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空英豪-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航医又告诉大家,这是沙漠里被旋风卷起的沙子,唐朝诗人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这个“大漠孤烟”指的就是这一个个的“沙柱子”。现在看这个柱子不大,但等到风力减弱,卷起的沙子从空中落到地上的时候,就是一座小山。

    张志宏听着王航医的介绍,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他们来的这个机场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沙漠。机场修建在沙地上,建起来没有几年。这里长年干燥少雨,多晴朗天气,很适合航校训练。

    机场距离第一次放原子弹的地方很近,叫14号地区,有200多公里,飞行时经常能到达它的边沿,但14号地区是地面的禁区,也是空中的禁区,飞机是不能到它上空的。

    机场的营房全是一色的平房,除了机场的指挥塔台是小二层的楼房外,营区内再也看不到楼房。

    在沙漠地带,滴水如油,刚建机场时,为水的问题发过愁,如果解决不了水的问题,就不能建机场。后来还是油田的工人老大哥按照打油井的办法,向地下钻探100多米,才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解决了用水的问题。为此还有一名工人师傅牺牲在钻台上,所以这水是来之不易的,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有了水,万物都可以生长,在营区的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的杨树,有手指头粗细,树坑里还留着刚浇过水的痕迹,显然栽下去的时间不长,但是却长得枝叶茂盛,给干枯的沙漠带来一些生机。这里的官兵决心搞好绿化,要在不久的将来,把这里变成西北的江南。

    同来的44名学员仍然分在两个大队进行训练,每个大队22人。张志宏、陈大壮、林超、程志等仍然分在一大队,并没有太大的打乱原来的建制,只不过和初教团相比,少了一些人。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被淘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队伍。

    事情并不像张志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到了高教团就可以马上飞行,前一期的学员还没有毕业,他们还得等待。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飞机了,每个人的手还真有点发痒。



………【第五十章 千锤百炼(二)】………

    闲下来的日子是比较难受的,他们已经深深的体会过这种日子。在预备学校的时候,成天坐在房间里学政治,那是一种多么难熬的日子。

    学校为了打发他们闲暇的日子,也为了让他们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决定让他们到学校农场去参加劳动。

    学校的农场位于祁连山下一个叫边渡口的地方,当时部队为了响应**的号召,有条件的部队要搞一些生产,生产一些农副产品,用于改善部队的生活,所以在边渡口建立了一个农场,作为部队的生产基地。

    原来这里是一片草原,靠着祁连山终年不断的雪水滋润,地肥水美,种什么长什么,同样的品种,个头比别的地方长得都大,大的土豆一个足有二斤多。

    这里不仅空军有农场,陆军也有农场,两家毗邻而居,互不干扰。每个农场里都养着不少的牧羊犬,体大如小牛,凶恶无比。白天全用粗粗的铁链拴在树桩上,晚上解开铁链,担当看家护院的任务。见到生人,就会狂吠不止,暴跳如雷,带动身上的铁链,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使人觉得毛骨悚然。

    陆军和空军的牧羊犬不遇到一起时,会相安无事,有时各自的主人带它们外出遇到一起时,稍不注意,就会扑上去拼命撕咬,要一决高低。各自的主人如不及时制止,就可能要出狗命。

    九月的天气,正是油菜收获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油菜已经硕果累累,饱满的果荚像一根根尖刺支楞在枝头,黄黄的枝叶使大地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有一群群的牦牛,黑黑的皮毛,像金色海洋里的一座座小岛。

    蓝天,白云,黄地,黑牛,再配上祁连山顶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组合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使人感到天高地阔,心旷神怡。张志宏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到农场的主要任务是收割油菜,这虽然是一项简单的农活,但除了张志宏和几个农村来的人外,其他的这些城市兵从来没有干过。

    每人领了一把镰刀,几十人排成一排,向着一望无际的油菜地前进。张志宏在家时干过农活,只见他左手抓住油菜杆,右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向后一带,一束油菜就被割了下来,接着左手再往长在地上的油菜移动,右手镰刀再上去,一下又一下,两手配合默契,很快一大片油菜就被割了下来。

    从城市来的陈大壮和程志等人开始不知道怎么干,看到张志宏的动作后,也学着张志宏的样子干起来。但是却怎么也配合不好,不是左手抓不住油菜杆,就是镰刀割不断油菜。一会儿工夫就累得满头大汗,左手被油菜的果荚扎得生疼,拿镰刀的右手也磨出了血泡。进度也很慢,几分钟后就落在了张志宏的后面。

    “张志宏,你怎么干那么快,我们的镰刀不好使。”陈大壮看了一会儿张志宏的动作,没有看出什么要领,在张志宏的后面喊了起来。

    张志宏从前面走了回来,换过了陈大壮的镰刀试了一下,并没有问题,再看他的动作,用的不是巧劲,而是用的蛮劲,镰刀不是削,而是砍。

    “你应当这样割,”张志宏边示范,边讲解:

    “左手抓油菜不能抓得太死,抓得太死了,不但抓不住几根油菜,还容易扎手,用左手轻轻的拢住油菜杆就行了。镰刀不能像砍树枝那样砍,要在往后拉的同时削上来,这样就省劲多了。你再试试。”

    听到了张志宏的讲解,不会割的同志都围过来边听边看。陈大壮用了张志宏的办法试了试,确实很好。

    大家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逐渐掌握了要领,很快一大片油菜就倒在了地上。

    陈大壮干得满头大汗,干脆脱掉上衣,只穿一件背心,摔开膀子大干起来。黑里透红的肌肉在阳光下闪着油光,胳膊上被油菜杆划出道道血痕,也不觉得疼。其他的同志也是伤痕累累,不是被油菜杆划伤了胳膊,就是被镰刀割破了手指。

    这里的天气一日多变,当地人总结出来叫“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早晨大家出来的时候,还穿着绒衣,干了一会儿,就脱掉绒衣换单衣,现在又全部穿着背心还满身是汗。

    一会儿功夫,天上飘来了几朵黑云,正当大家庆幸不受太阳暴晒的时候,突然大滴的雨点从天而降,紧跟着就是雷鸣电闪,一场暴雨落在了他们头上。大家来不及躲闪,一个个顿时成了落汤鸡

    大雨中还夹着冰雹,蚕豆粒大小的冰块砸在大家的头上、身上,又痛又冷。不好,赶紧找来脱下的衣服,罩在头上。广阔的油菜地,没有任何可以躲藏的地方,只有冒着大雨往回跑。

    脚下是浑浊的泥水,厚厚的一层冰块像大海边盐田里刚晒出的盐粒,晶莹透亮。大家在泥泞的田地里奔跑,脚上的军用胶鞋常被稀泥粘掉,不时有人滑倒在地,弄得满身泥水,狼狈不堪。

    天公好像在跟大家开玩笑,刚才还是雷鸣电闪,倾盆大雨,一会儿功夫又改成大雪飞舞,寒风嗖嗖。真像神话故事里得道的高僧或道士在那里作法,宝剑一指,大旗一挥,口中念念有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大家还没有跑回驻地,突然风平浪静,云消雾散,火红的太阳又挂上了蓝天,气温又慢慢的升高。

    “这是什么鬼天气,一会儿雨,一会儿雪,到底是夏天还是冬天?”

    大家不停地骂着天气。

    到了驻地,脱下了湿衣服,换上了干衣服,还不到收工的时间,大家又回到地里,继续去收割油菜。

    **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尽管经过一场大雨浇,冰雹砸,但大家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是每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他们感叹天公的神力,也埋怨老天捉弄人。



………【第五十一章 千锤百炼(三)】………

    在几十名年轻战士的20多天的努力下,农场大部分的油菜都已被割了下来,农场的拖拉机和汽车一趟趟的将油菜运回了场部去打碾脱粒。

    小伙子一个个被晒得黑黝黝的,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从外表看,谁都不会相信这些小伙子都是飞行员。

    割油菜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里也没有空勤灶可吃,为了保证大家的体质不会下降,经校领导批准,每天供给每个人一斤牛奶。牛奶是农场自产的牦牛奶,因为牦牛不是奶牛,每头母牛每天的产奶量比较少,但是奶却比奶牛的奶稠,到在碗里就像米汤水。张志宏他们在空勤灶吃饭时,每天早晨都有牛奶,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样的牛奶,稠稠的牛奶,带着香甜,就像快要化成水的冰激凌。一斤牛奶有两大碗,有的人全不喝掉,但是牦牛奶却是好喝不好消化,结果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还没有消化完,影响了吃中午饭的食欲。

    虽然辛苦,但是年轻人好动的天性没有变,到了每次休息的时间,都不是坐下来休息,而是互相打闹。

    又到了休息的时间,在初教团二大队的叫赵明军的学员想把自己拉下的进度赶一赶,还在弯腰割油菜。唐琪士上去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

    “休息了,你还干。”

    “别闹了,就差一点,我就和大家的进度一致了。”赵明军转身推了唐琪士一把,又回头继续割油菜。

    唐琪士见赵明军还不停止,又上去踢了一脚。赵明军一看不能再割了,就追着唐琪士打闹起来。唐琪士在前面跑,赵明军在后面追,眼看赵明军快要追上了,唐琪士就停下来有用脚踢他。赵明军看到唐琪士又来踢他,就用手中的镰刀挡了一下。

    这一挡不要紧,当唐琪士踢出的脚要落下时,脚后跟碰到了赵明军的镰刀,不幸的一幕发生了。

    唐琪士随着踢出的脚落地,人也坐到了地上,同时发出了一声尖叫。

    听到叫声,在地里休息的所有人都向唐琪士跑去。

    只见唐琪士痛苦的坐在地上,右脚后跟处全是血,鲜血已经染红了脚上的胶鞋,点点的流到了地上。随队参加劳动的王航医立即拿来药箱,取出里面的用具进行抢救。

    这时唐琪士的右脚已不能正常活动,整个右脚无力的耷拉着,王航医清洗完血迹才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唐琪士右脚的肌腱已被镰刀割断,断裂的肌腱像橡皮绳一样缩回到肌肉里,靠小腿的一端已经看不见了。王航医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头上冒出了冷汗。

    出了这么大的地面事故,唐琪士的飞行事业算是断送了,如果抢救不及时,不能把肌腱及时接上去,他的右脚可能永远就不会走路了。

    这种情况不得不使人不害怕,特别是担负着飞行员健康责任的航医,更是觉得责任的重大。

    赵明军得知了事情的严重后果后,也不知所措,只有蹲在一旁“呜呜”的哭:

    “唐琪士,我真对不起你,你踢我吧,你打我吧!”

    其他人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有围在唐琪士周围安慰他。

    “唐琪士,你要坚持。”

    “唐琪士,你要挺住,马上就会上医院的。”

    农场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非常着急,直问王航医该怎么办。

    “赶快弄车送医院啊!”王航医这时才醒悟过来。

    部队农场地处祁连山下,这里除了军垦人员以外,基本上是荒无人烟。农场只有一个卫生所,一个卫生员,水平还没有航医高,更不要说有什么医院了。

    但是情况紧急,再不进行抢救,唐琪士的右腿就彻底残废了。

    唐琪士的脚虽然经过了包扎处理,血是止住了,但肌腱没有接上,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向腿部萎缩,如果萎缩到一定程度,不够长了,就再也接不上了。

    农场领导通过电话向校领导求救,但农场离学校有几百公里的路程,靠汽车跑也要几个小时,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农场领导又向周围的兄弟部队求救,尽管他知道兄弟部队和自己的情况一样,场部只有一个卫生所,但他还是把死马当成活马医。

    真是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陆军农场的同志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情况,最近有一个野战军的野战医院到这里进行野战训练,就住在离农场60公里的地方,他们有作手术的条件和技术,可以送到那里去看看。

    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消息使大家欣喜若狂。农场立即派来了一辆大卡车,大家七手八脚的将唐琪士抬上了车,王航医又招呼了几个学员一同送唐琪士上医院。

    张志宏和赵明军扶着唐琪士坐在车厢里,让上身靠在两人身上半躺着,两条腿伸直放在车厢里,受伤的腿有王航医和陈大壮抬着,以减轻汽车行进中的颠簸。还有几个站在车上,作为备份人员,随时准备处理突然发生的情况。

    汽车在坑坑洼洼的田间道路上行进,每次汽车的颠簸都使唐琪士皱一下眉头。

    保护他的几个人也并不轻松,张志宏的腿被压酸了,也不敢活动一下,生怕因为自己的移动给唐琪士造成更大的痛苦。

    王航医和赵明军尽力保护着唐琪士的伤腿,他们俩跪在车厢里,四只手抬着唐琪士的伤腿,尽管如此,但当他俩每一次看到唐琪士皱眉,心里还是感到很难受,总觉得没有尽到责任。

    其他在车上的同志要换一下航医,但他就是不让,他知道,这所有人里边,只有他一个人懂得医术,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怎么去保护唐琪士的伤腿,让别人护理,他不放心。

    本来大卡车的车速并不快,加上路况不好,6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跑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对车上的人来说,比一个月还长。王航医心急如焚,唐琪士痛苦难挨,其他人也是又急又累,总嫌车速太慢。

    终于到了陆军野战医院,野战医院的陆军老大哥早已接到了电话,抬着担架在帐篷外等候。野战医院在外出训练时,总是带着帐篷,这也是他们训练战地救护的一个内容。要求他们要有快速转移的能力,每到一地,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架好帐篷,搭好手术台,进行快速救治。

    唐琪士很快被抬进了手术室。



………【第五十二章 千锤百炼(四)】………

    送来的还算比较及时,手术进行的也比较顺利,虽然是野战医院,但医生们治疗外伤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在战场上,比这严重得多的外伤,他们都能够医治。

    王航医向野战医院的军医询问了唐琪士的伤情,军医告诉他,断开的肌腱已经接好,将来走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功能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对于他来讲,不是一般的人,到底能不能飞行,一要看他恢复的情况,二要看能否通过体检。

    一场惊险过去了,唐琪士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大家的心情还是沉甸甸的。虽然唐琪士的伤不是很严重,但是俗话讲,伤筋动骨100天,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大家来说是宝贵的。如果说唐琪士还能飞行,但飞行进度已经跟不上了。航校的训练是争分夺秒的,这一期跟不上了,只有跟下一期。如果说唐琪士体检没有通过,面临的就是停飞,又断送了一个人的飞行前程。

    看来事无小事,谁知道一个小小的玩笑竟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都说飞行员是“宝贝”,宝贵就宝贵在能选上难,真正能训练出来更难,中间不知会出什么情况,就会断送一个人的飞行生命。

    这件事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对于影响安全的玩笑千万不能开,不然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于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故,学校提前结束了他们在农场劳动锻炼的任务,不过油菜也收割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点,可以派其他的地面连队去完成。

    参加劳动的学员又回到了机场,前一期的学员已进入了编队飞行,也就是说,再有几个飞行日,他们的训练就要结束了,等他们一毕业,张志宏这一批就可以接上了。

    上飞机的日子临近了,虽然和在初教团一样,并不学太多的飞行理论,但是飞机构造,性能特点,各个课目的实施方法还是要学一点的。虽然课目的名称一样,还是起落航线、特技、编队、航行,但是机种变了。

    在初教团时飞的是初级教练机,是螺旋桨的小速度飞机,现在所要飞的是喷气式的高级教练机。

    别看现在是教练机,这可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称雄一时的最先进的米格式战斗机。飞行速度比初教机快了好几倍,飞行高度也比初教机高出好几千,单就起飞、着陆的速度来讲就比初教机快两倍多。

    这些对于张志宏他们来说,初教机上学过的东西,除了飞行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