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脑养生智慧-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有好东西你怎么办?别人有好东西,你发自内心为他高兴,不要嫉妒,要见贤思齐,向他学习,补充自己。
  高度恐惧导致死亡
  生气着急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有一个报道,说一个人53岁,下班回家,一开门啊,儿子跟妻子正吵架,哎哟,现在美国年轻人,脾气很暴,中学生出门都带手枪,儿子跟他妈吵架生气,伸手先掏手枪想一枪把他妈打死,一摸枪没带,看见桌上有把水果刀,就抄起刀,一刀从他妈心脏捅过去,扎穿肠壁,捅破心脏,他妈当时带着这把刀子惨叫一声倒下了,死了。他爸当时一看,一阵痉挛,也倒下死了。法医来解剖,什么原因呢?一解剖啊,这个人没有病,因为高度恐惧导致3根动脉血管高度痉挛狭窄,严重供血不足而死亡。
  我们调查过北京200多个猝死病人,其中,50%的人24小时内生气着急情绪低落,25%的人死以前半小时内着急生气喝酒,18%的人死亡发生在30秒钟之内,猝死是很快很快的。
  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
  心理不平衡能引出这么多乱子来,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一位哲学家讲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固定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且幸福感跟金钱无关,甚至相反,因为它是一种感觉。
  最近一个经济学家,他利用心理问题研究经济学,最后得了诺贝尔奖。 他举了个例子:一个人之前生活很幸福、很快乐,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发现有些同学比他挣的钱多,比他的房子大,他的幸福感立刻消失,心里很难受;相反他跟穷人比,马上高兴起来。本来啊,世上就两种人:一种人用乐观的、积极的、正面的态度看世界,天天都健康,天天都高兴,天天都是“春风桃李花开日”。另一种人用悲观的、消极的、负面的观点看世界,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天天都是“秋雨梧桐叶落时”。本来是一样的,你从不同角度去比,结论完全不一样,有人为没有鞋,痛苦极了,天天哭,人家有鞋,我没鞋。后来再看邻居孩子,人家连腿都没有。哎呀,我可太幸福了,我是没有鞋,他连腿都没有,他还那么用功,学习那么好。这个就看你怎么比。实际上,人的人生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乐观,一种悲观。不同的人生态度,绝对会影响你不同的人生未来。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绪性疾病(3)
不要忘记好心态
  人生什么最珍贵呢?1 400年前101岁的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五福寿为最。”怎样得寿呢?公认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灵养生——一颗禅心。平和心态,爱心常在。孔子说:仁者寿。就是气以宽厚者寿,言以简默者寿,质以慈良者寿。一个人淡泊明志,就能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林则徐喜欢的对联是: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偿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的明澈。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研究表明: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全身抵抗力的调动、整合和增强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巨大力量,它能使体力体能增强,能力大幅提高,疲劳焦虑消失,炎症减轻,癌症痊愈。美国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手术化疗后还获得6次环法自行车赛世界冠军;还有许多抗癌明星近乎不可思议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好的心态就是大自然恩赐你的最好的健康法宝。所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心病还要心药医
  医学证明,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减少76%的患病率,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有良好的健康。
  著名文学家苏叔阳,相信熟悉的人会很多,看过他的作品的人也一定不在少数。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个患过肾癌、肺癌和糖尿病的人。我们一起聊天时,谈起得病的经历,他云淡风清地说:“知道自己得病时,也曾苦恼过,不愿承认事实,总幻想这是误诊,也怕就此告别人世。后来想通了,若真的要死,哭、闹、灰心丧气、悲观失望都无济于事,不如面对现实,积极治疗。我想了两个办法对付我的病,就是锻炼身体。每天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跑楼梯、快步走。再就是做一些事来分散对疾病的恐惧。不要太把疾病当回事,逐渐地健康可能就恢复了。而且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平和心态。人生只有一次,可以痛苦一生,也可以快乐一生,一个积极、乐观、达观的人生会让你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感受,取得别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知足常乐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医学研究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心情平和,充满笑容、心胸开朗,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体内会分泌较多的 “内啡肽”,可以使各种生理功能变得更加协调。而 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使人体具有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让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 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有益于患者的健康。
  所以,病人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外,更要注意情绪和心态的调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拥有健康和长寿。心理学家针对具体的疾病也给出了具体的一些方案,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个参考。
  心平血压平
  健康是指身心两方面,身体上我们一直在说“病从口入”,而在心理上,我们一直强调“病由心生”。说病由心生,不是 “唯心主义”,美国医学博士、心理咨询大师约翰·辛德勒率先提出“情绪决定健康”这一医学理念,给美国的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绪性疾病(4)
怎样做到心理平衡呢?简而言之就是3个“三”。
  3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知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定位准确。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很小。
  3个方向、3个结合。一是既要奉献社会,又要享受生活。二是既要有一颗进取心,又要有一颗平常心:既要在事业上有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上有淡泊之志。三是工作既要精益求精,又要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工作做得细,还要钓鱼、听音乐,几个方面相结合。
  3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助人是人生快乐之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二是要知足长乐。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轮回规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觉保持永远快乐的心境既是一门健康的科学,又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既可以:“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也可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既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可以“无可奈何花落去”。心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主体的。
  常看三座山
  要心理平衡,我推荐大家去看三座山,看过这三座山,心理就平衡了,什么气也没有了。现在你说不给我涨工资,我也不再生气了,因为我见到那三座山以后什么气也没有了。
  第一座山,井冈山。井冈山给人的教育太深刻了,中国革命了不起的伟大,了不起的困难。前前后后牺牲2000万人,还有很多人是冤枉死的。和他们比,我们活着就是极大的幸福了。到井冈山一看,当年革命的艰难困苦,血雨腥风,真让人受到教育。
  第二座山,普陀山。看看佛的大智慧,大胸怀,大慈悲,这样一比,我们太渺小了,生命太短暂了,还有什么可争的。
  第三座山,八宝山。每次我参加遗体告别,心灵就净化一次。一个钟头以后,谁都一样,一把灰了,还争什么啊?很多事根本不值得计较。
  信心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讲“人体自有大药”,也就是说,人体有神奇的自愈力。我想,除了其他原因,人类的信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所谓信心,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事情或度过困境的心理反应,有强烈信心的人,当损失感和不安全感来临时,他的精神也会随之振奋起来,会很快恢复正常。这种人疾病的预后是很乐观的,而与此相反心理的人,其结果也是相反的。
  众所周知,病毒因有传染性、致命性而十分可怕。1918年的流感病毒侵犯了5亿人口,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死亡人数的总和。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而一场突如其来的2003年的“非典”使满园春色的古都变成满街口罩的城市。但再可怕的“非典”,也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
  然而有一种伴随“非典”而来的精神病毒叫恐慌,却比“非典”本身更可怕,虽然电子显微镜下看不见,但恐慌传播速度之快,杀伤力之大,却远远超过“非典”。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西方寓言:有一天,上帝决定惩治某些人,于是派霍乱之神——霍列拉到人间,让他杀死3万人。过了一段时间,霍列拉回去复命时,上帝发怒了:“我只让你杀死3万人,你为何杀死20万人?”面对上帝的质问,霍列拉感到很委屈:“我只杀了3万人,其他的17万人都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恐慌心理的巨大负面影响。 。 想看书来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绪性疾病(5)
恐慌使人群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恐慌使病人丧失信心,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增高。恐慌与病毒流行结伴而行、狼狈为奸,但却比病毒更加可怕。恐慌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传播速度要比真正的病毒快上千百倍。某地一个镇上,传说一个婴儿降生时就会说话,说要煮上一锅绿豆汤,还要放鞭炮才能驱除“非典”,说完后不久孩子就死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竟然在一夜间传遍了4万人的小镇。很快,全县上百万人受到影响,人人自危。后来由镇副书记亲自出面,开大会公开辟谣,贴出大标语,电视、电台、报纸也全面正面宣传,终于迅速平息了这个荒诞不经的谣言。
  恐慌来自何处?与病毒不同,恐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无奈。一个人只要有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的世界观,那么再大的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他都会冷静地面对,理性地认识,智慧地战胜,他都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制,都不会被灾难吓倒。在这里,精神的力量真正超过了物质的力量。
  自信和信心的力量有多大呢?对群体而言,自信和信心的力量强大得不可思议,不仅气吞山河而且可以移山填海。
  “  非典”来势汹汹,黑云压城,似乎势不可挡,但在中国人民充满自信、指点江山、团结拼搏中灰飞烟灭,“纸船明烛照天烧”了。
  对个体而言,自信和信心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细胞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天然杀伤力。一位患“非典”康复的白衣天使说得好:是信心救了我,自信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自信的力量是极为珍贵的。研究表明:集体心理治疗,通过提高病人的信心,使癌症病人情绪波动小、痛苦少、免疫力增强,结果生存时间比被动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长2倍。在一组159名被临床医师认为活不到1年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通过暗示疗法,增强了自信,结果近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复了健康,平均活了20个月。恐慌和自信对健康和生命有天壤之别的影响。
  达特毛斯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在长达40年内,一直对一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进行信心和健康关系的跟踪研究表明,缺乏信心的年轻人,到60岁时大多都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缺乏信心的人比自信的人寿命要短好多。
  缺乏信心的人,对自己和世界常常持悲观态度,这将对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和抗病能力的下降,使人免疫力下降而罹患多种疾病。
  因此,当疾病来临时,不要抱怨命运之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体力,这样机体免疫功能就会调动和发挥出最佳的能量,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战胜疾病。
  可见,信心是战胜疾病的法宝。
  爱心提示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这里还要加上一句,就是这个医生的能力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但病人的心理状态的差异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
  像心脏学习
  ◎心脏的工作:科学加艺术
  虽然万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从高效、低耗、持久、安全4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冠军非心脏莫属了。
  心脏出色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的重量不到人体重量的%,约300克,但它要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的重量相当于心脏的200倍,即相当于一个人要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脏虽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人们常以为,心脏所以能工作得这么出色,全在于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分日夜的苦干,其实错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为例,正常人心率约为66~70/分(当然快慢有波动),即每一次心跳为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秒,舒张期(休息)为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秒,收缩期还是秒,舒张期变成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心脏自行主张改为6小时工作制了,心脏多么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善于休息是心脏第一特点,正如列宁所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脏秀外慧中的灵巧艺术结构使它工作时耗能极少,由于神经传导的精密调控,各部位协调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缩犹如行云流水,和谐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比任何人造的机器耗能都要少。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绪性疾病(6)
◎心脏的精神:敬业不蛮干
  心脏很有理性,能从大局出发,当人体运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用指令,就能马上服从大局,根据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这时每次心跳才秒,收缩期秒,舒张期秒,即相当于12小时工作制,心脏毫无怨言,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心脏又是有原则的,这原则就是为了保证生命的长治久安,人体的百年健康。心脏绝不蛮干,绝不接受“连续工作”的指令,因为连续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于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须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脏在收缩期是处于“绝对不应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后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过早发出,心脏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临床上的“早博”。心脏在完成工作后紧接着就要求同样时间的补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节”,妙不可言。
  心脏很敬业,也懂得自我爱护。比如心脏重量占体重的,但用血量却占全身的10%,这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客观需求,是实事求是的。心脏很自觉,但并非无原则地任劳任怨,当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供血明显减少时,它马上发出警告信号——心绞痛,意思是赶紧补救,不然就要出危险。可以说,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
  学蜜蜂生活
  自然界亿万年的进化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记录着万千物种的沉浮兴衰和风雨沧桑,人们可以从中悟到许多智慧和灵感。仿生学告诉我们,大到巴黎铁塔的设计,洲际导弹的追踪,小到汽车轮胎的花纹和游泳衣帽的面料都可以从生物中得到极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