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岁约阿希姆-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街髁⒍泳挥行碌拇蠖鳎撬俣较咴菔鼻饔谄骄玻饩灰馕蹲潘浇谡饫锖推焦泊Γ砻娴姆缙嚼司惭诟遣涣吮┓缬甑嚼吹钠ⅰ?醋钚篓譻章櫛oo请上づ看書閣╄→)在此期间,双方都在想方设法增补兵力,同时扼断对方的海上补给线,在舰队大战中鲜有发挥机会的潜艇部队找到了用武之地。在6月3日至12日的短短10天时间里,美英潜艇在亚速尔海域击沉击伤敌方舰船达41艘,同盟国潜艇亦取得了击沉16艘、击伤19艘的出色战绩。

    6月14日,美英军队从特塞尔岛向相邻的圣若热岛发起登陆进攻,美英舰队以多艘战列舰实施炮火支援,而同盟国在圣若热岛仅有三千部队,这里的防御工事也远逊于特塞尔、弗洛雷斯以及圣米格尔。面对美英军队的强大攻势,同盟**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坐视敌人占领圣若热,要么投入海空兵力阻止对手的登陆行动。经过德军总参谋部、海军参谋部以及公海舰队三级指挥机构反复的权衡与争论,最终得出了一个折中的策略——部署在亚速尔群岛的航空部队倾力出击,打击美英登陆舰船以及支援舰艇,贝恩克上将指挥的同盟国主力舰队仅在后方伺机而动。

    如若战斗按照德国人的设想进行,从皮库岛、圣米格尔岛、弗洛雷斯岛起飞的陆基战机以及从同盟国舰队起飞的航母舰载机将大量击沉敌方登陆舰艇,重创敌人的炮击舰队,这样既守住了圣若热,又痛击了美英主力舰队,正可谓一石二鸟,然而战斗的发展却远远偏离了这一设想,美好的愿景变成了可怕的梦魇,原因无他,美英已在特塞尔岛集结了数量可观的陆基战斗机,并且建立起了有效的雷达预警体系。14日上午,美英战机以损失44架的代价击落了78架同盟国飞机,到了下午,空中战斗更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美英航空部队以区区31架的损失打下了74架同盟国战机,而在战斗中被同盟国飞机击沉击伤的美英舰艇不足20艘!

    15日,登陆圣若热岛的美英军队猛攻被德军占据的制高点,从特塞尔岛起飞的美英战机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进攻,而同盟国航空部队因前一日的惨痛损失心有忌惮,这一天的几次出击都草草收场。无奈之下,贝恩克上将率领舰队北上,于16日凌晨对特塞尔岛的港口和航空设施进行炮击,并分派一支巡洋舰分队对美英军队在圣若热岛的登陆场展开夜袭,这一行动大大鼓舞了受困圣若热岛的德**队,然而天明之后,美英舰队曾经遭遇的噩梦降临到了同盟国身上,成群结队的美英战机向贝恩克的战舰扑来,在圣米格尔岛海战中风光无限的“马肯森”号连中四枚炸弹和一条鱼雷,于16日上午9时34分沉没在特塞尔岛以南60多海里的位置,德意志级战列舰“普鲁士”号和“西里西亚”号也在敌方空袭中遭到重击,担当后卫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则在与美英巡洋舰队的战斗中被强大的美国战巡“列克星敦”号击沉。

    经此一战,亚速尔群岛的同盟**队元气大伤,纵使从欧洲战场紧急抽调的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抵达圣米格尔岛,也难以扭转颓势。至19日,美英军队肃清了德军在圣若热岛的抵抗力量;22日,美英军队对同盟国重兵把守的皮库岛展开登陆进攻,失去海空掩护的同盟**队在敌方战机和舰炮的肆虐下损失惨重,而皮库岛的纵深又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纵深防御或游击作战,经过一个昼夜的苦战,守军向上级指挥部发出了撤退请求。为了救出受困的七千多名同盟**人,同盟国舰队再次趁夜出动,结果在皮库岛以西遭遇美英主力舰队,这次贝恩克没能再次上演以少胜多的好戏,他的舰队在夜战中败下阵来,若不是德国驱逐舰群的拼死掩护,这一晚完全有可能成为他的滑铁卢。

    24日和25日,同盟国勉强利用驱逐舰和潜艇从皮库岛撤出了约两千名士兵,到了26日,残存的同盟国守军向美英军队缴械投降,而在此之前,美英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亚速尔群岛中部的另外两座小岛,随着皮库岛之战落下帷幕,亚速尔群岛中部岛群完全被美英占领。

    6月间,亚速尔战役的形势朝着对同盟国极其不利的方向发展,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参战与否,区别愈发显现。可无论德国如何拉拢利诱,维也纳和罗马的掌权阶层依然抱定态度继续观望,而在皮库岛陷落之后,德国海军参谋部经兵棋推演发现,眼下就算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火速参战,并以全部主力舰投入亚速尔战场,同盟国舰队击败美英舰队的胜算也只有三成不到。如此,德国高层在亚速尔群岛做战略性放弃的想法日益加深。

    另外一边,德国和爱尔兰军队进攻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虽较预期迟缓一些,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同盟国最大的收获便是击垮了英国皇家空军,从而掌握了威尔士和英格兰地区的制空权。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斯诺登尼亚战役在威尔士中部打响,结果同盟**队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胜利。从大战略角度来看,只要成功拿下英伦诸岛,就算英国王室和政府流亡海外继续作战,美国人想要踏足欧洲也无立足点。

    1933年7月10日,同盟国的君主、政府首脑们或全权代表齐聚风景如画的巴伐利亚小城贝希特斯加登,举行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峰会。自1882年德奥意缔结三国同盟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扩张,同盟国的势力版图已横跨亚欧非大陆,军事和政治触角遍及全球。在如今的欧洲,除瑞士、挪威、瑞典、卢森堡、英国、苏俄之外,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已加入同盟国阵营,只不过同盟条约依然保留着它原始的防御性质,所以在德国主动进攻英国的情况下,只有爱尔兰应德爱两国的军事协定参战。

    心高气傲的德国人之所以能够容忍这些“小弟”作壁上观,一方面是以德国和爱尔兰军队的实力应付英国本土武装绰绰有余,其他同盟国家的军队去了不但无益,还会反过来拖后腿;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保持中立,相当于在德国周边制造了大量的缓冲区,能够让德国尽可能的避免多线作战,而且德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几乎每个同盟国家的资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之所用。

    “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数日前结束的斯诺登尼亚战役已经扫尾,此战歼灭英国本土军……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一人,俘获……九万四千四百七十人,缴获军旗……一百三十四面,俘虏少校以上军官……两百零九人,摧毁战车……九百六十九辆,缴获战车……一百三十二辆,缴获大炮……四百零五门,另歼灭和俘获英联邦军……十八万四千三百五十八人。”

    德国皇储小威廉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前来参会的君主首脑们通报了最新取得的丰硕战果,作为德军总参谋长和对英作战的总指挥,他有充分的理由享受这场胜利所带来的荣耀。

    等到热烈的掌声平息之后,小威廉向自己的父亲欠了欠身,以示将这一份厚礼献给伟大的皇帝陛下,接着,他洋洋得意地说道:“经此一战,通向英国腹地的道路已经敞开,用不了几个星期,我们的军队就将横扫威尔士和英格兰,直至进抵伦敦城下。我们对英国本土的封锁从开战持续至今,区区几条漏网之鱼不足以维持英国的物资消耗,现在英国本土军队不论兵员还是装备都已接近枯竭,而且士气日益降低,有的英联邦军队甚至一战即溃。有鉴于此,我们重新调整了对英作战的计划预期,两个月——最多在落叶之前,我们将会结束在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战争的方向将从陆地转向海洋。如大家所知,近期我们在亚速尔群岛打了一场败仗,海军的损失令人无比伤怀,那里的形势很不乐观,也许我们能够守住防线,也许不能,我们计划用四到五年的时间建造三十艘全新的主力舰和二十艘航空母舰,加上对现有舰只的现代化改装,届时德国公海舰队将具备碾压美英海军的强大实力,而在此之前,我们将在大西洋继续跟敌人作战,我们将尽力阻止敌人逼近欧洲。或许,这场战争会随着敌人的妥协而结束,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要做好抵御敌人进攻欧洲的准备,在占领英国本土之后,这条保卫欧洲的防线应从最北边的冰岛延伸至直布罗陀,我已经为这条防线想好了名字……欧洲壁垒。”

    威廉皇储所说的内容,多数都在人们的意料当中,而当他说到直布罗陀,嗅觉敏锐者莫不察觉到了背后的不凡意味。未能从英国人手里索取到直布罗陀要塞被认为是德国在《伦敦停战条约》签署中的最大败笔,而在葡萄牙危机期间,德国人曾试图同时夺取亚速尔群岛和直布罗陀要塞,但碍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如今德国人要打造欧洲壁垒,那么这条防线最南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直布罗陀要塞,由此看来,德国人这次对它已是志在必得。

第151章 戏剧一幕幕

    贝希特斯加登地处阿尔卑斯山麓,毗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是个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地方。古色古香的旅店坐落在俯瞰小镇的山坡上,虽然规格档次跟皇室行宫相差颇远,经过精心的布置装点,用来接待欧洲各国的君主政要们不但不失礼节,反而显得别具一格。

    会晤期间,德国皇储小威廉代表帝国高层提出的“欧洲壁垒”计划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毕竟这些欧陆国家在历史上大多受过英国的干涉,他们对英国人并无好感,更不乐意让缺乏文化底蕴的美国人踏足欧洲进而左右欧洲国家的内政外交。再者,面向大西洋的“欧洲壁垒”串联的是冰岛、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四国。前两个国家是由霍亨索伦家族成员担任君主,军事上跟德国关系紧密,而法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则沦为德国的附庸国,在军事战略方面只得听命于德国,所以只要德国人搞定西班牙,这道壁垒便无政治问题,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把地图上的壁垒变成现实中的防线,至于其他的欧洲盟国,出钱出力、摇旗助威责无旁贷,但真正的大头肯定要德国人来出,一旦面临美英进攻,担当主力的肯定也是德*队。

    欧洲同盟国的君主首脑们集会于此,摆上台面的议题不少,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度假消暑、放松身心,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互探口风、私下沟通,这些才是本意。

    贝希特斯加登有一汪碧绿湖水,名曰“国王湖”。这一日,夏树应兄长奥斯卡之约泛舟湖上,当小舟行至湖泊中央,方圆两三百米没有第三者,冰岛国王流露出抑郁神色,他向夏树透露说,近来冰岛海岸屡屡发现被遗弃的皮筏艇,疑有不怀好意者乘舰艇抵达近岸海域,而后转乘小艇登陆,美英军队即将攻击冰岛的传闻闹得人心惶惶。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借中立国人士带转隐言晦语,美英军队在完全占领亚速尔群岛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冰岛,希望冰岛王室及政府、军队在日后美英军队登陆时勿作抵抗,作为交换,届时美国政府将保证冰岛王室的地位不受侵犯。

    有道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如今的冰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但它终究是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如若奥斯卡丢掉了王位,回到德国也就是个普通的皇室成员,远不如当他的冰岛国王自在。正因如此,奥斯卡一世叹道:“如今看来,亚速尔群岛是守不住的,冰岛无险可守,德国也不可能派驻重兵,虽说我和家人对冰岛无所留恋,但如果离开了冰岛,我就成了流亡者,你说……我和家人今后还有返回冰岛的可能么?”

    夏树点点头,又摇摇头。

    奥斯卡倒也不追问夏树是什么意思,他盯着清澈的湖水发了一会儿愣,而后问夏树:“等到美英军队占领了冰岛,他们必定收复英国,然后就该是爱尔兰了。要真是到了那一步,你打算跟美英死拼,还是向他们妥协?”

    酝酿片刻,夏树淡淡地回答说:“这个问题六年前就有人向我提过,还记得么?”

    奥斯卡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笑容:“彼时的担心,如今已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彼时对那个陌生的国度毫无感情,如今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了。”

    “当自己的家园受到敌人的威胁时,真正的王者难道不应该想方设法保卫它?”夏树反问。

    “嗬,你是六百万爱尔兰人衷心爱戴的王者,你是爱尔兰军队的最高统帅和绝对效忠对象,你有实力保卫自己的家园,可是我有什么?”奥斯卡很懊丧地摊开双手。

    “可是你有一个比爱尔兰大50%的国家。”夏树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有造物主赐予的奇妙景色,有壮丽的峡湾、山峰,有美丽的湖泊、苔原,有近20万日耳曼族的冰岛人愿意听候你的调遣,这些都是你——奥斯卡一世陛下——所独有的财富!”

    奥斯克初是受到了鼓舞,可是转念想想,神情依旧黯淡,他沮丧地说道:“就算我能够召集两万名冰岛男性组织一支军队,而这支军队能够利用地形抵挡敌人几个星期时间,谁又能给我绝对的承诺,承诺会全力保护冰岛不被敌人占领呢?就算德国和爱尔兰在冰岛派驻大量军队,要是海上战斗不利,我们的海路被敌人切断,结果还是难逃厄运。”

    冰岛国王设想的情况确有可能成为现实,只是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这样看待未来也未免太过悲观了,要知道战场上没有人能够一直顺风顺水,真正的胜利者懂得如何克服逆境,诸如亚历山大、汉尼拔、拿破仑都创造过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并因此而被后人称颂。

    夕阳西下,湖面吹起了一阵凉风,夏树摘去遮阳帽,尽情享受着自然界的馈赠。等到心情舒坦了,他对奥斯卡所:“看来亚速尔战役的失利和欧洲壁垒计划的推出让大家开始对这场战争失去信心了,但以我的判断,战争胜负的几率依然是五五开,也就是说,任何一方都还没有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这种时候,谁的勇气足,谁的韧劲强,谁就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设想一下……伟大的冰岛国王率领他的军民与盟国一道抗击强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保卫了自己的国家,他的声威将永远载入冰岛的历史,成为这个北欧国家最辉煌的篇章……如何?”

    “可是约亨,我没有你那样的军事才华,甚至没有指挥过一场像样的战斗,我……缺乏像你一样的信心和勇气。换了是你,也许真能够率领弱小的冰岛军队抵抗敌人的入侵,但我不行。”奥斯卡叹气道。

    夏树遂善言安抚:“信心和勇气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历练逐渐积累。有一点你大可以放心,只要你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我一定竭力相助。就算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败退,只要反攻时机到来,我定然助你重返冰岛王位。”

    奥斯卡点点头,然后摇摇头,眼神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惆怅和迷茫。

    一番密谈,夏树并没能改变兄长的悲观情绪,而后静夜遐思,他忽然意识到奥斯卡想要对自己表达的也许是另外一层用意——为何要置本国根本利益于不顾,卷入这场大国角逐的不义之战?

    四日之后,贝希特斯加登会晤行将结束,而就在这时德国人突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德军攻陷直布罗陀要塞!

    英占直布罗陀是一块狭长形的飞地,南北长仅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1公里,三面环海,唯北面跟西班牙接壤。英军依托直布罗陀山构筑了著名的直布罗陀要塞,若从海上发起攻击,即便进攻舰队能够完全压制要塞炮火,登陆部队还没上岸就已经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何况仗一开打,美英舰队便大举突袭亚速尔群岛,由此牵制了德国海军主力,而仅以德国在欧洲的海军力量还奈何不了防御坚固的直布罗陀要塞。此时解决直布罗陀的路径有三,其一是德国从亚速尔调回主力舰队,从海上攻克直布罗陀,其二是西班牙参战,德国借道西班牙从陆上攻克直布罗陀,其三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参战,联合德国海军从海上强推直布罗陀。

    这个约定的主线内容非常明晰——德*队从英国人手里夺下直布罗陀,然后将其归还给西班牙。也就是说,西班牙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坐享其成。

    战争爆发伊始,德国政府就向西班牙开出了这份优厚的交易,西班牙王国的权力阶层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虑权衡才予以应允,而这背后的故事足以写出一部精彩的戏剧。

    德国人终究如愿以偿,在贝希特斯加登同盟国峰会开幕前的7月3日,德西两国便秘密签署协定,德军的兵员装备经法国进入西班牙,由铁路运抵西班牙南部。

    攻击直布罗陀要塞的主要武器是超大口径的攻城臼炮和重型榴弹炮,包括在“大贝尔塔”和在“大贝尔塔”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