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伏寿、貂蝉、糜环等人纷纷欢喜。

    “二哥当了皇帝,大哥……呜呜呜呜……。”孙尚香大哭了起来,粉黛的俏脸顿时花了。

    步练师、大小乔三位南来的王妃,与孙尚香的关系最亲密,纷纷过去劝慰。“妹妹,前往不要生气,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好长一段时间,孙尚香才平静下来。

    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秦王驾到……。”内侍有些偏向女声的尖呼声中,唯一的男人秦峰,大步走了进来。

    “咦,都在这里!”秦峰笑道。

    金发的大美人黄月英,福礼中打趣道:“恭迎陛下,万岁万万岁……。”

    于是,月夫人、夫余娜、黛雅等人一起行礼。

    哎呦呦,秦峰心里一颤,他虽然十分待见这个称呼,但还需作出谦虚的姿态,急忙摆手道:“不可乱说,不可乱叫……。”

    蔡夫人笑道:“大王说的,怎么跟蔡琰姐姐一样。”

    夫妻连心。

    来日,秦峰来到王宫外宫书房的时候,典韦小心翼翼捧着一碗汤药,许褚也是捧着一个小玉碗,玉碗里是一枚龙眼大的药丸子。

    秦峰将大补丸吃了,就灌了一气大补汤,这些可是华佗、张仲景两张保命符给开的药,每天吃,加上锻炼,就能够长命百岁。别人若是这么说,秦峰一定嗤之以鼻,但华佗二人说得,秦峰每天都坚持。

    喝了药后,秦峰便感到神清气爽,心说有保命符就是好,绝对比什么炼丹强百倍,道:“什么时辰了?百官来了吗?”

    “可了不得了!”典韦咋呼了起来,道:“好大一群人,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将宫门围住了!”

    原来,百官递上请求秦王登基的进言书后,发现秦王没有回应,便个个坐不住了。今日大朝会,早早的就来到宫门外等待。各州要员也来了,好几百口子,将宫门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秦峰吃了一惊,立刻道:“这天气也够冷的,别在外面冻坏了,打开宫门让他们进来去正殿等候。”

    “喏!”

    “大王有旨,都别冻着了……。”

    少顷,军机处军师带队,百官来到了秦王宫正殿。百官们感激涕零,心说大王还关怀别让自己冻着了,说什么,今天也要让大王称帝。我等也好从龙立功,千秋万代。

    徐州刺史法正、司州刺史鲁肃、青州刺史陈群、衮州刺史糜竺、豫州刺史陈登,荆州刺史蒯良,冀州刺史钟繇,扬州刺史步鹭。镇守荆州的上将赵云、镇守合肥的上将张辽、镇守西凉的上将张郃、镇守汉中的上将徐晃。

    这些各地文武大员,获得秦王照准进京述职后,难得汇聚在了一起。

    “军师,大王的意思如何?”

    众人焦急中询问军机处首席徐庶。

    徐庶笑道:“大王不会拒绝的。”

    众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试问这天下,谁能够抵挡称帝的诱惑?

    百官们各找熟悉之人议论,得到的结论也是如此。

    一会后,秦王宫总管德全,得得得来到殿上王台下,手中拂尘一甩,喊道:“秦王驾到……。”

    原本嗡嗡的大殿,顿时只剩下脚步声。文臣徐庶为首,武将赵云为首,哗啦啦一阵小碎步站位后,殿中针落可闻。

    脚步声再次响起,秦峰的身影出现的时候,百官一起拜倒在地,头前竖着朝板,呼道:“秦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秦峰走上宝座王台高坐,望下去的时候,右侧有赵云、高顺、张辽、黄忠、马超这样的大将,左侧有徐庶、荀彧、贾诩、荀攸、庞统、郭嘉、田丰、沮授这样的名臣,国家气象极盛。

    他不禁回想过往,直如一场梦,心说多少英才在乱世中夭折,如今齐聚一堂,开我华夏之气象。他愣了一会神后,这才道:“都起来吧。”

    “千岁,千千岁……。”

    百官起身,文臣第一的徐庶出班奏道:“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大王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济万物。今有百官请命,万民上书,请求秦王能够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第873章 万民来朝() 
徐庶说完劝秦王登基称帝的进表后,百官又一次拜倒在地,齐呼道:“请大王顺天命,登基称帝!”

    秦峰十分欣慰,他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没有白费。如今万民来朝,百官归心。“孤王不用周公吐脯,照样能够天下归心!”

    跪拜与地的群臣之中,贾诩特别感慨,心说当年大王随便就将汉献帝牵到了邺都,并让曹操不穿衣服奔于洛阳。如今随便就将烫手山芋汉室踢出去了,还将谋朝篡位的名头扣在了刘备头上。相较于大王,我的手段还需练习练习!

    王位侧后幔帐里,坐着红颜女史辛宪英。秦王又恢复了贤明的模样,她十分开心,挥动玉手,书写起来:群臣上表,劝秦王登基称帝,继承大统。“秦王会答应吗?”她如此想到。

    来到东汉,秦峰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面南称帝,此刻心里美滋滋的。然而,秦峰不是从长辈手中继承皇位,而是被天下万民推举。古有周礼,按照礼制,被推举的人必须要拒绝来表达自己的谦虚。

    并且,经过一番“艰苦”的坑刘后,帝位对于秦峰来说已经唾手可得。既然已经没有了任何障碍,那么为什么不拒绝一番,表达自己的谦虚呢?

    于是,秦峰起身道:“圣人云: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又是无常,惟眷有德之人……。”

    秦峰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致意思是说:你们劝孤王称帝,孤王十分欣慰。然而,孤王在如今的位置上,做起事情来已经十分勉强了,有些力不从心。若是登基称帝,恐怕不称职。你们应该挑选一个更加有德才之人,孤王一定会尽心辅佐他,为天下带来太平,让国家繁荣昌盛。

    就此,秦峰拒绝了百官第一次的劝进。

    脚步声中,百官退朝向外走去,一路上议论纷纷。

    “大王竟然拒绝了!不登基了?”

    “不是大王不登基,我看是你自己的脑袋不好使了吧?大王登王位的时候,三辞而受之。这一次恐怕也是如此……。”

    “三辞三劝!原来如此!”

    出宫后,百官便将军机处主事的军师们围了起来。

    对于秦峰拒绝,徐庶是有准备的,看百官中有人心浮气躁,便说道:“大王推辞,我们可以再一次劝进。你们回去等待消息,军机处会再一次发布号召,那时候我们再一起劝说大王登基!你们这一段时间不要心浮气躁,好好完成手中的工作。为大王登基,带来好的气象。”

    “喏!”百官闻言放下心来,各个回去工作了。

    徐庶又对赵云说道:“赵将军,各部兵将的事情需要你来负责,我们互通有无,保证大王登基的过程中一切顺利。”

    赵云儒雅刚毅的面庞透出一些潮红,许多年了,大王终于走到了这一步,赵云比其他人更多一丝激昂。闻言抱拳道:“请军师放心,秦军百万,只为大王而战!”

    军师们闻言皆点头,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军队对秦王的忠心,就像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忠心一样。便是天塌下来,他们也会站在秦王身后,逆天!

    回到军机处后,徐庶召集诸位军师开会。

    徐庶首先说道:“大王拒绝,我们也是考虑到了的。三日后,我们再一次联合百官入宫劝进,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荀攸、田丰、沮授、庞统、郭嘉纷纷表示赞同。三辞然后接受,天下人就会知晓秦王的谦德,这对一位帝王的声望是很好的事情。

    贾诩琢磨了一番,道:“我王英武、睿智,万民真心敬仰,千古不曾有。也只有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才能与我王的声望相提并论。咱们只是简单的朝会劝进,恐怕配不上我王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军师们闻言思索起来。

    贾诩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眼底满是笑意,又说道:“我王登基实属必然,凭我王的贤明,武治一定能够恢复汉武时候的声威,文治一定能够恢复文景之时的繁荣。不!”贾诩起身道:“一定比汉武,文景时期更加强盛。将来史书上一定会留下我王光辉的一笔,而那时候,只是记录我们简单的劝进,反而是有损我王的英明。”

    贾诩说的激昂,庞统背地里一阵挤眉弄眼,心说贾诩这老狐狸,又开始抢功劳来了。

    然而贾诩的话得到了所有军师的认可。

    沮授忍不住问道:“贾诩军师,既然您已经提了出来,那么,您是否已经有了一个主张?”

    贾诩始终站着,摸了摸胡子后,语气急促的说道:“各州刺史都在,可以让他们回去一次,号召各州的百姓前来邺都,咱们一起劝进!”

    众人军师忍不住点头。

    庞统心说果然不愧是老狐狸,琢磨出来的办法就是独到。

    田丰说道:“对,就是如此。万民来朝,一起劝进,古不曾有。也只有这样大规模的劝进,才能够彰显我王的圣贤!”

    荀彧点了点头,道:“不错,百姓们实心实意而来,大王一定会听从天命民意,顺利登基称帝!”

    郭嘉十分佩服,道:“贾诩军师所想真是周到,非贾诩军师所言,差一点误了大事。”

    荀攸道:“那么我们赶快起草一份檄文,传与天下万民。”

    众位军师的文采那绝对没得说,小半个时辰后,一篇励志激昂的号召檄文就一挥而就。

    庞统说道:“我这就去命人找来各州刺史,将檄文传于天下!”

    至此,诸人行动了起来,找来鲁肃、法正等各州刺史。

    徐庶叮嘱道:“一定要是自发的,你们要严格要求地方官员,绝对不能有任何强迫的事情发生。因为这件事情必然会被载入史书之中,不允许有任何污点!明白了吗?”

    鲁肃等人便感到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他们拿到檄文后,立刻快马返回各自管辖的州,开始号召群众前去邺都劝秦王即位。

    沮阳,秦峰的龙兴之地,老区。

    一位村里的老里正,在自己家中召集来各户的户主,老人家岁数很大的,但十分有精气神,说道:“没有秦王,有我们现在的安宁生活吗?”

    各户齐声道:“没有!”

    老里正又来到家里的粮仓前,打开门后指着里面一囤囤的粮食,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咱们这家里竟然有余粮了?咱们这些被大户称为泥腿子的人,能够吃饱肚子了?”

    各户激动了起来,喊道:“秦王来的时候!”

    老里正有拉过自己的小孙孙,道:“是谁,让我们识字,给了我们这些泥腿子希望?”

    小孙孙和他的小伙们们,挥舞着小手臂,喊道:“是伟大的领袖秦王!没有秦王就没有新生活,秦王是俺们的太阳,俺们就是幼苗!”

    于是,各户激荡中纷纷喊道:“只有伟大的领袖秦王,才是天下真正的皇帝,这就去邺都,劝秦王登基!”

    老里正道:“不可荒废了田地,各户出一个人,咱们一起凑齐一路上的用度,代表咱们村去邺都!”

    于是,各家各户行动了起来,凑齐二百多人,自备粮食又带着帐篷棉被前去邺都。

    这里,只是秦峰治下一角,他统治的十一州之地,百姓闻风而动,各州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扶老携幼来到邺都。半个月的时间,就汇聚了五百多万人。密密麻麻的帐篷,围满了漳河边秦王宫外的地界。百姓扬言,若是秦王不登基称帝,他们就不走了。

    秦峰被数百万人包围了,顿时傻眼了。

    而徐庶、贾诩等军师、百官,个个乐开了花。“你们看看,秦王是多么被百姓爱戴,登基称帝后席卷天下指日可待!”

    于是,在数以百万的百姓真正震天的高呼声中,徐庶等人又一次来到秦王宫劝说秦峰登基称帝。

    然而,秦峰又一次拒绝了。

    百官走出秦王宫,望着外面数百万的劝进的百姓,这番盛况一定会被历史大书特书。而自己,能够追随这样一位英主开国,也一定会被载入历史,百官心里那叫一个喜滋滋,互相道:“这是第二次,下一次再来,秦王一定会答应的。”

    军机处。

    两次劝说没成事,军师们又开始开会了,徐庶道:“秦王二辞,那么我们开始准备三请吧!”

    贾诩摸了摸胡子。

    庞统发现贾诩这个开口前的习惯性动作后,立刻站了起来,心说老家伙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就不要总是来抢功劳了。后来若是记载,秦王登基时,贾诩进言,贾诩又进言,贾诩还进言,好像剩下的都没有办事一样。于是庞统抢先说道:“第三次一定要更加郑重,因为大王一定会答应称帝的。所以,需要军队也出面劝进,如何?”

    众军师一想,若是没有象征秦王武力的军队出面,实在是一个遗憾。郭嘉笑道:“庞统军师,心思缜密。”其实他早就想起来了,只是在军机处资历浅,并没有立刻说出来。

    贾诩大为吃惊,心说你小子也想到这一点了。

    庞统摸了摸朝天鼻,乐开了花。

    这时,郭嘉突然说道:“徐庶军师,这是第三次,按照常理,大王一定会答应的。但是还需要做一些准备,您是否入宫觐见,先沟通一下?”

    “郭嘉军师想的周到,你们继续准备,我这就去觐见秦王……。”

第874章 造反了() 
秦王宫外,数以百万的百姓汇聚,帐篷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到处都是,高呼请求秦王登基的呼声不断。孩童们也来表达自己幼小心灵的念想,编成童谣:“伟大的领袖秦子进,是俺们的太阳,俺们就是禾苗,没有阳光的普照,就没有俺们的未来……。”

    呼声日夜不断,各路游学士子,纷纷用笔墨记录下这番盛况。真是旷古烁今,非三皇五帝时不能比。

    当事人秦峰十分欣慰,心说自己励精图治,如今终于有了回报,有百姓的支持,还怕什么。

    秦王宫,外宫上书房。

    秦峰坐在王位上,一旁有红颜女史陪着,身边有总管德全带着几个小宦官随时准备伺候着。

    这时候,徐庶走了进来,拜道:“大王。”

    秦峰赐他平身,道:“元直,你找本王有何事?”

    “是这样的……。”

    徐庶道出了第三次劝进的准备事项,并隐隐询问秦王是否会答应。

    秦峰当然是要答应的,不过虽然是私下里商讨这件事情,秦峰也不愿在自己首席军师面前流露自己已经开始迫切的心情。并且,旁边还有一个小尾巴。若是被记录下来,被后世翻出自己密议登基,就不好了。

    所以秦峰挤眉弄眼一番,示意旁边还有个起居注史官,并且十分不好招惹,铁笔无情。他示意之后,道:“此事不要再提……。”

    鬼使神差中,徐庶出宫的时候,也没有弄没明白秦王到底是啥意思。

    “难道大王不愿意登基!”

    就此,由于秦峰一时间没有讲明,军师们完全理解错了他心中的想法。

    众人愁眉不展的时候。

    老贾诩眼珠一转,醒悟过来,他就出了一个主意,他神秘的说道:“咱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颗恒心两手准备,三日后咱们就请秦王登台,百万百姓面前,务必要让秦王登基,如何?”

    “这恐怕不好吧?”正直的徐庶说道。

    贾诩抚须道:“或许我们都理解错了,或许是大王爱惜羽毛,大王一定是认为时机没到。那么咱们作为臣子,就要为主分忧,担待更多一些,以便为我王创造一个时机,罪过老夫一力承当!”

    庞统听到后,立刻不干了,心说你一力承当,那么后世史书就会说,贾诩的力争下,秦王终于答应登基。凭大王的英明神武,伟业一定盖过三皇五帝。到那时候,劝大王登基的就是大功臣,合着拥戴的功劳,全被你一个人得去了。这不行!

    于是乎,军师们明白过来后,贾诩的主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贾诩很郁闷,心说你们背后总说老夫是老狐狸,老夫看你们也是狡猾狡猾滴。不行,老夫必然是要争拥戴的首功的。于是贾诩日思夜想,又想到一个好主意,谁都没说,准备到时候施展手段,史书一定大书特书,贤臣美名传天下。

    众人行动了起来,他们先在秦王宫外,建立起封禅台。封为“祭天”,禅为“祭地”。由于汉室没了,秦峰需祭拜天地,从天地这里得到天命称帝。若是从汉室手中得到,那就不叫封禅,而是叫受禅了。

    三日后,五丈高的封禅台筑成,数百万百姓汇聚,更有秦军七大军团和各州守备兵到来宣誓效忠的兵马五十余万人。兵将在内,刀枪如林,彰显秦王武力,数百万百姓在外高呼万岁,彰显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