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暗中的触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现在还有没有。如果现在的我也是一张照片,那么这张老照片中的我会认得我吗?或者说他能认可接受现在的这个我吗?书中的那枚枫叶是在那年与伙伴游香山时采的,不曾想随意间夹在书中竟成了一段浪漫之旅的见证。尽管叶片已没了鲜嫩的水分,叶脉也变得十分脆弱,但枫叶的颜色依然是那么红。当年与我一起出游的伙伴,而今你们都人在何处?你们的书页里可否也有这样一枚红叶?还有那一首老歌,那一场秋雨,都像是普鲁斯特放在咖啡杯里的一块小饼干,那种特有的味道一下子激活了所有似水流年的记忆。

  怀旧的情绪,带给生命的感觉是略显伤感的缠绵。像蒙蒙细雨中的一株老树,夕阳辉映下的一段城墙,孤寂的生命与苍茫的时空互为衬托,彼此渲染。“落日融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倘使自己的心没在似水年华里泡透,倘使往日的岁月没有给生命留下擦不去的印痕,易安居士就不会如此地感伤与凄惶。怀旧的情绪所以缠绵,是因为其中发生过许多美好的故事,就像一路上曾为你绽放过的花朵,她以自己的凋谢枯萎,把美化作永恒,留存于你的心间。

  怀旧的情绪是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她是来与孤独做伴的。热闹的时候,是不会怀旧的,青春少年似乎也少有怀旧的时候,既或是老友相聚,在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中说起往事,那也不能说是怀旧,只能算是叙旧。只有当寂寞的生命沉寂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氛围里,怀旧的情绪才会爬上心头,慢慢翻动生命的日记,在重温与感动中再现昔日的情怀。怀旧是月光下一泓柔柔的春水,疲惫的心和已显粗糙的生命将在她的沐浴滋润中焕然一新,然后,就精神饱满地重新上路,跟随太阳一路走下去!

  不想做事的时候,常常喜欢倒腾书架里的书,先是一层层、一本本地数,有意思的是常常数错了,这次多出一本,那次又少了一本,数来数去反把自己给数糊涂了。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册藏书。常常数错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识数,而是压根就没有一个基准数做参照。从来就没有用心记住过何时添进了一本新书,何时丢失了一本旧书。数书数得烦了,就随便抽出一本,信手翻一翻,有时竟也会有些意外的惊喜。比如,一枚在某个春天夹在书页中的一片花瓣,比如,一首写在眉页的小诗,比如,一个一直寻找的答案,既或是什么都没发现,单仅那翻书的感觉和淡淡的墨香,也足以给生命带来温馨与陶然的感觉。如果可做类比,我愿把怀旧比做数书与翻书。怀旧便是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氛围,清点自己生命的背囊。这是一件赋有诗意的精神生活。因为我们会从这样的清点与翻览中给生命带来一缕轻柔的风。或许我们还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些被我们遗忘而又苦苦寻找的东西:譬如生命的价值、譬如生活的意义、譬如爱与美好、譬如宽容与理解、譬如关于幸福、譬如……

死亡与他、你、我
死亡与他、你、我

  李东辉

  几年前,一位朋友不幸触电身亡。他是一位极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刚刚应邀访日归来,就是他半夜用电炉取暖做饭时,不慎遭此横祸。作为他的朋友,悲伤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惋惜,为他不满三十岁年华,也为他在美术方面的悟性与造诣。不经意间我也成了“祥林嫂”,逢人便讲朋友的不幸,似乎是想从他们那痛惜的唏嘘声中寻得些许慰藉。然而我失望了,他们在听了我的讲述后,面部僵冷如常,不见半点跟感情有关的表情,他们几近木然的神态,不由使人想到空旷的田野里一群只顾啃吃青草的驴子。我好愤怒,但又无处发泄,我清楚:即使我斥责他们的麻木不仁、冷漠无情,他们也会边嚼着口香糖边漫不经心地对我说:“你的朋友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将无言以对,尽管他们这样说不妥,但似也没什么错。我真想给他们推荐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他们也许会或茫然或讥讽地问我海明威是谁。那样,我真的会无言以对了,只有一种悲哀与恐惧漫上心头。一段时间以来,我的确感到无话可说,日子久了,心上就有了一道伤疤,每逢阴天那疤就隐隐作痛。直到几天前我惊悉又一个生命的骤然消殒才想把这件事写出来。

  几天前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系一位女生卧轨自杀了,是位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儿,她在遗书中宣称:“结束这死一样沉寂、冷漠、缺少人性的生活,在那片刻的毁灭中获得一种灵魂的永恒。”与我的画家朋友不同,女孩之死带给我的震撼超过了悲伤与惋惜。深为自己不是她的朋友而遗憾,我真想跟她做朋友,说不定她会不选择自杀呢。香消玉殒,孤魂幽幽,我仿佛看到一张灿若鲜花的笑脸和一颗玲珑鲜活的女儿心,在天国的祭坛上跳动,跳动,永不停息,脉管中涌动着透明的血液,把太阳染得通红灼热,我和万物众生一样享受着太阳的恩泽,女孩在太阳的后面幸福地笑。

  有这所大学的学生来家里玩,我跟她们提到这女孩,她们或避而不谈或说女孩不可思议,她们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的画家朋友,想起了啃吃青草的驴子,但似乎又觉得这种联想不确切,认真琢磨这件事隐约发现了两种反应的有别之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对生命的蔑视与轻贱,后者则是一种回避与掩饰,回避死亡的真实性,掩视对死亡的恐惧。我这样说绝不是对她们的贬损,是的,她们有理由回避掩饰,因为她们都那么年轻,还有许多浪漫的梦在等着她们去做,她们不想也不愿意这样过早地醒来。拥有一双洞穿一切魔幻幔帐,看到终极之门的慧眼,那是哲人学者的事,女孩就应该有做不完的梦。

  或许是因为黑暗总会让人想到死亡的缘故,自打二十三岁上没了眼睛,我对死亡的关注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病床上那十八个月的日子里,我为了拒绝死神的光顾以非凡的意志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忍受着治疗的痛苦,然而当一张张病危通知单赫然放到床头的时候,当苦命的父亲母亲与他们生命垂危的儿子抱在一起等候死神的叩门声敲响的时候,我们又用死亡来彼此安慰,相互鼓励。在那个时候先是我笑着对父亲说:“人早晚是要死的,怕也没用。”而后父亲也笑着对我说:“对,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后是妈妈抚着我的头,贴着我的脸:“乖儿,别怕,妈不离开你。”走投无路的时候,死竟成了亲人间相互慰藉、相互鼓励的理由,死竟成了最后的一个精神避难所。

  有限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以无限无极的死亡为背景的,像浩瀚沙海中一方草木葱茏的绿洲,或镶嵌在沙山间的一泓月牙泉。正因为她有着那样一种底色为背景才显得弥足珍贵,不可多得,所以美好更加美好,神圣更加神圣。

  偶然之于必然,有限之于无限,关于死亡的思考,可以给生命更多的勇气,使人生更富于诗意,仰仗着死神给我的启示,使我聚足了与之搏斗的精神力量,并最终逃出了它的魔掌。

把生命叠成纸船的模样
把生命叠成纸船的模样

  李东辉

  不知从何时起,有了一个习惯,每每抽完一包烟,就把纸盒拆了,折折叠叠,就成了一只船。然后,把它们放在桌上,一时忘了清扫,便会有许多只小船,在桌面上飘飘摇摇。久而久之,意念中就有了一片海。

  象老祖母时常打磨着那只早已弃用的铜火盆,叠纸船的感觉是重读往日的温馨,是某种情素羞涩的流露,是把生命叠成纸船的模样,放它到时光的流水中去漂泊,去寻觅。寻觅那个已经被海浪吞没的无名小岛,寻觅一个无需用眼睛就能享受到光明的所在。

  船是在许多年前一个黑沉沉的夜晚启航的,没有灯塔,没有航标,甚至连最原始的用来导航的星象也都隐没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了——病魔与死神挖走了我那双明亮的眼睛。然而,船不能停泊,更不能沉没,一个声音在远方召唤着他。

  在夜海上漂了这么多年,找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黑暗中与那些同样隐没在黑暗中的对手们争夺着舵手的位置。一次次较量,一次次对峙,一直用海明威笔下那个老人的话欺骗着自己,每当完成了一次较量,坐下来喘息的时候,却又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这样的争夺,这样的漂流,究竟意义何在?连自己都不清楚这条破船该驶向何方。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它交给海风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对手,随波逐流,沉浮自便,倒也逍遥。黑暗中的赤裸与疯狂,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精神鸦片,放纵的快感是沉没与毁灭的挽歌。然而,毒枭是从不吸食鸦片的。上帝所以要这样做,是用它来判定哪些人该上天堂,哪些人该下地狱。我不想上天堂,也不想下地狱,只想给自己点亮一只火把。我虽然不知道火把藏在什么地方,但我知道随波逐流是找不到它的。一次次的较量,一次次地对峙,一次次地迷茫,一次次地怀疑,渐渐地,我明白了,原来寻找就是方向,火把就在你寻找的地方。

  十六年来,所以能坚定着寻找的信念,不仅是对生命灵光的渴望,还在于走过的日子已变成一条崭新的航道。只要船不沉没,船在漂泊,总会留下一条航道的,我坚信不疑。十六年来,我写下的所有文字就是我这条生命的破船在茫茫夜海中寻找时留下的航海日记,是一路上发生的故事,是交给未来的一份备忘。前行的勇气,不仅来自对目标的执着,身后的路更能证明生命的伟大与悲壮。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爱在写字桌前静静地坐着,即便不写一个字那感觉也是好的,尤其是在这春寒料峭之夜,轻轻地,拧亮台灯,柔和的光洒满桌面,象一片宁静的海,一个人边叠着纸船,边享受着这一份静谧与安详,便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了。

病的冲击波
病的冲击波

  ——李东辉

  失明七年了,该说的说了,该写的写了。只有一件事总装在心里,沉甸甸的,且有一种说不出的隐忧和不安。

  一九八零年,我以名列全县文科第一的成绩考进了一所大学的历史系。这件事在我们村里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村里的父老乡亲无不说我父亲教子有方,夸我十年寒窗没有白费劲。那时我简直成了村里父母劝子读书的榜样。然而,五年后的一场大病险些让我呜呼哀哉。尽管我命不该死,但却落下双目失明的严重残疾。当我突然患病住院,生命垂危的讯息传到村里时,那些曾督促管束孩子读书的父亲母亲们不禁出了一身虚汗。似大梦初醒一般,再不敢以我为例去说服孩子用心读书了。在我病愈出院回家休养期间,记不清有多少乡亲在前来看我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我患脑膜炎的病因:“你是用脑子太多了,要是不上大学,保准不会是这个样子。”尽管我再三向他们解释脑膜炎与读书用脑毫不相干,可他们却认定他们的判断是对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失明七年来,村里高中毕业生仅四名,初中毕业生不过十二、三名,考上大、中专的人数为零。目前,村里高中在校生一个没有,初中在校生寥寥可数。诚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可以说是我的病让村里的为人父母者对读书学文化又产生了一种可笑又可悲的恐惧和忧虑。我的病给村里带来的第二个冲击波是:村里的计划外怀孕的人数大大增加。我们那里流行这样一句俗话:“一只眼不是眼,一个儿不是儿。”早在我患病住院初期,我就得知村里一位已有二女一男的四十二岁妇女又怀孕,希望再生一个儿子。已有男孩的如此,没有男孩的更是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不生儿子不罢休。有一位年届四十的妇女,在生了五个女孩之后东躲西藏要生第六胎。结果孩子没生出来,却因奔劳过度导致子宫破裂,险些送了性命。我在家养病期间,一位来我家串门的妇女曾对我说:“你这一病,又让咱村多生了多少孩子呀。”

  就因为我用心读书上了大学,就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只因为生了一场病,就给我祖祖辈辈栖居于此的小村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然而,在这种影响和冲击的后面到底还隐含着乡民们怎样的心态和值得人深思的东西呢?这实在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回答得了的。

关 于 黑 暗 的 记 忆
关 于 黑 暗 的 记 忆

  李东辉

  一

  黑暗是生命的摇篮,这念头很古怪。我怀疑自己的大脑是否出了问题,然而,我很清醒。清醒的能看清黑暗中那些游移不定的真实和那些不可撼动的虚假。黑暗把沉眠的生命从梦中摇醒,把醒着的生命从困扼中摇入梦乡。于是,我便在醒梦之间,寻找着那些与黑暗相关的记忆片断。

  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演化过程,当生命发育成人的形态,便带着无限的冲动与热望艰难而执

  著的破门而出,黑暗留在了身后。当那根与母体相连的脐带被冷硬的铁剪切断时,他哇地一声哭了——是被冷硬的铁剪与从未见过的光明给吓哭的。习惯了黑暗中的温暖与爱抚,他哪里见过这样的世界。伴着那一声撼人心魄的哭喊,他吐出了最后一口羊水。从此,这世上又添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孩子。此前在黑暗中发生的一切以及有关黑暗的记忆全部丧失。此后,他开始用一生的寻找与思索试图复原那些有关黑暗中发生过的故事。风风雨雨中,他问自己:“我从哪里来?”坎坎坷坷中,他问自己:“我到哪里去?”一生的行程,一生的找寻,他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到这世上来。一生所为,似乎都是在听从某种旨意的安排。理由很简单,照这旨意做,便有好处。然而,好处仿佛也不能做为答案,也无法为那丧失的记忆和一生的找寻做出说明。因为这好处只跟旨意存在着因果关系,跟生命本身毫不相关。明白自己干什么是经验的积累。譬如,好好读书,便可以上好大学,便可以有好工作;投机钻营,便可做官,便可发财;想方设法让自己漂亮,是为了招人爱,而招人爱就会使愿望得以满足,因此种种的好处便成为旨意,照此行事,便得好果(非佛家之善果)。而生命本身只和黑暗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生命的孕育过程是在黑暗中完成的。遗憾的是当生命以果的形式(或者叫爱的结晶)出现的时候,就丧失了对黑暗的记忆,亦无任何经验可资借鉴。黑暗所赋予生命的旨意都以密码或碎片的方式潜含于生命的过程中。所以,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为了破译这些密码,找回所有的碎片,然后就死掉。

  二

  关于黑暗的记忆的恢复是从怕开始的,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具体年龄已说不清了,大抵该是还需要母亲哼着眠歌偎我入梦之时。每当夜幕降临,幽暗的土屋里便有许多怕的手从四面八方伸来,抓挠着我那颗稚嫩的心。于是母亲忙着燃亮土窗台上那盏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煤油灯。矮小黑暗的土屋里就有了另一种光,柔柔的,暖暖的,如母亲的肌肤,心中的怕就被这如豆的光赶跑了。然而,心依然不那么踏实,眼睛仍不敢朝窗外和房间角落处看。天又晚了一些,母亲开始打开炕角处的被卷,然后为我脱光衣服,安顿我睡觉。依稀记得,那时最大的渴望就是盼着母亲赶快忙完手中的活计,终于,母亲也要睡了,她先是一口气吹灭窗台上的煤油灯,旋即躺下,轻轻揽我入怀。小屋里一片黑暗,死一样的寂静,怕的手忽又从四面八方伸将出来。此刻的我唯一的指望与依靠便是母亲的怀抱。我紧闭着双眼,蜷缩起双腿,紧紧偎着母亲,每有一点想动,我便下意识的贴紧母亲,母亲的手臂将我揽得更紧了。粗糙而温热的手轻轻的拍着,嘴里轻声哼着什么。紧偎在母亲胸前的我分明听到了母亲胸腔里咚咚地心跳声。现在想想,那时的母亲也是怕的。只是她比我多了些黑暗的记忆,更懂得黑暗赋予母爱的责任。人之初的我,关于黑暗的记忆是和母亲的怀抱连在一起的,我偎在母亲怀中的姿态便是复原我未曾出世前的某种状态。

  黑暗制造出怕来,将我赶进母亲的怀抱,让我明白了黑暗的第一道旨意——生命不能没有可以依偎的怀抱。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倾注毕生精力,为自己寻找着一个可以依偎的怀抱。

  三

  再长大了一些,大约五六岁的样子,我学会了玩一种游戏。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几个十几个不等,找一块空地,一个伙伴被手绢蒙住眼睛,其他人四下散开(当然,是要有一定范围的)。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开始黑暗中的寻找与抓摸。此游戏名曰找朋友。倘仅限于此,这游戏也无大趣,有意思的还在后面。被蒙住眼睛的伙伴如果抓住的是同性,他俩便称作兄弟或姐妹,倘使抓到的是异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