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詹天佑-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天佑看到工人们这么辛苦,买来了多台凿岩机,但是,工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凿岩机有许多不方便,包工头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詹天佑,詹天佑同意了包工头放弃使用凿岩机的意见。

  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人用炸药开挖山洞,詹天佑是第一次进行这种试验的中国工程师,因为对炸药的性能和使用他并不十分了解,于是他写信给当时在开平煤矿任工程师的邝荣光。邝荣光是与詹天佑一同赴美的第一批留美幼童,邝荣光回信告诉詹天佑各种炸药的情况,并对各种炸药进行了对比,让詹天佑选择最有效、最安全的炸药。

  詹天佑根据邝荣光的建议,选用了当时较先进的拉克洛炸药,这种炸药黄色,爆炸力强,性能稳定,施用效果好,安全系数大。在最初安装这种炸药时,他亲自核对炮眼的大小、深浅、方位、装药的份量,他让工人们跑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根据说明,亲自点燃了第一眼炸药的隐线,只听“轰”地一声巨响,一时间,尘土漫天,山石飞滚,居庸关的山谷里响起了自古以来最有震撼力的一声爆炸巨响。

  工人们看到詹天佑亲自点燃的炸药炸开了那么一个大洞,都非常兴奋。

  詹天佑跑到安全地点,看着自己亲自点燃的这一眼炸药爆炸,心中甚是高兴。

  然后,他耐心地向大家说明这种炸药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求大家一定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千万注意安全。

  可是,在开挖山洞的过程中,各种没有预想到的事情总是随时会发生。当隧道往里面推进到数十米的时候,山顶的泉水渗入洞中,工人将这一情况告诉詹天佑,詹天佑戴上安全帽,来到现场,当时几个工人因为看到洞中渗水,都跑到洞外,詹天佑看到他们,对他们说:“开挖山体隧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正常的渗水情况,大家不必惊慌,我先进去看看,各位稍事休息。”

  詹天佑循着工人和监工指示的方向往洞里走,山洞黑暗处点着一些汽灯,一些水正从山岩缝隙处渗出,有几个地方的低涡处还积了不少的水,一些水滴从顶上往下滴,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业,工人们确实会有一些安全的担忧,但是,大家看到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亲自走在最前面,也都跟着他往里走。

  詹天佑边走,边指着一些岩石开挖的痕迹,告诉大家,对于山体挖洞施工,在工程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过安全问题,但在施工中临时出现一些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碰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紧张,要及时将情况上报,以便工程师进行技术上的修正,这样就可以保证大家的安全万无一失。

  詹天佑察看了洞里的情形,因为当时没有抽水设备,他指导工人开挖了一条引水沟,将水导出洞外,用水泥砌墙,挡住一些强渗水,对于一些排不出去的积水,干脆亲自带几个工人挑着水桶把水挑出洞外。

  工人们看到平时文质彬彬的詹总工程师挑起水来也这么有精神,个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些包工头也加入到挑水的行列。

  有一位工人问詹天佑:“詹大人,你怎么会挑水?”

  詹天佑说:“我曾经是水师学员,对水可是很亲切啊。有一年我回徽州婺源祖籍拜祖,碰到乡亲一场火灾,我也是这样挑水救火的。现在这水阻碍了我们的工程,我们就要把这些水排掉。”

  颜德庆、陈西林等人看到詹天佑光着膀子挑水,也深受感动,要知道,詹天佑此时可是候选道台的身份,是大清国的四品官,许多如他这样的人都坐着轿子四处转悠呢。大家都加入到挑水的行列。

  隧道中的积水顺利排走了,詹天佑把颜德庆、陈西林叫到身前,很严肃地看着他们,这两个人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詹天佑轻声地说:“你们参加挑水我很感谢你们,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之所以要挑水,是告诉工人们,这个洞里是安全的,虽然渗水,只要我们把水排出去就没有事了,目的是传递给他们一信号,因为我们整个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隧道的推进不会受到山体渗水的影响,关键是要排水得法。在这个工地,我们身为工程师,职责不是挑水,也不是与工人们一起干活,大家每一个人的职责是不同的。刚才你们参加挑水其实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这一点你们自己应该清楚,有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要你们现场解决。我的角色与你们不一样,因为除了解决你们报上来的关键问题外,还要给大家以信心,给大家以安全感,给大家以荣誉感,这就是我作为总工程师最重要的职责。”

  詹天佑看了看他们,继续说:“我作为总工程师在这里工作,不是作为长官在这里摆架子,不需要你们围着我转,需要你们围着工程转,要你们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工程技术方面,而不是迎合我。”詹天佑可能也感觉到话说重了,缓了缓口气说:“你们一定要记住,工程师的职责不是为了讨好他的上级,而是对工程负责,希望大家以后要注意,工程师最应该出现的地方不是总工程师或上级长官的眼前,而是身心都应留在各自负责的工程技术最关键的地方。”

  颜德庆、陈西林心中,詹天佑确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工程师,特别是他对事业的精益求精及严谨态度,在工程技术界广受敬重。今天听詹天佑一翻关于工程师责任的训话,他们对眼前这位学长又增添了几份敬意。

  比居庸关隧道更为艰难的是八达岭隧道工程。在居庸关隧道开挖不久,詹天佑指挥另一批人开控八达岭隧道,颜德庆与陈西林等工程师也现场跟进。尽管詹天佑在设计这条隧道时,通过从青龙桥开始采用“之”字形线路,缩短了隧道长度,但八达岭隧道还是长达1091米,是四条隧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条。

  詹天佑再一次现场研究了这条隧道的复杂性,估计从山体两边开挖还难于有效推进工作,而且可能两边推进这么长的隧道,说不定中间会错位,于是决定采用直井法施工,在山体两边开挖同时,在隧道上方的山岭上开挖一座大井,一座小井,直至与隧道底部的深度齐平,然后由直井的两边往前推进,这样又增加了四个工作面,于是工人们从八个工作面上往前开挖隧道。詹天佑每天巡行在各个工作面之间,当凿井到隧道深处时,詹天佑发现有些工人反映有恶心、呕吐等现象,身体疲倦,他亲自深入到井内体验,发现原来是洞中炭气很重,引起的工人身体不适,于是命人在直井的井口设置几个大的扇风机,用大铁管往直井内输送新鲜空气,然而还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他又安排专人在洞口用手拉风箱抽风灌气。

  正当詹天佑在八达岭全身心地投入现场工作时,1907年5月初,詹天佑接到邮传部派人送来的公文,让他回一趟北京,说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岑春煊要约见他。他原来设想,这八达岭隧道自己要天天守着,因为怕出意外,一旦发生什么事,他要现场解决,如果不把这条隧道打通,他不打算回北京,他也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在北京总局主持局务的陈照常。陈照常也劝过他,让他要弹性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但是这条隧道实在是太艰难了,没有数年时间,真是难于打通,现在新长官召见,他不得不服从命令,他把现场的工作向颜德庆交待了一下,带了王秘书,立即骑马赶往北京。 。 想看书来

攻克天险(2)
在邮传部,岑春煊问詹天佑:“眷诚啊,据我所知,你生于同治元年,是吗?”

  詹天佑说:“岑大人真是消息灵通,下官正是生于此年。”

  岑春煊说:“这样说来,我与你是同庚呢。”

  詹天佑说:“大人也是生于同治元年?”

  岑春煊说:“是的。而且我与你是老乡呢。”

  詹天佑说:“大人是广东哪一个县的?”

  岑春煊说:“我不是广东的,我是广西的,自古以来两广皆称岭南,咱们不是乡谊吗?”

  詹天佑说:“这么巧啊。”

  岑春煊说:“眷诚啊,久闻你路工精专,京张一线也一直是朝野关注之事,你可是责任重大呀。我把你请来,是想问问你,现在你们那儿还有哪些困难,需要邮传部帮你解决?”

  詹天佑说:“现在京张路局在人员方面已集中了当前国内最好的中国籍工程技术人员,这方面问题不大,前期也得到关内外铁路梁总办等方面的帮助,各方面进展皆算顺利。首段通车后,我们已经开始了最困难的八达岭等处隧道工程,现在都在有序进行。当前技术上的困难我们都在现场处理,但经费的拔付方面还有一些环节不顺。”

  岑春煊说:“这个我也了解了一些,确实有一些问题。不过,我想问你,你是否认为京张铁路越快越好?”

  詹天佑说:“是的,当然越快越好,工程要快,除了我们现场工程师与工人们要努力外,还有一个就是经费,因为如果经费充足的话,我们就可以及时购置工程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俗话说,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经费的保障对工程进度有很大影响。”

  岑春煊说:“你能否把京张铁路快修的好处说一说?”

  詹天佑说:“我认为京张铁路快修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因为京张铁路是由中国工程师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外国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倘若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将宣称中国人还不能从事铁路修筑,还会说中国工程师无力承担铁路修筑工作;二是,既然花了那么多银两,最大利益在于能及时有收益,铁路早通,早开办运输,早产生效益,为此应尽可能多地缩短工期,尽早筑成此路;三是,现在全中国都要求修铁路,我们主张中国人之事应办自国人,因而非常需要中国工程师,现在不少铁路都开口向京张铁路借用工程师,但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现在人数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派不出去,如果京张铁路早日建成,这里的优秀工程师就可以支援全国其他的铁路建设。”

  岑春煊说:“既是这样,我会及时将后续的一些款项想办法拔付给你们。由于关内外铁路的利润提取要与英国协商,我想,有一部分属于我们邮传部支配的款项可以先拔给你们,到时关内外铁路款到后我们再抵扣。”

  詹天佑说:“大人如果这样做的话,天佑真是感激不尽。”

  岑春煊说:“搞工程建设,款项滞后肯定不是好事,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我深知经费对工程的推进有多重要,既然你说京张铁路快修有这么多好处,邮传部当然会支持了。更何况我们也知道京张铁路中外注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可是有关国格的大事。”

  从岑春煊处出来,詹天佑立即回到了平则门的总局,拜见陈照常。

  陈照常说:“眷诚啊,岑宫保今天召见你了?”

  詹天佑说:“是的,我刚从他那儿过来,看看大人您还有什么吩咐?”

  陈照常说:“眷诚啊,我们共事有一年多时间了吧?”

  詹天佑说:“是啊,大人为何问起这个问题?”

  陈照常说:“官场上有些事是很难明言的,当年,我陪太后和皇上幸西安时,岑宫保在西北任职,他带兵勤王,在那个过程中,我们之间可能产生了一些误会。”

  詹天佑说:“有误会,说明清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我看岑宫保这个人还是顶开明的。”

  陈照常说:“你有这个认识就好。有些话我本不该对你说,但让你了解一些也好。岑宫保与内宫的皇族关系不同一般,但与袁总督关系不是很好,他对我的误会有些掺杂了其他的一些因素,这官场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不清呢。我告诉你,可能不久我要离任了。”

  詹天佑说:“离任,不会吧,是天佑没有做好,让大人产生了去意吗?”

  陈照常说:“非也。是我自己要走的。”

  詹天佑说:“大人要去哪里?”

  陈照常说:“满洲。”

  詹天佑说:“那好啊,太后派你去满洲,说明太后信任你吗?大人将任何职?”

  陈照常说:“吉林巡抚。”

  詹天佑一听,是升官了,立即拱手抱拳道:“大人原来是升迁啊,祝贺祝贺。”詹天佑转念一想,难怪岑春煊召见自己时没有叫上陈照常,原来陈照常要升官了。詹天佑问:“你这一走,谁来接您的总办缺啊?”

  陈照常说:“这正是我要与你谈的问题。”

  詹天佑说:“愿闻其祥。”

  陈照常说:“你我共事以来,大家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但是我此一去。真担心岑宫保会派他的人来接我的差,到时候如果好的话,倒是没有问题,如果不好的话,你有可能处处受到制肘呢。”

  詹天佑说:“那我怎么办?”

  陈照常说:“表明你的态度!让邮传部不要另外派人来接我的差,由你直接升任总办,实在不行的话,让总办的位置空缺,由你全权负责京张路工。”

  詹天佑说:“这样不好吧,因为派谁任何职这是朝廷的命令。”

  陈照常说:“你要想你的工程进展顺利,你必须这样做!否则的话,岑宫保如果派一个既不懂技术,又不能理解和配合你的人前来,阻碍了你的工作,让朝廷怪罪,还不如现在就把此事顶住!”

  詹天佑说:“怎么顶?我真的不知道。”

  陈照常说:“不用你出面,由我向袁总督提出来,尽管岑宫保与袁大人有矛盾,但他们都是太后身边的红人,而且袁大人在朝中是实力派,只要袁大人肯发话,有些事就好办了,我这次去满洲也是袁大人保举的呢。”

  詹天佑说:“这样真是难为大人您了。”

  陈照常说:“这有什么难为不难为,我们都不是为一己之私,都是为大清国效力嘛。”

  从总局公事房出来,詹天佑立即往家里赶,在路上他想了很多,朝中官场上这么复杂的事情,实在让他看不清,当然,他也庆幸自己是一位技术官僚,如果如其他人一样作职业官僚的话,他真不知道自己该向谁边。

  詹天佑好久没有回过家了,他的突然到来,让谭菊珍和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谭菊珍特地煲了一锅鸡汤给他补身子,詹天佑喝着美味的鸡汤,好久没有享受过这么美味的食物了,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第二天一大早,詹天佑就告别深情脉脉的妻子和留恋难舍的孩子们,奔向八达岭。

  很快,岑春煊提前拔来一笔路款,詹天佑真是从心底里感到感激。

  陈照常升迁离任的圣旨很快也下达了,同时,袁世凯向朝廷保举詹天佑升任京张铁路总办兼任总工程师,皇上还赐给詹天佑进士的头衔。这可使詹天佑大受鼓舞,因为自己虽然从耶鲁大学毕业,但回国以后还是与其他幼童一样,从最初的官学生身份重新开始起步,升迁过程中,先是捐官,接下来则是由胡燏棻或袁世凯保举,与其他通过正途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相比,总是慢半拍,现在皇上亲授进士衔,虽然不必通过考试,这也表示自己的学识得到了朝野的承认。

  1907年6月11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初一日),詹天佑回到平则门的京张铁路总局,从陈照常手中接过总办大印,邮传部另外安排了一位叫关冕钧的人出任京张铁路的会办,协助詹天佑处理日常事务。

  关冕钧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比詹天佑小十岁,广西人,这样,詹天佑就成了京张铁路的总负责人。

  当日,总局员工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晚上在总局举行了小型的庆祝晚宴,同时也是对陈照常的送别宴会。

  第二天,詹天佑与关冕钧一同陪陈照常到天津,在天津把陈照常送上开往东北的列车。

  詹天佑让关冕钧回北京总局,自己留在天津前往袁世凯的总督衙门,他要亲自向袁世凯道谢,感谢他奏请朝廷授予进士出身和将他升任总办职务,可是,在总督衙门等了三天,都没有见到袁世凯,只好写了一封信,向袁世凯道谢。因为接到北京的电话,四川总督赵尔巽要到北京,准备从丰台坐火车前往颐和园拜见慈禧太后,詹天佑不得不赶回北京接待。

  赵尔巽因为是总督身份,詹天佑为他安排了一节专车。

  赵尔巽坐在舒适的车厢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车窗外的景物,对詹天佑说:“詹道现在可是中外闻人啊,你在铁路方面的成就我们在川官绅是早有传闻,今日得见,真是有幸。”

  赵尔巽身为总督,属一品官衔,比詹天佑高好几个级别,如在官衙,詹天佑是不能与他平起平坐的,但在列车上,詹天佑又是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故他们对面而坐。詹天佑说:“赵大人太客气了,天佑自幼受朝廷恩典出洋肄业,理应报效朝廷。”

  赵尔巽说:“自古有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