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詹天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天过去后,北方的天气特别寒冷,詹天佑仍是每天坚持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干活,踏雪来,踏雪归,看到詹天佑那么坚定,工人们精神上就会有一种力量的支撑。所以詹天佑负责的工程比预期的进展还要顺利。
1892年年初,关东铁路的工程进展到滦河边上,这对金达和他领导的工程师团队来说是一次实力与智慧的考验,因为要在激流翻滚的滦河上架起一座铁路桥梁。
滦河在海河流域是一条仅次于海河干流的大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西北的巴颜图尔古山麓,流入内蒙古自治区称闪电河,在多伦县附近,有上都河注入称大滦河,经两度曲折,转回河北省,在郭家屯附近汇入小滦河后称滦河。滦河流经关东铁路通过之处,谷深坡陡,落差较大,周边都是山岭,要在这样一个地方修一座铁路桥,真是不容易。金达将他手下的工程师一个一个数一遍,他首先想到的是詹天佑,但很快他又否定了,他想到三个问题:一是詹天佑没有独立主持过铁路修建,而且回国后一直从事水师或水师教习工作,对于这么艰巨的铁路工程巩怕不是他能胜任的;二是如果詹天佑真的承担了这个任务,而且他有能力完成,这将使大清国的人会觉得詹天佑比外国工程师更在行,这当然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三是滦河大桥是关东铁路一个重要工程,在做预算时已考虑到它的艰难,预算费用高,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会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为此,金达决定把滦河大桥的修建任务交给他的同胞,来自英国的喀克斯来承担。
喀克斯接到这么一项大工程,非常高兴,以为可以趁机赚钱,他甚至连勘测的环节都省去了,结果因为选址不当,河床泥沙太深,加上春天刚来,冰雪融化,河水上涨,水流加急,施工时在河中打桩连连失败。这时,有一个日本工程师想趁机接手,他告诉喀克斯他能完成这座桥梁的修建任务,喀克斯果真把修滦河大桥的工程交给了他,结果这个日本工程师也因为草率从事,而没有成功。喀克斯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主动找到德国工程师,把工程转包给德国人,德国工程师非常自信,采用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空气打桩法,最后还是失败。
喀克斯只好再找到金达,说明自己试了各种方法,实在无能为力。金达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把喀克斯骂了一顿,说:“当初把这项工程给你,就是因为我认为这个工程对你来说有利可图,可谁想到你竟然用了这么多种方法都不行,可是,现在工期这么紧,你叫我怎么办?”
喀克斯说:“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原来设计的那个修桥的地方实在是地形太复杂了,水流又激,不是我不行,日本和德国工程师都修不了,要不您还是改变你的设计方案,把修桥的位置往滦河的下游移。”
金达瞪着眼说:“你说什么?把桥的位置称到下游去,那就整个改变了原有的线路,你懂吗?那要花多少代价,你懂吗?再说这条路线是考虑了李鸿章的想法,他要考虑他的北洋军队布防问题,你懂吗?”
喀克斯说:“那现在怎么办?”
金达气得咬牙切齿说:“怎么办?怎么办?都是你把我耽误了。晓得你是这样无能的话,当初我就应该交给詹天佑,詹天佑,你懂吗?一个大清国的工程师!”
喀克斯说:“你没有说错吧?詹天佑?他能行吗?”
金达说:“他为什么不行?”
喀克斯说:“詹天佑从来没有负责过重大铁路工程,他从事铁路工作时间这么短,都是在您的指导下在平地上铺路轨,这么艰难的工程交给他,我看完全不可行。”
金达说:“喀克斯,我们是从事技术工作的,对每一样事物的看法都要客观实际,詹天佑这个人我一直注意他很久了,与他有过直接的沟通,他是耶鲁大学铁路专业的高才生,有系统的铁路知识基础,虽然回国后没有从事铁路工作,但他在大清国的水师实习与教学训练培养了他很好的野外作业素质,特别在测绘方面,他主持过广东省的海疆测绘工作,这些对铁路测量都有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我还发现他有一个奇特之处,非常吃苦,他不仅钻研英文资料,而且还看中国古籍,你要知道,铁路修筑是土木工程技术中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人的土木工程技术不在我们西方人之下,甚至还高于我们呢。我在想,詹天佑将来肯定会成为大清国最优秀的铁路专家。” txt小说上传分享
滦河澎湃(2)
喀克斯说:“既然是这样,那你得防着他点,你现在让我把这么重大的工程给他,这不是给他台阶上吗?”
金达说:“这你就错了,科学技术是开放的知识空间,没有必要防着他,如果要防他我只要不用他就行。但我必须要用他,一是他是大清国本土的工程师,我用他可以让大清国那些大官僚们更能信任我;二是李鸿章现在只认定我在铁路方面的权威,对中国工程师不了解也不信任,我可以预言,大清国将会迎来一个修建铁路的高潮,这些都有可能是李鸿章负责,现在关东铁路规划有两千多公里长,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我需要詹天佑这么优秀的人帮我。”
喀克斯说:“那你就去找他吧。不过我可把话说在前头,我可以肯定他做不了。他到铁路上做事以来,就只做过一些铺轨之类的事,这么复杂的修桥工程他肯定不行!”
金达说:“行也好,不行也好,你现在叫我去找他,这可行吗?工程是你承包的,要找也是你去找!”
金达实在气得火大,他红着眼睛看了一眼喀克斯说:“你知道吗?为什么李鸿章会相信我,因为我用自己的能力和实绩向他证明了我的实力。你懂吗?中国人最务实,你说什么他不一定会听,他会看你做了什么,他们自己也都是讲客气话,所以他们不相信任何人的语言,他们只看重你做的事。你告诉我,如果詹天佑完成了这座桥的修建,那说明了什么,那说明修铁路最难的事他都能做了,那以后他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大清国还要我做什么,还要你做什么。我们都得回英国去,英国有多少铁路修,你比我还清楚。”
喀克斯说:“那现在怎么办?”
金达冷静了一会儿说:“没有怎么办了。詹天佑能否完成这项工程,我心中也没有数,现在工期这么紧,你作为这个工程的承包人,你自己去找他试试看吧。如果他也不行的话,我只好改变原来的设计线路了,那样,必须向李鸿章先生报告,那时他会觉得我变来变去,会降低对我的评价。”他接着说:“你去找詹天佑也好,如果他不接,说明他自知技术不过关,有自知之明,如果他接了,他必须完成,完成了,他的工作也是整个铁路工程的一部分,对我们也没有坏处,没有完成的话,他作为当前铁路专业出身的大清国唯一铁路工程师都不行,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李鸿章不得不继续信任我们。”
喀克斯找到詹天佑,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詹天佑没有立即表态,他向喀克斯询问了喀克斯和日本、德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已猜出这些人不一定是技术和水平不行,主要问题出在机械地受到原来设计方案的制约,没有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的地质与河床情况,希望急功近利,不想把事情做实。于是答应喀克斯,自己试试看。
喀克斯非常高兴地说:“詹工程师,我觉得你是行的。”
詹天佑带着两个年轻的技术工人,拿上测量仪,到实地进行测量,看到滦河水从上游奔腾而下,激流澎湃,甚至那些打桩的残痕还留在河边。他顺着一个陡岸,下到河边,用手在水中碰了一下,发现混浊的河水寒凉得有些刺骨,又用手捞了一把河沙,仔细地看了好久,感到这个让外国工程师望而却步的工程其实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重新回到高地,了望四周的群山,对身边两位助手说:“怎么办?鬼佬都干不了,咱们还干不干?”
甲学员说:“詹工程师,您是咱们大清国在这里的唯一一个工程师,怕什么,这是咱们的国家,他们干不了不就是怕吃苦吗?你可不能不干,一定要干,让那些龟孙子看到咱们大清国也是有能人的。”
乙学员说:“是啊,詹工程师,他们不干,咱们干!实在没办法,铁路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咱们国家没有人才,李鸿章大人才不得不用他们。”
詹天佑对他们点点头说:“所以,你们要好好学,将来咱们身上的担子还重着呢。这回咱们就干啦,好好干一回给他们看,也让李鸿章大人看到咱们自己也行,好不好?”
两个学员高兴地说:“好!”
詹天佑带着两个学员沿着滦河河岸向上向下各行三公里,将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进行了现场分析和测量,同时,还租了一条小船从上游溯江而上,但行到激流处,船实在上行不了,他们这才折返。詹天佑欣赏着滦河两岸的风景,一会儿看着昌黎这边,一会儿望着滦州这边,对两个学员说:“要是喀克斯接手这个工程时,看到这里这么水激滩险,他肯定不会接手的。”
甲学员说:“詹工程师,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行吗?”
乙学员说:“你说的什么屁话,詹工程师能不行吗?”
詹天佑看着他们,笑了笑说:“修铁路工程讲科学,行还是不行,不是想行就行的,否则的话那些鬼佬也不会不干呀。这个工程肯定有难度,所以,我们还要回去分析有关数据,再作出行或不行的决定。”
詹天佑仔细研究了喀克斯和日本、德国工程师采用过的施工方案,着重研究了他们的打桩方法,对测量的水流、河床、河岸、泥沙、地势数据进行了分析,重新确定了适合造桥的桥址,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案。方案报到金达那里,金达认真分析了好久。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金达很快看出了詹天佑提供的方案的可行性,握住詹天佑说:“詹工程师,你们大清国有句古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你确是一个很优秀的工程师。从你制订的这个修桥方案看,应该是可行的。现在关键看施工,希望你一定认真组织好施工。你如果把这座桥建好了,就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詹天佑说:“哪里哪里,现在是你在帮大清国做事,是我应该感谢你才是啊。”
方案一通过,詹天佑作为滦河大桥的设计师,又是施工员,他深知滦河大桥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在于能否克服激流的河水冲击,顺利打桩,把桥墩建起来,外国工程师之所以失败,最主要也都是败在打桩过程中,他除了研究国外桥梁建筑技术外,还专门去了一趟河北赵县,研究了赵州桥的建造技术,又去了一趟卢沟桥,对卢沟桥的石桥建造技巧进行了分析,他从书箱里找出北宋匠人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和明末清初学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书,这些书都是他在黄埔广东实学馆任教习时有意收集的,现在终于排上用场了。他将东西方建造技术结合在一起,采用气压沉箱法建造桥桩基础。这种技术当时在国内还无人采用,詹天佑设计一个有顶无底的箱形结构(即沉箱工作室),在顶盖上装上气闸,便于人员、材料、沙土进出工作室,同时保持工作室的固定气压。施工时,将箱形结构沉入河床指定的位置,借助输入工作室的压缩空气,以阻止河水和泥沙的渗入,便于工人在室内挖泥,使沉箱逐渐下沉,同时在上面加筑混凝土。当其沉到预定深度后,用混凝土填实工作室。最初,有些工人不会使用沉箱,有的则担心沉箱会漏水,对进出沉箱作业有顾虑,詹天佑换上工作服,进到沉箱里指导工人作业,与工人们一起挖泥、灌浆,工人们很快适应沉箱作业,而且在操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提了许多好的点子,詹天佑深切地感到,这些工人中间也不乏一些实用的技术,他都一一记下。当然,詹天佑更知道建造这座桥对他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整个北洋官铁路局只有他一个大清国工程师,大家都在看着他,他深知这个工程对他本人甚至中国技术人员来讲是多么重要,每天都坚守在工地,晚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好在这时,谭菊珍与顺容已适应了北方的生活,詹天佑没有想到,谭菊珍这时又怀孕了。谭菊珍常常是炖好了鸡汤或猪骨汤在家等着他回来,家庭的温馨给了他无限的慰藉。有时候,拿着自己的胡茬扎着顺容的小脸,弄得顺容东躲西藏,顺容睡着的时候,他还会跳皮地把耳朵贴在妻子的肚皮上听着那幸福的胎动。
在滦河大桥开工不久,詹天佑的长子文珖出生了,孩子的出生,带给做父亲的詹天佑许多欢乐,所以,不管多么辛苦,多么劳累,他总是非常的开心,每次回家都要与孩子们逗乐,有时身上沾着泥沙的衣服还没换下,就把文珖抱在手中,急得谭菊珍赶快拿了衣服出来要他换上。
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1893年底,滦河大桥的十六座桥墩终于全部建成,大铁桥按期完满竣工。670米长的滦河铁路大桥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铁路大桥,16座桥墩,两座桥台,横跨滦河两岸,气势雄伟壮观。
当大桥建成合拢的时候,詹天佑特地让工人买了一捆长长的编炮点燃,编炮的响声震动了滦河的两岸,许多村民也走出房子,自己拿出家里的编炮放了起来。
来到工地验看工程的喀克斯问詹天佑:“放编炮是什么意思?是庆祝吗?”
詹天佑说:“既是庆祝,也不是。”
喀克斯说:“什么意思?”
詹天佑说:“我们大清国人在传统上认为每条河都有河神,放编炮就是祭河神,我们是感谢滦河之神让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么艰难的工程。”
喀克斯说:“想不到你留美十年了,还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这么忠诚。”
詹天佑说:“是啊,祖宗有些传统还是要继承的。比如这次采用沉箱法建桥墩的方法,我还参考了我国古代的《营造法式》和《天工开物》两本书中提到的一些技术。我发现中国古代有很多技术对现在还有参考意义呢。”
喀克斯说:“是吗?下次我再要修桥时你把那两本书借给我参考就行了,我就用不着把工程转给您了。”
詹天佑说:“那可不行,借给你,你看不懂,全是中国古文。”
喀克斯调侃地说:“啊,我明白了,原来你之所以可以完成这么艰难的工程,是你既能看懂我们西方人的洋文,又能看懂你们中国的古文。为了不让你超过我,看来我也要学中国的古文了,把你们老祖宗的技术学到手。”
詹天佑说:“好啊,你们能学我国的古代技术著作,这也是我们老祖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嘛。”
滦河大桥当时被认为是世界铁路建筑过程中最艰难的工程之一,詹天佑顺利完成了,让参与验收的金达竖起了大拇指,对詹天佑说:“詹工程师,你真可以说是大清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啊。”
詹天佑说:“多谢金达先生。其实这要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啊。”
由于滦河大桥这个关东铁路修建中的第一个拦路虎被詹天佑扫除了,因而,从唐山古冶到山海关的首段铁路于1894年初顺利贯通通车。詹天佑成功修造滦河铁路大桥,引起了中外科技界的关注,在金达的介绍下,时年三十三岁的詹天佑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甄选为会员,成为第一位被国外学术组织接受的中国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甲午国殇(1)
1894年,农历甲午年,对于大清国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本来是慈禧太后六十岁大寿的寿庆之年,最后却演变为中日战争之年。这对詹天佑本人而言,也是有很大冲击的。
这年春天,詹天佑完成滦河大桥工程后,正等待着金达新的命令,以为会继续往北修筑关东铁路,但是金达要求他仍驻山海关管理车辆运行和铁路维修,詹天佑预感到可能有什么事发生了。其实,詹天佑不知道,他正在参与的铁路修筑工作与当时清廷上层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朝中的许多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铁路事务。1894年3月,关东铁路由唐山的古冶修到奉天中后所(辽宁绥中县)时,大清朝廷内又为修铁路发生了一次争论,由于要为慈禧太后办六十岁寿辰庆典,加上京城上游的永定河发生水患,政府财力难于负荷,于是停拔了向关外展筑铁路的经费,关东铁路当然也就无法往前延伸。
筑铁路的事停了,但营运铁路并不轻松。詹天佑每天都要守护在铁路上,为车辆的运行进行协调,他正好借这个机会学会了不少铁路管理方面的技能。
随着夏季的到来,詹天佑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都是不乐观的,有些人甚至公开预言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作为铁路工程师,他本来对时事关注不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