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峡刘星棋艺散文卷-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装固然重要,美,不仅仅是表象。既然是圈内收藏版本,篇篇入选博文皆有可圈可点的理由。兰草其根,草香依旧,妙读精品,自得其乐。才华横溢的诗篇、灵性张扬的兰草,直指人心的点评就是我对博客群主《大美无需言  清气满乾坤》一文的总的认识,也是对《其根名博》杂志的认同。

  统观第二期,收录26位圈友的博文篇29篇(不包括书画作品10幅)。目录之下没有分类,却并不凌乱,开卷而有益,随便翻阅其中的一页也是耐人寻味的佳作。比如《大美无需言、清气满乾坤》中介绍了画兰诗人王平和展示了王平的“兰草图”三帧。接下来圈友的水墨油画,精彩绝伦。而博友美之海大师的《安乐》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述上师的对凡人的“开示”。陈景文的《童年的原野》中博主面对衣食无忧的新纪元,穿越记忆的田畴,让我们再次来到影视作品《边塞苍茫》中听那只歌《北方的父亲》(歌词/陈景文)……我之所以罗列如上评述,主要是基于这个事实:那就是,入选的所有博友都在一定方面有所建树、有所思考、有时所探索、有所成就。

  圈友牧虎草堂主人的油画《秦学研水墨画、油画欣赏》四幅作品,真是和“牧虎草堂”吻合之极了,圈友翰芬斋主陈晨的《临习小品数幅》,不仅临摹的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他的感悟在“意临”之外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异样的精神升华”。

  当大家从智慧的森林中来到一条小河边,也许不经意之间会闲下心来享受一下,正如《有棋下真好,原来幸福就这样简单&;#8195;》(三峡刘星/文)的题目一样,轻轻松松,趣味一回。

  《其根名博》,这本圈内杂志预言着,其实我们并不浅薄、其实理想并不遥远。

  其实、最美好的花朵是从泥土中诞生绽放

  其实、最漂亮的蜜蜂是从蚕茧洁白包裹的空间开始扇动

  只要我们,从根底出发

  每一篇新绿的叶子都有我们闪亮的星光……
  作者题外话:2009…6…2草书于三峡刘星三峡之陋室

是谁在解缆方舟?
一、摆渡之舟

  心枕着小舟,在川江的激流中漂流,总是想模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那股豪迈和痛快;随随便便折断一截竹子,便是五月初五“赛龙舟”的竹枝词;我在仰望中听家乡的青年男女唱着最曼妙的歌曲,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情调。

  人在川江上漂流,那是血红的黄昏和浑浊的江水,而江畔巨大的山峡石上依稀雕刻在粗犷的大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追根溯源的意思,只是想顺流而下,哪怕是抱着一断“浪渣柴”也好,我的小舟在哪里?

  穿越历史醇酒的迷离,苛求“渡河之舟”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孔子,他面对泱泱河水,只好发生感慨:逝者如斯呼,不舍昼夜。透过这苍老的声音,我们突然发现,岁月悠悠。后来,印度的达摩来了,来到紫气东来的地方,面对水波荡漾的江边,化腐朽为神奇,一苇渡江的传说只是让我们对无边的魔法产生顶礼膜拜。

  二、远行之舟

  从竹叶船到千纸鹤,从黄瓜船到双飞燕,竹筏艇到双桅船,小舟渐渐远去。没有船桨的小舟注定只会在浩瀚人海中流浪;没有双桨的小船注定会在风雨中迷失方向。如果说青春是一艘放纵在情天恨海的小舟,那么,激情和理智的双桨才会平衡、才会驾驭。

  倘若放排在原始的激流之中,要么激情迸发,要么粉身碎骨。而我们毫无例外对香格里拉般的彼岸总是诞生无穷的遐想,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也许会突然醒悟,我们曾经上了一条不该搭乘的小舟,去了一个不该去的地方。

  最熟悉的河口,汤溪潮涌的地方,那块巨大的石板上,杜甫曾经疑问:“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划船何郡郎”,背着扁背的少女和吆喝着川江号子的汉子曾经就是我祖先的模样。当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奴役下,我们的祖先最渴望的莫过于有一尾小舟;因为,小舟的尽头就是故乡。

  三峡是最湍急的诗歌的河床。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最潇洒的小舟。而最可悲的是诗人在三峡的小舟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三、月夜孤舟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夜阔,月涌大江流。刚刚远走的夜行之舟可否是太白或者杜甫。三峡自古只行船,有条小舟最有魅力。借我一条小舟,我只会在那个特殊的日子摆渡。那是五月初五。

  即使没有一枚太阳会染红夕阳,即使没有一弯月牙会勾走巫山的云雨,即使没有一叶扁舟能够载满诗人的才华,即使川江水再也不酿造醉人的美酒。哦,哦,山坡上,吊脚楼上,满是吆喝:开船喽,我们开船喽;五月初五,我们划船去……

  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借口吧!沙滩上,草丛里,杨柳岸,堤岸边。端午节,走哦……我们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借口。

  平湖泛波,中流激水,我们到江边看龙舟竞渡,看头裹毛巾的古铜色的肌腱,看花枝招展的姑娘,看五月金色热烈的阳光。在三百六十个日子里,龙舟,听不见涛声,吻不到浪花,龙舟被搁浅在岩洞、悬崖、库房,任由蜘蛛编织岁月的发霉网。

  四、解缆方舟?

  没有了文化的内涵,诗歌的旋律不再歌唱。祭奠屈原,操桨龙舟,包裹粽子,阖家欢乐,已经渐离渐远……屈原的龙舟已经漂流到远方,祭祀的灵魂已经泯灭。

  我们围坐在湖边的草地上烧烤。烧烤着甜蜜的日子,烧烤着名牌衣裳,烧烤着贪婪的欲望。苟叶包裹的粽子没有新鲜的口感,况且没有人再愿意包裹。新鲜的树叶没有法国香水那样芳香,没有像华贵的法国女郎般那样的勾引欲望。

  如果你在江畔朗读下面的诗句,别人不笑你是无知就算对得起你了,不然你就是十足的大傻瓜。我沉思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在高声议论着:“上是权,下为欲。左是名,右是利。老兄,你在何苦?”我高调吟诵,“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们说:“冠带华服,香水美人,宝马奔驰,皮尔卡丹。这就是生活。”

  高峡平湖,夜的湖面,航标灯睁开猩红的眼睛,河面上出奇的安静。有水声传来,是谁在解缆方舟?
  作者题外话:生长在江边,对那小舟情有独钟,所以作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杯红酒,两种期待——春节致心如
一杯红酒,两种期待——春节致心如

  文//三峡刘星

  这是个难得的日子,“春节和情人节”撞车的情况下,在国内红酒成为最畅销的美酒之一。而之所以畅销,是因为那个“红”。

  
  中国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葡萄红酒更是西方浪漫情调的信物。我国的传统节日延续千年,而根基就是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民族之间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在全球化催化价值观趋同的大融合背景下,而春节这个汉民族节日是保持认同感的最后的壁垒。当我们在纷纷讨论行动的时候(是去看情人呢?还是陪伴家人呢?)似乎两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多的审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下,中国式的家庭婚姻文化观的异化。当身在太平洋彼岸的心如面对这样的红酒的时候,你该是这样的心态呢?

  
  春节巧遇情人节,象征着“中西合璧”,而她的博客正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到她博客去你的,只是活生生看着你这个中西合璧的博客上演怎样的戏剧。而我早在几月前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一颗中国心,中西合璧的文化博客》,曾经这样说过:

  
  心如的博客是个别致的博客,充满着东西方不一样的文化元素,而满含爱心的文字和总是让许多新浪博友流连。中西合璧的文化涟漪在心如的博客上洋溢着,且荡漾开去,偶有时到那里去休闲一回,总有一种别样的收获……尽管来来去去,地点和场景在你博客上变幻游离,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心如的心,一颗中国心。你正在用心旅行,注意是“正在进行时”,在收获疲惫的同时,也在加深对故土更深深的眷恋……你也在用心去实践这种文化的融合,记住哦,“围棋文化培训班的十八妹”。

  
  读着心如的博文,看着手中的贺卡,真的为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心如致敬。那是一个和中华文化格格不入的世界,所以,在今天,也就是旧历年的除夕之夜,更体会到心如博客的背后浸透的那个纯洁得透明的世界。是的诚如你所说的那样“最近一段时间,博客上发生一些事情,令我不得不最终放弃博客是纯洁之地的理想神话。”可是你的结论却是错的,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令我对全心期盼和铺筑的博客,失去了精神寄托和向往。”博客,网络博客,仅仅是书写的一种方式,而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上演着戏剧、闹剧、悲剧,其实也是正常的。许多的博主建立了这样的平台,最后失意于这样的交流平台,不能仅仅是因为这个舞台本身。

  “我不相信人靠自己的禅悟能够超脱,世上有一种超然的力量,至于人之上,那就是上帝。我不是痴迷上帝,而是祈求这股超然的力量来帮助人性的软弱和本罪。我不是虔诚的教徒,还会时不常地被世上之事烦扰,也把世上的事看得重于天国的事,但我很向往那种看透世上一切虚无的超脱。但愿吧!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渐渐老迈的路程上,能够成熟起来、深悟起来、完全起来!”

  
  你在给画家张亦平的回信中这样的表述的。而这样的表述本身表明了心如将向往寄托在某种宗教意思之上,有所寄托本身就是一种回避的方式;或者是在期待中借助外在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的魂灵。也就是你在迷失中清醒,在清醒中迷糊。也许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正在折磨着你,所以,当你举起那杯红酒的时候,真的会是“一杯红酒,两种期待”么。

  流连,因为从来不曾离开;

  伫立,只因为从来都满含眷恋和皈依。

  那是中秋节我们的交流,而后在圣诞节,我没有收到玫瑰,可是却收到了心如从太平洋彼岸邮寄过来的亲笔签名的贺卡。她的贺卡让我这个不懂英语的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懂,不过,还是让三峡刘星很是激动。

  
  她在给画家张先生的信中说得很是清楚。她说,“我这里没有任何中国年迹象,也许会和儿子干妈一家吃个团圆饭。想想国内正喜洋洋,真是羡慕啊!”所以在这个最有中国味道的春节写上如上的文字,权作贺信。期待心如走出困惑,坦然笑对人生之旅。

(诗评)金樽盛甘甜
金樽盛甘甜,明月照*

  ——新浪博友金樽明月的《秋风赋》和《剑歌行》

  文、三峡刘星

  文无定法,博可神游,乃是天下读书人无上境界。

  闲逛新浪的博客世界,如同走进了秀水街。琳琅满目的博客,精彩纷呈的博品凸现一个无限惬意的博览会。而博文点评五花八门,三峡刘星作为其中的一个博主,也是极尽调侃之极致,随意,自由,嚣张,飞扬。读书笔记的写法本来就应该是千姿百态,读博客的博文评价更应该与时俱进。

  对于金樽明月这个博名,想必她自己是百分白的满意,甚至惬意。这也是三峡刘星当初看见金樽明月这个光彩照人的博客名字的想法。我几乎认同了其博名所赋予的那种集神秘、古典、诗情、浪漫、豪爽、仗义于一身的美感……这些词汇纷至沓来,又渐渐隐去。当然望文生义不好,可是我们最初走进别人的博客,不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吗?否则,你本来就是名人、名博。

  金樽明月,好美的名字,极其的浪漫的诗句。也许是这个根深蒂固的个人偏见,三峡刘星钦慕之情油然而生。关于金樽明月,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诗仙李白了。而李白也更是三峡刘星心中的那颗最亮的心。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我走进金樽明月;或许是棋迷三峡刘星总是期待、和智慧同行、于才华共舞的缘故吧。

  交往切磋后,读博往来际;她谦逊、幽默,宽容、严谨感染了我。

  三峡刘星曾经走马观花过她的许多博文,在蜻蜓点水之后,也发表了许多调侃的评价。久而久之,猛然发现 “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说并非贬义,用这句来评价她的博客是我的发明,不知道她是否满意?观其博客,构架切题、行文规范、主题鲜明,针砭犀利,恣意汪洋,蔚为大观。所有的文章无不昭告,博友金樽明月有其深厚的功力和纵横古今的洒脱。

  这不,我又来了。

  我流连在博友金樽明月的精品店,我没有入门,仅仅是隔着“玻璃”橱窗就不走了。隔着那道透明的玻璃,既不离开,也不进去,为什么?我又像是在古玩街淘宝,在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两件宝贝。而且对这两件宝贝恋恋不舍。这宝贝之一,系三十一年前在新疆出土的《秋声赋》;这宝贝之二,乃是北京西郊最新研制的专利《剑歌行》。

  好了,三峡就如此鉴赏:《剑歌行》不是精品,而是奇品。

  单说《剑歌行》。从历史走来,从文化走来,从诗书中走来,多重如此雷同的题材,当然难得见珍品。且慢,何为珍品?拍卖会高声叫卖的是珍品?好像是,好像又不是,以假乱真的赝品不是照样名利双收?摆放在博客,真的轻薄得连一张纸都不如?

  然也?不尽然也。写博客给与我们草根悱恻表述的权利,也给予我们交流沟通的平台,,当然更给予我们彰显个性的场所。如果是,那么《剑歌行》就是,而且是奇品。

  何也?

  诠释他人的作品,最难就是揣摩构思的主旨,而大凡优秀写手,耕耘妙手往往是左顾问而言他,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几句诗词到一轮“床前明月光”还是“举头望山月”,至今还在喋喋不休。一部《红楼》成就门一门学说,众说纷纭几百年,还不是雾里看花水中月,西窗共烛到天明?何况区区之行歌体的《剑歌行》哉?

  三峡刘星冒昧引用如下几行诗句谈谈金樽明月之“行剑”也。

  “闻鸡起舞健身影,落日孤灯伴书眠;我有一剑常在手,漫卷诗书胜神仙;长剑不识君王恨,浊土一杯忠骨寒;九曲黄河依旧景,一代豪杰换新天”,抽取诗歌中零星的散句,捏合在一起琅琅而歌,居然还是铿锵悦耳,足也。

  这几句诗行,分明在构建一只进取之剑。

  一个逐级呈递的积极的向上的而渴望有作为的进取之剑。曰健身之身剑,曰阅历之书剑,曰请柬之血剑,曰浩气之豪剑。换句话说,金樽明月的《剑歌行》是通过“四步阶梯、乘级而上”修炼“剑气”的过程,来表诉诗人对志高境界的追求。这样写既顺应了诗人对剑道的客观认识,也展示了对“心中的剑道”的无限期待和追求。

  试想,身佩长剑必然是外练筋骨,内修美德,进而“舞剑致世”。这也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正是羽扇纶巾风袅袅,剑舞天下神奕奕的大好时节,无奈时序已非,岁月更替,此剑行至极处终易手。所以才有:“若是天公知我重史念雄才,肯将清照江东还。若是明月照我思景望环宇,今曲定胜古琴弦。”

  在豪放洒脱的行云流水的最后露出的破绽,是个人的悲戚,也是时代的必然。

  所以她只好如此长叹“九曲黄河依旧景,一代豪杰换新天”。这里面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劝天公重抖擞”,这句话不仅对青年适合,也对所有有抱负的人才的奢望。当然对金樽明月这样优秀的才女同样合适。

  这万端无奈,这时不我与,这稍嫌英雄气短的伤逝,对比 “挥舞方猷”之心,对照曹孟德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很有代表性,也成为当代杰出的中年学子的通病。这就是金樽明月的《剑歌行》不是精品,而是奇品的缘故。

  心有不甘,情非所愿。不仅表现在三十年后的作品中,也清清楚楚的写在她的早期的作品中,比如《秋声赋》有这样几句,分布于各处。

  “恋之不舍才欲同归去。将军开怀收花扮秋景,今朝吾随将军去矣,风萧萧兮草萋萋。”至少从上面的几句引文中略见端倪吧。与其说是悲秋,更多的是和文姬出塞悲壮故事的再现。如果说《剑歌行》有巾帼豪气、剑气、霸气的阳刚之美的,《秋声赋》则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这个巾帼女子是如何进化到那种“集豪气为一身,化柔情为剑气”的端倪来。

  要知道,那可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试想一个才华洋溢的女子,在那激情燃烧的豆蔻年华却只能选择,或者是没有选择,卸下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