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戴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纵扶扶白金框眼镜,慢条斯理道:“要杀他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找一条说得过去的借口。如果按原话呈报到校长那里,知道翁光辉也是因为效忠于他们而遭报复,反过来还会说我们小气。”
戴笠认真咀嚼唐纵的话,觉得有一定道理,道:“好罢,就依唐书记的话,但拟什么样的罪还得认真讨论一番,最好要做到合情合理。”
周伟龙道:“一般组织要处死一个部下,定莫须有之罪也是说得过去,既然唐书记说了这事直接牵扯到校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
戴笠道:“若在九江码头杀掉他一点事也没有,问题是已把他解押到南京来了,特务处的同志都知道这件事,暗杀也是等于明杀。”
唐纵道:“那么,采取栽赃嫁祸的办法最好。”
戴笠道:“唐书记这一招确实是个好办法。最近上海特区**分子活动频繁,翁光辉当区长这么久,一个**组织也打不进去,我们何不栽赃说他受了共产贿赂,才隐瞒事实不报,才使工作进展缓慢。”
周伟龙道:“这办法不错,只是要有一到两个证人才能让校长信服。而且这个证人要能言善辩,反应灵活。”
戴笠道:“这个不难。上海区的交通员,年方十八岁,口齿清楚,人也十分机灵,更难得的是,他一直是翁光辉的亲信,话从他口里出来,不由人不信。”
正说着,门卫在外面报告道:“上海沈醉求见处长??”
戴笠一拍大腿:“这回翁光辉死定了,我说的通信员正是这位沈醉!”转向门外道:“传沈醉进来??”
沈醉一进门,便道:“处长,我有重要情报??”说到这里,猛见到屋内还有另外两个人,忙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戴笠起身向沈醉介绍道:“这位是唐纵同志,这位是周伟龙同志,都是总处和领导,有什么话他们在场但说无碍。”
唐纵一向谨慎,起身道:“我们走罢,处长慢慢谈。”
周伟龙见唐纵走了,不得不起身离座。
戴笠正欲说要沈醉做伪证之事,案上的电话铃响了。戴笠抓起电话,听出是蒋介石的声音,忙示意沈醉回避。
沈醉才退到门口,戴笠已听完电话,叫住他道:“沈醉,校长找我有事,你去客厅里坐坐,等我回来。”
蒋介石召见戴笠为的正是翁光辉之事。原来戴笠要处死翁的消息走露,被他的家人知道,一家人去蒋介石官邸喊冤,叙述原委。
蒋介石觉得翁光辉虽做法不对,但对他也是一片忠心,闻说戴笠要处死翁,乃大惊,急召他询问。
戴笠凭他一张利嘴,把翁光辉说得一无是处,承认关押了他,矢口否认动过杀念,最后道:“校长,你不要被翁光辉的表面现象迷惑,认为冒险呈情报给你是忠心的表现,其实不然,他是我的手下,既然现在敢背叛我,一旦你重你他,他就有可能背叛你,这是经验之谈,请校长明鉴。
蒋介石认真一想,觉得此话有理,遂同意戴笠对他的撤职处理。
戴笠回到自己办公室,知道沈醉是来密报的,即召之进来。
沈醉这遭来南京,为的是向戴笠密报上海区情报员周迅予的。
周迅予是四川人,黄埔四期生,很早与戴笠在上海要识,戴笠成立特务处时,发展他为特务,令他搜集四川军阀在上海的活动情报。
戴笠对他不是很了解,很早就指令沈醉注意他。
沈醉道:“处长的估计果然没错,周迅予这人不可靠。”
戴笠道:“你抓住他证据了?那就立即逮捕!”
沈醉摇头道:“问题若是这样简单,我也不会大老远请示处长,我觉得周迅予这家伙是最让人头痛的。”
戴笠手攀椅子坐了,听沈醉讲周迅如何令人头痛。
沈醉道:“这家伙从表面看也经常送交一些情报,自从得到处长的旨令,我就开始在暗中盯梢他,发现他天天要去的地方是上海的一品香饭店,而且接触的总是两个人。这两人一名是谢无量,一名曾统一。经调查打听,这两个人多年来一直是住在一品香饭店,饭店换了好几个老板,他们也一直不搬。他们俩人也不做事,天天和一些四川人在一起。同乡们在一起总是无话不谈、其中也谈到一些军政机密问题。谢、曾俩人是靠四川军阀接济过日子的。我怀疑他俩人也是四川军阀方面的谍报人员。至于周迅予,他既是我们的人,知道我们的机密比较多,我怀疑他打两份工、拿两份钱,边向我们报告四川的情况,一边又透露我们的机密给四川军阀。”
戴笠点头道:“这很有可能。马上抓紧盯梢他,一有证据,马上消除!”
沈醉愁眉道:“处长,就是证据难抓,我几乎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苦思冥想都不得要领,他太狡猾,若不抓住把柄,他怎么承认出卖组织?”
戴笠摸着下巴,细一想,也觉得这问题难办,道:“若要解决这难题,最好是收买知道他们内情的人。”
沈醉道:“他是一个人跑单干,他们秘密恐怕连他老婆都不知道。”
戴笠一听深醉提到周迅予老婆,马上想出一妙计,附着沈醉的耳朵如此如此。
沈醉听得,喜道:“处长此计确实是高!”
沈醉回到上海,先放弃对周迅的盯梢,任其天天外出频繁活动。
通过打听,沈醉探得周迅予的妻子姓罗名华,是个略识文字的家庭主妇,并无多少见识。
深醉凭着他的一张利嘴以及惊人的应变能力,很快发展她为特务。当时,罗华疑道:“我是一个妇道人家,又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呢?”
沈醉道:“这工作不难,只需要每天向我报告丈夫去了哪里、与何人交往、谈些什么话就完了。”
罗华道:“要这些干嘛?”
沈醉道:“这是组织机密,你不许过问,只要每天如实具报即可。组织暂时给你每月四十元基本工资,若表现得好、工作卖力,奖金另计。”说着,从衣兜里拿出四十块白花花的大洋。
罗华接过钱,喜不自禁,以为自己拾了个天大的便宜。心想:“不就是说说丈夫去了哪里么?有什么大不了?”
沈醉又道:“这事你千万不能泄露给周迅予,否则将以违纪论处。”
罗华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连连答应。
自此,每天罗华都去固定的地方去沈醉汇报周迅予去了何地、会了何人,谈何种问题。沈醉回到家里,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不到半年,由于罗华逐日将他丈夫的言行和来往朋友具实报告后,沈醉再核对周迅予的情报,果然发现了破绽……
一日,周迅予接到组织通知,他仍像往常一样,只和妻子简单地打了个招呼,说是去约会朋友,就这样匆匆地离家去了。
到了傍晚时分,罗华又去“老地方”约会沈醉,一直等到天黑了仍不见影,只好悻悻回家。
这一次终于等来了,一见面,罗华忙抓住沈道:“沈醉同志,我丈夫昨天清晨离家,到今晚还没有回来,他是不是出事?”
沈醉平静地对她道:“罗华同志,我是来通知你的,希望你避开话题以革命大业为重,能够正确对待。”
欲知沈醉给罗华带来何种通知,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七章 浙江警校 '本章字数:10082 最新更新时间:2007…04…04 12:54:23。0'
沈醉对罗华道:“由于工作变动的关系,组织决定将你停职,从此以后,用不着天天来这里向我汇报了。”
罗华一听,愣了,待她醒悟过来,抓住沈醉的手拼命摇道:“为什么,为什么?沈醉同志,这到底是为什么?”
沈醉道:“不为什么。这是组织的决定,请不要再纠缠我,再会!”
罗华呆呆地望着沈醉离去。多天后,丈夫仍然未归,她终于探听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由于她逐日将丈夫的行动如实具说,经沈醉核对周迅予的情报,便发现他一直在欺骗组织。戴笠立即下令将周迅予,押往南京囚禁。
一开始周迅予只知抵赖,后听到法官审讯时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无法抵赖,不得不承认自己一边替特务处搜集情报,一边又把中央对于四川方面的一些措施和看法向军阀们反映,两方面都拿钱。但他到成都没有想到会是他老婆提供的材料使他惨遭杀身之祸。
周迅予被关押的期间,罗华也完全蒙在鼓里,不知道是自己害了丈夫。她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月四十元会把丈夫出卖掉。
周迅予被关押后,她的工作也失去了意义,戴笠便停了她的职。
不久,她得知事情的原委,加之生活无关等因素的刺激导致神经失常。戴笠也不再理她,终致倒在马路上死去。
话分两头,在戴笠施展驭人之术、掌权之计的同时,也开始大规模的网罗各类人才,加大特工队伍。
除了通过特务基本成员介绍,还大批网罗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打手、小偷、瘪三、土匪、黑帮等等三教九流的人物。
纵然如此,他还觉得远远不够,他计划要建立一支人员过万、其势力可以渗透到全国各地每一个领域、部门的特务队伍……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要培养训练出一大批特务人才,怎样才能培养、网罗这么多有用的人才?戴笠一直在苦苦思索、琢磨这个问题。1932年,由于一连几次对红军的“围剿”失败,使蒋介石下决定要建立一支像德国“纳粹”那样的组织,于是,对特务处更加重视起来,下令把戴笠军统特务经费从每月20万元提高到80万元。
有了巨额经费,戴笠又扩大招兵买马的规模。然而,这样招进来的人,无论从数量??尤其是质量上来衡量,都远远达不到他所设想的要求。
这时候,他很想创办一所或者几所专门培训特务的政学校。
带着这个问题和设想,戴笠亲自向蒋介石面谈。
蒋介石认真一想,觉得这建议很有价值,对加强特务组织,巩固自己的政权无疑大有益处。
蒋介石说:“这办法很好,可以采纳。只是我们还从没办过这一类的专门学校,办起来会很困难。”
戴笠道:“校长的黄埔军校不是办得相当成功么?如今在中国军界叱咤风云的没有一个不是校长的学生。办特训班大体情况应该和军校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领兵打仗在战场上公开,而特务工作则是秘密的。”
戴笠停了片刻,见蒋介石的太度是赞许的,继续道:“经验不足,我们可以先试办一期,招十几个人作为试验,再慢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经验,等条件成熟之后,再大规模地招生举办。”
蒋介石说:“这么说来,是不是你已经着手试办了?”
戴笠道:“还没有,只是先向校长请示,如果征得同意,今年6月,军校第X期就要毕业,我计划从中挑选几十名条件好的学生试办一个特务警察培训班。只要校长肯首,这事就算定了。”
蒋介石说:“好罢,就这样定了。”
6月,军校第X期毕业。戴笠从“特别研究班”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了30名学生。
戴笠报请蒋介石批准后,因找不到训练场地,便暂时借用南京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作为教室,因这个调查处所处的地方叫三道高井,所以,戴笠举办的第一个特训班就叫“三道高井”特训班。
特训班的训练时间为3个月。开训前,因师资力量薄弱,戴笠提议,请蒋介石指定康康泽任班主任。
开学典礼那一天,戴笠见康泽迟迟不来,便对郑介民道:“耀全,你云催一催北民,要他快点过来,学生等着听他训话。”
郑介民带着几分不情愿的表情云请康泽。
自特务处成立以来,郑介民一直不甘居戴笠之后,多次请他的留苏同学康泽向蒋介石保荐他去别的地方。
蒋介石听了两次以后,很不高兴,道:“你以后别在我面前保荐郑介民了。我知道他内心不服,转告他我的学生我都是一视同仁的,他办事没有魄力,不要和雨农争高低,要以团体力量,精诚团结,好好安心工作,帮助雨农把特务处搞好。”后来,蒋介石碰见郑介民的时候,不知康泽没有转述,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又把这些话当着郑介民的面重复了一次。郑介民自知别无指望,只好安下心来工作。他素知戴笠脾气不好,喜欢争强好胜,各项事都不太想插手,倒像局外人似的。
一会戴笠见郑介民一个人回来了,问道:“北民呢?”
郑介民道:“他不肯来,说他现在兼职很多,忙得晕头转向。”其实,康泽是不想管特务工作,觉得那是鬼鬼崇崇的勾当。
戴笠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要班主任算了,我们俩干,我当总务组长,你当教务组长。”
这30名学生的来源,大多是军校的肄业学生,在此之前,已受过复兴社3个月训练学习,主要的课程是:
'1'教复兴社的一套“领袖论”,拥护唯一的领袖(蒋介石)复兴中华民族;
'2'党派的批判??所有一切党派都不合当前“救国”的需要,只有拥护蒋介石才是“救国”之道;
'3'领袖训话??蒋介石亲自出马,现身说话每周一次;
'4'特约演讲??借“名人”的威望,对学生灌输法西斯思想。
开学几天后,蒋介石特意派来了曾到日本留学学过警政教育的浙江宁海人,黄埔二期毕业生李士珍为特训班政治指导员。
由于准备仓促,人力、财力、物力都受到限制,经验不足等等,训练班的内容也就很简单。除了进行精神灌输外,主要是了解一般的特工常识、纪律,学习一些情报的搜集、处理、分析、反馈等工作。该班学生在训练期间,由戴笠一个一个亲自进行个别谈话,考核思想。毕业后,集体办理了加入特务处的手续,成为职业特务。
第一期特训班结束后,因特务处组织人员逐渐增多、队伍壮大,鸡鹅巷再也容纳不下。戴笠又开始找住处和办公地。鸡鹅巷既然是第一个拜把兄弟赠送的,第二期自然又会想到另一个朋友??戴笠曾去过张学良在南京的私人住宅洪公祠,知道一直空在那里,一年难得几次有人来住。
戴笠以“借住”为借口,和张学良大谈特务处人员众多居处紧张,统一上午苦苦哀求,张学良本来是侠义之人,念戴笠和他是拜把兄弟,慨然相赠。
戴笠于是非常高兴地把特务处大多数科室迁住洪公祠,自己仍在鸡鹅巷53号办公。
洪公祠1号是一幢独立的大片花园平房。这座独立的老式花园平房,占地约60亩,有两个大厅和大小100多个房间,另有东西两个大广场。洪公祠1号的北向大门是委员们的出入口,东面为明瓦廊,南面为林陵路,西面为丰富路,北面为洪公祠小巷,四面有高高的围墙围住,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机构。内有开阔的庭院,为了防止树高易藏“飞贼”故不准种树,间或种几片草地和花坪,显得单调冷清。东广场是网球场,是特务唯一娱乐场所。没有图书馆,也没有阅览室,各科股订有《中央日报》,没有医务室,也没有医生,仅总务科备有江药水和碘酒。但有一间比较漂亮的理发室,内有七八名女理发员。因为外面理发不安全,这里既稳当可靠,又不收钱。于是理发室就成为众人说说笑笑、追逐游戏的场所。有几个黑暗的小房间,里面有浴盆,夏天能用冷水“冲凉”,冬天得挑腰包上澡堂。所以不少人在办公室抠虱,高兴时唱一段“口里吟诗手抠虱”的小调。有了洪公祠宽敞的住宅,三个月后,戴笠又在南京街头张贴招生广告,收容失业黄埔学生及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投诚人员50余多,以洪公祠为新的班址进行培训。这批学生中有徐远举、何龙庆、廖宗泽等人。
其中,戴笠对徐远举最为赏识。
徐远举系湖北大治县人,1914年春天出生,黄埔军校七期毕业后,在部队当地排连长,因性格暴躁与上级吵架而失业,流落南京街头,此时恰逢戴笠四处搜罗失业学生,收在洪公祠特训班进行特工训练。
开学第一天,戴笠扫视一眼台下的50余名学生,一眼便注意到坐在后排的徐远举,他那双鹤眼、鹰勾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登时心里一惊,觉得这人非同寻常。
戴笠迷信,常常看《柳庄》、《麻衣相法》之类,颇为相信相书上云,生得圆眼尖鼻的都是凶残之徒。戴笠目下急需的,正是此类杀人不眨眼的杀手。
自此,戴笠开始注意这位学生。从侧面调查,得知徐远举果然凶暴,动辄动拳,平时说话都是与人吵架似的,弄得大家都怕了。
戴笠找他单独面谈,在上级面前,他又表现出另一副嘴脸,能说会道,反映灵敏,颇随机应变。戴笠对他愈加喜欢,开始着实培养。
第二期毕业后,戴笠又在洪公祠举办了第三期特训班,人员仍为50余名。
通过试办三期培训班,戴笠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由于特务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戴笠深感这样培训太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形式的需要。
为此,他又一次亲赴中山陵,向蒋介石呈述自己的打算和计划,着手创办一所正规的特务学校。
南京中山陵的陵园别墅。一辆蓝色轿车驶进别墅内停车场倒好车停下来。
车门开了,从左边走下来一身穿制服的卫兵绕过车尾来右边开了车门,车门开处,走下来一位个子不高、穿笔挺毛呢军服的中年人抬头望着这所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