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忍不住一声惊呼,他连忙喊住了那骑士,轻声问道:“朵朵,她没事儿吧。她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小姐安好,只是如今不好露面。

    包裹上有留言,公子可以细看在下还有事情,就不再打搅,言庆公子,告辞了。”

    “慢着!”

    郑言庆一把抓住了白衣骑士的胳膊。

    可那骑士的手臂,活脱脱似游鱼一般。明明抓住了,却诡异的从郑言庆手中挣脱。

    “言庆公子,还有什么事情吗?”

    “你稍等!”

    郑言庆转过身,郑世安已命人点燃了一支火把,走到他的跟前。就着火把的光亮,只见那白布上,密密麻麻写着娟秀小楷:黯然销魂者,未必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是以行子断肠,百感凄恻

    这是南朝名士江淹所做的别赋,其中点题的那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是非常有名。郑言庆面颊抽搐,心中不禁伤感。那青丝,想来是朵朵割下。

    “爷爷,有笔吗?”

    郑世安心里还奇怪,言庆难道识字?

    以前看他写写画画,只以为是小孩子把戏,郑世安并没有留意。

    这可是别赋,他一个小孩子,居然能懂得这样的东西?第一次,郑世安开始正视言庆。越发感觉到,言庆不同寻常。不过他既然讨厌纸笔,郑世安也不会拒绝。

    一旁杜如晦突然开口道:“我这里有笔,言庆,你要做什么?”

    他随身携带包裹,里面装有书册纸笔。

    摆放在车辕上,将毛笔递给了言庆,然后拿出一方砚台,好奇的看着言庆墨墨。

    不仅仅是杜如晦吃惊,孙思邈和张仲坚,也觉得好奇。

    他们不知道朵朵是谁,但也能猜出来一个端倪。只是,朵朵用一篇别赋来抒发离别伤感,难不成,郑言庆要和之?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小子可真是不简单。

    郑言庆却没有想杜如晦等人想的那么多。

    手握青丝,似尚有朵朵的体温。一篇别赋,已道尽了朵朵离别时,心中悲苦。

    不管是什么原因,言庆知道,朵朵已心系自己。

    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相互嬉闹,甚至还会出言嘲讽。但分别之后,才知昔日的温暖。江淹这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谓是道尽了其中三昧。

    唉,恋童癖就恋童癖,萝莉控就萝莉控吧!

    言庆沉吟片刻,在纸张上奋笔疾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一阙卜算子,已经足矣。

    词,这种形式,在此时尚未兴起。因为是合乐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隋唐时期,词已初具雏形,但并未定型。

    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市井之间的俚曲,不值得推广。然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要出现,就有其生存的空间。当然了,在上等人中,词不过是小道。

    可问题是,言庆才多大的年纪?

    我在长江头,你在长江尾,大家谁也见不到,但喝得都是长江水。其实,朵朵和言庆,不正是呼吸在同一片天空下。即便是相隔千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

    不得不在凌晨第一更。

    上午要出门办事,中午不一定能回来,所以只好把第一更的时间放在凌晨了。

    第二更还是在五点左右,从这一章开始,隋唐英雄将陆续登场。

    恳请大家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

第19章 我心似君心(续二)第二更() 
事实上,杜如晦和孙思邈,倒没有太关注内容。

    他们所吃惊的,是言庆笔下的文字。与时下所流行的二王书法不太相同,而是行以篆籀之笔,一改隋朝时所流行的瘦硬清玄笔锋,而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的笔法。只看那一个个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的楷书,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却足以令三人大惊失色。张仲坚还好些,孙思邈和杜如晦看言庆,如同怪物一样。

    这是一种古来从未出现过的字体,虽没有魏晋的清玄美妙,却透着一股磅礴大气。

    这,真的是一个小孩子所书?

    或者说,它就是出自于这个小孩子之手?

    “还请阁下,能将此书信,转交朵朵。”

    郑言庆没有留意到其他人的目光,将墨迹未干的书信,交给了白衣骑士。

    白衣骑士,诧异的接过书信,小心放进怀里。而后一拱手,“言庆公子多保重!”

    说完,翻身上马,带着人打马扬鞭而去。

    送走白衣骑士,郑言庆有些意兴阑珊

    鬼使神差一般的写了一阙词,整个人似乎一下失去了精气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写出那一阙卜算子,只是在看完了朵朵送来的别赋之后,有一种想要发泄的念头。

    “言庆!”

    就在郑言庆想要返回马车的时候,杜如晦噌的一下到了他跟前,一把攫住他的胳膊。

    “啊?”

    “你刚才,用的是什么书体?”

    郑言庆先是一怔,旋即醒悟过来。暗叫一声不好!他刚才使用的,是前世学会的颜体书法。而现在,颜体书法的创始人,颜真卿先生根本没有出世。也就是说,他是第一个使用了颜体书法的人该怎么回答?言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如晦,你莫要这样子,却吓坏了小孩子。”

    看杜如晦那张黑脸流露狂热之色,一双眼睛瞪得溜圆。而郑言庆更感觉不知所措。孙思邈忍不住上前拦住了杜如晦,而后蹲下身子,温言问道:“言庆,你告诉我,你刚才所用的书体,是谁教给你的?”

    孙思邈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样一种磅礴书体,会是出自言庆之手。

    在他想来,郑言庆出身郑家,会读书写字并不奇怪。他刚才做的那首俚曲,孙思邈也并未太在意。和杜如晦一样,孙思邈关注的是言庆使用的书体,究竟从何而来?

    一旁郑世安一蹙眉,沉声道:“孙先生,我这孙儿如今尚未就学,没有人教过他。”

    郑言庆心里一咯噔,暗叫一声:坏了!

    果然,一直显得很平静的孙思邈,听了郑世安的这番话,开始激动了。

    “郑管家,你是说,没有人教给言庆书写?”

    “言庆如今不过七岁,还没来得及就学。此次去洛阳,正是要拜在颜先生门下呢。”

    “这怎么可能?”孙思邈惊呼一声。

    郑世安说:“这孩子从小喜欢书写,此前在荥阳的时候,因为害怕浪费纸墨,所以就在沙地上练习。老朽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在做什么言庆,你莫非是在练字?”

    “哦,是的!”

    郑言庆硬着头皮,点头承认。

    郑世安的这一席话,让他无法找借口推脱。他在安远堂的生活,最熟悉者,莫过于郑世安了。这时候说谎话,很容易被郑世安识破,弄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

    “可是我不记得,教过你识字啊。”

    言庆想了想,轻声回答:“徐妈教过我识字,后来我在帮大老爷打扫房间的时候,曾见过几本字帖一开始,我学着临摹刘熊碑和石经,后来又模仿丧乱帖和鸭头湾贴,但总觉着不尽人意。两年前,我随朵朵习武,有一次见她舞剑,略有所得。于是就尝试着想要在书写中融入一些剑意只是也不知对是不对。”

    刘熊碑和石经,出自东汉大儒蔡邕手笔。

    丧乱帖为王羲之所做,而鸭头丸贴则是王献之的传世之宝。郑大士的书房里,也的确是有这几幅碑帖,郑世安也曾见过。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几幅碑帖,竟成了郑言庆的挡箭牌。

    孙思邈连连称奇,“此非神童,谁又可当之?”

    如果这不是神童的话,谁又能当得起‘神童’二字。至于张仲坚,碧眼闪烁异彩。

    他连连点头,赞道:“真神童也,真神童也!

    怪不得言庆书体中,笔锋刚强,似荆卿按剑,樊哙拥盾。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居然是从舞剑中来,果然厉害,果然厉害我习武三十载,竟不知有如此奥妙。”

    张仲坚的称赞,让言庆面红耳赤。

    杜如晦突然拉住了言庆的手,“言庆,不如你为我留下一贴,待我回去后好生揣摩?”

    “如晦,怎可如此无礼?”

    孙思邈连忙责备,沉声道:“如此妙文,当共享之,你岂能一人独占?”

    “没错,没错,当共享之。”

    张仲坚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郑言庆挠了挠头,苦笑道:“小子方才只是一时间心有所感,才能写出那种文字。

    若此时要我再写,只怕难以如方才那般啊。”

    孙思邈说:“言庆所言极是,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同行。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有了感觉?”

    看起来,这三人是不拿到字帖,誓不罢休。

    言庆有心推脱,可又不知该如何拒绝。

    “言庆,既然孙先生开口,你不妨答应下来。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可在偃师休整一日。”

    郑世安知道,这可是郑言庆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眼前这三个人,虽说都是白身,但来头却不小。张仲坚是张季龄的儿子,与长安权贵关系密切;孙思邈有圣童美誉,就连杨坚对他也是无比尊敬。至于杜如晦,虽说一无名气,二无功名,但好歹也是官宦子弟,说不定能帮到郑言庆什么。

    总之,这三人都不能得罪!

    郑言庆无奈,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孙思邈三人顿时喜出望外,对郑世安祖孙,也亲热了不少。

    张仲坚是要去长安,杜如晦的老家,也在关中。而孙思邈则要入川往峨眉山一行,正好从关中路过。三人都要绕道洛阳,和郑世安祖孙,也算是同路。双方商议之后,干脆把车队合并在了一起。

    此时,天色已大亮,众人收拾行李,启程动身。

    郑言庆坐在车里,思索对策。

    当车队绕过首阳山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并伴有一阵鼓乐声响。

    “停车!”

    郑言庆侧耳倾听,猛然变色。

    他大喊一声,从车厢里走出来,站在车辕上,举目眺望。

    歌声,在山间回荡,久久不息。

    霞光如凃,斑斓绚丽。一轮红日自山间出,格外壮观。隐约间,言庆看见远处山巅之上,有人影晃动。虽然距离遥远,也看的不太真切,但他知道,朵朵在那里。

    因为,那歌声正是他先前所做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郑言庆想要跳下车,却被郑世安紧紧抓住了手臂,“言庆,你现在还不能过去!”

    “爷爷”

    郑世安脸色阴郁,厉声喝道:“还不起程赶路?”

    车队,在歌声中缓缓行进。

    郑言庆咬紧牙关,突然间用手捶了捶胸口,朝着山头影影绰绰的人影,拱手一揖。

    他相信,朵朵一定能看见。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第20章 麻烦来了(上)第三更() 
魏晋以来,胡风渐侵,男女大防开放,甚至已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点缀。

    郑言庆的年纪小,可奈何人家才华出众。能创出一种恒古未有之的书体来,若没有些红袖添香的趣事,岂不是少了很多风liu?故而,张仲坚三人显得习以为常。

    至于心里是否沸腾着八卦之血,言庆不得而知。

    坐在车厢里,郑世安正一脸严肃,“言庆,爷爷不管你日后有多大出息,但一点你必须要牢记。不可以和任何人说关于朵朵的事情,否则一定会引来天大祸事。”

    “为什么?”郑言庆有些抗拒。

    郑世安叹了口气,正色道:“以前,我只以为徐妈母女是落难的世胄贵族,所以也没有在意。可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老爷那等人物,看完了徐弥留言以后,立刻把书信焚毁,不敢将内容告之任何人。我从未见过,老爷如此谨慎的模样。而今日送信的人,口称‘小姐’若何,也说明徐弥并非破落世胄,实乃”

    实乃什么?

    郑世安没有说出来。

    但言庆却知道,他话语中的意思:徐妈和朵朵,一定是谋逆者!

    婴儿时,他曾偷听过徐妈和朵朵的对话,当时徐妈曾提及当朝上柱国,宋国公,右武侯大将军贺若弼的名字。郑言庆就隐约猜测到,徐妈肯定和谋逆者有关系。

    可现在,从郑世安口中得到确认,似乎又是另一种滋味。

    言庆低下头,片刻后轻声道:“爷爷,你放心吧。”

    他即没有答应郑世安,也没有反驳。而郑世安理所当然的认为,言庆已经答应了。

    于是也不再谈及此事,话锋一转,把话头就转到了言庆的书体上。

    郑世安识字不多,不过见多识广。

    郑言庆和他交谈的时候,必须要小心翼翼,以免露出什么破绽出来。好在,郑世安更多的是兴奋,也没有问的太过细致。交谈了一会儿之后,郑世安就困乏了。

    上了年纪,毕竟精力上有些承受不住了。

    他靠在车厢上,很快就打起盹儿来。而郑言庆,则透过车窗向外面看去,心思早已经飘飞到了九霄云外

    ————————————————————————————————

    正午时分,车队抵达偃师城外。

    郑世安命令郑为善在成为圈好了营地,然后和郑为善一起进城。郑为善是要购买一些物品,而郑世安则是奉命去拜访本地的一位富豪。临走时,他让言庆留下来,并告之他不要离开营地。

    郑世安前脚刚走,杜如晦就拉着孙思邈找上门来。

    “言庆,忙什么呢?”

    郑言庆正在把玩那柄绿珠匕首,抬起头说:“没忙什么啊,在这里想事情罢了。”

    杜如晦笑得很灿烂,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

    “想你那小情人?”

    “啊!”郑言庆的脸,顿时通红。

    孙思邈没好气的责骂道:“你这家伙,怎么口无遮拦?言庆恐怕正想着他那书体呢。”

    说着,目光不自觉的落在了郑言庆手上的绿珠匕首上。

    先是一怔,孙思邈惊奇问道:“言庆,你手中拿的,可是绿珠?”

    “啊?”郑言庆点点头,“它的确是叫绿珠,孙先生莫非认得它吗?它很有名吗?”

    孙思邈说:“我曾听说过这把神兵,乃西晋太康年间石崇花费巨金,请能工巧匠打造而成。石崇有一名宠妾名叫绿珠,故而因此得名后来绿珠坠楼而死,石崇也被乱兵所杀,这柄绿珠由此而不知所踪。没想到,竟然落入小兄弟之手。”

    郑言庆没有想到,手中这柄绿珠,居然还有这样的故事?

    孙思邈说:“若真是绿珠,小兄弟你可定要好生收藏。虽说算不得什么神兵利器,但也极为名贵。如果被有心人知道,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需知财不可外露。”

    “多谢孙先生提醒。”

    郑言庆点点头,将绿珠和那包裹青色,写着别赋的白布,贴身放好。

    杜如晦有些急不可耐,“言庆,外面天气正好,我们何不出去走走,好过在这里气闷?”

    “可是,爷爷说不让我出去。”

    “郑管家是不让你一个人出去,你现在是和我们一起出去,他怎会责怪你呢?”

    孙思邈微微一笑,点头不语。

    是啊,有孙思邈在前面挡着的话,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再说了,只是出去走走罢了。整日呆在这车厢里,气闷的紧,出去透透气也不错。

    想到这里,言庆站起身来。

    “孙先生,杜先生,张大哥不去吗?”

    “他?”

    杜如晦笑道:“仲坚又岂是能闲得住的人?这边刚圈好营地,他就进城去了,说是去见一个朋友他的事情,咱们不要过问。反正也就是在这附近转转,不会走远。

    说起来,这偃师周遭,倒也有些好去处。

    这里距离东汉年间的太学府不远,当年你郑氏先祖郑玄先生,还在那里讲过学呢。你既然是郑氏家人,倒也可以去凭吊一番孙先生,你觉得我这主意如何?”

    孙思邈轻轻点头,“如晦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孙思邈也这么说了,郑言庆也不再坚持。

    三人一起走出营地,孙思邈拉着他的手,杜如晦在一旁说笑,朝着太学遗址走去。

    早春时节的天气,变化莫测。

    走出营地时,尚艳阳高照。可走不多时,风云突变,天空开始飘飞起濛濛细雨。

    雨水有些冰凉,落在脸上,让人不由得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