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苏宁就笑眯眯地吃独食,等着这些纵横家实习生们凯旋归来或者是无颜归来,这些日子的学习并没有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只是一个大概,但是这些知识若是运用得好,自然也可以成事,主要就是看他们是否具备这个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真的说成假的这一类的能耐,若是这样也能成功,就会成为纵横司重点培养的对象,就会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纵横家,而不是实习生。

一百三十人,又能有几个成功回来呢?苏宁觉得不会超过十个,而此次参加商队的民间商人恐怕不会超过二十家,也就是说此次第一批的商队总数不会超过五十,也就是一支中型商队,在这个时代显然是的,携带足够的货物去往西突厥开设市镇,然后还要保证运货的畅通,这里面自然少不了大唐驻军的帮助。

但是这个事情不单单是商业行动,也是国策,所以大唐驻军有义务帮忙,当然也有义务享受报酬,比如味仙居提供的报酬就是拿赚取的西突厥牧民们的牛羊马作为将士们的口粮,取之于突厥,用之于大唐,拿突厥的粮食为大唐养兵,而大唐将士们原本的口粮就可以储存起来冬天食用,因为草原上的冬天非常寒冷,一般而言很少有牧民会来交易,不过这个时候大唐的商队就可以推广大唐使用的取暖物件,比如煤之类的,相信也可以赚上一笔。

到时候苏宁还打算在西突厥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实用西突厥的财富出钱出物购买西突厥的水草丰美的放牧地。从根子上让西突厥失去生存下去的可能性,然后再一步步地掏空西突厥的财富,掏空西突厥的一切,使之再也没有力量对大唐造成威胁,乃至于成为大唐的雇佣军,大唐指哪打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直到全部死光为止……想想还有些小激动……

当然,事情不会这样顺利的发展下去,就算会这样发展下去。也需要一些手段来操作。没有那么简单粗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可这至少是一个用经济战争控制国家的先例,操作的好了,其他的国家也可以这样来。只不过需要军队的保驾护航。以免商队受到损失。各大国公和国侯们的私人商队都已经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审批,获准进入西突厥从商,同时得到大唐军队的庇护。也要为大唐军队提供粮饷……

说白了,就是拿突厥的钱和粮食,去为大唐养兵,表面上是大唐自己养兵,实际上还是西突厥出了钱出了粮食,这就是苏宁让阿史那泥孰签订《王庭条约》的意义所在,只要他签了,他就要遵守其中的条约,比如那条最终解释权归大唐所有,那才是整个条约的核心所在,有了它,不怕西突厥赖账,就算你赖,咱们也好收拾你们,大唐的三千驻军可不是吃素的。

纵横家实习生们上午出去的,一直到晚上敲响净街鼓的时候,最后一个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呢,基本上都是一脸无言去见江东父老的表情,很失落,很想死,认为他们玷污了纵横家的学问,白白学习了千古奇书《鬼谷子》,却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连一个商人都无法说服,更别提以后去说服王公贵族了。

当然这是在苏宁意料之内的,出乎于苏宁意料之外的,有十五个人,其中最让苏宁在意的一个人,他一人说服了五家商铺加入大唐远征西突厥商队的队伍,而其他的十四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说服了两家店铺,其他十三个人一人说服了一家,最终的结果竟然就是二十家民间商铺愿意加入大唐远征西突厥商队,去遥远的西突厥淘金。

苏宁为此很是惊异,那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看上去普普通通,怎么就那么牛呢?一人说服了五家商铺,说服了五个民间大商,促使他们加入大唐商队一起去开拓新大陆,这样的本领可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拥有的,苏宁一方面安抚了一百一十五个失败而归的纵横家实习生,一方面奖励了十五个成功的人一人一贯钱,其中那个说服了两家商铺的名叫张苑的年轻人被额外奖励一贯钱,而那个说服了五家商铺的名叫刘仁轨的男人被额外奖励四贯钱。

对于这个事情苏宁有些好奇,于是单独留下了刘仁轨一个人,准备与他共进晚餐,反正这些日子这些纵横家实习生们都在纵横司里面苦读,很少有回家的,看起来这个叫刘仁轨的人也是从来不回去的,只知道读书。

这个人不简单,头脑灵活,能说会道,而且懂得藏拙,平时一声不吭,关键时刻拿得出手,漂亮的外交官人选,需要交流一下,就现在吧!苏宁就请刘仁轨一起到屋子里面享用火锅,十月份的天儿,北方已经开始有了丝丝凉气,虽然算不得多冷,但是喝些冰水,吃着火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刘仁轨欣然接受这个邀请,遂与苏宁一起坐了下来,相拥着美味的火锅儿。

吃了一会儿,苏宁才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刘仁轨是如何说服那五家商铺的,因为一百三十个人里面,只有十五个人完成了任务,而只有他完成了五个人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刘仁轨笑道:“苏侯说笑了,只不过某在进入纵横司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官,自武德初年开始就一直在做官,当然官位很小,只是做一些打杂的事情,经常和形形色色的人来往,自然也少不了商人,苏侯所言商人重利之说仁轨颇有感触,之前也与商人多有来往,所以这一次才正好用上了,要不是时间不太够了,还可以多说服几家的。

说起来,某家对于儒家学说不是很喜欢,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事情可以做,之前军事大学招生的时候某也曾想报名,但是公务紧急,便耽搁了,一直后悔,而此次纵横司招募人才的时候,某家决定辞掉那个小官儿,进入纵横司,学习纵横之术,,希望可以成为一名纵横家。”

刘仁轨的话儿说的苏宁有些愣神儿,这个家伙,难道就是?

三百五十九抗日第一人

苏宁对唐代的了解自从一年多以前来到大唐之后就不断的加深,晚上也常常通过神机查阅资料,了解大唐的风土人情以及各位名人,但是正所谓百密一疏,总有些事情是记不住的,哪怕你拥有过目不忘的变态本领,所以一个并不是很出名很特别的名字就在苏宁的眼中一闪而过,没了消息,而如今再一次听到的时候,却又出现了一种莫明奇妙的在意。

这家伙还做过官,对的,差不多的,三十岁的年纪,要是没做过官,还有这种淡然的气质,苏宁还当真要怀疑一下这个家伙是不是山东世家打入纵横司的无间道,不过这家伙做过官,到可以查一下他的资料,查查他的底,毕竟一个官员辞官来纵横司,多少还是让苏宁有些在意,说到底,纵横司的诱惑力还没那么大吧?

不过和刘仁轨谈论了一会儿关于纵横术的事情,苏宁对刘仁轨就从疑惑变成了欣赏,他的文化素养很高,对于儒家经典有自己独特的看点,尤其是对于历朝历代那些腐儒误国的事情非常的不满意,由此他才产生了厌恶儒学的想法,当然,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在做官的过程里面,他发现,做官需要具备的才能,基本上都不能从儒学里面得到。

儒学讲究的做官的方法和目的就是教化,可是这根本就不实际,做官的初期他也试图像儒学经典里面讲述的那样教化万民,结果一个老百姓的一句话骂醒了他:“饭都没得吃。还读什么书?读书能吃饱肚子吗?饿死了读书有什么用?!”

刘仁轨的思想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深入基层,这才发现一个真理,饿着肚子,怎么读书?饿着肚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吃的东西,哪里读的进书?就算是颜回也不至于没有东西吃吧?这些百姓是真的没有东西吃,他尝试了一下,一天之后放弃了,连喝三碗稀粥之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教化万民。就要先让万民吃饱。

也因此他对于儒家的学说产生了质疑。对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方法也产生了质疑,他不愁吃穿,虽然自幼只是平民,但是好歹有饭吃。所以读的进书。而像这些百姓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或者连着好几天没东西吃,一天不劳动就没东西吃,哪里读的进书。读得懂那些大道理?

这事儿放在今天也好解释,什么叫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就是说再穷也不能让教育的投资减少,再穷也不能让读书的孩子没饭吃,这也是有前提的,要有能力让读书的孩子有饭吃,不至于饿肚子,一旦饿了肚子,哪里还有心思读书?古代教育无法普及的原因,也就在于大部分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满足,如何向上追求更高一层次的精神追求?

刘仁轨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就想带着百姓朝着可以吃饱饭的道路前进,但是随后他就发现,他根本做不到,父母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好做个官,从来就没有做过农活,不知道如何种地,如何翻地,如何育种,如何耕种,如何除草捉虫,如何明白天时地利,如何灌溉,这些他统统不懂,那又谈何让百姓吃饱肚子?

他就学,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蹲在田地里面,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倒是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但是什么事情都帮不上忙,农活倒是干得不错,可是就那么些收成,交租的交租,交税的交税,根本没有富余的粮食可以让百姓们安心读书。

这就是孔孟之学?这就是圣人之言?这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刘仁轨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质疑,于是乎,刘仁轨蜕变了,他开始遍翻自己所能找到的书籍,汲取一些不一样的知识,他想起了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里面有农家一说,其他时候也有诸如《齐民要术》之类的农学书籍,他开始学习这些书籍,几年之内成为了农学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官,带着农民们累死累活的干,但是结果还是那样,除了交租交税,剩下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由此,如何让百姓吃饱肚子成为了刘仁轨心中最大的疑惑,到处读书,到处请教,他就是得不到答案,他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就算是皇帝,也给不了他答案,就算是孔子孟子复生,也给不了他答案。

因为这个事情,他放弃了儒家的信仰,开始寻找其他的心灵寄托,寻找其他的学说,希望其他的学说可以解决他的疑惑,可惜的是,他没办法;后来,他听说了一位传奇般的小侯爷,这位小侯爷的庄子,也就是他的封地,里头的百姓可以吃饱肚子,还有富余的东西做买卖,原本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庄子成为了整个三原县纳税最多的富余庄户,集市都在那里举行。

刘仁轨就想啊,或许,那位侯爷有办法改变这一切,他三次上三原侯府请教这个问题,但是很不巧,第一次三原侯出征,第二次三原侯去了庄子上,第三次三原侯去了军事大学常住,不在家,刘仁轨认为自己和这位三原侯缘分不够,于是他只好跑到苏家庄子上去看看具体的情况。

在那里,他看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场景,人人都有田耕,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衣穿,人人都有笑容,这里的一切,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渴望带着他治下的百姓也做到这一步,要想做到这一切,首先就要找到苏侯爷,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得到了机会,那就是纵横司的设立。

左想想又想想,刘仁轨辞去了官职,他的志向变成了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天下百姓都可以读书。仅仅是治下百姓那如何够?于是乎他决定跟随苏侯爷学习苏侯爷的学识,哪怕是纵横术也无所谓,也挺好,只要不学儒术,那就可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肚子的学识,这个最重要。

今天,他终于得到了能和苏侯爷苏宁单独相处的机会,但是,但是就在他想开口询问的时候。他突然犯了担忧。心想这个事请一定是不传之秘,一定是绝学,绝学怎么可能轻易示人?除非,除非我做到了更多事情。我做好了更多的事情。那样的话。作为奖励,我就可以学到这些知识了!

于是刘仁轨按耐住了心中的冲动,平平静静的吃完了一顿饭。享受了一下能和苏侯爷同桌吃饭的巨大荣耀,心满意足的告辞了,同时决定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得到苏侯爷的认同,学习苏侯爷的绝学,那样的话,哪怕苏侯爷比自己小一半也无所谓,拜师也无所谓,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点还是很对的。

苏宁不知道刘仁轨的心里面是怎么想的要是他知道了,一定会哭笑不得,要想在这个时代带着百姓们进入有吃有喝的好日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钱……

苏宁看着刘仁轨离开了,立刻起身把房门锁好,拿出了神机开始查阅资料,不差还好,一查吓一跳,好家伙,这家伙原来就是刘仁轨啊!我看看,嗯,做过小官儿,武德初年做的小官儿,一直到贞观十四年才得到了升迁,永徽年间和武则天时代是他的辉煌时期,然而他最辉煌的事迹,还是带着大唐与新罗的联军在白江口打败倭寇和百济的联军,打胜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第一场正式战斗。

他就是所谓的抗日第一人吗?

苏宁很好奇,这个家伙就是白江口大破倭寇的英雄?当时他貌似已经六十岁了,大器晚成啊,真是大器晚成,不过,若是没有那段时间的积淀,他会有那样的辉煌吗?一直到公元六百八十五年,武则天时代,他才逝世,活了八十四岁,老寿星一样的人物,位极人臣,武则天因为他的逝世罢朝三日,极尽哀荣。

寿命够长,是可以大用的人才,不用担心早死,还是个抗日英雄,很好,很好,就决定是你了,一定要好好儿的培养他,不过要是他的话,就算是在军事大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他既然选择了纵横司,那就在纵横司吧,纵横司也有武官这样的职位,是可以带兵的,也是可以打仗的,反正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只要是个男人,就是兵。

不过貌似有些要注意的问题,李义府?这个家伙也算是个人物啊……苏宁看着刘仁轨的资料,突然发现了刘仁轨曾经因为得罪了李义府而遭罪,而李义府和自己是差不多大的年纪,但是这家伙人品不怎么样,和后来的口蜜腹剑的代表人物李林甫是一样的属性,虽然做过丞相,还被封为郡公,到头来还是流放而死。

这家伙,貌似是被几个人举荐给李二陛下的,到时候要注意注意,可别被这家伙给盯上了,否则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收起神机,苏宁和衣躺下,这么晚了就不去麻烦武侯们了,以前总是开条子有些不方便,现在多多少少习惯了宵禁的政策,也就不去在意了,晚了就住在纵横司就是了,现在还没有老婆呢,不用着急,等有了老婆再说吧,话说这个时候李芮涵在做什么呢?好久没见了,是不是的托人送些小礼物以示自己没有忘记她,但是终究不太好,毕竟还在恋爱期间,自己这个男盆友总是忙于公务,也实在是有些冷落李芮涵了。

虽说这样才是正确的举动,快要结婚的人才更要避嫌,但是这不符合自己和李芮涵这一对恋人的实际情况,要是可能的话,苏宁也想时时刻刻都和李芮涵黏在一起,闻着女儿香,时不时的揩揩油,可比待在一群大老爷们儿的身旁闻着汗臭脚臭狐臭要好得多,虽说苏宁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男人嘛,都那个样儿,身上没点儿臭味,还叫男子汉吗……

这两天还要忙,没时间,等把商队的事情解决了,就去看看李芮涵吧,反正理由都想好了,李孝恭作为苏宁的准岳父也是出力了的,触动了河间郡王的商队去西突厥做生意,为苏宁保驾护航,就去感谢一下岳父大人如此给力,也是很好的理由,当然顺便看一下很久没有看到的未婚妻,然后做些愉快的羞羞的事情,也是可以的……嘿嘿……

三百六十早就准备好了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商人的认识都停留在重利轻义这一层面,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去批判他们,去鄙视他们,鄙视金钱,鄙视商业,正所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乃至于多面性,这一点以往被反对儒家学说的人们所大肆诟病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走向民主富强。

但是苏宁在真正理解了儒家学说对于商业的本意看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之后,却觉得,儒家学说的存在,很好的将中国社会的风气引导向了一个鄙视金钱重视道义的层面,并且长期维持,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这是有利的,因为一味的重视商业重视金钱,只会带来严重的资本家族控制国家的问题,类似于美国这些国家,所以,儒家学说对商业的歧视也有其正面影响。

当然,得到了什么东西,就要付出同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一点上,老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苏宁觉得,失去了和资本主义大时代交流的资格就是这样的代价,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没有抓住最重要的机遇,继续弘扬国家学说的精神,以至于落得了一个非常凄惨的下场,并且一直持续着,这是中国的悲剧,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一切都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