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西湖歌舞几时休”?心系国家社稷的情怀在西湖边的唱和就显得非常苍白了。民国时,大文豪鲁迅曾力劝郁达夫不要定居在杭州,说这里住久了会让男人的血管里爆满西湖水。鲁迅的眼力很毒,能入木三分。

  杭州的生活被一潭西湖水所占尽,进而是满城的风花雪月:携一温柔可人,吴山听天风,苏堤赏春花,断桥看残雪,平湖望秋月,风花雪月,何等的闲性?因此,杭州是最适合达官贵人终老养生之地,或者纨绔子弟风花雪月之所。一湖柔水,一种闲情,洗洗头、泡泡脚、打打麻将、逛逛西湖,搂搂情人,舒适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度过,这可能就是“生活品质之城”的内涵。甚至连皇帝老儿都抵挡不住这种闲情,宁可置“还我河山”不顾,而去纵情于声色寻欢作乐,乐得“只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有许多神话确切地说应该是爱情传说很多发生在杭州西湖:梁祝传奇、许仙白蛇传都与温柔的西湖水扯不开,还有一个才情名妓苏小小,多少江南才俊慕才而来,以一睹芳颜为荣,竟香销玉殒之后犹不能绝,可谓*满湖。许多人会天真地认为,杭州很浪漫,充满爱情传奇,在断桥上千年等一回,觅得意中人,携手共乐,共醉此生。也难怪曾经一个“外来和尚”——杭州市旅副主任委崔凤军博士会提出了打造“爱情之都”。可惜,现代爱情像湖水一样充满着泡沫。这个打造计划无果而终。政府中的“专家”官员,更是信不得!

  其实,杭州女子并非痴情如祝英台、相夫如白娘子,才艺如苏小小的,而是绝对的女权主义者,她们架子大,话腔凶,虚荣心强,吃不起苦,耐不住寂寞,一心想过高品位、高质量的上层人的生活,很难侍候。“阴胜者必阳衰”——这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杭州男子很少有血气,很少有出息,多的是奶气、油气、粉气,懒洋洋的,大多是纨绔子弟的料,很让人想到晚清的八旗子弟。但是,杭州毕竟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之所,地理上的优势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皇城根儿,拥有尊贵之身,语言上保持了它半儿八脚的普通话——杭州腔,保留了笙歌燕舞吃喝玩乐的“遗宋”传统,杭州就这样成为一个享受之地、休闲之都。所以,这里的男人女人们不忘记享受一番,天然造就了他们多情似水却用情不专,安逸懒惰却又爱慕虚荣。

  说句实在话,杭州的平民百姓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杭州的收入在各大城市中排名不算前列,而房价已经到全国前三甲,许多市中心的房价已经高于上海的房价,购置一套住房足以使他们倾家当产。一些其他省的文化精英、技术骨干想来杭州创业,高昂的创业代价让他们望而生畏。因此对平民百姓、创业者来说,选择杭州简直是一种奢侈。然而,大多数杭州人却仍然过得不紧不慢,依然秩序照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荒谬之都——杭州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美丽的梦想,期盼明珠耀眼在东方。”

  
  住在杭州的荒谬:天堂自然天价,岂能人居

  如果你想来杭州居住,体验这座城市的闲情逸趣。你得小心一点。杭州是小家碧玉,并没有那么大气,存在着一种不小的“排外”情结。

  在杭州有个非常荒谬的惯例,是否本地人,就用语腔来确定。“外地人”都是前来杭州打工的“打工仔”,除非开名车、住名宅,做杭州金龟婿,否则一律沦为三等公民。殊不知,杭州的房地产高度泡沫化,支撑杭州GDP达到40%以上,这些或许都要归功于那些手有余钱的“打工仔”(这些人中温州人居多,杭州人称之为“温州炒房团”)。可见,杭州真当是“水”做的,永远是西湖水的泡沫。杭州人总是一句话:“今天你讲杭州话了吗”?为了保护这种方言,竟全方位地推广起来,推广普通话的热情也没有如此之高。现实情况如下:一个“六七六八”的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一股很重的酸菜味儿加上一贴腐尸味儿调味品;还有“疯七疯八”的经济之声做交通节目——“老马识途”,怎一副疯狗上街、泼妇骂街的德性了得。杭州人酸,酸到了连自己都沾沾自喜了。说杭州话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和菜市场卖菜的菜农、买菜的菜婆几几歪歪对上几句,就学得很好了。很难想象,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华人该不该说汉话了?是不是早就应该不复存在了?可见,杭州人的小气昭然若揭。

  再说,杭州是天堂,房价自然也是天价,住在杭州周边的环境不好,以我个人以往租房的经验所得,杭州女房东很刁蛮,用市侩无赖形容最恰当,纯属无理取闹。后来换房,找了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生吞活剥将二千元钱扣押了。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吃一堑长一智。

  我留在杭州,只是学习工作于此久矣,有了一定的社交圈,故不忍离去。

  创业在杭州的荒谬:天堂本是享乐,岂能创业

  如果你想来杭州创业,那你得好好考虑。杭州中心城区真正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有品牌价值的企业,差不多只有娃哈哈了,其它差强人意的就是青春宝。你想打工,打什么工?期望年薪多少?十万元?有十万元的年薪就要有十万年薪的生活档次,所谓过上品质生活。安居才能乐业,你总得买套像样的房子。买套像样的房子要超出百万之巨。你十年不吃不喝也不够,如果支出是收入的一半,那么就要二十多年了,二十年后,谁知道杭州是什么地方了——可能真的变成了天堂,估计早就不是人住的地方。所以,十万的年薪也得指盼着有个收入颇丰的老婆来支持。况且,在杭州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的中产阶级是有,毕竟不是多数。再说,这么高的房价,你想自谋创业,做点实业,简直是自找苦吃?要创业就做服务业吧,什么洗头坊、理容院,越是*可能越是市场,投入也不大。

  杭州的人才是成色是多少?我觉得不容乐观。大大小小企业打出一个招聘广告,一定出现“人才”趋之如鹜的现象,而真正的人才何必留在这里自虐呢?他们有能力飞,一定飞到大上海去了,要享受那里的“十里洋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气质。能力一般以上的,也大可以飞到宁波,那里毕竟有一些大型的实业型企业,如波导手机、雅戈尔和杉杉服饰、还有这么大吞吐量的港口,他们创业点子准,租个房子,买部传真机,配个电脑,做外贸,真正地创业。

  学在杭州的荒谬:天堂本是天书,岂能学习

  如果你想来杭州学习,深造、练内功,那么你得做好废物的准备。这么个休闲环境,人们普遍缺乏奋发向上的激情。这里天天是笙歌燕舞,卿卿我我,粉气太重。你当自己是“色即是空”的柳下惠先生,坐怀不乱,独享清闲?或者当自己是卧薪尝胆的勾践,愤发图强,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这里的学校旁边都是什么?什么一夜间高发点酒吧会所、大小洗头店,提供各种优惠的钟头房,可谓享受放纵的地方,举目皆是,俯拾即是。你想看书,时时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你想作文,人人花前月下,男欢女爱?杭州本来就是一个享受、堕落的地方,还不如与进俱进,与之俱腐。所以,在杭州念书的,少有做学问或者在学术方面有所突破的才学之士,只是锻炼出一批新型的享乐主义的废物。你迟早会拿着书,就如捧天书,索然无味,狗屁不通,心猿意马,不如陪着恋人K歌逛吧。至于英语四级、专业课,成绩及格即行,不行,又怎么了,又不是我一个废物?杭州多的是大学生废物!所以,身为父母的为子女考虑,切莫将子女送到*的染缸里——杭州。

  游在杭州:天堂多是*,享受在此

  杭州是天堂,是享乐者的天堂,这里招徕的客户是达官贵人。如此定位,须在“姿色”大下文章。这座天堂之城,竟要什么来点缀天堂?

  杭州市政府想到了散发着*味儿的“休闲”?又因国际性三流会展——休博会要在杭州举办。所以,杭州市政府将“休闲”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全城上下都是“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口号。所以有必要将苏小小墓重新建起来,所以有必要让各种休闲场所开满街市,招收提供花样百出的服务的小姐。她准备着欢迎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嫖客。想想,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的确要做好现代服务业,做好楼市产业,其它的不用管的——这是工作的重心。就这样,也就是这样,西湖歌舞升平,渐渐名副其实地成为“官宦养老之所,富人休闲之地”。无耻的勾当也变得合法起来,甚至十分浪漫了。杭州曾经真的想成为“浪漫之都”。当然,到了那一天,西湖里微波荡漾的估计就是春心一片,而浮在水面的都是避孕套了。

  想想一个名利双收的男人在杭州赚得湖边一娇艳女子,一湖映二塔,一舟携佳人,卿卿我我,听柳浪之莺声,赏平湖之月色,满湖的风月,聚于斯,何等的浪漫?杭州真的要名副其实地成为“浪漫之都”。

  然而,这一切产生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西湖,乃至整个杭州的原住民离湖渐行渐远。

  我们的浪漫是如此的富有诗意。笙歌燕舞里竟是那些一肚子*的政客暴发户。

杭州人的生活品质并不如人意
杭州人并富裕,这是个事实。当然,在老杭州人中不乏一些人家庭底子比较好:如父母为官的,在97年体制改革之前,已经分了好几套,现在做起房东,坐收租金,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寄生虫”式的日子;或如经商的,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早年就有车有房,是“小K”一个,衣食无忧,现在过过日子比较舒坦。除此之外,大多数是平民。(平民总是大多数的。)这些平民,日子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过得并不是十分理想。除非被房价打肿了脸,充胖子,特要面子,以证实杭州人过得最幸福,“在天堂唱唱颂歌就有牛奶面包”。

  在杭州市场经济的定律——购买力说明一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是绝对说不通的。客观地说,在浙江的城市中,温州人居民人均收入居于首位(它有庞大的民营经济在支撑着),其次是宁波(它有得天独厚的外贸经济,还有波导手机、杉杉和雅戈尔等大型企业,加之一些浙商的精英——宁波帮,是一个很大的华人财团),再次是绍兴(它是一个比较务实的城市),次而才是杭州(杭州支撑它的实业,其实太少了,大多都是泡沫,什么房地产,还有会展经济。说得过去就是娃哈哈,说句实在话,我们不得不佩服宗庆后,至于让中国人知道杭州有这么一个品牌)。而杭州的房价却是天价,遥居榜首。

  中午时分,一个在湖州市人事局工作的同学过来见我,问了我这个才子最近的生活怎么样?我摇头,甚是难堪。无意间他谈及了个人收入。我坦白,给他看了看我的工资单,他看了没说什么,我很期待他能够说些什么?他神秘的一笑,说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到手大概四千不到一点,有的钱私底下发了,还不好说,因为……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而我呢,净到手的二千出头一点。我有什么话好说?况且,说得难听一点,我还在一个政府机关担任了一点职务。郁闷。

  于是,他跟我谈到了房子。这便让我想为杭州人算一明细笔帐。

  以杭州人中等收入家庭为例吧,假设父母45岁,子女20岁左右。

  父母收入平均3万,那么年收入为6万,供儿子读高中或者大学,加之日常的支出。杭州人的休闲风尚是值得全中国推广的。洗个脚,洗个头,捏个小手,再到梅家坞去搓搓麻将,杭州人中十有*都是会欣然前往的。况且,现在市政府都在提倡:休闲改变人类生活。这样计算下来,一年所剩多少,可想而知。也就是说,所剩不多,生活基本上过得去罢了,也难怪杭州人小家气了。如果一家中父母一方是下岗或者企业效益不好,那就是过得比较悲惨的了。

  普通家庭有几套房子是不大可能的。再说子女20岁左右了,如果子女不大争气,学历么只有高中文化,工作自然是难找,但是人的本能欲望是少不了的,也就是找了个异性朋友,总要买套房子,过过夫妻生活。新房吧,现在的市价100万是很正常的。对于大多数杭州居民家庭来说,家庭的唯一财产可能就是一套房子,而家中父母都住在这里面,结婚得有新房用于入洞房么以“制造新人类”。房子啊只有一套,但是总不至于要父母马上自杀,腾出房屋来成全子女的幸福吧?

  普通家庭有了100万左右的房子(二手房么,折旧算了,这样的价格应该算比较高了),但是住这个问题总要解决,生存之本么!这么要算,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毫无资产可言,虽然拥有房产,却也是“零资产”,因为这个资产是无法流通的,与那些温州炒房团的房子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杭州普通居民有了套房子,同样是赤贫的。这一点,正是生活在杭州天堂的居民所处的境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西博会到底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文章综述:杭州西博会、杭州房地产、摧毁性的新西湖改造将成为杭州的三大怪胎,对老百姓对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伤害。

  
  西博会渐渐地来到人们的身边,来到平常百姓家,甚至来到每个人的神经之中。几个下岗工人围在一起讨论享受西博会的赠券事宜。这是触到民间的神经。

  至于官方,那更是神经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根。杭州中心城区:如西湖、上城、下城、江干等,都有西博会办公室,处理着各种西博会,而至于每一条特色街都有了西博会活动。

  我不禁困惑不已:西博会给人们带什么?

  据虚伪到“不惜将屁股当作脸面来炫”的媒体说:西博会不花老百姓一分钱,而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请永远记住:很多记者都是政府豢养的,而且他们攫财的欲望与他们的虚荣心的膨胀成正比的,报道一篇小豆腐,就有人民币入帐)。而据我所参与的西博会活动,都是在政府烧钱,要面子上好看,不能让“某领导”走过路过时感到寒酸,感到没有成就感。想想便知,现在企业越来越对西博会不感兴趣了,而宣传广告要做,场面还要红火,记者要照请,每位记者200…500不等,来个开幕式,领导要请,礼品要准备好,宾馆饭店要开来……一盘算下来,真是劳民伤财。

  拿个实例来说吧:黄龙体育中心那个美食节,中华小吃招商不足。这可是西博会重点项目,戏一定唱好,调子一定要高。于是,政府一纸红文下来,要各城区配合招商,将区域范围的小吃店入驻黄龙体育中心,务必确保此项目圆满成功。说到底,西博会的场面就是某领导的脸面——这一点各自为官的人都心知肚明的!于是乎,各城区政府真的动起真格来了,对商家许诺:进来吧,给我们充充门面吧,至于参展费,我们政府会以后“以奖代拨”的形式返回的。阿弥陀佛!再一个实例:名师名校论坛——活动一下来,计算一下,亏损了,可西博办一定举办方说是盈利的,亏了面子上过不去,做帐时一定做好手脚……

  呜呼哀哉!各个城区西博会都是做戏给某领导看,怎一个“群丑共舞图”。

  想想人家的会展吧:广交会毕竟是许多企业冲着订单、打知名度拓宽市场而去的,而我们杭州的西博会是为了什么?难道真的为了某领导的一张肉乎乎的脸面?每年四五月起就为这个“西博会”忙碌起来,什么策划案、什么招商计划、什么协调方案,轰轰烈烈地讨论,火急火燎地准备,多少人力,多少物力?当然也解决了一批政府机关富余人员的工作——这估计是西博会的最重要的好处吧!

  再者,想想杭州的房地产,人民币利息上调,老百姓怎么买房子?想想杭州新西湖改造,千年历史名城文脉渐渐枯萎,古都安在?西湖风景安在?

  扩而思之,想想宁波吧。宁波出现了波导手机,雅戈尔、杉杉、罗蒙和洛兹等大型服装业,大红鹰集团等新兴的大型企业,夯实经济基础,实现“走出去”的梦想。而杭州呢,除了娃哈哈这个做大的企业,其他老的品牌正在缩水,甚至消失之中……而渐渐地被一种泡沫所代替。

  如今,我们又为另一种激情所代替,那就2006休博会,提出了“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口号。“休闲”的确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城市的发展,但是最终城市的竞争力的上去还是靠实业:杭州政府也提出打造过杭派服装,但是想想近侧的宁波,应当是赧颜;还提出了什么打造文三路电脑城,比比北京的中关村吧,还是少叫叫,多做点实事,等到有了规模再叫不迟。

  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