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岁约阿希姆-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英国舰队正努力完成一次接近180的大转向,9艘旧式战列舰由前队改为后队,逐渐列成紧密有序的战斗纵队,而且有两两编为一个战斗小组的迹象。看到这个场面,夏树立即想起了一战历史上的萨雷奇海战——当时沙俄黑海舰队以五艘老式战列舰为主力,面对着德国人借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之名进入黑海的“戈本”号,俄国指挥官想出了一个可以让前无畏舰发挥无畏舰火力的“位一体”战术,即把艘前无畏舰编成一组,由居中的指挥舰负责‘射’击协调,艘战舰根据相同的‘射’击参数进行齐‘射’,只要这艘战舰的主炮口径相同,理论上便能够达到无畏舰齐‘射’的效果。

    说话间,那些英国战列舰所处位置火光闪闪、硝烟升腾,炮火的节奏应证了夏树的揣,而舍尔不仅经验老道,灵活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也是他从同僚当中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看到“德弗林格”号被越来越多的水柱所包围,他当机立断,根据夏树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指令。

    受到敌方密集炮火的威胁,一马当先的“德弗林格”号并没有仓促躲闪,只见这艘体型格外庞大、舰形特别修长的高速战舰稳稳地航行在炮弹‘激’起的惊涛骇‘浪’之中,8‘门’主炮基本上是以两分钟发的速实施齐‘射’,这些重磅炮弹的威力直接体现在海面上——它们一次次在英国舰队的旗舰周围轰起声势惊人的冲天水柱,散开落下的水‘浪’一遍遍浇透它的舰桥和甲板,纷飞的弹片不断侵袭它的舰体和炮位——旗杆上的圣乔治旗居然破成了几块布条!

    片刻过后,一团爆炸的烈焰出现在了英国旗舰的舯部位置,不但是“德弗林格”号,“国王”号上也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那艘伦敦级战列舰的吨位与刚刚被“德弗林格”干掉的威严级相当,除了炮塔装甲得到增强之外,防护水平也没有大的差异,一发12英寸口径的德制穿甲弹足以在较远距离贯穿它的主装甲,至于对舰体造成的破坏程,完全在于双方运气的好坏。

    在炮击取得了直接命中的情况下,“德弗林格”号开始左转,这意味着‘射’击指挥人员必须重新测定‘射’击目标、计算‘射’击参数,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时代,这是一项既耗时费力又难以避免误差的工作,但舰艇主动转向也意味着敌人之前测定的‘射’击诸元失去效用。随着“德弗林格”号的快速转向,一落在它舷侧十数米位置的炮弹渐行渐远,而在打出又一轮凶猛齐‘射’之后,拥有12‘门’主炮的“戈本”号也跟着转舵向左,而它们与英国舰队一近到万米左右的战斗距离又重新拉大了。

    两艘战巡一丝不苟地执行了旗舰的作战指令,原本处在“国王”号身后的“凯撒”号战列舰也遵照旗舰指令进行“超车”。考虑到“凯撒”号是这四艘主力舰当中航速最慢的,为了顺利完成战位调整,“国王”号相应减慢了航速,几分钟之后,两舰‘交’换位置,而它们与英国舰队的距离也正好到了1。2万米的预定值。

    很快,“随我转向”的旗语出现在了“凯撒”的信号台上,领舰风范毕现无疑。冒着呼啸而至的炮弹,“凯撒”号稳稳降低航速,同时半舵左转,磅礴雄武的舰体在海面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弧形水痕。航向转过6个罗经点,“凯撒”号后向的两对双联装主炮得到了充足的‘射’击角,经过短暂的校调,与“德弗林格”同型号的克虏伯重炮发出震天怒吼。片刻之后,调转航向的“国王”号开始进行‘交’替‘射’击,两艘实力强劲的德国无畏舰赫然加入战局!

    重炮的轰鸣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滚滚奔雷,接连不断地回‘荡’在这片位于泰晤士河口东北、阿姆斯特丹以西的海面上。面对航速占据绝对优势的对手,从英吉利海峡驶出的英国舰队摆出了一副调头撤退的架势,在两艘战列舰相继‘蒙’难的情况下,它们并没有溃散,而是以战斗力最强的9艘战列舰对垒敌方舰队。两舰一组的“二位一体”战术虽不足以让两艘老迈的前无畏舰发挥出和无畏舰等同的作战能力,其‘射’击速也受到了通讯效率的大限制,但弹着点的分布情况还是证明了它的积作用。几分钟后,海军中将本纳德…克里坐镇的旗舰“威尔士王”号因伤退出战列,而就在同一时间,德国舰队领舰中弹——这场被称为“南角海战”的战斗进行了23分钟,英国舰队终于第一次取得了主炮命中,这样的效率固然让英军官兵感到汗颜,但有了第一次命中,第二、第次便来得水到渠成。接下来的两轮‘射’击,英国舰队再以12英寸的主炮穿甲弹命中德国领舰,而在炮弹落下最为集中的时刻,这艘德国无畏舰的庞大身躯几乎被纷飞的水‘浪’湮没……

    凭借一流的防护能力,“凯撒”号默默承受着敌方炮火的侵袭,紧跟在后的“国王”号上,夏树两目睹敌方炮弹被“凯撒”号舷侧装甲弹开的震撼场面,他有十足的理由为自己的设计感到自豪,并为克虏伯装甲的优异质量而骄傲,与此同时,他也对这群英国旧战列舰表现出的攻击力感到诧异。他很清楚,“凯撒”号的全面防护不代表无懈可击,在这样的‘交’战距离,英国海军的老式12英寸舰炮几乎不能够对它的舷侧、炮塔以及战斗舰桥位置的主装甲形成贯穿,却可以破坏战舰的其他部位:击毁副炮、导致副炮弹‘药’殉爆,毁坏‘射’击观瞄、通讯设备,击穿甲板等薄弱部位并在舰上或者舰内引发火灾等等,而那些被主装甲带弹开的炮弹落海之后仍有可能对水线装甲带下部造成了创伤,致使底层船舱出现渗漏,一旦损伤积少成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也不是没有可能。

    夏树冷静地观察着战局的变化,舍尔同样处于‘精’神高集中、思维高速运转的状态,意识到形势在朝对己方不利的方向发展,他迅速发出战斗指令:舰队大半径右转,横切敌方队尾。

    四艘德国主力舰纵使只保持20节航速,机动能力也远超对手,而舍尔要求的“横切队尾”与常见的“横穿t字头”正好相反,是将己方的战列纵队转到敌方舰队尾部,集中舷侧炮火攻击敌方末尾的战舰。如此一来,德国舰队将以两艘无畏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逐一攻击英国舰队尾部的老式战列舰,从而形成巨大的局部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德国舰队基本放弃了歼灭对手的企图——从‘交’战海域到泰晤士河口不足一海里,海峡舰队虽是英国海军在不列颠东南部海域唯一的大型舰队,但泰晤士河口周边部署着几支用于保卫伦敦及对外航线的警戒舰队,除了机动力较强、具备一定雷击能力的轻舰艇,部署在近岸海域的英国潜艇也是不可忽略的威胁,接到敌袭警报之后,它们能够以10…15节的水面航速赶赴‘交’战海域。。。

    。。。

    。。。

第87章 毒棘刺心

    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从空中眺望几乎看不到绿‘色’的城市,蜿蜒的泰晤士河两岸拥塞着无数的白‘色’、灰‘色’和褐‘色’的建筑,蛛网般的道和铁密布其间,大量的马车、汽车形成了一条条缓缓淌动的车流,而在中心城区之外,一座座工厂烟囱林立、机器轰鸣,致繁荣的工业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世界都会的梦幻地位,也让它像梦境一般缭绕在水雾烟气之中……

    浅灰‘色’的云幕下,两架机身轻薄、结构简单的双翼飞机由东向西飞过伦敦桥——它是伦敦泰晤士河最下游的一座桥,造型宏伟、气势巍峨,被英国人称为“伦敦的正‘门’”。。。伦敦桥两侧已是繁华城区,而从这里径直往西不到5公里,便是白金汉宫和唐宁街——大英帝国王室成员及内阁相的官邸所在。

    这两架浅灰‘色’涂装的飞机,机翼根部和机身尾部下方各有一个浮筒。由于英队前一日多次出动水上和陆基飞机,当这两架容克3…c型水上侦察机以千米高飞越伦敦中心城区时,并没有立即在英国民众当中引起恐慌。事实上,许多人都把它们看成了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的肖特式水上飞机,甚至停住脚步仰望它们在天空中翱翔的英姿。

    在未受任何阻截的情况下,两架德国飞机开始抛洒传单,等它们分别在市中心和西区丢下了数以千计的纸片,驻扎在伦敦军用机场的英国皇家飞行队才起飞了两架普维斯式飞机。

    拾起空中飘落的传单,伦敦市民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雕塑,表情僵硬地呆在原地。前一天哈里奇舰队在荷兰北部海域遭到了覆灭‘性’的打击,英国官方的战报将这场海战渲染为“一次英勇的反击”,宣称以数艘驱逐舰的代价重创了两艘德国主力舰,民众因为希望而得到宽慰,同时又被那些关于哈里奇舰队无力为战、德国舰队即将进抵泰晤士河口的传闻困扰,整个伦敦弥漫着一种表面故作镇定、内心惶恐不安的怪异气氛。如今德国飞机赫然出现在伦敦上空,投下这些心理作用不亚于炸弹的纸片,暗合了德国舰队强势来袭的消息,而这种担心一旦成为现实,无论德国舰队的任务是封锁还是炮击,对霸海洋、横行世界的日不落帝国都是大的讽刺和羞辱。

    随着两架英国飞机的到来,天空中很快传来清脆枪声,那些呆若木‘鸡’的伦敦人终于有了反应,他们一个个抬起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穹,看着跟玩具一样小巧简陋的飞行器在空中相互追逐,这才意识到战争距离自己已经近在咫尺。

    5年前,当法国人布莱里奥成为第一个驾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时,英国报纸上就出现了“警惕空中入侵”的论调,一些观察家向英国政fu建议,在保持海军优势的同时,务必建立起一支不逊于任何国家的航空力量,以抵挡未来可能从空中发起的进攻,但耗费巨大的海军竞赛让英国政fu无暇顾及其他。战争爆发时,英队装备的航空器材是英法德国中最少的,技术水平也是最弱的。

    在地面上观战的伦敦军民并不知道,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空战,而且率先开火的一方是英国皇家飞行队——两架飞机上的英国飞行员用左轮手枪和骑兵短枪朝敌机‘射’击,尽管这类武器的实际效果不比梭镖、马刀强多少,可这里毕竟是英国都。只要弹击中德国飞机并使之发生故障,德国飞行员就算能够平安落地,恐怕也没命撑到英国的警察和士兵赶到。

    英国飞机上传出的枪声固然刺耳,德国飞行员却没有慌了手脚。遵照出击前所获得的指令,在敌方飞机率先发动攻击的情况下,两架德国侦察机的后座观察员搬出了自卫武器——经过改装的麦德森轻机枪,并用不算熟练的动作将它们安在活动支架上,装好弹匣,瞄准,开火。

    随着哒哒哒的清脆枪声传出,人类空战史顿时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麦德森轻机枪又称丹麦1902式轻机枪,是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型轻机枪。它‘射’击‘精’高,‘性’能可靠,而且重量只有水冷重机枪的四分之一、气冷重机枪的五分之二,实际‘射’速能够达到250发每分钟。在20世纪初,这种自动武器最大的缺点是生产成本高,而这与它的公差要求小、结构复杂、制造‘精’良有关。一战爆发之前,许多欧洲国家都向丹麦订购了本国标准口径的麦德森机枪,德队虽然确定以德制马克沁即mg…08水冷重机枪为制式武器,仍从丹麦进口了3000支7。92毫米口径的轻机枪,并为之配备了弹容量为30发的弧形弹匣,用以装备近卫步兵、骑兵、山地部队以及海军陆部队。

    德队订购的麦德森机枪,空枪重9。6公斤,有效‘射’程800米,而为了将它搬上飞机,枪械工程师将它的枪管改短,将相对笨重的枪托换成了双手握柄,从而将重量降低到了9公斤,实际‘射’速调整为20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500米,战斗指标虽低于陆军的标准型号,但应付雏形阶段的空战已是绰绰有余。

    在伦敦上空,这种经过简化改装的麦德森空用机枪初次登场就让英国人大吃一惊。连串的弹很快就‘射’中了一架普维斯式飞机,弹孔距离发动机位置只差了几公分,受伤的英国飞行员连忙退出战斗,他勉强驾驶飞机在伦敦东区的一块开阔地带降落,而见同伴吃了亏,另一架英国飞机便不敢过分靠近,而是等着后续增援部队。

    在绝对的飞行速上,容克3…c不占优势,只见这两架从轻巡洋舰“罗斯托克”号和“科隆”号弹‘射’起飞的德国侦察机它们双双侧身转向,以轻巧的横向机动甩开了对手。平飞了一段距离,它们开始降低高,并在这座‘色’调深沉的城市找到了位于泰晤士河西岸的一抹绿‘色’,在盘旋中不断降低高,最后低空掠过白金汉宫的灰‘色’屋顶——在此过程中,后座观察员再抱出传单往外抛洒,纸片纷扬而下,相当一部分落在的英国王宫。

    连夜赶回伦敦的英王乔治五世,此刻正站在办公室窗前静静看着外面的另类雪景。因为飞得很低,德国飞机的发动机轰鸣声格外吵杂,但除了忍耐,乔治五世没有任何办法。

    过了十来分钟,德国飞机终于飞走了。面带倦意的英王推开阳台的玻璃‘门’,弯下腰,从地上拾起一张传单。传单的内容与之前在泰恩河畔以及哈里奇等地出现的别无二样,格式简单,甚至有些呆板,英词语拼写准确,语法无可挑剔,这些都非常符合德国人的‘性’格特点。可是,整张传单给人的感觉不是傲慢自大、咄咄‘逼’人,而是非常聪明地抓住了普通英国人心理上的软肋,在英国为何要卷入这场战争上大做章。眼看德国有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的趋势,英国联合法俄压制德国并无不妥,关键在于它的直接参战——如果英国海军能对德国保持封锁压制,参战是理所应当的,而如今德国海军一举扭转局势,反过来将英国‘逼’到了本土危机的深困境,参战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追讨责任的大问题!

    在两架德国侦察机自行飞离伦敦,进而结束这场令人尴尬的闹剧之前,相阿斯奎斯、陆军大臣基钦纳勋爵、海军大臣丘吉尔以及帝国总参谋长查尔斯…道格拉斯爵士不约而同地来到白金汉宫。

    乔治五世立即召见了这四位在英国战时体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人物。

    “我们能否抵挡住德国海军的进攻?”乔治五世语气深沉地问道。

    海峡舰队正与德国舰队‘交’火,丘吉尔也是刚刚才获得消息,眼下尚不知战斗的进展情况如何,又不好妄言,结果,能言善辩的他居然语塞了。

    乔治五世不明内情,他在窗前看着王宫‘侍’从们在草坪上捡拾德国传单,满腔悲戚地感慨道:“大约两个星期之前,就在这间办公室里,我们还在讨论是否要对德国采取近海封锁,现在却要面对德国舰队前来封锁泰晤士河口的可能,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德国人已经攻占了列日。”道格拉斯爵士抵着头说道,“德国人在比利时就像是南美丛林中的食人蚁群,所到之处只有死亡。据法国飞行员报告,上万德队直穿田野、公、村庄和城镇,不为河川或其他障碍物所阻,浩浩‘荡’‘荡’地沿着马斯河流域向那慕尔推进,而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喊着复仇口号的法队却成片倒在德国人的炮火和机枪面前……在俄国集结军队发动进攻之前,形势对我们这一方很不利。”

    阿斯奎斯苦笑道:“原先只有法国人将希望寄托在俄国人身上,现在看来,唯有数量庞大的俄队有击败德国人的能力。只要他们从东面攻占东普鲁士、进‘逼’柏林,德国海军再勇武也是无济于事的。”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乔治五世的姨表兄弟,两人‘私’‘交’不错,但这并不能改变乔治五世对俄队的看法——腐朽、落后、僵化、涣散等等弊端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日俄战争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支军队已经脱胎换骨。

    “要是法队顶不住德国人的进攻,那么我们……”

    乔治五世话说到这里,陆军大臣基钦纳突然‘插’话道:“以我的看法,法队近期的表现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军官和士兵们复仇心切,却又对德队的强大心怀敬畏。从法队的人事调整来看,他们正在努力适应这场战争的节奏和模式,战斗的转折将在不久出现……也许就在夏天结束、秋天到来的时候,也许是在巴黎,也许是在马恩河……就算我们不能将更多的远征军派往法国,至少再耐心地等上一阵。”

    众人无语,直到相阿斯奎斯打破沉默:“不得不说,在煎熬中等待的滋味非常不好受——对我们,对军队官兵,对普通民众,都是如此。”。。

    。。。

    。。。

第88章 见好就收

    德国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