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让误诊害了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则上可以让血糖浓度宜稍高于正常范围,为了保证安全,输液期间应不断监测血糖并调整用量,一般不会发生血糖过高的问题。
  为了防止低血糖症反复,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每日分3 ~6次进餐。同时要注意,尽快消除引起低血糖症的诱因,比如口服降糖药过量、胰岛素过量或使用不当的,要马上减量、停药。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后会引起病情加重,甚者发生低血糖偏瘫、精神病样发作、昏迷,直至死亡。低血糖还会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脏供能、供氧受到障碍而产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此外,甚至可导致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脑、视网膜、肾及末梢血管的代偿功能减退,促使这些器官的病变加重,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糖尿病人身上要带点糖
让糖尿病人带糖就是为了防止低血糖,特别是这个病例里的老年人,恨病吃药,又控制饮食,再加上每天运动,虽然是符合治疗糖尿病的宗旨,但也有低血糖发生的可能。
  对于得了糖尿病的老年人首先要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少食多餐。但是一定要避免空腹活动,让病人了解低血糖症状,且常备食糖,自感不适可随时口服。当你感觉异常或怀疑自己有低血糖反应时,不要惊慌,立即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70毫克/分钟,不要等,立即吃大约含15克糖的食物。
  15克糖相当什么呢?要么是半杯糖水或桔汁;要么是3块硬糖或方糖,要么是5~6块饼干等。如果你怀疑自己是低血糖,而又不能立刻检测时,为了安全,先吃含大约15克糖的食物。
  吃完后等15分钟,一般感觉会好一些。这时就不要吃个不停了,否则会导致高血糖。到15分钟,应再测一次血糖。如果仍是低的,再吃一些上述食物。如果距离下顿饭还有1小时以上,那么就再吃一点含蛋白质高的点心。如果用以上方法低血糖仍未缓解,就应该去医院诊治了。
  但是要注意,应该告诉你周围的人:如果你意识丧失了,绝不能经口喂任何食物,应立即叫救护车,就近医院就医。还要注意非糖甜味剂如木糖醇、甜菊糖、蛋白糖、氨基酸糖等,不能做低血糖反应的急救食物,因为它们不是糖!
  00老年人的血糖指标可适当放宽
  糖尿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应找出每个人最适合的药物和治疗剂量,避免使用作用强而持久的药物,比如“优降糖”就不适合老年患者服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苛求血糖降至正常,忌矫枉过正,如果有其他原因或其他疾病导致食欲不振时,比如感冒发烧,得了肠胃炎,吃不了多少粮食,就应该适当停降糖药。如果哪顿饭不吃了,则餐前需注射的胰岛素就应停用一次。老年人在晚上加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加量时须特别慎重,因低血糖多在夜间或凌晨空腹时发生,且不易被发现。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血糖指标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糖基化血红蛋白<。   60…70岁以上或有心、脑、肝、肾严重病变者可以放宽至: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糖基化血红蛋白<。
  放宽的理由是:人在老化过程中的生理机能减退,抵抗血糖的胰高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分泌下降,多数病人存在着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甚至脑损伤,功能低下。
  放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可以降低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症状出现,防止因此而引起的后患。 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其他年龄患者敏感,易发生不自觉低血糖现象,而且一旦发生,一时难以纠正。
   。。

怎么避免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它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但延误治疗却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所有糖尿病人及其家属都应警惕低血糖反应并熟识其症状以及自救方法。
  1在医生指导下每日使用适量的降糖药治疗,并定时检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切不可随意增加降糖药量。
  2按时定量进餐,保持生活起居有规律。当不得已需延迟进餐时应预先进食适量的饼干或水果等。
  3保持每日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不变。尽量安排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因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宜在空腹时运动,如确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也应在运动前适当进食。当进行较长时间的活动如远足、郊游等,在活动结束后可适当增加饭量或适当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
  4尽量戒酒。若非饮不可(如出席重要宴会等)也只能在血糖处于良好控制下饮少许,而且饮酒前应进食一些食物。
  5易发生低血糖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硬糖或方糖数颗,饼干数块等,以备低血糖发作时立即服用。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次数、与药物、进餐或运动的关系、症状体验等,以便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6严重低血糖反应,如神志不清等,应即送医院急诊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单纯饮食控制只能使一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达到血糖满意控制,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仅仅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对那些单纯饮食控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加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但用药时同样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可以说饮食、运动 和药物是有机统一的,是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
  一般来说,治疗剂量的降糖药副作用轻微,服用是安全的。再说,如果血糖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毒性”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降糖药的副作用,这样就得不偿失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此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维持,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但许多患者往往看到自己的血糖达到正常后马上就放松了饮食控制,甚至停药。血糖达标后一般应维持原有的治疗。如果疑有低血糖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服药剂量。
  西药降糖药及胰岛素对于控制血糖较之中药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西药降血糖作用迅速,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常遇到不少患者服用药物后血糖水平正常,但全身症状仍然存在,如四肢末梢麻木感、皮肤瘙痒、口干口渴、腹胀不适、便秘腹泻、眼花头晕、视物不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中医药通过辨证,针对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的多种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稳定而持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中药可配合西药使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肝血管瘤VS肝癌
把我们家折腾得天翻地覆的癌症后来是因为没做“加强CT”造成的误诊!医生居然不肯对医学一窍不通的老太太多一点解释!哪个病人家属会知道“普通CT”和“加强CT”的诊断能差这么多?
  本案提醒:
  1肝癌和肝血管瘤在普通的CT上有时很难区别,要通过注射造影剂的“加强CT”,对血管进行动态观察,以便鉴别。
  2乳腺、甲状腺、胆囊可用超声波检查。
  3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得好,能检出微小癌灶。
  

受访者:杨丽洁女某外企公司职员
我和我哥回家时,我爸已经肾功能衰竭了;他是感到自己不行了才肯惊动我们的。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去了深圳;我哥在美国;到我爸病重;我哥到美国刚2年。因为知道我们都在为事业打拼;我爸和我妈从来没主动要我们回过家;我只在前一年的春节回家住了一个星期,我哥更不可能常回家了,只能打打电话。但我爸妈从来对我们报喜不报忧,都是在他们病好了后才电话告诉我们;自己正康复。他们说,告诉你们有什么用?离得那么远;知道了也是跟着着急,反正我们看病都能报销。
  我爸在医院做透析,知道我们那天回去早就等上了,他人已经很瘦,脸色惨白。我一见他就问,怎么突然就做透析了?事先一点情况我们都不知道?我知道透析都是因为肾坏了,得了尿毒症,好像那是最后的治疗办法。我妈说,原来一直治肿瘤,吃着吃着药,肿瘤还没怎么样,人就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不行了,得先治肾。
  我和我哥都晕了,天哪!原来我爸不仅瞒着他的肾病,居然得了癌症也没告诉我们!我们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他们是怎么过的呀;两个加起来140岁的人?!
  我妈我爸以前都是小学老师。小时候,他们在我心中一直是指点江山的人,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他们生活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接触的人相对单一,所以社会经验很少,离开了学校就跟个傻子一样,一骗一个准儿。
  我妈抱着我哭,说你爸可受罪了,两个病的罪都让他受了,要不是越来越严重,他还不让我叫你们呢。我爸想拉住我妈不让说,因为身体太虚没起得了身,闭上眼睛任我妈说去了。我爸真是老了,头发全白了,我一年多之前离家的时候他还送我到火车站,帮我拿着行李呢。
  我爸火化的时候我哥哭得特厉害,他悔恨自己没保护好父亲,要是电话里多问几句怎么着也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去的医院是不是可靠?吃的药是不是有问题?因为是国际长途,我爸每次说几句就嚷着“别多说了”、“快挂了”,我哥后来和他们着急:你们说“快挂了”的时间也花钱,还不如说点实情呢。其实就是再说,我们也很难知道真实情况,他们舍不得孩子花钱,更不想让孩子担心。
  我爸是因为吃抗癌药吃坏了肾脏的,但是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引着他去吃抗癌药的“肝癌”其实是个误诊——医生把他多年的血管瘤误诊成肝癌了!我哥说,要真是癌症我们也就认命了,可是他不是呀,好端端的一个人,本来什么毛病也没有,活得却比癌症病人还短。
  事情是这样的:爸妈的学校组织退休老师体检,我爸一查就发现肝上有个肿瘤,而且很大。我爸以前就是乙型肝炎的“健康带毒者”。医生了解了这个情况就更加担心,催他赶快到医院去。我妈第二天就陪着他去了,医生让去做个CT。
  我妈自己去交费,到了交费的地方,人家问,是做“加强的”还是“普通的”?我妈一听就糊涂了,她不知道“加强的”是什么意思,人家对老太太也没耐心解释,只说要是“加强的”就再多交400元钱。
  小学老师虽然是公费医疗,但条件非常苛刻,有很多情况只能自费。我妈想,CT已经是很高级的诊断设备了,怎么还要加钱?她倒是对医院乱收费早有准备,又没人跟她详细解释“加强”在这里的意思,就选了不加钱的那种“普通的”。
  医生从检查室出来就跟我妈说,您孩子在吗?家里谁能做主?从CT上看可能是肝癌。我妈问,那种肝癌病人特别高的“甲胎蛋白”化验他是正常的呀?医生对她解释说,有的肝癌病人这项指标都是阴性的,那个指标也不能说明问题。他们仍旧觉得我爸是癌症,因为瘤子大不能手术切除完全,只能保守治疗。
  我妈一听当时就傻了,此前一点没觉得我爸有病,一个随意的体检就引来了这么大的麻烦?!我妈当时就想通知我们,至少让我知道。我爸坚决不让,说医生又没说不能治了,没准用上药就好了,你告诉闺女她还不得急死,一路上慌里慌张的,更让我不放心。我爸本来就脾气拧,又查出有病,我妈只能依了他,第二天我妈就自己叫了个车送我爸去医院了。
  我总是想像着那个情景:两个孤独的老人互相扶着,拿着家里的脸盆、暖壶默默地锁上门,走出家门。他们不知道这一走还能不能出院,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毕竟是肝癌,而且是晚期呀!
  那是在“五一”长假前,我哥和女朋友在度春假,我和同事去了海南,对家里的一切毫不知情……现在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觉是永远不能弥补的欠疚,父母的舐犊深情制造了这种不敢回想的反差。人家说养儿防老,我爸妈儿女双全的,但在最难的时候,我们却一个都不在身边。
  我爸做的是局部化疗,好像就是把药物注射到肝癌上,叫灌注。做了一个疗程之后,没有发现缩小。医生告诉我妈,对化疗反应不好的,可能预后会差一点,意思是可能没救了。这时候我妈又想让我回来,我爸还是不答应,他始终觉得自己能战胜癌症,他不愿意让我们看着他病得厉害。
  很多肿瘤病人在诊断肿瘤后很消极,没有信心再接受治疗,特别是像我爸这样的,医生已经告诉他没有手术时机了。但是我爸不同,听到一点希望,比如别人在哪儿治好了,马上让我妈打听去。我理解他的心思,他不是自己惜命,而是担心他的病会给我们兄妹增加负担。我爸老说,我和你妈是小小的老百姓,小学老师,咱们家没后台,全靠你们自己干。他们和同事打电话时也总是说,老人身体好,就是给儿女造福呢。可能也是因为对癌症治疗的迫切心情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一直到发现浑身浮肿之前,我爸每天都在吃那种号称能治癌的中药,是他的一个病友介绍的。我哥把那个药拿过来一看,才知道全是药末。我哥在美国呆了几年,习惯了不管什么药,吃之前都要弄清成分。他压着火儿问我爸,压成末儿了你还敢吃?知道是什么成分吗?我爸说中药不都是这样吗?那些熬成汤的中药中国人吃了那么多年,谁知道成分?更重要的是,在我爸眼里,医生和医院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权威的,怎么可能有问题?
  因为是自己找的中医,我爸一直自己悄悄吃药,怕被住院的医生发现了不高兴。所以发现浮肿之初医生也没太在意,癌症病人,特别是晚期的癌症病人,各种功能都可能受到癌症的影响,医生解释说可能就是肝脏问题,因为肝是负责蛋白质代谢的,蛋白质缺乏了就会水肿。我爸也深信不疑,他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都得了浮肿病,就是因为缺营养,吃不到蛋白质。
  后来他出现了明显的尿少,医生才意识到可能是肾的问题,再一查,肾功能已经不好了。医生和他商量,为了保住肾脏减少一点化疗用量。我爸一听治疗要减量,唯恐效果受影响,就实话告诉医生,自己在偷偷吃中药。他请医生考虑一下,是不是中药的问题。
  医生让他把药拿来,一看是那种碾成粉的中药,气儿就更大了,说肯定是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因为早就有报道一些中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更何况这种不知道成分的自制药。他很不客气地对我爸说,你的肾脏损害不是我们医院的责任。他要我爸在病历上签字,注明自己没有遵守医生嘱咐吃药,后果自负。我爸就老老实实地签了,他确实觉得自己在给医院添乱。后来我爸去世后,我在他的病历上看到了那个签名,认真、规矩,就像他判了一辈子作业后写在学生作业本上的字一样。
  我爸这才答应我妈把我们叫回来。他觉得对不起医生,把人家的治疗破坏了,而自己现在的身体又没有办法补救。我妈始终说我爸的厉害只是在家里,对外人永远比对家人宽厚,是“宁可别人负我,我不负别人”的人。
  我哥原本准备当年结婚,之后就接父母去美国,他们一辈子连飞机都没坐过。他回来时把准备结婚的钱全带回来了,到的第二天就托人从院外请了专家会诊。我爸那天情绪特好,透析完了身体也舒服了些,看见儿子能把那么大的专家都请来很高兴,觉得儿子出息了。
  专家翻着我爸的病历问,为什么没做个“加强CT”?主管医生解释说CT是在门诊做的。我妈说,人家当时倒是问了做不做“加强的”,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只知道要多加400元钱就没做。专家摇摇头,对跟着他的医生说:你看看,估计又是一个误诊的。
  我和哥哥都愣了,难道还有比现在更糟糕的情况?主管医生也很紧张,显然他的诊疗面临质疑。专家让我们马上去做个“加强CT”,拿到结果再说。我小声地问专家,您担心会是什么?专家说,有一种可能,那个肿瘤是个血管瘤,因为在普通CT上,癌症和血管瘤有时候很难分辨。
  我们是喜出望外呀,就算是误诊也行呀,只要不是肿瘤,父亲的病就有希望!
  结果真和专家估计的一样,父亲一做“加强CT”,医生马上说,这么大的血管瘤呀!
  我和我哥在电视屏幕上和医生一起看父亲的CT,那个医生一边做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