进行理论探讨了!”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件事我还真是从未听说过!”罗斯福话是说得毫不犹豫,只是眼神中流露出的些许担忧让皮尔斯看出了由头。

    皮尔斯假意惋惜地说:“唉!我本来还在考虑用爱尔兰的火箭、喷气发动机或者制导炸弹作为交换,分享美国政府的新武器计划!”

    罗斯福笑道:“是啊,可惜这只是谣传!不过,美国的超远程轰炸机技术和轻型机载雷达技术也许会是爱尔兰希望分享的?”

    “是么?”皮尔斯抿嘴一笑,凑近罗斯福耳旁,喷着酒气说:“总统阁下或许还没得到消息,爱尔兰第一款实用型的舰载机预警雷达已经服役。”

    听到这些,罗斯福虽然还稳稳地坐着,但脸色显得有些僵硬,似乎震撼于爱尔兰这么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程度无奈受到战争失利的影响,这时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积极的行动,即便是在欧洲也仅有少量的联络站,从前还能够依赖英军提供的情报分享,现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查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效率之低完全配不上其工业和经济的大国地位。正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美国政府才会孤注一掷,用足以令他们破产的庞大资金来研发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新武器,而基于人性的种种弱点,罗斯福强力推行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议员的质疑,这时常让他夜不能寐,正需要找一个能够减少资金压力和失败风险的办法。

第35章 双王会

    1942年6月中旬的一天,在不列颠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湾,一艘上白下蓝的交通艇载着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八世及其随行人员离开英格兰海军巡洋舰“汉丁顿”号,在海面上驶过了数百米,靠上爱尔兰王国的皇家游艇“自由之魂”号。这个时候,爱尔兰与威尔士共同拥戴的国王,与这位爱德华八世同样出身德国皇室的约阿希姆一世陛下就静静站在游艇的甲板上。待英格兰国王登艇,他与之热情拥抱,亲切寒暄,然后肩并着肩走进艇舱。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英国与爱尔兰似乎仇怨深长,爱尔兰独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有数以万计的军人以及无辜平民死于对方之手,然而自英国解体以来,大不列颠群岛上的四个单一民族国家睦邻友好,相处融洽。爱尔兰与威尔士的关系自是不用多说,两个王国的联合已是大势所趋,而英格兰和苏格兰各自继承了英帝国的部分领土与资源,经济和社会基础较为扎实,但受限于国力,无心也无意对外扩张。不过,这种和平氛围正随着一个名字的赫然鹊起而悄然发生变化,两位国王此次在布里斯托尔湾会面,最主要的议题便与之有关。

    就着清香逸人的茶水,两位国王以德语侃侃而谈起来。

    “从德国媒体普遍反应冷淡的情况来看,巴里奥尔派兵镇压苏格兰南方起义,十之**是得到了德国高层的默许,也就是说,我们的皇储殿下很可能决定了现阶段不干涉苏格兰的内部事务。”

    “那是啊!远东打着仗,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去,几百个苏格兰人的死伤对欧洲的稳定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再说了,巴里奥尔的妻子这两年跟德国皇储妃塞西莉亚走得非常近,她一年里大概有两三个月在德国活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皇储殿下出于私人感情而支持巴里奥尔一点都不意外。只要德国政府不发声,全欧洲权当没看见!”

    “苏格兰人闹就闹吧!在形势缓和之前,我们该封锁边境就封锁边境,该管制港口就管制港口,坚决不去趟这趟浑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耐不住有些英格兰人非常同情他们的苏格兰邻居,不止捐款捐物,还走私军火,甚至要组建什么不列颠志愿军!嗬,平民百姓闹腾就算了,我的议会里也有不少刺耳的声音,他们担心苏格兰的动乱会波及到英格兰来,觉得我们应该在事态扩大前积极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