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夜之后,英军官兵仅有的一点乐观情绪被从天而降的重磅炮弹轰得荡然无存。白天游弋在百余海里之外的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疾速抵近科克港,并在陆上观察哨的信号指引下对英军阵地展开炮击。英军从联军手中夺取的战壕足够抵御普通野战炮和中口径榴弹炮的轰击,但德国战巡发射的12英寸高爆弹威力远在陆战火炮之上,每一发都带来地动山摇的猛烈震荡,楔入联军防线的英军官兵顿时被炸得晕头转向。德国战舰的炮火开始向英军后方延伸,德国海军陆战队员拎着毛瑟手枪,端着毛瑟短步枪和麦德森轻机枪冲上了上去,动辄一通手榴弹招呼,三两下就将英联邦军队艰难啃下的阵地给夺了回来。对于德国战舰的出现,英军并非没有防备,他们一方面将陆军炮兵部署到够得着海港的位置,一方面在科克湾附近埋伏潜艇和雷击舰艇。然而科克港到科克湾之间有一片鸭子形状的水域,上游和下游水道狭窄,易于布设警戒线,中间的水面宽阔,可以任由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型舰艇盘桓周旋,而德国海军又掌握着这片水域的详细水文资料,在爱尔兰人的帮助下,夜间行动依然游刃有余。次日清晨,在反击中一度突入英军防区的联军部队退回己方阵地,攻守双方在科克港的战线基本恢复到了原状,但经过了这一晚的苦战,英联邦军队的锐气已受重挫,来自英国本土的第11步兵师被打残,首次经历夜战的澳新联合师接近崩溃,在战线后方集结待命的加拿大军队,宿营地离德国战舰的炮击位置足有20公里,却也没能逃过一劫,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炮击中受伤或是阵亡,军指挥部连同旁边的几座营帐不翼而飞,地上只留下一个硕大的弹坑。……章节内容结束……》
第147章 天佑爱尔兰 中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在1915年初,烽烟四起的爱尔兰只是这个动荡时代的不稳定因素之一,除美、意两国仍在观望,世界强国均已卷入这场大战,英、法、德、俄、奥业已充分动员起了本国及殖民地的军事力量,上千万士兵在陆地、海洋、天空各为其主地相互拼杀,死于战火的生命正以百万计算……
法国西海岸的拉罗谢尔附近海面,二十多艘旗杆上飘扬着黑鹰十字战旗的战舰赫然现身,这是德国水面舰队首次在比斯开湾海域实施作战行动,压阵的两艘德国无畏舰有着令协约国海军闻风丧胆的大名,它们是火力、防护与航速的完美结合体,是造价昂贵但战略价值无可估量的存在。品文吧得知“大选帝侯”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这两位海战之王强势驾临,拥有四艘无畏舰和多艘前无畏舰的法国主力舰队竟缩在法国西南部的巴约讷港不敢妄动,着实让人对德意志帝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超强表现充满敬畏感!
以扫雷和护航舰艇开路,两艘国王级无畏舰一前一后地驶抵距岸约十公里的位置,目视可及的陆地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透过遮天的尘埃,可以看到灰色的“浪潮”正一波接着一波扑向蓝色的“岸堤”,守军防线看似摇摇欲坠,但无论进攻方如何突击、渗透、压迫,主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弱势者手中……
进入1915年以来,随着德国海军的强势胜利和德国陆军的步步紧逼,法**民的处境愈发艰难。新年刚过,德军就对法国人仓促构筑的卢瓦尔河防线发起了全面攻势,三路主力迅速跨过卢瓦尔河。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率领的第6军团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杀到了里昂城下,向法军纵深推进了两百多公里;符腾堡公爵阿尔布雷西特的第4军团从奥尔良推进到了蒙吕松,向南推进了两百公里;豪森将军的第3军团也攻占南特,一路高歌猛进地打到了拉罗谢尔港。就在所有人以为西线战事将以德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时,法军将士却再一次在绝境中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力,他们在军人总理、法国英雄加利埃尼的带领下层层阻击、浴血苦战,在德军战车部队大量损耗、重炮部队落在后方的情况下,于小城维希打响了绝地反击的第一战。九万法军在此包围了由巴伐利亚士兵组成的德军第34步兵师,毙伤德军一万四千人,俘获五千人,仅有不足两千部队突围撤离,强悍的巴伐利亚军队自马恩河战役后首次遭到溃灭性的打击。鲁普雷希特军团侧翼受到威胁,旋即调遣后备兵团投入战场,双方十数万官兵在卢瓦尔河畔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厮杀,法军官兵用日渐出色的战场表现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征服了对手,德军受挫败退,里昂之围随之告解。
占领法国中部重镇蒙吕松之后,德意志皇族成员,功勋名将阿尔布雷西特指挥的德军第4军团面对的是山势险峻、地形多变的法国中央高原,如能翻越这座天然屏障,便可击穿法军防区,抵达朗格多克的地中海沿海地区,但从卢瓦尔河前线撤退下来的法**队在此严防死守,第4军团几次进攻都没能取得预期的进展,只好调遣主力向东支援鲁普雷希特,结果在维希城下再受挫折——这座在旧时空由于法国傀儡政权而臭名昭著的城市,在这个时空因法**民无畏奋战而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新象征。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加利埃尼亲临维希视察部队,鼓舞法军将士在缺枪少炮、弹药匮乏的逆境中抗击强敌,无论面对阿尔布雷西特的连番猛攻,还是随后登场的克卢克军团展开的压路机式强推进攻,法军防线始终岿然不动。
在拉罗谢尔地区,重新组建的法国第9集团军以12万兵力对抗豪森军团的17万人马。法军用于作战的飞机、火炮以及战斗车辆全面处于下风,唯一的优势是法国舰艇时常为沿海战区的法国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但失去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的法国海军在比斯开湾举步维艰,他们一面要跟德国潜艇、飞机、岸炮对抗,一面还要与堪称灾难的后勤保障作斗争,尽管如此,即便如此,他们的频频出击仍对法国第9集团军抵御德军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两名师级指挥官在内,数千德军官兵在法国舰队的炮击中丧命,比洛第2军团替换豪森第3军团之后,法国舰队因损失渐增再加上补给不畅,出击的次数越来越少,经验老道德军指挥官比洛调派主力兵团沿维埃纳河迂回南下,对固守拉罗谢尔、罗什福尔至桑特一线的法军形成了夹击之势。在积极准备新一轮攻势的时候,比洛的部队等来了海军强援。
早在1914年底,法国舰队就撤离了布雷斯特。当时面对熊熊来袭的德**队,法**队在各处海防要塞埋设了炸药,具有军事用途的港口设施或拆卸运走或自行破坏,但英国人对此仍不放心。就在德军进入布雷斯特前两天,英国海军对这座位于英吉利海峡西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法国港口展开攻击,三艘老式战列舰的炮击持续了14个小时,耗光了舰上搭载的主炮弹药方才撤离,此外英国人还在航道凿沉了多艘舰船。德国人占领布雷斯特时,得到的只是一座遍地废墟、丧失了全部功能的港口,而在此之后,英国海军又两度出动舰艇,用炮火袭扰对港口设施进行清理维修的德军部队。第二次袭击时,英国海军巡洋舰“鲱鱼”号触发德国人布设在港外的水雷沉没,这一损失加上德国潜艇在附近海域的频繁出没,迫使英国人终结了对布雷斯特的军事行动,默默接受了德国人在比斯开湾获得战略港口的现实。
3月初,“大选帝侯”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成为抵达布雷斯特港的第一批德国主力舰。布雷斯特港与法罗群岛遥相呼应,成为德国海军对英国实施战略封锁的关键踏板。休整数日,两艘德国无畏舰在轻舰艇的掩护下驶往300多海里外的拉罗谢尔海岸,准备对拉罗谢尔地区的法军阵地实施炮击……
硝烟蔽日的战场上,一架浅灰色涂装的水上飞机以缓慢、笨拙的姿态在空中盘旋,精锐却稀少的法军战斗机部队似乎不屑于专程前来攻击这样一个缺乏挑战性的目标,地面的法**队刚刚遭到德军地面炮火的蹂躏,俨然没有心思对付这个不太吵闹的家伙。总而言之,它的出现被大多数法国人忽略了,等到法军指挥官意识到这不同寻常的情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杀机时,尖锐刺耳的啸声已然来袭!
得到德国水面舰队的强力支援,比洛和他的第2军团最终成为了拉罗谢尔之战的胜利者,法军左翼部队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此后再也无法阻挡德**队沿比斯开湾的进攻行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法国主力舰队鼓起勇气出港迎战,可是等待它的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舰队决战,在寻找德国舰队踪迹的过程中,法国舰队一次又一次受到德军舰载机的空袭和潜艇部队的伏击,不起眼的炸弹和鱼雷接连重创法国主力舰艇,法国舰队百般无奈,只好转向撤退,德国舰队却像幽灵一样盯了上来,而且阵容中悄然增加了两艘彪悍的战列巡洋舰。特拉法尔加的噩梦再次上演,鲁瓦扬一战,法国舰队折损主力无畏舰和准无畏舰各一艘,残余舰艇仓皇逃窜。仅仅一周之后,法国海军在比斯开湾再无4000吨以上的战斗舰艇,纸面实力依然强大的法国主力舰队撤回地中海,躲进了以阿尔卑斯山为天然屏障,并且受到海防要塞拱卫的马赛和尼斯军港。
德国海军的显赫胜利和德国陆军在法国西部的高歌猛进成了压垮法国人的最后两根稻草。3月27日,德国皇储小威廉率领第5军团与鲁普雷希特的第6军团联手包围里昂,困住了法国第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一天之后,克卢克指挥的德国第1军团攻占维希,法国第3集团军司令、著名将领菲利普…贝当在战场上以身殉国。是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决定向德国发出停战谈判请求,而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加利埃尼率领战时内阁全体成员宣布辞职。几个小时候,德国接受了法国的停战谈判请求,宣布从3月30日零时起停火三天,并选定里昂为双方谈判地点。普恩加莱委派前总理约瑟夫…凯约和陆军上将尼韦尔为全权谈判代表前往里昂,德国皇储小威廉则被德国方面任命为首席谈判代表。尽管德法的停战谈判结果难料,但法国政府此举事实上已经违反了英法俄三国不得单独对德媾和的秘密条款,英俄之间长期存在芥蒂,法国实际上在三国协约当中充当纽带,一旦法国退出战争,沙俄的战争立场也将出现空前的动摇,已经失去舰队主力的英国人由此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章节内容结束……》
第148章 天佑爱尔兰 下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4月1日这一天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愚人节。品文吧意大利政府选择在这一天宣布履行德奥意三国同盟协定,似乎是为了给这场冷酷无情的战争增添一丝幽默气息。几乎从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开始,意大利就在为参战做着准备,他们游刃有余地周旋于两大阵营之间,可以对德奥的催促施压视之不见,也可以对英法的利益诱惑置之不理,为的就是一再增加意大利的参战价码。由于意大利是从奥地利的统治下分离出来的,它与奥匈帝国有着与生俱来的领土矛盾,所以协约国可以开出德奥不可能提供的优厚条件,只要协约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哪怕只是潜在的优势,意大利也会最终投向协约国阵营。
可惜天不遂意大利人之愿,除开战争刚开始阶段的形势较为扑朔迷离,德奥同盟就一直占据着显而易见的军事优势,而且德国基本上是以一家之力打垮英法、压制沙俄,奥斯曼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相继加入使得同盟国阵营的战略格局更加强势。进入1915年之后,英国自顾不暇,法国败局已定,沙俄独木难支,美国原本在政治策略和军火贸易中偏袒协约国,眼见形势不妙,也以恪守中立为由改变了外交立场,意大利人自知从协约国这边已经很难得到好处,便一改往日的冷淡,开始积极向柏林靠拢。
自俾斯麦卸任之后,德国高层在外交领域的表现备受诟病,但这并不能够说明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重臣们完全没有政治外交能力,更多是因为他们的外交智慧在老牌强国的政治外交家们面前还很幼稚,所以才会在直接对话中再三落败。如今同盟国的军事胜利已是囊中之物,对于意大利参战,德国高层开出的条件自然比战争刚开始时逊色不少——摩洛哥的残羹是不必想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靠近意大利殖民地而且资源不是那么丰富的可以割让一些,英法俄列入战争赔偿的舰艇船只,德奥土保优先挑选之后,剩下的可以酌情分给意大利。
条件是意大利从陆上进攻法国南部,从海上袭击和封锁英法的地中海航线。
德法宣布举行停战谈判之后,风传沙俄也有意同德奥媾和,意大利政府担心错过最后的参战时机,于是果断接受了德国提出的参战备忘,并且连夜通知派驻柏林的外交特使。3月31日,德意签署备忘,随后在意大利的积极建议下,奥意两国也签署了一份象征大于实际的备忘。第二天一早,意大利首相便代表国王发布了对法宣战书。
宣战公告一出,意大利海军立即以令人佩服的效率展开行动,他们的战舰几乎不费摧毁之力就俘获了航行中的多艘法国船只,因为船上的法国人以为意大利海军是出于善意前来护航,他们甚至把意大利军舰的警告性鸣炮当成了礼炮,直到全副武装的意大利士兵登船之后,许多人还觉得莫名其妙。
在意大利与法国接壤的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军队早已接到了罗马统帅部的作战密令,在政府发出宣战公告之后,他们一刻也不迟疑地越过边境,进攻他们认为早已形同虚设的法军防线。由于德法停战约定仅对德法两国有效,而且停战时意大利并未参战,对于意大利军队趁虚而入的行为,法国人除了表示愤慨抗议之外,就只能依靠部署在法意边境地区的少量部队进行抵抗,但战事的进展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各国人士大跌眼镜,养精蓄锐的意大利军队——趾高气昂的偷鸡贼,居然被兵力严重不足的法军边防部队——虚弱不堪的公鸡,给狠狠修理了一顿。
几天下来,进入法境的意大利军队仅仅占领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村镇,然后就在法国人陈旧的堡垒、要塞以及仓促布设的防线前止步,区区数千人的伤亡,相对大战爆发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而言都是不值一提的损失。尽管进攻不利,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派驻柏林的军事联络官员依然得意洋洋地向德国人邀功,声称意大利军队的军事行动成功将十数万法军部队牵制在了意法边境地带,使之无法调动到德法军队对峙的正面战线。
短暂的三天停火期,德法两国的军事外交代表在里昂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势弱的一方在向对手求和,而是把战争从战场前线搬到了谈判桌上。法国人的谈判资本在于残兵不下百万的陆军部队,在于现代战争机器仍然难以跨越的阿尔卑斯山区,在于实力犹存的法国舰队,在于非洲殖民地对法国政权的忠诚支持,只要法国人不计代价地坚持这场战争,他们甚至可以将政府机构迁到地中海对岸的阿尔及利亚去!
谈判不能解决的问题,只好交给大炮和刺刀。利用这三天的停火期,德军总参谋部调整了进攻策略,由原来的三路齐进变成两翼齐飞,左翼重兵集团投入四百多辆装甲战车和五十万部队,在德国舰队的支援下对法国西海岸最后几座港口城市展开猛攻,只用了一个多星期就将帕朗蒂、莱昂、巴约讷划入了德军占领区;右翼主力集中了近千辆装甲战车,以三个军团七十多万兵力沿罗讷河谷向法国南部海岸推进,在瓦朗斯,双方激战五日,德军以伤亡十万人的代价打垮了法军最后一支生力军,继而摧枯拉朽地攻克了皮埃尔拉特和阿维尼翁,德军先遣部队已能够遥遥望见蔚蓝的地中海。
在地面部队展开大规模攻势的同时,德军航空部队也向世人展现了现代战争的立体威力,齐柏林飞艇群相继对马赛、尼斯等法国南部港口进行了昼间轰炸,以乌云压境的磅礴气势震慑法**民,随着里昂周边的军用机场建设完成,德军的远程轰炸机开始了在罗讷河谷上空的穿梭飞行,再加上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德国在地中海联手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同盟舰队,驻泊在马赛和尼斯军港的法国舰艇不得不提前撤往北非的阿尔及尔港。
探知法国主力舰艇离开了南部港口,同盟舰队肆无忌惮地对法国本土展开了炮击和封锁。4月13日,同盟舰队袭击尼斯港,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无畏舰群用无情的炮火将这座美丽宜人的海滨城市变成了瓦砾堆。一天之后,戛纳成为了第二座被夷为平地的法国港口。法国本土与北非殖民地的海上通道也随着同盟舰队的四处活动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4月17日,战线已近崩溃的法国人重新回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