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空英豪-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射击后,塔台报出了偏后5米的结果,虽然已经取得了5分的优秀成绩,后面三发火箭弹就是打出十万八千里,也无所谓了。但张志宏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要求的不是5分的成绩,而是命中率。他知道在实战中只有真正命中靶标,才能消灭敌人,擦边只能打伤敌人。

    张志宏不亏是理论教员,当他知道第一发火箭弹弹着点的结果后,就迅速寻找原因,瞄准点的选择,瞄准的准确性,射击距离的控制,这是影响命中率的三个主要原因。前两点自己感觉还可以,就是射击距离可能远了一点,所以造成弹着点偏后。

    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要求火箭地靶的射击距离要比火炮地靶远一些,第一次大多数的飞行员都会矫枉过正,控制过远的情况会多一些,张志宏也不例外。



………【第一百二十九章:炮声隆隆(八)】………

    张志宏是一个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在第二圈以后,就主动进行了修正,连续两发火箭弹都打在了靶上。

    就剩一发火箭弹了,张志宏想把最后一发火箭弹也打进靶标,当他把中心光点对正靶标后,就努力想把中心光点对在预计瞄准点上,可是中心光点总在靶标上晃来晃去,就是不能稳定在预计瞄准点上。要是前几次,这样的情况,他就早按下发射按扭了,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作,想准一点,再准一点,结果射击距离比前几次近了很多,火箭弹发射出去后,落在了靶标的前面。

    当指挥员告诉他打前5米时,他真是有点后悔,他知道打前的原因,就是距离有点近,也知道造成距离近的原因,就是瞄准时间过长,真是不应该。要不然就是四发三中了。不过50%的命中率也不错了。

    着陆后,打完的同志都向张志宏祝贺:

    “老甘,真不错,你又创造了一项记录,祝贺你!”陈大壮真心实意的向张志宏祝贺。

    林超、大鸡,骡子等也都向张志宏祝贺。

    张志宏在地靶训练中拿了两项冠军,尽管不是很理想,离张志宏的期望值还差的很远,但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其他没有打完火箭实弹的同志也纷纷向张志宏取经,讨教瞄准点的位置和瞄准的要领,都想打出和张志宏一样的成绩或者超过张志宏。张志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感受全盘告诉他们,也希望他们能超过自己。如果大家都打得很好,也是他技术指导的成果,是对他地靶新打法的一次检验。

    只有程志显得有点尴尬,祝贺他是不情愿的,他不希望别人超过自己。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如果有什么人的事迹比他突出,都可能对他仕途的发展造成威胁,但事实上张志宏已经超过了自己,他祝贺别人就等于自己认输。不祝贺又怕别人说他小气,在战友中会造成不好的印象,对自己的发展也是不利。只好什么话也不说,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他觉得这样会更好一些。

    经过近半年的地靶训练,D团的地靶训练终于结束了。火炮地靶全团平均4。3分命中率38%;火箭地靶全团平均4分,命中率平均20%。全团的成绩良好,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创造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从此,张志宏也成了S师的知名人物,有点理论权威的味道。

    与此同时,张志宏爱人李娟的工作调动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在放暑假的时候,李娟办妥了一切手续,来到了军营。这对张志宏来说,可以说是双丰收。

    部队给张志宏分了一间家属房,原来是供一户居住的,由于家属方比较紧张,所以一分为二,给两家居住,大屋16平方米,给有孩子的老同志住,小屋只有12平方米,给没有孩子的新结婚的同志住。两家公用一个4平方米的厨房。

    12平方米的面积,放一张部队的双人床,屋里的地方就所剩无几了。还有一张办公桌,两个木凳子,是供学习用的。其他的用具什么都没有,有也没有地方放。张志宏在连城轮战时带回来一只樟木箱,本来打算放衣物,但听老同志说,樟木箱只能放毛的衣物,放其他布料的衣服,樟木气味会使衣物变黄,只好作罢。

    既然是一个家,生活必须品是不可少的,张志宏和李娟一起买来一只用柳树枝条编制的箱子,叫柳条包,买来两个锅、几只碗、几双筷子、几个大大小小的盆,就算是一个家的用具。

    张志宏找来几块砖头,垫在地上,上面放上几块木板,再把柳条包放上去,用放置衣物。两个锅,一个用来做饭,一个用来炒菜,大大小小的盆,有的用来洗菜,有的用来洗脸,有的用来洗脚。

    这就是一个“家”,这就是一个家的所以家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这样,屋里也已是满满当当。

    不光是张志宏家这样,其他的老飞行员也都是这样。所以张志宏也没有什么攀比,也没有什么不平衡。

    两人虽然生活在了一起,可还是离多聚少,除了节假日能在一起吃个团员饭,其他时间都是各吃各的。张志宏有空勤灶,一日三餐都在空勤灶吃,家里就剩李娟胡乱对付。晚上绝大部分的时间,张志宏在飞行楼就寝,家里也是李娟一人,跟没有结婚时没有随军时一样。

    可谓是:鸳鸯相会难上难,独有娇妻守空房。

    每天晚饭后,飞行员在空勤灶吃过了晚饭,都要回家去看一看。每当这时张志宏回到家里,就看见两家的家属都在厨房里忙碌,厨房的面积本来就很小,共用一个水池,也容不下更多的人帮忙。张志宏只有站在外面看他们做饭,等爱人做好了饭,端回自己屋里吃饭时,两人才能坐在一起。李娟边吃饭,边和丈夫说几句话。等到李娟吃完了饭,张志宏也该回飞行楼了。

    只有这个时候,也才是他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候,两人终于可以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交流一下一天工作的的情况,商量一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像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不过张志宏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心态的人,比起家属没有随军的同志来,他们还是要好一些。那些同志才是真正的牛郎织女,他们一年才能和爱人相会一次,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遇到了训练任务紧,或者有其他任务时,连这一个月相会的机会都没有。

    李娟在部队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知道了部队的一些情况,也知道了飞行是一个危险的行业,所以每次张志宏回家后,李娟问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累不累,飞什么课目,有没有危险。张志宏也都会说,很好,没有什么危险。只有这时,张志宏才感觉到有亲人关心的幸福。

    但是,张志宏的心里也感到一丝丝的内疚,李娟跟了自己,自己不但没有给她幸福,还要她天天为自己担心。但是,这就是飞行员的家庭生活,为了飞行事业,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也不能顾那么多。但是他也暗暗的下决心,在离开飞行对伍后,对欠李娟的,一定要加倍的补偿。



………【第一百三十章:炮声隆隆(九)】………

    D团的地靶训练结束后,C团的新飞行员又补入D团,进行新机种的改装训练。在新飞行员中,张志宏意外的发现了邱繁荣,他们在空军预备学校是一个班的。当是转校到航校飞行时,同一个班的只有张志宏、陈大壮、林超、程志、赵贺勋等人转了校,剩下的留在了空军预备学校,没想到,几年后,又到了一起。

    陈大壮、林超、程志也发现了邱繁荣,大家在一起互相问长问短,觉得格外亲热。原来张志宏他们第一批转入航校后,过了一段时间,剩下的人员也都分期分批的转到航校去飞行。邱繁荣基本上是空军预备学校的最后一批转入航校的,他们走后,其他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不合格的,全部淘汰了。第一批转入航校和最后一批转入航校的,前后整整相差两年的时间。

    “热烈欢迎新飞行员!”陈大壮拉着邱繁荣的手,开着玩笑。

    “向老飞行员学习!”邱繁荣同样报以玩笑的话。

    有了新人,张志宏他们这“十八棵青松”也就自然被推为老飞行员了。

    新飞行员要进行改装训练,老飞行员的训练要让位于新飞行员。尽管老飞行员还有很多课目没有飞,但培养新人是大事,只有他们训练出来了,一个团的战斗力才提高了,才能担负各种任务,就像他们改装完后去担任轮战任务一样。

    为了教学和战斗值班的需要,也为了使老飞行员也能有新课目飞,“十八棵青松”要被逐渐的培养成长机、教员。培养长机、教员也是歼击机部队的新课目。培养长机比较简单,由中队以上干部检查,也就是由被培养者在长机位置起飞,在空中作一些动作,检查者在僚机位置观看前面被检查者的动作,是否符合长机动作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在训练日志上签署意见,然后按照批准权限,由领导审批,就可以确定为长机,就可以担负带队的任务。

    长机有双机带队长机,有四机带队长机,当双机带队成熟后,再经过检查,确定为四机长机。没有经过长机培养的飞行员,无论多老,都只能当僚机。

    教员的培养就比较复杂,要一个课目一个课目的去培养,而其中最复杂的是起落航线的教员培养。教员的培养都在教练机上进行,带飞新课目时,学员在前舱,培养教员时,被培养者要在后舱。

    在后舱位置,起飞着陆的动作过关了,就被批准为起落航线教员,然后再培养特技教员、编队教员、复杂气象教员……,凡是自己飞过的课目都可能被培养成教员。

    培养指挥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只有副大队长以上的领导干部才有资格。

    飞行员的最高境界是四种气象的教员和四种气象的指挥员。这就像一个人的学习历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讲师——教授——博导。四种气象的教员就是飞行部队的教授,而四种气象的指挥员就是博导。

    张志宏有幸被培养为长机,并安排教员的培养。在航校时大家最怕当教员,因为那将意味着永远的留在航校,不能到战斗部队成为一名战斗员。到了部队,大家的心情恰恰相反,都希望成为一名教员,成了教员,就表示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已经成了一名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成熟的飞行员,是一名真正的战斗员。

    但是,部队的飞行员不是人人都能当教员的,必须飞的比较好,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才能被培养为教员。张志宏能够确定为教员的培养对象,说明各方面的条件已经达到了教员的标准,能够完成教学的任务。

    培养教员,说白了,就是学会教练机的后舱飞行。其他课目的后舱飞行和前舱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前舱的动作比较标准,在后舱也一样能够作好,最难的是起飞着陆。

    起飞着陆是教员的最基础的课目,也是最关键的课目。其他的课目带飞一次就过关了,但是起落航线的飞行要带飞好多次,才能掌握。而在起落航线的飞行中,难点还在方向的判断和修正。

    在前舱飞行时,飞行员的视野开阔,起飞和着陆方向的判断和修正并不是什么难题。可是在后舱,由于前面被前舱的飞行员和座椅当住,根本看不出去,要看方向好不好,只能从两侧判断,要不断的活动头部,根据跑道露出部分的宽窄来确定方向的好坏。

    知道了重点,就能抓住重点。张志宏自从航校毕业到部队后,每一个新课目的飞行,他都是抓住重点,认真研究解决,所以每个新课目的训练掌握都比较快。这次教员的培养也不例外,很快就过了关。

    领导为了锻炼新教员,也有意识的选择一些飞的比较好的新飞行员,让新教员去带,课目的选择上,也是一些空域里的课目,如特技、编队、仪表等。因为这些课目都是新飞行员起落航线单飞以后的课目,回来落地没有问题。

    张志宏通过对新飞行员的带飞,也感到,部队的教员不像航校教员那样手把手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很多课目,新飞行员在航校和C团都飞过,都知道动作的操纵要领,在新机种上也都能比画下来。教员的作用就是起一个安全保障作用,个别动作,新飞行员实在做不好的,教员才示范一次,所以也没有什么难的。

    关键动作还是回来的着陆,但是新飞行员的着陆动作已经由老教员带飞过关,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带飞别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俗话说,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通过带飞新飞行员,张志宏的教学水平也大有提高,特别是教练机后舱的着陆动作,提高的更快。在判断方向,修正方向,拉平着陆等动作上,张志宏逐渐感到得心应手了,心情也不是那么紧张了。只有这时,张志宏才真正感到,我是教员,我可以驾驭一切,就是前舱没有人,我照样可以把飞机驾驶回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炮声隆隆(十)】………

    “十八棵青松”从选飞入伍,到航校学飞行,再到部队成为一名飞行员,大家都是带着一个新字。新兵——新学员——新飞行员,除了技术上略有差别外,其他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可是随着再一批新飞行员的到来,他们头上“新”字的去除,差别就显示出来了。

    驴子程志、大鸡等几名同志被优先提拔为中队长,就分出了高下,有领导,有教员,有老飞行员(有的并没有被培养成教员),同时也在同批战友中掀起了一阵波澜。大家认为应该提拔的,却没有提拔,不应该提拔的,却提拔了。

    张志宏在全团的地靶训练中出了很大的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全师也小有名气,在大多数同志的心目中,理所当然是第一批提拔的对象,可是却没有他。驴子程志是领导的红人,大家觉得是在预料之中,可是大鸡并不是很出名,也被首批提拔重用,有些同志觉得不可理解。

    张志宏对于自己的任命,虽然有些以外,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他是一个能够调节自己心态的人。他觉得自己能当上飞行员,能走到今天,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当什么官,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他本身来自农村,祖祖辈辈都没有官运,他已经是最高的了。但是有几个好朋友却为他打抱不平。

    “老甘,你是怎么弄的,理论教员你是白当了,地靶训练力是白出了,到了当官的时候却没有你。”陈大壮首先为张志宏鸣不平。

    “那有什么呀!你还不是跟我一样。”张志宏在安慰陈大壮,也在安慰自己。

    “我跟你不一样,我在领导心目中就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兵,不上进,什么都不在乎,特别是上次跳伞训练摔坏了腿,领导对我的印象就一直不好。你说能提拔我吗?你就不一样了,一直是技术尖子,还是你跟领导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你没听现在流传的话吗?”

    “什么话?”

    “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什么意思?”

    “就是说,领导认为你行的时候,不行也是行的。领导认为你不行的时候,你行也一样不用你。为了能使领导说你行,还有一句名言。”

    “什么名言?”

    “叫,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也就是说,你要时刻和领导高好关系,要不断的宣扬自己的成绩。”

    “你从哪儿学来的那么多俏皮话?”

    “这不是俏皮话,这是事实。你看驴子,据说逢年过节都要到领导家去,平时有一点成绩就到处讲,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这不,就上去了。不像你,成天研究你的技术,计算你的数据,总是默默无闻。也从来不上领导家去,领导能用你吗?”

    “我听说在党委会上,团长赵俊生提过我的名,被政委祝耀祖否了,理由是飞行技术不行,在连城飞双机复杂特技时丢失过。”

    “那都是借口,祝耀祖是最看重个人关系的,你要是对他好了,你就是再有缺点,他也能找出理由说服其他成员用你。你要是对他不好,你就是再有本事,他也能找出你的缺点,一样不用你。你看驴子,飞行中没有出过问题吗?不照样提拔了吗?

    不过赵团长还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但祝耀祖是党委书记,他是副书记,说了不算。他们两人平时在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安排上有矛盾,祝耀祖也没有向师里少打他的小报告。这一次他也没有必要为了用人的是和祝耀祖翻脸。”

    “那到也是,我跟赵团长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在地靶训练中虽然为他争了光,但这都是工作上的事,是应该做的。不过我也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胜任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两个战友议论了一气,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起什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