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梅钢额外债贷钱款给市锻压厂,但从第四个月起,市锻压厂除了要维持自身运营,每个月还要额外归入四五十万的债务,压力依旧不小
    市锻压厂成立的时间,不比市钢厂、梅钢稍晚,早初是生产轴类锻压件待东华钢铁产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初成规模时,市锻压厂的主营业务又转向为钢铁厂制作各型非标钢结构件
    市锻压厂的规模看上去不大,近年来困难很多,造成的因素很多,但跟整个淮海省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钢铁产业没有怎么大发展也有直接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市锻压厂既是梅钢当下的供应商,又是梅钢未来潜在的客户这也是去年年底,沈淮强势介入市锻压厂的主要原因
    沈淮跟赵东他们研究过赵益成领导下的市锻压厂,虽然受三角债务严重拖累,一直难以扭亏为盈,也无法扩大业务,但自我整治后的生产秩序,在全市那么多的国营厂里,也要算好的
    也恰恰是赵益成等人通过举报等手段斗争,联合工人,强硬的将严重贪腐的前厂长等人送入大牢,他们跟市里的关系不和睦,但在工人中较有威信——这些都符合沈淮在东华挑选合作者的特征
    当然,沈淮考虑到梅钢跟市里糟糕的关系,想要直接收购市属国营厂的阻力可能会很大,故而才迂回到债务问题上,逼市里就范
    梅钢厂建设前期,向市锻压厂下的订单,就过其去年业务量总和
    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结构件交给市锻压厂就近加工生产,能降低梅钢厂的建设成本,而重要的方面,钢结构件,特别是用途广泛的钢结构,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的型钢产品,国内外大多数钢铁企业,就直接控制生产型钢产品的重工企业,扩张市场占有份额
    沈淮考虑先恢复市锻压厂正常的生产秩序后,直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由对其进行控股,专注发展标制型钢产品,丰富梅钢的产品线,以此突破目前仅能向市场供应螺纹钢的单一产品格局
第三百六十四章 场面难看
    到五月中旬,西尤明斯钢铁厂炼钢线就大体拆除完成,重达三万六千吨的炼钢设备装箱后转运到伦敦装船。
    虽然赶上英国港口工人五月大罢工,相关的报检、报关等工作被迫中止,大批设备都被迫滞留在伦敦港口,但第一批设备赶在罢工大规模掀起之前,完成报检等手续,启航运往国内。
    与此同时,在结束设备拆除工作之后,西尤明斯工业集团伯明翰炼钢厂总经理戴维艾伦等人,随同伯明翰经贸团,接受沈淮及唐闸区招商局邀请,到东华进行访问考察。
    五月下旬,由英国海运公司负责装运的第一批设备抵达梅溪港码头,这也是梅溪港码头建成之后,第一次在渚江水位高涨时尝试着停靠三万吨级的海轮。
    无论从梅钢新厂建设、梅溪港发展以及以梅溪港工业园区为中心带动的东华东南区域经济发展,这都可以说是进入新的阶段。
    淮海省招商引资工作相对滞后,从工业发达地区以经贸团的方式邀请多名投资商同时入境考察投资环境,在淮海省还罕有先例。
    除了东华市给予额外的重视之外,副省长宋炳生也于五月二十八日到东华来,代表省委省政府会见经贸团成员,也于二十八日中午,在东华市区官员的陪同下,赶到梅溪港码头参观卸载作业。
    在新厂基础桩基工程完成之后,就要先行安装大型结构件,故而第一批运抵国内的炼钢设备,都是粗大笨重的结构件。
    有些结构件,即使在分拆之后,跨度依旧长达二三十米,重逾数十吨、甚至上百吨,这对新成立的梅溪港务公司是个大考验。
    当管理跟不上时,卸载现场就难免显得有些凌乱。
    同时这些大型结构件,无法装箱,本身在拆除跟装运时,也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精细的保护,长达数月的时间都暴露在外部环境之下,就难免显得锈迹斑斑,卖相很不好看。
    相对难看的场面,就引起随行参观官员的议论纷纷:
    “这批破铜烂铁,运到国内来,能重新组装成生产线吗,不要是给英国佬骗了?”
    “不管能不能成,关键这批设备便宜啊,听说也就比废钢稍贵一点。”
    “便宜个头?你以为把设备买下来就完了?拆不要钱,装不要钱?我听说将来的调试都要请英国的工程师。这跟国内不同,国内一个工程师打死一千块钱一个月;请人家的工程师,一个人一个月就要花费上万美元。买了设备还不算,还要从英国进口相关的技术,这笔费用就是数百万美元;就连运回到国内来,都要用英国的海运公司。梅钢报了个数据给省经贸委,据说新厂建设好,支付给英国人的外汇,差不多要三千万美元,哪个便宜哦?这天下从来都只有错买,没有错卖的道理,你以为英国佬都是傻子啊,白送设备给你?”
    “也是哦,听说这些在英国都是要报废的设备。不过怎么说,现在谁到地方,不是先把场面撑起来?只要场面好看,政绩有了,谁管将来厂子能不能建成,建成后能不能运行起来?运行起来赚不赚钱?”
    宋文慧回头看了一眼,这些在后面口无遮拦的官员,大都是淮海省经贸系统里的。他们挤眉弄眼的议论着,好像在跟西尤明斯的交易里,藏着他们自以为是的龌龊事。
    宋文慧注意到四哥的脸色很难看,好像是强忍着性子,先把既定的参观活动进行下去。
    省里这次让宋炳生带队到东华来,可以说是出于某种善意。
    东华这段时间来,经济上确有很大的发展,跟宋系对东华地区大规模、扎根式的渗透有直接的关系;而梅溪港工业园现有的成就,就直接由沈淮一手促成。
    省里其他人不知道沈淮跟宋炳生的关系,但田家庚、赵秋华是清楚的,让宋炳生带队下来,也可以说是对宋系的示好,不在乎宋系的势力在东华这一隅之地得到多大的加强。
    只是宋炳生之前负责省农业工作,管不到经贸系统,但这次下来要英国投资商洽谈合作,省经贸委的官员,自然要有一些官员随行。
    省经贸委的官员,虽然尊重宋炳生是副省长,但官不如管,他们对宋炳生还谈不上有太多的敬畏,所以讨论什么话题都相对随意一些,不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宋炳生会给小鞋穿。
    当然,他们要是知道宋炳生跟沈淮、跟梅溪港工业园的关系,多少会收敛些。正因为他们不知道,故而言语间的揶揄语气,就有些肆无忌惮,也压根儿就不管地方官员的感受,甚至还妒忌沈淮等地方官员。
    对省经贸系统的官员来说,沈淮等梅溪镇官员,要比他们要年轻得多,就已经是副处、正科;而地方上的副处、正科,显然又要比省直机关的科处实权要大得多,能捞到的实惠要多得多,怎么会让他们这些在机关磨屁股十数二十年才混到科处级的机关官员,心里舒服?
    宋文慧又看了看沈淮,沈淮袖手看着码头外的苍茫江天,似乎对这些人的议论充耳不闻,也没有说要看他爸脸色的意思。
    宋文慧心里一叹,对于不懂行的官员来说,看到这么一大堆锈迹斑斑的结构件,散乱的堆在码头上,换了谁都会心底凉上一截,大概也会从心底对梅钢新厂的前景悲观失望,但是想要让不懂行的官员理解工业体系的运行,显然也是一件困难、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谭启平陪同宋炳生等人登上英国海运公司的散装海轮参观,宋文慧落后一步,压着声音跟沈淮说道:“小姑这次可能是给你帮倒忙了……”
    沈淮笑了笑,说道:“梅钢在新厂建成之后,就能证明自己,也不差这一年半载。以后这也能让有些以前只会坐办公室的官员知道,有些事情比他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些,小姑,你说这是不是也能算个好事?”
    宋文慧笑了笑,知道事情已经至止,想反悔都没有可能,只能往前看。
    孙亚琳撇撇嘴,沈淮本来就不同意让省里的官员过来参观作业现场。
    对于知道工业体系运行细节的人,就算把一台彩电外壳拆下来,面对一对零件也能看出其中之美。但对于另一部分人,他们只能看光鲜亮丽的外壳,要是让他们看到里面的散乱零件,心里不凉一截才叫见鬼。
    现在把大半个炼钢线,重近两万吨、将近万数的结构件,都堆放在码头开阔的堆场上,场面能好看那就真是奇迹了。
    倒是宋文慧开始没有想太多,而是想着热心的、千方百计的缓和沈淮跟宋炳生之间紧张的父子关系,希望宋炳生看到沈淮在梅溪镇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做出的成就有这么大,能改观对沈淮的印象,主张把对梅溪镇的参观安排得更深入一些,但也没有想到会起了反效果。
    这些大型结构件,在长达四五个月的拆装及运输过程中,根本不可能进行精细的保护。什么大铁块暴露在湿度那么大的环境,不会绣迹斑斑?
    但只要这些大型结构件的锈蚀程度可控,在运抵建设工地之后,再一步的进行除锈、防锈处理,一样可以投入使用。
    这对梅钢新厂建设来说,将节约大量的建造时间。
    一座年产能六十万吨的钢铁厂,通常建设周期需要两年以上。虽然梅钢新厂最终投入的建设资金未必会少多少,但关键建设周期能缩短近一半,节约出来的时间效益就值半座厂,但是这些,跟不懂行的人,是解释不清楚的,他们能看到的,只是眼前一堆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
    宋炳生是强忍住心里的不愉快,参观完码头作业情况,之后的参观也是草草结束,然而回到尚溪园休息用餐。
    房间里只剩下谭启平、宋文慧、刘伟立、潘石华、胡舒卫、苏恺闻等少数人时,宋炳生也忍不住问谭启平:“老谭,你怎么看梅钢新厂项目啊?”
    谭启平只是一笑,说道:“没什么嘛,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算失败了,也能得个教训,就算是交学费……”
    他能说什么?他打开始就反对沈淮建梅钢新厂,但是沈淮一意孤行,无意区市意见,另起炉灶,他还不能强行弹压,这时候只能摊摊手说些风凉话罢了。
    “六个亿的学费,未免交得太贵了。”宋炳生唉声叹气道。
    “现在就下结论,太早了些吧?”宋文慧忍不住替沈淮辩解。
    “田、赵二人,哪个不想看宋家的笑话,这次让我下来考察,怎么可能会有好心思?”宋炳生听着下面的官员揶揄议论了半天,偏又不能摆脸色,心里也是窝了半天火,听到小妹宋文慧这时候还一心偏袒沈淮,也忍不住责怨道,“这么看来,淮能集团的步伐还是小一点为好。我们这个国家,交不起那么多的学费,宋家也不能有那么的笑话能给别人看……”
    宋文慧也是气闷,又不好当面顶回去,要四哥不要插手东电内部的事务,脸色有些难看的看向别处。
    “我说两点,”
    沈淮给摆了半天的脸色,他心里可以忍住不爽,但他爸那几句话说得太重,太过分,而且是当着谭启平、潘石华、刘伟立等人的面直接否认梅溪镇这段时间来的工作成绩,他不能视如无睹。
    他要是这时候不说话,潘石华他们会不会拿着鸡毛当令箭压制梅溪镇的发展步伐不好说,但这事传出来,对梅溪的士气就是一个直接的打击,而梅钢新厂接下来还要向省市的银行机构继续融借建设资金,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沈淮手按在桌子上,说道,
    “第一,梅钢新厂的建设,目前是独立于梅钢运作的,所以只需要对投资人负责,而不需要对地方政府负责。这也是当前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推动企业改制的一个主要目的。我们要建设‘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将来新厂要是建设失败,我向会投资人承担一切责任。第二,新厂建成之日,我会再邀省市领导过来指导工作……”
    沈淮这话一出,宋炳生脸色气得铁青。
第三百六十五章 田家庚的电话
    小小的休息室里,刘伟立、苏恺闻、潘石华以及新担任唐闸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的周岐宝,都是谭启平到东华后提拔、任用的嫡系,也可以说是宋系在东华的中坚力量,他们都知道沈淮跟宋炳生的关系。
    他们看着宋炳生出声训子,本来心里还想着这总能叫沈淮那桀骜不驯的性子稍稍受一下挫,他们哪里曾想到,沈淮直接要他老子以后少对梅钢的事情指手划脚。
    苏恺闻、潘石华是领教过沈淮一言不和,就会把手扇到对手脸上来的性子。他们虽然对宋炳生、沈淮这对父子当着他们面就吵起来,有些意外,但也能克制住不左观右望。
    他们甚至有一种看好戏的期待,看着沈淮心里暗笑:别人不好收拾你,你老子总能收拾你吧?
    刘伟立、周岐宝早初是作为省委组织部下挂到东华锻炼的干部,近期才给谭启平直接提拔到市委副秘书、唐闸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等重要岗位上去,之前对沈淮只闻其名,接触并不深。
    听来的传闻总当不得数,唯有亲眼看过才知其真。他们二人听沈淮对着他老子就如此口吐“狂言”,都下意识的往谭启平看过去,脸上讶异难掩。
    谭启平见宋炳生气得手足颤抖,只是笑着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啊,当真是比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性格得多。当然,有性格是好事,有性格才有闯劲。”谭启平虽然是东华市一把手,但沈淮跟宋炳生是父子吵架,他除了和稀泥劝和,也不能当着宋炳生的面,冷脸训斥沈淮不懂规矩。
    宋炳生知道他这个儿子的性子有多拧,所以忍了一路都没有对梅钢新厂指手划脚做什么评价,也是到尚溪园之后,看到身边没有什么外人,才忍不住说一两句,在他看来,也是希望沈淮能稍稍收敛一下,不至于让局面崩坏到彻底无法收拾的地步。
    他没有想到,沈淮非但不领他的好意,还当着这些人的面,要他以后少对梅钢的事指手划脚,他的老脸哪里还能挂得住?
    宋炳生当真是气得一佛升天,胸口有一股子邪火“蹭蹭蹭”的往上窜,横眉怒目,克制不住就要发作。
    宋文慧当然知道她四哥这是咎由自取,不懂装懂也就罢了,对沈淮不满意要找机会要教训他也就罢了,但不能这么没来由的发一通脾气而不管这会给梅钢带来多恶劣的影响。
    但是,宋文慧也不能真让沈淮跟他爸这时候当众就闹翻起来。
    除了他们这边几个人外,在外面的休息大厅里,还有省市区镇的官员,还有伯明翰经贸团的投资商代表,还有受邀陪同的富士制铁等企业的代表。
    要是沈淮跟他爸这时候就公开闹翻起来,就将彻底叫他爸下不了台,这对沈淮,对梅钢的影响将会更恶劣。
    宋文慧要给她四哥台阶下,就不得不板着脸,拉了沈淮一下,严厉的说道:“你这是算什么态度,你怎么可以这么跟你爸说话?”
    沈淮知道小姑是对他好,但心里也闷着一股气,坐在那里,盯着地上的大青砖看,沉默着不吭一声;孙亚琳低头摆弄着看手指甲上的涂了鲜红指甲油,这时候她知道也不能再去火上浇油。
    有宋文慧、谭启平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宋炳生的脸色才稍好看些。
    这时候宋炳生的秘书郑峰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手机,他注意到屋里有些异常,觉得奇怪,但没有多问什么,而是直接走到宋炳生的跟前,将手机递过去,说道:“田书记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田书记要跟你通电话。”
    宋炳生也顾不上对桀骜不逊、当众让他下不了脸的儿子发脾气,接过手机,要谭启平他们坐着不要动,他走到一边去接电话。
    谭启平看宋炳生接电话时,脸上透出疑惑不解的神色,心里奇怪:田家庚这时候打电话给宋炳生做什么?
    宋炳生挂了电话,将手机递还给秘书郑峰,脸色难看的对谭启平说道:“田书记对这次的经贸洽谈相当重视,要求东华市要尽可能跟伯明翰保持经常性的经贸、文化交流;要是能争取缔结友好城市,那就是更好的结果……”
    谭启平有些发愣的站在那里,脸色讪然。
    看到沈淮一意孤行,结果只是从伯明翰运回来一堆“破铜烂铁”堆满码头,说实话,谭启平心里也凉了半截。但他同时又想到,沈淮要在梅钢新厂上栽一个大跟头,能叫他张狂的性子彻底熄火,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故而他今天对所看到的一切,都能淡然处之,甚至劝宋炳生不要为这事恼火,交学费得教训而已。
    田家庚突然打这个电话过来是什么意思?
    谭启平当下心里也是又惊又疑。
    刘伟立、潘石华、苏恺闻、周岐宝等人都深感意外。
    作为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在国际上有着比东华,甚至比徐城都高得多的地位。
    在这一次的经贸团里,除了马克艾伦作为伯明翰市议员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外,迪马布鲁克、格林菲尔德等人,都是伯明翰颇有名望的实业投资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