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仁爱和真诚构筑人类精神家园:中国人的信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一下,瞻仰圣像,在圣墓前庄严宣誓,立志以弘扬大道为己任。第二次是告慰。在人生暮年之时,回到圣城,再次拜谒圣墓,亲口告诉先师,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名儒士应负的使命,没有辜负他的嘱托,先师就会允许我们与历代圣贤为伴,进入永恒世界。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每年春秋季节要去参加祭祀先师和历代圣贤的释奠礼。在传统节日和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应礼拜、供奉先师和自己的先人。遵守儒家日常规范,随时将自己的心得和宝贵信息传递给其他同道。参加儒学活动之时要熟悉一下“三合”“五成”等知识。这是民间儒家信仰的财富,被称为儒学复兴的“珍宝”。儒家文化在宏观上有三种统合,可以保证文化传统的纯正,即“三合”:“圣贤合德”、“庙宇合情”、“学理合志”。圣贤品格是学子修身的典范;庙宇道场是同道心灵境界的塑模;学理大义指明学子奋斗的方向。儒学是生命之学,学儒学就是学做人,人人可以成圣贤,人人必须学圣贤。儒家注重礼,庙宇是礼仪的场所,用来塑造诚敬之心、神圣之情,信仰需要神圣的氛围,那里也是学子悟道的宝地。传递真理的载体是经典和学理,“志于道”,就是要领会经典义理和师长的教诲以确定前进的方向,树立自己的宏伟理想,人生目标得以明确。“五成”是五种保证信仰在生活中确立的条件。即“圣、言、礼、心、福”。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物质文化的寄托。儒家自然要有先师的圣像、圣物等供人瞻仰,简称为“圣”。活动中必不可少地要有言语信息。诵读经典,宣讲祭文,各种场合需要表达情感的贺词,祝福词等都不可缺少,简称为“言”。庄重得体的礼仪体现着儒家特有的文化传统。古礼中有揖礼、叩拜礼;新礼有五拜礼、“鼎礼”等,共同组成了“礼”。没有正确的心态就无法实践信仰,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爱民族传统,无论是行礼还是读经,都需要一颗诚敬之心。服饰的“服”谐音为“福”。指儒家学子应该有自己的服装,礼仪佩饰。如徽章、像章、“儒襟”和各样吉祥饰物,可以表明身份,增添福气。儒学是知识的海洋,是供智慧驰骋的天地。儒家经典读之不尽,走进儒学就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和谐和美的世界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有缘人自会识得至宝。当我们找到自己的彼岸后,一定记得要与自己的亲友们一起分享。
  王少农:感谢炎平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儒学课。经您的讲授,我们知道了儒学是和谐的力量,学习儒学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无终食之间违仁”这三重境界,忠恕与仁爱之道是先师留给我们的普世价值观,要继承。您为我们介绍的民间儒家信仰“三合”、“五成”的知识,值得大力推广、践行。让我们在先师的圣灵引导下恢复信仰,完美我们的人生。谢谢炎平老师。
  

四 茅于轼:人生的意义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1)
题记:茅于轼老师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学家与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对伦理道德与信仰有深刻研究,其理论建树与道义心赢得普遍尊重。1998年秋天,王少农初识茅于轼老师于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后来协助陈大鹏先生出版茅老师的著作《生活中的经济学》。多次受教,是茅老师的忠实读者与晚辈学生。茅老师谈信仰很有经济学家特色,从复杂的社会现象回到人本身,谈理念,讲现状,从人生中揭示信仰的意义,饱含对中国文化与华人社会的理解,是长者之言,是哲人之言。
  ○说人生
  再过两年我就要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快走到尽头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地浮现,起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到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也会过得更顺利些。这也难怪,人生意义,或者人生目的的大问题不是没人研究,恰恰是研究的人太多,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搞得大家稀里糊涂,索性不闻不问,过一天算一天拉倒。我不是说人家的研究不对,没有价值。而是太抽象,太高大,过于理论化,没法付诸实践。我们需要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这个答案要能够清楚地指导日常的所作所为。现在我把这个思考了好几年的答案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答案很简单,复杂了就没用了。它必须是简单的。这个答案就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需要稍微说明一点,什么是享受人生?我的意思是:人生一世所得到的快乐总量极大化。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享受极大化,而一生一世的快乐总量极大化。这儿所说的享受不光是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包括主观的满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而是既顾现在,更顾将来。人们要追求健康长寿,因为长寿的人活得更长,当然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要远离有害的环境和物质,这些事物会减少你的快乐。行动要考虑后果,不要贪图一时的痛快,遗患无穷。要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为什么?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也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该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所谓“君子成人之美”,这是孔夫子留下的格言。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帮助别人享受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用这条信条处理周围的事情,会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高兴。凡是碰到难于决策的事情,想一想怎么能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答案就有了。有了这样的信条,养成了习惯,用来对待父母子女,妻子朋友,同事或领导,并且用它来处理自己在公务上的问题,你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就会远离烦恼,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享受人生,这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谁不愿意享受啊。但是有人批评说,这个目标太自私,至少也是太庸俗。大家只管享受,国家大事,世界和平谁来关心呢?我想说的正好就是:享受人生是世界的头等大事,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我们不要被别人误导,去做妨碍别人享受人生的事,去做愚蠢的事。恐怖分子身上绑了炸弹去炸别人,自己不享受还妨碍别人享受,真是愚不可及。可是恐怖分子还自以为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人生的最崇高的目标,是最值得为之牺牲的事。也不光是恐怖分子如此,二战时的一些日本兵来到中国杀人放火,作恶多端,害人害己,还自以为是效忠了天皇,光荣得不得了。我们在“文革”的时候,一些阶级斗争的积极分子,把别人斗得死去活来,自己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样是愚不可及。如果有许多人都被坏人误导,这个世界真就不得安宁了。享受人生的目标不但是个人与个人相处的原则,同样也是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相处的原则。两岸关系,中日关系,劳资关系也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来处理。其他的考虑统统都应该让位。懂得这一点我们的世界就会平安得多,幸福得多。还要不要牺牲?牺牲应该尽量避免。但是如果一个恐怖分子要拉响炸弹,我一定要扑向前去,减少伤亡。之所以要牺牲,正是因为有人受了蒙骗,要害别人。如果没有这些受蒙骗的人,牺牲可以少多了。当然还是会有一些需要人牺牲的事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有时候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但是这种情况一个人一辈子也未必会碰上一次。现在人世间绝大部分的冲突都是人跟人的矛盾引起的,是愚蠢的人之间发生的,不是智者之间发生的。懂得享受人生,就不会有无谓的牺牲了。懂得享受人生,而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我发现的至理名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 茅于轼:人生的意义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2)
○说和谐
  和谐,当然不仅仅是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和谐,官员和人民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和谐。个人之间的和谐也同样遵循一个道理,即人跟人平等,人和人没有区别。所以道德的基础是设身处地,体谅别人。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道德的金律。它的出发点就是人与人平等,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我所提倡的“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以及延伸到“也给你不爱的人以自由”,就是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思。遵守公共秩序,就是平等的原因。高谈阔论,目中无人,排队夹塞,随地吐痰,都是突出个人,不平等,搞小特权的表现。大家都说中国人到外国旅游,往往高声喧哗,不文明,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都是素质低的表现。也就是没有人与人平等的观念,不把别人看成和自己同样的人。几千年的皇权社会把中国人培养成了不平等的习惯。要么当顺民,要么当暴民。受压迫时逆来顺受,得机会时欺侮别人。我们反对官吏的特权,但是一旦自己有点权也想搞一点。官员都是百姓变的。这样看来,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全民族的教育过程。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也要向外国学习,赶上世界潮流,同时也是恢复中国良好的传统道德。
  ○说快乐教育
  使人快乐是一门大学问,再没有什么学问比它更重要了。创造快乐的事业是最伟大的事业。我们应该看到,改革以来财富的生产增加了近十倍,可是大家的幸福感却没有十倍,甚至于还减少了。这值得我们密切注意。社会的不稳定,利益的冲突,矛盾的激化,犯罪的增加,说明虽然财富方面有所好转,但是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快乐而不光是财富。财富固然有利于快乐,但也不尽然。有时候钱多了快乐没增加。尤其是一个人收入比较高的时候,财富跟快乐并没有直接联系。我们要追求快乐,而不光是财富。我想我们已经进入到这样的阶段。我们要注意如何追求快乐。追求快乐虽然是人生第一目标,可是我们中绝大多数对此并没有研究,连一般的道理都没有人给我们讲过。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从来不讲。因为他们自己就没学过。老师往往用叫人痛苦的方法教学。这说明他自己就不懂如何追求快乐。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时代,不是财富极大化,而是快乐极大化。财富怎样极大化?简单说就是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受损失,而让至少一个人更富足。全社会都用这样的原则处事,财富就极大化了。快乐的极大化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不快乐,同时至少有一个人更快乐。全社会都这样处事,快乐就会极大化。我们经过了“文革”,那是全社会痛苦的极大化。没事找事,斗别人,使别人痛苦,同时没有让任何人变得快乐一点,全社会的痛苦达到极大化。我建议,要把快乐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从小学到大学,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自始至终都要围绕快乐的目的。政府的政策必须符合快乐原则。世界上一切人际关系,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际关系,都要以增加快乐为最高而且不可动摇的普遍原则。如果大家都能同意,我相信全世界将进入一个远比过去更为幸福的新时代。
  ○说财富
  我们讲道德有根本的原因。因为财富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快乐或者幸福才是最终目标。财富只不过是得到快乐的渠道之一。何况有时候财富不但没有使人快乐,反而陷入了痛苦。许多人追求财富,把自己交托给钱,做了钱的奴隶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钱是有了,但是快乐没找到。
  ○说华人精神
  华人不忘自己的文化和祖先。华人有很强的抱团精神。这种精神的源由,应该就是中华文化,包括语言、历史、儒教精神。我们天天都在享受这份遗产,但是并不觉得。一旦离开了它就会感到它的可贵。我在马来西亚华人协会上的演讲就是用普通话讲的。主持人是一位年轻女士,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能够纯熟地运用经典词汇。我想起陈水扁要“去中国化”,我不明白他怎么去得了。除非不说中国话,不用筷子吃饭,忘记孔子和炎黄,变成一个无根的人。
  ○说华人宗族教育
  东南亚国家的华人都有姓氏的宗族组织,他们每年活动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表扬奖励本宗族内学习好的子弟。孩子得到表扬当然高兴,家长的面子更有了光彩。这种一年一度的会议实际上变成一种竞赛,这对华人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说华人凝聚力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最值得一看的是明朝士兵的坟墓。郑和下西洋时,几次经过马六甲,留下许多士兵,据说有几千人之多。他们几乎都死在了异国他乡。他们为了生存肯定要从事耕作或别的生产活动,进而组织家庭。他们思念家乡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死后会嘱咐子孙不忘祖国。他们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死后的葬地得到保护,一直绵延至今。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政府曾经打算铲平这些墓地,被华人社会坚决反对。最后华人社会硬是集资把这块地买了下来,得到永久的保留。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说明中华民族有非常强大的内聚力。更可贵的是华人虽然自己抱团,但是不会伤害别人。可能得益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 钱理群:坚守自己的信仰,又尊重别人的信仰(1)
题记:著名文学家钱理群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发扬鲁迅精神,对塑造中国人品格做出巨大贡献,在广大青年中有着深远影响。钱理群老师是中国人信仰的传播者,既是现实批判者,又是理想播种机。1998年,王少农曾在北大百年校庆时作《太学赋》,献给了钱理群老师、乐黛云老师、季羡林老师、费孝通老师、授业师长王博老师等先生们。1999年撰《太学春秋》一文,细述了认识钱老师的经过。钱理群老师充满激情,听钱老师谈信仰是一种享受。
  ○说精神危机
  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一直至今还要坚持启蒙主义呢?这就涉及我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在我看来,人性是善恶并存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是引导人性向善的方面发展,还是诱导人性向恶的方面发展?“文革”就是把人性中的恶诱发出来,使其恶性发展。“文革”对人的毒害,主要是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仇恨,诱发人的动物性的嗜杀性。“文革”中许多群众暴力事件是令人发指的,各地对所谓“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 )”及其子女残酷打击,还有大规模的武斗,不同意见的群众相互残杀。一方面,进行所谓理想主义的教育,把年轻人都训练成极端的堂吉诃德;另一方面,又进行阶级仇恨教育,培育“夺过鞭子揍敌人”的“阶级感情”,把年轻人训练成狂热的“阶级斗争的战士”。“文革”一开始,就把学校里的校长、老师,都宣布为敌人。这回堂吉诃德面对的不是风车,而是“十恶不赦的妖魔”,他(她)们怎么不会挥舞着铁戈、长矛刺杀过去,致“敌”于死命?这对中国国民性的伤害是十分巨大惨烈的。最近二十年,把人的欲望不加限制地诱发出来。欲望的魔一旦被放出来,也很可怕,人们越来越多疯狂追求私欲,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不断,无情的利益争夺变得你死我活。我经常在想,一个不知道爱、不知道怕的民族太可怕了。一个社会常靠两个东西维系:“爱”之外就是“怕”。小时候,老一辈的人常说,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做坏事,将来要遭报应,这是粗俗的宗教观念,却无形中维护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底线。举例说,也许假冒伪劣产品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候都会存在,但假冒伪劣也有一个限度,就是不能伤害人的生命。我买的这件衣服是假货,穿了没有几天就破了,这当然坏,但不会因此让我丧命。这就是底线,超过线就是“伤天害理”,为社会所不能容忍,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即所谓“盗亦有道”,做坏事也是有规矩,有约束的。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底线被突破了。那么多的让人丧命的假药假酒,那么多的让农民颗粒无收的假种子,什么事都敢干,没有任何约束。我们经常用“无所畏惧”这个词来赞扬人,但我想,如果整个民族都无所畏惧,这就病入膏肓了。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破了,那么这个社会就难以维持下去了。我想这个道理大家是都知道的。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严重的民族精神危机,民族道德的危机,人心的危机。在我看来,这是当下中国最根本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