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年经典间谍全记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隐藏着不和,而苏联可以利用这种不和。它也知道西方能精确地指出苏联的弱点,所有这些机密的泄露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比如,美国的密码系统将失去作用。不过,如果美国发现机密已经泄露,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修改计划,重新布置兵力以便挽回损失,这样,克格勃所窃取的情报的价值会大为下降。所以,克格勃不愿轻易地去冒更大的风险。
  到了秋天,克格勃见没什么事,准备恢复这项行动。9月,约翰逊得到提升,克格勃更加放心,可是它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提升,约翰逊被调到塞纳区圣罗兰司令部,再也无法进入信使中心地下室了。次年5月,约翰逊又被调到五角大楼即美国国防部任职,以便就近照料妻子。当时她已经在沃尔特·城德医院治疗精神病。临行前,费利克斯和维克托在巴黎一家饭店为他饯行。最后约定。12月1日,克格勃的一个代表将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等候与约翰逊见面。
  约翰逊回到美国后不久,黑迪的病情大为好转,并且从医院出来回家居住。可是在9月份,她在癫狂和妒嫉又一次突然发作,来势凶猛。一天,在饭馆吃饭时,她平白无故地认为邻桌的一个妇女在勾引约翰逊,于是猛地跳起来,掀翻桌子,抓住那女人的头发,劈头盖脸地打她。还有一次在一家自动售货商店,她又无中生有地认为约翰逊和一个女顾客调情,就偷偷地溜到他身后,飞起一脚,将他踢翻在地,高声地骂着下流话。而且她还不分时间和场合地斥责约翰逊是“间谍”,吓得他魂不附体。他想把她送进精神病院,但医院坚决不接收,要求他再等几天。急不可耐而又无计可施的约翰逊轻率地决定,赶快逃走。
  约翰逊失踪30天,陆军把他列为逃兵,并要求执法机关包括联邦调查局去追捕他。联邦调查局的两个特工访问了黑迪,从她的疯话中发现了惊人的秘密,而且通过陆军当局讯速地证实了一些情节。次日早晨,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按黑迪提供的线索来到阿林顿城明特肯鲍的住处,当时他在那里做房地产推销员,可是特工吃惊地发现,他已经跑了。3天后,明特肯鲍在北加利福尼亚被捕,他招供了一切。联邦调查局立即通知全国各地的调查站,尽快逮捕约翰逊。
  1964年11月25日,贫困潦倒、走投无路的约翰逊走进雷诺市警察局,投案自首。次年7月,他和明特肯鲍各自被判处25年徒刑。7年后,约翰逊在监狱里被他的儿子罗伯特用刀捅死。但是他给美国和西欧所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因此而终结。美国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的损失是巨大的,其中有些是无法弥补的和无法计算的……如果是在战争期间,那么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
  

8瞒天过海偷导弹
1967年,克格勃总部科学技术局局长奥涅金将军得到情报,联邦德国策勒空军基地的第74战斗机中队将是最先换装F…4E型多用途战斗机的部队。F…4E最大平飞马赫数为,转场航程3100多公里,作战半径可超过1200公里。这种飞机从联邦德国基地起飞可以直接飞临苏联的西部地区作战。这不能不引起苏联的严重关切。奥涅金将军给克格勃在联邦德国的一个间谍小组下达指令:隐蔽待命,只等F…4E飞机一到,就从策勒空军基地偷出一架。
  受命偷F…4E飞机的这个间谍小组共有3个成员。组长叫曼弗列德·兰明格,是个30多岁的德国建筑师。他早在1963年就加入了克格勃,并在莫斯科受过间谍训练。另一个成员是约瑟夫·林诺斯基,波兰人,是一个有经验的锁匠。第3个成员沃尔夫·诺普是联邦德国空军第74战斗机中队飞行员,他很了解联邦德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就在偷窃F…4E战斗机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的时候,诺普所在部队又进了一批新装备,其中有美国生产的“响尾蛇”空空导弹。“偷一枚导弹也不是难事,何不偷一枚‘响尾蛇’呢?”诺普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兰明格。兰明格在听了他的详细行动计划之后,也相信这是一件“顺手牵羊”的好买卖,而且这并不会妨碍偷F…4E“鬼怪”式飞机。于是,诺普先对基地的导弹库进行了仔细侦察,然后将库房那些锁的详情告诉林诺斯基。在研究了基地的保安措施及其他有关情况后,他们选定10月7日动手。
  在策勒空军基地,老鼠十分猖獗。基地司令下令10月7日晚上下毒饵灭老鼠,所有养狗的住户都得把狗关起来。这可是个意外的好机会。基地里那些狗就不会出来汪汪乱叫了,排除了偷导弹的最后一个严重障碍。
  这天,林诺斯基拿着诺普为他准备的通行证进入基地。天黑以后,诺普先到基地环形栅栏边一个选定的地方,把铁丝网剪开一个口子,然后再把它恢复原状,如果不注意就根本看不出破绽。
  午夜后,他们来到了导弹库。林诺斯基没费多大劲就打开了几道门锁。他们进入库房后,把一枚“响尾蛇”导弹从安置架上卸下来,装上双轮手推车,其实,对苏联有价值的是导弹的导引头,而不是笨重的弹体。只是由于他们不懂导弹的构造,又缺乏把导引头卸下来的必要技能,才不得不把长3米、重70多公斤的导弹整个儿地弄走。
  诺普和林诺斯基把导弹推出库房,又把几道门按原样重新锁好,然后从预先剪开的豁口处把导弹抬出铁丝网。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兰明格正在诺普的马塞拉蒂牌跑车旁等着他们。导弹太长,车里装不下,他们只好把跑车的后窗打破,使弹头伸出车外。诺普找出一块破地毯,把导弹的弹头严严实实地裹起来。就这样,他们驱车跑了300多公里,横穿半个德国来到克雷菲尔德的一所公寓。在那里,他们设法把导弹分成两部分,分装在两个木箱里,贴上“商业样品”的标签。当诺普长途跋涉赶回策勒空军基地去的时候,兰明格开车来到杜塞尔多夫机场,把两个木箱寄往莫斯科。
  当“响尾蛇”已成了苏联人的囊中之物时,蒙在鼓里的德国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导弹被人偷走了。由于这次行动,兰明格和他的同伙得到了3万美元的报酬。踌躇满志的兰明格间谍小组磨拳擦掌,等待时机下手偷走一架F…4E“鬼怪”飞机。
  然而,一次漫不经心的意外事件导致了兰明格间谍小组的全军覆灭。这一天,策勒基地的一个外科医生受妻子的差遣去采野芹菜。他沿着基地周围的栅栏漫步,意外地发现了铁丝网上被剪断的地方。他立即报告了基地保安部门。经过迅速调查,保安部门发现基地的导弹被盗,线索直指诺普,从诺普又找到了林诺斯基和兰明格。他们以间谍罪被捕。克格勃对兰明格爱恨参半:恨的是他擅自行动,失掉了一架很可能到手的战机;爱的是他偷回了一枚先进的“响尾蛇”导弹。1971年8月,在一次大规模的间谍交换中,克格勃点名要回了兰明格。
   。。

9“千面间谍”——阿贝尔
鲁多夫·伊凡诺维奇·阿贝尔是克格勃历史上最著名的间谍之一。他1902年7月2日出生于俄罗斯,他的祖父曾在沙皇政府当官,他的父亲曾带了他到过很多地方旅行,阿贝尔说他的父亲是“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联盟”的成员,他曾帮助父亲散发传单及传递布尔什维克文件。
  阿贝尔年轻时就表现出语言的天赋,二十来岁就在莫斯科一间学校教英语、德语和波兰语。1922年他加入共青团,同时有搞无线电报的爱好,后来他应征服兵役,就在军中一个无线电报单位工作。当他复员时,已成为一个无线电报工程师了。1927年,他25岁,加入了红军情报局,开始搞对外谍报工作。
  阿贝尔曾在波罗的海的里加,混进德国人中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潜入德国活动,作为一个谍报员深入敌后,屡立奇功。大战结束时,他已是内政部一个少校级军官了。在德国敌后,阿贝尔担任“元首”的汽车司机,因而能将德军最紧要的情报送回莫斯科。在苏德战争开始时,他就当了德军一等兵,受到希特勒的嘉奖。无疑,阿贝尔在德国是打入要害的一个勇敢间谍,故此战后他得以提升,后来成为克格勃的上校军官。
  阿贝尔获得“千面人”这个外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不需要化装改容,却能以各种不同身份活动,连盖世太保也无法摸清他的底细,让他打进核心去,这确是只有千面人才能办到的。在战后,他又潜入美国,活动达9年之久,又换了几个身份,如果不是另一个间谍出卖他,那他是不会被捕的,也许至今还会在美国用各种假姓名、假身份进行活动。
  阿贝尔的英语说得非常流利,稍带一点儿爱尔兰乡音,他的法语、意大利语也同样讲得很好,所以是个天生的国外谍报工作人员,难得有人像他能精通六七国语言,而且讲得像本国人一模一样,看不出一点瑕疵。
  德国投降后,他在德国生活了两年,做好前往美国的准备。他用安德莱·卡育狄斯的护照在1947年进入加拿大,然后由加拿大进入美国。当时美国正是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期,要派遣间谍进入美国是极为困难的。俄国人利用了当时美国正实施开放美加边境,让那些愿意到加拿大做工的工人可以得到往返,阿贝尔就被克格勃选定作为美洲间谍活动的负责人,准备从加拿大潜入美国。他在德国设法混进一个帮助战后无家可归的人的集中营,冒称是德国人,想移居加拿大。1950年他到纽约定居,在这之前,他曾在美国各地旅行了一番,先熟悉了环境,所以在纽约定居时,他已抛弃了卡育狄斯的名字,顶替了纽约一个出生两个月就死掉的婴儿的名字,改名艾美尔·高尔福斯,为自己从事间谍活动做好了掩护性的准备。
  他在纽约当了一个摄影师,同时画画,同布洛克林区的艺术家混在一起,因为他在摄影和绘画方面都表现出才能,使他能用这种职业作外衣掩护间谍工作。阿贝尔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圈子里颇有名气,因为他除了摄影和绘画外,又是一个音乐与文学爱好者,但谁也不知道他是一个电报专家,更想不到他是个苏联特工。
  他只结交很少的几个朋友,都是艺术家,在朋友和邻居看来,他是个斯文有礼、品性驯良、好学勤恳的人,他对各种知识都以极快的速度加以精通。而且,他能煮一手好菜,唯一的嗜好就是喜欢参观博物馆和听音乐会。
  就这样,他悄悄地进行了近10年的间谍工作,管理着北美、墨西哥,以至中美洲多个间谍网。平日他衣着不修边幅,像个艺术家,其他艺术家也把他当作同道中人,若是他有时不在家,也只当他放荡去了。艺术家是不干涉他人生活的,这使阿贝尔有更大的活动自由。
  阿贝尔将收集到的情报,特别是军事情报,用一部短波发报机以密码发回莫斯科,他和他手下的特工利用中空的螺丝、银币收藏密件缩影的微型菲林,把空螺丝留在某支灯柱脚的一块石头下,或有图钉将暗号钉在路标上传递消息。他同手下的特工从不直接见面,而用各种方法向他们发号施令,其他特工根本不知道这个顶头上司长得是怎么个模样。当1950年苏联间谍网雅可福列夫组织被破获时,阿贝尔十分小心地将其中一对夫妻间谍摩里士和罗娜·柯恩,转送出美国,改名彼得·克罗格和海伦·克罗格,潜到英国去,后来这对间谍在朗斯达尔案中重新出现。
  1953年克格勃决定派一个中校级的特工,雷诺·海哈南到美国作阿贝尔的助手,此人32岁。阿贝尔十分小心,对这个助手并不事事信任,连真实姓名也不告诉他,只用化名“马克”。海哈南嗜酒,这是间谍的一个大忌,另外还手脚不干净,偷了克格勃的一批活动基金。阿贝尔对海哈南这样胡作非为十分不满,为了安全的缘故,1955年他假借到欧洲旅行之名,返回莫斯科向克格勃总部报告,对总部表示了他对海哈南的怀疑,但是克格勃并不肯信他的话。
  阿贝尔1956年回到美国,吃惊地发现海哈南在他离去后,非但不根据他的指示努力工作,而且连情报也不去收集,甚至作掩护而开的店铺也关了起来,整日玩女人、喝酒,于是阿贝尔建议海哈南回国度假。
  海哈南怀疑阿贝尔在莫斯科打了他的小报告,认为回国之后就难见天日,于是萌发了叛心,他根本不知道克格勃相信他比信任阿贝尔还多呢。他不肯回国,直到1957年5月,他才同意回莫斯科去汇报工作。到达巴黎后,本应在巴黎转乘飞机去往莫斯科,但他却到巴黎警察局自首,要求美国政治庇护。
  阿贝尔在海哈南回莫斯科后的第二天突然失踪,这是他采取的预防措施,因为作为间谍行家的阿贝尔已经觉察到了危险的临近。其实,这种危险也确实存在,那是4年前一件小小的意外种下的祸根。
  阿贝尔发给手下特工的一个传递密信的中空银币,无意之中,被当作真银币用掉了。这个银币在1953年落在一个收报费的报单站美·波塞手中,他拿了钱下楼时,不小心把银币跌落到楼梯缝里,等弯腰拣起时,发现其中一个银币裂成两半,其中有一小片微型菲林,里面有一些数字。他把银币和菲林送到警察局,后又被送到联邦调查局交给密码专家研究,但始终解不开这些密码。直到海哈南自首,才解开了这个银币之谜。这个有杰弗逊头像的银币,是1948年铸造的,在R字的地方有一个小针孔,用针一戳它,银币就能自动分开,这曾是海哈南同阿贝尔通讯用的。在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将海哈南带往美国,同时开始搜寻阿贝尔。
  阿贝尔失踪后,在佛罗里达呆了3周之后,返回纽约,仍小心翼翼,没有回到原来的住处,而是用假身份证明马丁·柯林斯的名字在曼哈顿的蓝灯旅馆开了房间。
  美国特务花了两个星期时间,终于在海哈南的协助下,跟踪到化名柯林斯的阿贝尔。第二天一早,美国联邦调查局将阿贝尔逮捕了。当天就用飞机将他送到德克萨斯州扣禁中心关了起来,以用假护照非法入境起诉他。可是,阿贝尔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慌乱,联邦调查局对他招待得非常周到,供给他好吃好用,争取他为美国服务,甚至提出每年给他1万美元作为薪水,阿贝尔听后只是微笑不答。后来,联邦调查局得知,克格勃给他的薪水比这要高出十几倍。
  1957年10月23日,阿贝尔被宣布为有罪,判处监禁30年,他根本不为自己辩护,也不牵连任何人,一切都由自己承担了下来。
  阿贝尔的被捕,在克格勃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甚至连克里姆林宫的高层领导都开会讨论对策。克格勃的负责人也因此受到政治局的严厉批评,苏联想尽办法要救出这个出色的谍报人员。后来,出现了U…2飞机事件,苏联就利用U…2飞机驾驶员鲍尔斯换回了阿贝尔。
  阿贝尔回到莫斯科后,他因长期为克格勃忠诚服务而获列宁勋章。此后,他在克格勃负责美洲谍报的指挥工作,直到1971年去世,为克格勃服务终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0“自白”行动——窃听美国大使馆
从1945年到1951年,苏联特工开始了窃听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一项代号为“自白”的间谍行动。这项成功的窃听行动既是苏联特工引以为荣的惊世之举,也是世界间谍史上屈指可数的经典之作。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苏联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他们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了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苏联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上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