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就在探照灯的光源周围。航海官用六分仪测定了航向和方位,探照灯和炮焰的位置应该就在克里基厄斯附近。
若“斯莱戈”号全速航行,一刻钟之后就能对那座曾被联军舰队蹂躏过一次的英国海滨小镇展开炮击,但可以确定的是,5英寸舰炮对岸上目标的破坏力远逊于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火炮。
少校当即令通讯兵向旗舰发报:基本确定英军重炮阵地就在克里基厄斯附近,而从目测观察的情况来看,敌方大口径火炮的数量应在二十门以上。
旗舰以极高的效率发回复电:已调派巡洋舰编队全速赶去,你舰的首要任务是与“班贝格”号展开前哨侦察,策应巡洋舰编队对目标实施炮击,在此基础之上,准许你舰相机行事。
自登陆战役发起以来,联军舰船就一直频繁活跃在科恩半岛南部海域,英国人既然在曾经遭到联军炮击的滨海区域部署重炮,而且大摇大摆低打开了探照灯,肯定是有所防备的,没准克里基厄斯附近海域埋伏了不少雷击舰艇和潜艇,而在必要的时候,对联军登陆场实施炮击的英军重炮也可以迅速调转炮口对付海上目标。
带着这样的顾虑,莫罗少校下令减慢航速,让嘹望员注意观察海面,小心提防那些神出鬼没的英国雷击舰艇。
如此行进了大约二十分钟,“班贝格”号及时赶了上来。
这两艘爱尔兰系的驱逐舰均采用5英寸也即127毫米口径的单装舰炮,最大仰角39度,正常装药的极限射程是19公里,而当两舰会合一处的时候,它们的位置离克里基厄斯已不足20公里。
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莫罗少校对他的航海官说:“要是英军重炮没有掩体防护,我们直接开火就能中止它们的炮击,但如果英国人有预设的火炮阵地,我们的远距离炮击不但不能阻止他们继续炮击,反而会让我们自己陷入险境。”
在驱逐舰这样的轻型战舰上,航海官的职责不单纯是测定航向、计算航路,他跟枪炮官是舰长的左膀右臂,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他的专业分析能够为指挥官做出战术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管他们有没有火炮掩体,等我们的巡洋舰一来,三两下就能把他们解决掉。”中尉航海官回答说。
莫罗少校道:“可我们的舰队还在至少三十海里之外,等它们赶到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跟岸炮对射的话,我们未必能够占到便宜,何况那时候还要应付英国飞机轰炸。”
航海官琢磨片刻:“如果我们想要有所作为的话,悄悄靠近海岸,以直射炮火轰击英军重炮阵地,然后利用航速迅速撤走。”
既然航海官也想到了这点,莫罗少校不再踌躇,他下令以20节航速驶向克里基厄斯,并在不加商量的情况下要求德国驱逐舰“班贝格”号紧随自己行动。
既然旗舰在战时的从属关系上有明确指派,严谨刻板的德国人毫无异议地执行了这个指令。严格执行灯火管制的两艘联军驱逐舰就这样悄然驶向了情况莫测的目标区域,每一分钟的航行都处在“低气压”之中。战舰离那直刺天穹的探照灯光束越来越近,重炮轰鸣的响声愈发灌耳,闪烁的炮焰清晰倒映在每个人的眼眸中……经过近二十分钟的航行,两艘驱逐舰终于航行至距离克里基厄斯大约五六公里的位置,至此为止,周围竟然没有发现敌舰踪迹。
战斗舰桥上,莫罗少校和他的几名军官紧绷着脸,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海岸的情况。
得到少校的授意,枪炮官根据自己的判断发出战斗指令:“所有主炮……射击方位279,射击仰角008,三发疾速射准备!”
片刻过后,莫罗少校下令开火。
舰员们没有任何的迟疑,只用了半分钟时间就将三轮炮火砸向了克里基厄斯。
爆炸的火光在废墟间跳跃,偶尔映照出列车炮的身影。
德国驱逐舰紧跟着开火射击。莫罗少校端着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大声说道:“没错,敌人的重炮就在这里,照着刚刚的方位继续开火。米尔斯,5度舵角右转2个罗经点!”
这样的对岸炮击,齐射已无任何必要。“斯莱戈”号各门主炮自由发挥,127毫米舰炮几乎打出了胡伯特ii型步枪的射速。
舰炮的畅快嘶吼听着很让人解气,然而才一转眼的功夫,岸边射来强光,几盏探照灯迅速锁定了这两艘联军驱逐舰,炮弹破空袭来的急促啸声随即响起。
从炮弹激起的水柱来看,率先做出反应的只是敌军的野战炮,其炮火威力有限,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水柱在周围升腾,莫罗少校不敢托大,连忙下令战舰提速至30节,驱逐舰在保持对岸射击的同时在海面跳起了“华尔兹”——刚开始的时候很是潇洒,随着岸上有越来越多的火炮加入到射击行列,两艘联军战舰如莫罗少校担心的那样,很快陷入到了险境之中。
“敌人这里至少有三个野战炮兵营!”枪炮官叫道,而他话音刚落,战舰冷不丁猛颤了一下。
这里的军官服役虽久,却没有一个人参加过真正的海战,训练演习可以模拟海战环境,却无法让人们真切地了解实战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战舰不同程度受损的情形究竟是什么状况,所以每个人的心顿时悬了起来。
离舱门最近的军官连忙跑出去确认情况。
透过战斗舰桥的前观察窗,莫罗少校看到两门前主炮仍在全速射击。就这么短短两分钟时间,坚守在炮位上的炮手们似乎已经被敌方炮火激起的海水给浇透了,坚厚的主炮护盾虽能够抵挡住来自正面的弹片侵袭,但这样的半封闭炮塔终究不能够像全封闭装甲炮塔一样为炮手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此刻还没有人倒下,但下一幕也许就换成鲜血横流的场面了。
莫罗少校的思维飞速运转着,他转头向通讯官吩咐道:“快,给旗舰发报,探明敌方重炮部署于克里基厄斯镇内,有至少三个野战炮营保护,其有效防御射程估计在10公里以内。我舰与班贝格号成功抵近射击,现正迅速后撤。”
话才说完,先前出去的那名军官如释重负地跑回舰桥:“好消息,刚刚只是一枚近失弹,应该没有对我们造成太大的损伤。”
人们刚松一口气,轮机室就打来电话,报告说战舰后部的底层舱壁被炸破,必须即刻增派人手前去堵漏。
莫罗少校瞪大眼睛:“第一预备组速往轮机舱增援!全速右转4个罗经点!通知班贝格号火速撤出战斗!”
大大小小的炮弹激起如林水柱,两艘轮廓相仿的驱逐舰东摇西晃地朝着远离海岸的方向驶去,在它们后方,岸边闪动着星星点点的焰光,那里仿佛是一个受到攻击的马蜂窝,有不计其数的马蜂飞出,对袭击者展开疯狂反击。
第73章 拐点乍现
天际隐隐泛白;曙光即将来临。在科恩半岛南部;十数万英军部队已对德爱联军登陆部队形成合围之势;只待己方远程重炮结束对联军登陆区域的大规模炮击;便要掀起新一轮进攻狂潮。
小镇阿伯索赫周边;在那楔费一天时间构筑起来的防御工事里;在利用弹坑修筑的火力掩体中;在原本风景如画的海滩上;近八万名联军官兵咬牙忍受着敌方重炮的轰击;地动山摇的震荡带来的是物质和心理的双重摧残;有些人的精神被打垮了;更多人开始适应战争最为残酷的环境;默默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这必定是一场惨烈无比的血腥激战!
与此同时;在六艘驱逐舰的掩护下;三艘舰形修长、外观威武的重巡洋舰正高速航行于科恩半岛南部海域。前面两艘重巡;高耸的桅杆上悬挂着大白底色、黑鹰十字旗图案的德意志海军战旗;四座双联装舰炮采用前二后二的标准背负式布局;舯部靠后位置装有飞机弹射器并搭载单发双翼单座的轻型水上飞机;这便是德国海军的第二代阿尔伯特亲王级巡洋舰“阿达尔伯特亲王”号和“弗里德里希…卡尔”号;殿后那艘重巡洋舰体型要大一些;桅杆上所悬挂的是面绿白红三底色、王冠圣盾图案的爱尔兰海军战旗;它的四套三联装主炮看起来要更拉风不少;前面两座主炮塔是背负式布局;后面两座炮塔错开的位置稍远;三号主炮塔两侧各装有一具飞机弹射器;二号烟囱后部设有盒形机库;这就是爱尔兰海军大名鼎鼎的达努级重巡洋舰“努阿达”号。
任何一支舰队都应该有它的指挥舰;这支小型舰队也不例外;然而旗舰角色并没有以战舰的大小论。领头重巡洋舰“阿尔伯特亲王”号的战旗下方悬挂着一面分队司令旗和一面海军少将旗;意味着这支作战编队置于一名德国海军少将的指挥之下。
驶过科恩半岛南部的大弯角;陆地上的爆炸光焰直接进入了舰队视野。在“阿达尔伯特亲王”号的封闭式舰桥内;穿着深蓝色双排扣军服的军官们一边观望海岸方向的情形;一边用德语低声交谈着。很显然;用战舰级别的大口径火炮来轰击敌方野战部队;效果跟用大棒打青蛙一样;是完全不对等的虐杀;弱势一方毫无还手之力。虽然人们一早料到了英**队会在科恩半岛投入列车炮;却没想到在挨了一天的轰炸和炮击之后;英军的列车炮会这么快抵达前线;偏偏联军舰队慑于敌方雷击舰艇的疯狂攻击采取了战术性的后撤;无法在第一时间向登陆部队提桂力保护。
战斗舰桥靠后位置有两部壁挂式的电话专用于舰内通讯;两名尉官寸步不离地守候在那里。电话铃响;一名尉官接起电话;简单应了几声;连忙向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报告:
“长官;‘努阿达’号发来灯光信号;建议我们降低航速;从这里实施炮击。”
包括蓄着唇胡的海军少将在内;众德**官们听了这个报告都有些讶异。
“可这里离英国人的远程重炮还有将近三十公里。”
“是啊;敌人虽在我们的最大射程内;从这里开火的话;根本没办法保证射击精度啊!”
“以目前的航速;再有二十分钟就可以展开有效炮击了。有我们的前哨舰盯着;还用不着担心落入敌人的圈套;就算碰到大量雷击舰艇;昼战我们可不会吃亏。”
将军摆摆手;示意军官们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各抒己见了。等到众人闭了嘴;他缓缓开口道:“天马上就要亮了;诸位;英国飞机应该会比我们的更早进入战场;离英国腹地越近;我们所冒的风险越大;所以;在此止步确属明智之举。”
惊心动魄的夜战让军官们不自觉地把英军雷击舰艇当成眼下的头号威胁;而忽视了远离战场一整夜的空战部队。联军此前有多艘舰艇在这片海域被英国鱼雷艇和潜水艇击沉击伤;但他们交战至此的最大损失——无畏舰“边境总督”号;却是被英国轰炸机给炸沉的。
“我们现在的位置离克里基厄斯28公里。”航海官不失时机地算出目标距离。
“就这么干吧!”将军非常果断地下了命令。
随着火炮射程的不断增大;超视距射击的概念早已引入了海军界;而在上一场大战初期;德国舰队就曾借助舰载机的观察进行过有效的超视距射击;但考虑到射击精度和作战效率;后来的大多数海战依然是在视距内进行。
战后十数年;德国海军先后服役了四个级别11艘重巡洋舰;主炮尝试了203毫米、240、283毫米三种规格;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克虏伯生产的55倍径203毫米舰炮成为了最新两级重巡的标准配置;而爱尔兰的标准军礼级和达努级重巡洋舰也都选用了该型舰炮。按照德国海军的标准装药;该舰炮在30度仰角下的射程可以达到30公里——德国的阿尔伯特亲王级和舍尔伯爵级主炮最大仰角均为32度;而爱尔兰两个级别的重巡洋舰;主炮最大仰角分别为32度和35度;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极限射程均在30公里以上。
战斗指令当即发出;九艘联军战舰很快就把航速降到了10节以下。三艘重巡洋舰调整航向;以左舷朝向东北;所有的主炮都昂起了炮口。同样装备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并配备半自动装弹设备;爱尔兰重巡洋舰的火力输出效率无疑要更胜一筹;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造假太过于昂贵——阿达尔伯特亲王级的标准排水量为14500吨;比达努级少了4000吨;其造价只有达努级的60;人们普遍认为阿达尔伯特级的性价比更高;是更适合批量装备的舰型。
抛开这些不说;在各艘战舰进行调整的同时;“阿达尔伯特亲王”号给前方的探哨驱逐舰发去了密码电报;要求它们密切观察己方炮火的弹着点情况;及时将校射数据传回。
一切就绪;恰逢海岸方向传来的隆隆爆炸声平息下来;德国将军在额头和胸前划了个十字;简单的祈祷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下令射击。
超远距离的炮击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英军列车炮经过多轮调整才找准目标;而联军舰队这边;航海官根据航海图和罗盘测算的射击参数刚开始也偏得离谱;但他们的优势在于前哨驱逐舰上的嘹望员有着专业的判断力;目测观察就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校射数据;而且若是攻击战舰大小的目标;超远射击命中概率极低;对于分布在一个区域内的重炮群;炮击取得成效的机会就要大得多。
校正射击参数之后;三艘联军重巡洋舰开始进入快速射击的节奏;而在大约十分钟之后;前哨驱逐舰发回了令人振奋的报告:观察到海岸发生了极为猛烈的爆炸;很有可能是大量弹药遭炮火引燃。
且不管发生殉爆的是英军列车炮还是野战炮兵部队的弹药;这对阻止英军继续炮击联军登陆部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而部署在近岸区域的英军野战炮兵对远在射程之外的攻击者却完全无能为力;只得眼睁睁看着己方重炮部队遭受蹂躏——即便有己方飞机或舰艇实时报告敌方舰艇的方位;地面火炮也难以命中处于移动状态的远距离目标;何况他们的大多数火炮还受到射程的制约。
见英军远程炮击彻底停止;三艘联军重巡洋舰迅速调整炮口;将猛烈的炮火砸向已经重新拉开了进攻序幕的英军野战部队——在阿伯索赫外围;整团整营的英军步兵在战车部队的掩护下反复冲击联军登陆部队的滩头防线。由于反战车武器短缺;加上不少工事在英军炮击中损毁;一些联军阵地很快就被突破;形势最为危机的时候;一支英军战车部队甚至突进到了距离阿伯索赫两公里的位置;它们昂起炮口就能够威胁到靠岸卸运物资的联军船只。关键时刻;退无可退的联军士兵们在舰炮支援下发起了绝地反击;迅即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天放亮后;双方航空部队果然如乌云压境般抵达科恩半岛战场;联军战机的出现很快遏制了英军的地面攻势;但英军并没有退却;他们的每一处野战炮兵阵地都受到相当数量的高射炮和机枪保护;而且每当英国空军争取到优势或者均势——哪怕只是暂时的;地面上的英军便会适时地发起新一轮攻势;如同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刷联军最后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不断有英军飞机突破联军战机的阻截;对运送登陆部队和作战物资的联军船只展开攻击;科恩半岛南部和东南部仅有的几处岸滩附近到处是搁浅、沉没船只的残骸。
对胜利的渴望与保家卫国的使命在科恩半岛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阿伯索赫战场的战事异常胶着;联军指挥部果断投入预备队——德军第4、第6空降团和爱尔兰第2空降营以及第1机降突击队空降科恩半岛西北部的波特克伦;德国第3海军陆战师的士兵们紧跟着在此实施两栖登陆。此地的登陆条件不及阿伯索赫;战车、火炮等重型装备必须集中在两处狭窄岸滩登陆;极易在英国空军的攻击下受阻;但形势至此;联军已经没有了选择。
;!(读)
第74章 空战英豪 上
若能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架参战飞机,毫无疑问,赫尔曼…戈林依然会选择自己最钟爱的福克g…51。火力猛、速度快、航程远、装甲厚,这货俨然就是空战战场上的重骑兵,相较于那些木架蒙皮结构的早期飞行器,福克g…51堪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荟萃科技精华的产物,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使用者对它赞不绝口,敌对方已是闻之胆寒,只要能经受住战争的深度洗礼,必定成为铭刻历史的一代名机。
德国空军的第26狩猎中队便是一支全员装备g…51的精锐飞行部队。在从南美和高加索战场历练归来后,戈林上尉荣升空军少校,领口戴起了金灿灿的二级红鹰勋章,而且成为了这支荣誉部队的正牌指挥官。
早在4月中旬,第26狩猎中队就进驻了德军在爱尔兰西北部的斯莱戈空军基地。一个多月以来,戈林少校和他的飞行员们认真备战,勤操苦练,把锋利的长剑磨得又快又光。对于这些德意志帝国的雄鹰来说,这里最大的挑战不是不列颠诸岛阴冷潮湿的天气,而是十数年未尝交手的英国空军。尽管美系和英系战机在南美战争以及波斯战事中的表现差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