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5。 帕金森时间定律:有效地运用时间
  孩子能否利用好时间,决定着他学习效率的高低。当孩子不会合理利用时间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时间
  西方有名谚语:“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时间。”英国历史学家诺思科特?帕金森便以这句谚语作试验,分析为何大型组织会变得大而无当、毫无生气。
  1958年,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时间定律:“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机构的组织常常会超过实际需要,以及个人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他们给了一个计划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时间定律表明,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工作,你会放慢你的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例如,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上半天。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花上3分钟时间就可以寄出一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花1小时找那张明信片,1小时找眼镜,小时查地址,小时写明信片,20分钟则是用来想去寄信时是不是要带伞。就这样,一个人只需要3分钟时间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时间来犹豫不决、担心、操劳,而且疲惫不堪。
  不同的人做同样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竟是如此之大。由此,帕金森得出的结论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件事情被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以为给自己很多很多的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间太多反而使你越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降低效力。
  在国外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上大二的学生尽管只修最少学分的课,但其平均成绩仍然无法维持在C。后来,她的父母亲向心理专家咨询。可令她的父母亲惊讶的是,心理学家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而不是少修一些。结果出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料,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打起精神。
  小故事
  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9)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学生们。然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麽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沉默,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家长要告诉孩子,面对学习中纷繁复杂的科目和内容,应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行动比想法更重要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理想,但最后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人在制定计划后,却缺乏有效的行动,使机会在拖延或放弃中白白错过。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行动。正如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所说:“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到那时候再空谈该做什么,只不过等于聊以*的长吁短叹,只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罢了。”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行动能力,要教育孩子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即付诸行动。例如,制定了学习计划后,就要按照计划去做,而不是把计划束之高阁;如果想要去参加舞蹈培训,就一定要坚持去练习,而不是把培训时间无限期地推迟。
  有些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智商,发掘孩子的天赋,至于遇事拖延,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改正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从小就习惯于拖延的孩子,长大后仍然会受这个恶习的影响。例如,在工作中只说不做,遇事推卸责任,这样的人自然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找一份工作都困难,更别说被重用和提拔了。
  当然,孩子年龄尚小,自制力较差,加之在外界的诱惑下,他们很难能够在有了想法后立即付诸行动,或者在付出行动后很难坚持把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父母的督促。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拖延的害处,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把事情完成!无论孩子找怎样的借口,父母都不能同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0)
一旦发现孩子有拖延的恶习,父母要立即帮助孩子改正:
  ⑴告诉孩子“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告诉孩子必须努力去完成任务,而不要为拖延寻找借口。以下这几句话是孩子一定不能说的:“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我明天再做。”“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⑵给予适当的奖励。当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时候,可给予适度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这样孩子凡事就会变得积极起来。
  家教故事
  10岁的小婷在上小学,一天,她在家里宣布要天天写日记以提高写作水平。可是,一周过去了,母亲发现小婷并没有写过日记,当然作文水平也根本没有得到提高。
  母亲没有批评小婷,而是在一天晚饭后对女儿说:“孩子,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
  “好的。”小婷高兴地坐到了妈妈身边。
  “从前,有一个教徒每天都到教堂祈祷,每次祷告的内容几乎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这样的祈祷持续了三年。这一天,当这个教徒又跪在圣坛前祈祷:‘上帝啊,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上帝真的出现了。你猜猜看,上帝对这位教徒说了一句什么话?”
  女儿想了想,说:“上帝见这位教徒很虔诚,就说:‘这次我会帮助你中奖的’。”
  “不,”妈妈笑着摇了摇头说,“上帝是这样说的:‘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三年来,你只有愿望没有行动,可怜的孩子啊,最起码你也该去买一张彩票吧!你让我怎么帮助你呢?”
  女儿听后若有所悟。她离开客厅,去了自己的卧室,拿出崭新的日记本,开始写起日记来。
  从那以后,小婷每天晚饭后都会先写日记,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一个学期后,小婷的作文水平进步了很多。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1440分钟,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并不相同,时间贡献的效益也就大相径庭了。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使用每天1440分钟的方式不同!
  人们往往认为,时间还很富裕,几分钟的时间也没有什么用处。持这种观点的人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就明白时间的价值有多大了。
  据说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人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到达专利局的时间比格雷早了两个小时。当然,这两个人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这120分钟而取得了成功,而格雷则因为晚到了120分钟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伯纳德?伯伦森是美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在他90岁生日时,有人问他最怜惜什么,他说:“我最怜惜时间,我愿意站在街角,手中拿着帽,乞求过往行人把他们不用的时间扔在里面。”
  据说,在瑞士,婴儿一出生,就会在户籍卡中为孩子登记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财产等诸项内容。特别有趣的是,所有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都会填上两个字:“时间”。
  时间是如此重要,时间又是悄无声息地流失的。浪费时间,是阻碍孩子未来成功的大敌,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父母要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重视时间的价值。要做的便马上去做,不为自己延迟进度找寻借口。同时,作好学习和工作计划,并注意更新项目,定期检讨学习效率及目标,使计划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1)
为了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集中精力做事的习惯。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被动应付的局面。反而会觉得时间比较充裕。对孩子来说做作业集中精力,很快做完与拖拖拉拉,总也做不完比较,前者反而可以腾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为了不浪费时间,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孩子的一切生活与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有定规;若摆得杂乱无章,常常为找东西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父母对孩子提出时间上的要求时,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时候,他对于书本早已心不在焉了。这时如果还对孩子说“再写10分钟”或者“做功课做到4点为止”,这只会增加孩子对时间的焦躁不安之感,他会不时地看表而根本没把功课放在心上,就是在写作业也会是心慌意乱,错误百出。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妨采用把学习时间改变为学习量的方法,比如“再做一页练习”、“再背一段课文”,这就给孩子一定的读书量,使他把精力转向这个一定的量,于是对时间的注意也就逐渐淡漠了,反而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更好的完成任务。
  小故事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去,多捡些小石子儿,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弯下腰,捡起几颗小石子儿。到了第二天,商人从口袋中掏出小石子儿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小石子儿原来是一颗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啊!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巴甫洛夫在讲完之后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我们这时也会为没有珍惜过去的时间而懊恼,因为我们学到的毕竟太少了!”
  26。 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
  小孩是需要关爱的,但物极必反,太多的爱与关注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软化孩子的生命力。让孩子直面生活,端正面对失败的态度,最好采取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可以教会孩子学会自控,坚强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个性品质。它能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战胜自我,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及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地夫人的教育观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从吃药打针开始。
  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几近绝望的样子,听着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妈妈,妈妈,我怕,我怕,我不想打针”。你会如何对孩子坦诚相告:人生的坎坷会远不止于打针吃药?你会如何教育孩子理智坦然地接受痛苦和挫折?
  先看看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怎么做的吧?
  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有着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导师。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所有做母亲的都很愿意愉快地为儿女分担痛苦。……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品行的培养。”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2)
有一次,甘地夫人的大儿子拉吉夫因病要做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拉吉夫12岁了,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医生。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可爱的小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所以你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挫折。这一点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的。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就无法更好地战胜挫折。
  有不少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从小对他们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一些孩子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能力很差,不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家长还陪同孩子上大学,当孩子的“保姆”。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孩子从小不但吃不得苦,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沮丧、想不开,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或自杀等。
  所以,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懂得: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挫折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而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父母应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小故事
  有个号称船王的船长,他的驾驶技术非常高超,每次远航时都能按时归来,即使多次在大海上遭遇肆虐的台风,也能够平安逃生。在与大海和台风搏斗的经历中,船长的驾船技术日趋完善。周围常年航行的人都没有到过遥远的非洲岛屿,但是,船长却可以轻松自在地往来其间。
  时光荏苒,船王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自儿子小时起,船王就把他带在身边,手把手传授儿子驾船技术,并把自己大半生的航行经验悉数教给他,比如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等。
  儿子很聪明,没多久就掌握了扎实的驾驶技能,而且也学会了怎样识别台风前兆及应急知识。看到儿子有了丰富的经验,船王很放心地让他一个人驾船出海了。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船王的儿子在航行中遇到一次中级风浪而葬身海底。据说那次风浪是渔民们经常遇到的,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躲开。
  面对儿子的死亡,伤心悲痛之余,船王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曾遭遇过无数次的台风,甚至飓风都能安然无恙,儿子又得到了自己所有的出海经验和驾船技术,他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