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大的本科生总是标榜为“土著”,而如郭晖一般,没有经过北大本科经历的北大学子,被戏称为“非北大土著”。这不是北大学子特有的情结,但凡国内名校都有此类现象,甚至国外名校也如此。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本科生)也一样有优越感。毕竟四年的本科生活浸润,收获的养料是丰厚的,土著们有骄傲的资本。但从我接触的非北大土著们身上,更能感到他们与众不同。他们通往北大的PK路充满荆棘,更令人尊敬,也给我们更多启示。
开启梦想
“若不是梦想的烛光照亮眼前晦暗的道路,我们是无法前进的。”一个人有了梦想,才是有希望的。一个人有了对梦想的坚持,这个人才能拥有灿烂的现实。郭晖12岁时因误诊延误治疗而导致高位截肢。最初的日子里,她只能赋闲在家,后来一位老师给她指明了路:参加没有围墙的自考,学习不用奔波的英语专业。郭晖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投入学习,梦想着走向知识的最高殿堂。她先后拿到自考专科、本科文凭,后来参加研究生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
为了能到梦想的北大读书,她冒昧地给北大外国语学院沈泓教授发信,询问报考博士生事宜。沈教授的鼓励,让郭晖坚定报考北大博士生的决心,最终她以专业第一名成绩成为北大百年历史中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郭晖曾经翻译了一首名为《梦想》的诗:“牢牢守住梦想吧,因为如任梦想夭亡,生命就是一只折翼的飞鸟,不能飞翔。”现实中,我们每人都有太多的梦想,到北大读书就是不少人的梦想。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乃至走向社会,只要敢想、敢做,牢牢守住梦想,就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实际行动
很喜欢徐静蕾导演的电影《让梦想照进现实》,正如片名所说,有了梦想还要有实际行动,只在那憧憬,梦想永远只会留在脑海中。
熙熙攘攘的北大康博斯西餐厅里,我的朋友——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夏军给我讲述他的PK路。他生在安徽农村,年少时家里穷,他只好选择了读中专,后来参加自考取得大专。为了补习大学英语,他在3个月内恶补了全部课程;为了学会围棋,一个暑假,愣是用泥巴做出棋子,靠着一本棋谱成为班里“高手”。
夏军说:“在现状下做到最好,绝不后悔。”这是他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让他从农村走入城市,从中专迈入博士。
“心动不如行动”,有了心仪的目标,就要像夏军所说的那样,积极投入行动中。如果立志到北大来读书,OK,无论你现在是在读中学,还是读大学,还是工作,都没有关系,规划好行程,立刻投入行动吧!
曲线救国
直线距离固然近,但曲线也有其弧度美。
一次偶然机会,我认识了徐晓东——北大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一个年过30岁的“非土鳖”。坐在北大万柳博士生宿舍里,书桌上到处堆放着英文原版图书,他给我讲起他的求学经历。
徐晓东生长在江南小镇,自幼憧憬能到最好的大学深造。虽然他很聪明,但高中成绩严重偏科,导致高考败走麦城,无奈走向打工生涯,但他没有扔下课本,随时寻找学习机会。后经人指点,他报考了自考英语专业,因狂爱英语,第一次考试,便取得专业课全省最高分。
自考本科毕业后,他仍不甘心,毕竟这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他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他带着简单行李,来到省城杭州,开始了向浙江大学的冲刺。第一年冲刺失败,第二年他终于成功。浙大三年硕士毕业后,他顺利留在浙江财经学院当老师。在别人眼中“这下总该安稳了吧?”徐晓东在工作几年后,却决定考北大博士生。数年积累,他一举成功。
自考专科、本科、浙大硕士、北大博士,绕了三道弯,徐晓东了却了儿时夙愿。最近市面上有本《一路保送到北大》的书,在北大“土著”中,这样的典型不少,无疑他们是幸运的,没有经过坎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顺利,如果一下子不能完成大目标,不妨把目标拆成若干小段,踏实走好每一步,当有一天你实现大目标时,你会发现在弯路中也捡到了更多“金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北大保安讲论语
曾经有一个出身卑微、名叫赫瑟尔的英国穷孩子,却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为做出一块理想的观察镜片,竟用自己的双手磨了近200块玻璃。有一天,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终于发现了即便是当时具有最好设备的天文学家都没能够发现的乔治·西特星的轨道和运动速度以及土星的卫星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反响。梦想像是生命的一支火把,照亮了赫瑟尔的天空。
行走在北大里的人群,并不都是北大师生,还有很多如赫瑟尔般的北大追梦人,北大一直遵循着“兼容并包”的思想,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草根,只要有能力,北大都会给你一个展示的舞台,为梦想打造明天。
谢景伟
2007年5月的一天晚上7点,理教124教室挂出了“首都保安员,北大讲论语”的标语。站在讲坛上的并不是某位学术大家,而正是北大的保安谢景伟。
讲座现场来了不少捧场的观众,有北大学生,有媒体记者,有论语爱好者。谢景伟用个人实践和唯物辩证法对论语进行了解读。谢景伟自2002年开始在艰难环境里开始阅读《论语》,2005年他开始写作20万字的《论语布衣解》。他表示,站在北大讲坛已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还打出了“不与于丹争风”的口号。于丹在得知保安谢景伟在北大开讲论语后,只是表示:“不能出来听他讲,衷心祝他成功。”于丹说,分享经典是每个人的权利,越多人出来读经典越好。
在每天进出北大大门的世人眼中,门旁站立笔挺的保安们并不会受到过多关注。在世人眼中,保安大多文化层级不高,没有太大的追求。北大保安谢景伟用自己的方式,让世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追求,不管他讲座成不成功,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边缘人
翻开北大的历史,梁漱溟、沈从文、孙伏园、冯雪峰、丁玲等,都在北大有过边缘式的生活经历。在今天的北大,依然活跃着一群北大边缘人,他们中有的是为复习考研,有的是为了文学创作,有的是为了提高学识等等,尽管目的不同,但他们在北大都过着艰难而又幸福的生活。
北大游学者柳哲就是其中代表。他1996年3月从浙江金华来到北大中文系自费进修,而后就在北大过上了游学生活。他虽然没有北大学籍,没有佩戴过北大校徽,手中也没有北大校方的任何凭证,但他凭着对学术的追求,先后旁听了数十门课程,数百场讲座,阅读了不计其数的书籍,结识了众多的师长朋友。虽然,他最艰苦时会去拆房工地整理砖块,会去抄写信封,但凭着多年来的孜孜不倦追求,吸收了北大的众多滋养后,已在北京安家,事业有成。
“北大边缘人,一个成分驳杂、来去无律的群体,它不断流动又将永远存在。我们在这里活过,爱过!在这里,有梦想闪烁的光芒,有蛹蜕变成蝶的艰辛,还将会看到蝴蝶展翅翩翩飞舞的美丽。”正如我和柳哲等人一起编著的《我的北大故事》中柳哲写的那样。北大边缘人的存在,得益于北大的包容,而北大边缘人的存在也证明了北大永恒的魅力。学界泰斗、北大著名教授张岱年就曾题词:“追求真理,振兴中华”,来勉励边缘人发扬刻苦求学的优良传统。
燕园生活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山,苏格拉底和拉克苏共约去攀登这座大山。
N年后,他们再次相遇。
“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却什么都看不见,真是太令我失望了!”拉克苏一脸沮丧地抱怨道。
苏格拉底不慌不忙地伸起胳膊,掸去长袍上的灰尘,说道:“这一路上有那么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吗?”
“我一心只想着奔向遥远的那座山,怎么还有闲情雅致来观看路旁的风景啊?”拉克苏一脸无辜的表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执意去追寻一个目标时,请不要忘记,沿途的风景处处美丽!”
大学时代,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顺利拿到文凭,保研、考研、出国、工作。但这并不是大学的全部,尤其是在北大。如果在北大生活了N年,你没有聆听过“百家讲坛”,没有征战过“百团大战”,没有欣赏过“PK赛”??那真的是太遗憾了。况且,生活会真实记录奋斗途中的酸甜苦辣、峰回路转。当有一天成功实现目标时,其中的过程将最为珍贵。追寻途中,莫忘欣赏沿途风景。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社团那些事儿
2007年9月20日,北大社团新学期招新开始,三角地围满了人,仅山鹰社就有近千名学生报名。2003年当北大社团数量突破百家之时,曾被戏称为“百团大战”。到目前为止,北大已有社团250家,分为八大类,有近3万人参加,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盛景。
有人说:“北大是岩浆,清华是清泉。”北大人是热烈的,清华人是内敛的。也许从每年的“百团大战”就能看出。
明星社团
山鹰社
“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这是“山鹰社”的精神。在2007年,北大新评选的品牌社团中,山鹰社再次当选。山鹰社不仅在北大受追捧,而且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誉,是中国民间最有实力的登山社团之一。每次路过一体操场,望着高高耸立的攀岩训练台时,都为那一个个勇敢的学子佩服。2004年6月24日,山鹰社在五四体育中心举行的登山队训练发布会上,我代表校刊去采访。观看了山鹰社15年纪录片《没有顶峰》,一组组镜头呈现着山鹰社的辉煌。4年过去了,相信北大这只山鹰会越飞越高,没有顶峰。
爱心社
“种一颗爱在冬天,收获融融温暖;种一颗爱在房间,听见家的呼唤;爱就是这么简单。种一颗爱在天边,收获天天天蓝;种一颗爱在汪洋,扬起希望的帆;爱就这么简单??”这是爱心社成员的心灵写照。爱心社是北大最大的社团之一,成员总是在校内外默默奉献着爱心。无论是为灾区捐献衣物、周末去打工子弟学校义教,还是放在三教窗台上的墨水。每次看到这些,都会想到这些可爱的校友。
阳光志愿者协会
创办人刘正琛的故事在北大传开后,阳光志愿者协会也就广为人知了。2002年6月9日,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同时也启动了“阳光1000计划”,如今协会发展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凸显。2007年冬日,阳光志愿者协会在大讲堂还举办了一场义演,各路明星均义务捧场。
自行车协会
“欣赏景色,坐车太快,走路又太慢,骑车才是欣赏风景最好的方式。”每当周五傍晚,在三角地空地上,准会看到几十辆山地车等待检修,他们是车协会员,周末又要去郊区拉练。每当暑期时,车协会员将会远行,他们的车轮走过香港、澳门、西宁、拉萨、珠峰??“深入社会,融于自然;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是车协的一贯追求。
台湾研究会
台湾研究会原来知道的人不多,这两年在北大风头正劲,在2007年,评选的北大品牌社团中首次当选。台湾研究会主要是为大陆学生和宝岛台湾学生架起友谊桥梁。台湾研究会定期邀请台湾知名人士到北大进行交流活动,最近一次邀请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北大演讲活动,受到北大学生欢迎。每年遴选会员参加两岸青年夏令营活动也是协会的一大手笔,我有幸在2005年参加过。
学生书画协会
学生书画协会是北大老资格协会,也是历次北大十佳社团之一,但在2007年品牌社团和十佳社团评选中不幸落选。弘扬传统艺术任重道远。我有幸成为协会会员,并参加多次书画笔会和比赛,颇有感情。协会办有会刊《未名书画》,我的作品也有收录。
第二章 北大“赛道”
近年流行比赛,动不动就PK,超女刚PK出冠军,快男又在PK。有比赛就有输赢,好在大学里的赛事,更多时候可以愉悦着欣赏,想参与的时候,也不必计较结果,大可在舞台上显身手。PK下来也没关系,换个领域,依然是注目的焦点。这是北大的“赛道”。
欣赏赛事
北大演出多,作为学生很多时候能够作为观众,坐在台下欣赏精彩的演出。演出的场地大多是在大讲堂,当然也有在室外的。
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有重大演出活动,大讲堂外总是人满为患,门前停放着一辆辆大客车,当然也少不了名牌私家车,往往我会看着名车,对照着当晚来的名人,猜测会是谁的坐骑。
感谢大讲堂,带给了北大师生那么多的欢笑,多少美好记忆凝结在大讲堂的空气中。还记得2004年教师节前夕,北京电台艺术团来到北大进行专场慰问演出。当晚,总是在电波里《零点乐话》的主持人伍洲彤现场献歌《十年》,水木年华带来《一生有你》,忧郁的朴树唱起了《Radio In My Head》,连老歌唱家朱明瑛都带来了欢快的《回娘家》。当晚,无疑是轻松和快乐的。类似的还有2003年12月28日晚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台标启动晚会在大讲堂上演,黄征、零点乐队、郭峰等明星献艺,现场每人还得到了一枚新台标,至今我还珍藏着。
相比在大讲堂室内的舒适欣赏,我到想起了烈日下,在北大一体操场上的演出。2004年9月11日下午,央视《激情广场》奥运大型演出在北大录制。烈日下,我们早早搬着凳子赶到现场,景岗山、祖海、李玲玉、尹相杰、于文华、黑鸭子组合、沙宝亮、斯琴格日勒、梦鸽等各路明星依次登场,引得现场一片叫好。现场由黄健翔和刘璐主持,当时黄健翔的主持很文雅,没想到两年后,他竟闹出了“解说门”事件。虽然被大太阳炙烤了数个小时,但能在北大近距离欣赏这样的演出,也是一件难忘且愉悦的回忆。
北大PK赛
相较坐着舒心欣赏的赛事,北大里也有不少PK赛,最著名当属“十佳歌手”、“十佳主持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赛事。
“十佳歌手”大赛是北大的传统赛事。每到赛前,选手的“娘家人”(院系)便会派出亲友团,在三角地制作大幅海报呐喊助威。印象深刻的是北大2002~2003年度“北京移动杯”校园十佳歌手决赛,地点同样在大讲堂。十几位选手拿出看家本领,有民族风、有流行风、有日韩风等,引得来现场的著名音乐人伍嘉冀都难做出裁判。“十佳主持人”虽不及“十佳歌手”历史长,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记得2004年11月23日晚,大讲堂上演年度十佳主持人大赛,当晚由校友主持人张羽和耿姝担当主持,选手以北大电视台主持人居多,有几位我在校园采访中认识。其
进入新世纪,北大里的“演讲赛”、“辩论赛”关注度大不如从前,留下的是少数人的角逐。当然,北大里的比赛还很多。我个人参加比较多的是书画比赛和征文比赛。在2005年,北大第二届北大学生书画大赛中,我的一副行楷书获奖,后来还在三角地展出,装裱后成了北大宿舍的艺术装饰品。我还多次涂鸦,在高手如林的北大获奖。印象较深的一次是在“我体会的北大精神原创作品”大赛中获奖,颁奖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颁奖嘉宾是老艺术家于蓝和北###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
当然,北大和清华每年的赛艇PK赛也吸引两校师生眼球,赛事仿照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模式。每年总有输赢,但也许永远都跳不出老命题:北大第一还是清华第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百家讲坛”
近两年央视《百家讲坛》异常火爆。记得刚开播那会儿,我有幸充当过几次观众,当时栏目组为凑观众而到处拉人,录播场地也选在中科院一个研究所报告厅中。不曾想数年后,栏目火爆大江南北,走出的易中天、于丹等人身价倍增。关键是选对了人,找到了观众的兴趣点。
北大讲座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不仅北大学生爱听,校外学生也常常是大老远慕名而来。在北大听“百家讲坛”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用手脚说话
北大学生是挑剔的,无论是名家大家,还是无名小辈,站在讲坛上,只要讲的精彩,同样会给予热烈的掌声。要是耍些雕虫小技糊弄人,北大学生定会报以著名的“嘘”声,然后用脚说话——开走。
敢在北大开讲座的,想必都有些来头,绝大多数都是“物听所值”,每位北大学生一学期怎么也得听上几场讲座洗洗耳。我也数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