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朗儿,无需担心。”沈崇文呵呵一笑道:“同知只是知府的属官,还管不到你爹爹的头上,最多就是向知府大人进些谗言罢了。可你爹爹行得正坐得端,身正又怎么会怕影斜呢!”
沈朗心想也是,以父亲大人的家传渊源,本来就不怕这些!而且根据记忆,大同知府杨建安也不是一个糊涂蛋,沈崇文献上了水车等利器,而且随着水车等器物在灵丘县等地推广,今年灵丘县等地的粮食丰收那是可以预见的。到时候上峰嘉奖时,功劳簿上也有他杨建安治下有方,识人善用的一笔。有了这些好处,他杨建安又怎么会迫害功臣呢!
爷俩又说了一会话之后,沈朗这才告辞离开,通过今天的这一番对答,沈朗对于沈崇文的性格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感到庆幸的同时,沈朗也在想,在真实的历史中,面对第三次清军大举入侵的时候,沈崇文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按照大明律,有敌人入侵时,知县都有守土之责,若是弃城当以逃跑论处。沈朗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遗憾的是像沈崇文的级别太低,没有在任何资料中留下记载。
沈崇文的最后结局也就无从得知,不过想来,应该是选择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壮烈结局。不过现在嘛,有了我的加入,历史的轨迹也会离开原来的轨道了。
沈朗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却被早已等候的海棠看见了。
“少爷回来了啊——”小丫头竟然很是殷勤的迎了上来。
“嗯——”沈朗点了点头。
“少爷,今天您出门了一天,一定口渴了吧,奴婢给您泡茶——是来杯安吉白片还是仰天雪绿!”
“就来杯仰天雪绿吧。”仰天雪绿是绿茶之中的佼佼者,味醇色正,十分适合沈朗的口味。
“哎——”海棠脆生生的应了一声。下去泡茶了,不一会,端着一杯清香四溢的茶婷婷而来。沈朗接过来喝了一口,嗯,满口芳香,回味悠长。能泡出这样的滋味,看来小丫头是用了心思的。
“少爷,味道怎么样——”海棠紧张的问道。
“不错——”对于做得好的人,沈朗是不吝啬夸奖的。小丫头听了两眼笑成了月牙。
“唔,没什么事了,你——”沈朗刚想说你下去吧,不料一双柔软的小手已经放在了他的肩膀上,轻轻地捏呀捏呀。这小妮子,以前见了我不是避之不及的吗,今天却是怎么了?不过还别说,忙碌了一天,现在这样捏呀捏的还真是够舒服的。
“小丫头,今天这么有眼色,是不是有事求我啊——”沈朗看着她笑道。
 ;。。。 ; ;
第十四章 变废为宝
“少爷,瞧您说的。我这是代家里人谢您呢!”海棠十分认真的道。
原来海棠的父母也是沈家的佃户,这次也分得了米,肉。昨天她轮休回家看望父母,见了这些是大吃一惊。虽然她在沈府做事。家里的日子比一般佃户要好一些,不过一次得了一斗米,五斤肉。那也是很大的犒赏了!
“那些算不了什么——好了,少爷我还有事要做,你下去吧。”
“哦——”海棠失望的应了一声,却是磨磨蹭蹭的不肯走。现在她发现,沈朗做的事都是非常有趣的。例如老太君院子里新装的那个压水机,手柄一压一压的,就会有水冒出来,十分的神奇。而且这几天下来,她算是摸到沈朗的脾气了。这位爷已经彻彻底底的变了,一不打二不骂,见人还露出六颗小白牙,十分的好相处。所以在没人的时候,她也敢耍耍小性子了。
看着小丫头退一步进半步,那双黑漆漆的大眼睛里还满是求知欲,沈朗有些哭笑不得。放在后世,这就是一个求知上进的好学生啊!不过现在沈朗要办正事,却是没空满足她的求知欲。
“海棠啊,是不是觉得呆在少爷我身边很有趣啊——”沈朗微笑着道。
“是啊是啊——”小丫头把头点的像鸡啄米似的。
“不过现在少爷我没空,你看怎么办呢——”
“这样啊——”小丫头一听,小脸顿时耷拉下来了。
“这样吧,咱们来射虎吧,我给你猜二个。很有趣的哦,这样我也有事做了,你也有事做了,你看好不好——”沈朗微笑着道。
“好啊好啊,射虎我最喜欢了——”小丫头兴奋的连连点头:“像什么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支起八卦阵,单做飞来将。这样的我最拿手了!”
沈朗微微一笑道:“我出的射虎有些特别哦,你听好了——有一个胖姑娘得病了,最怕别人来探病时说什么?”
沈朗出的射虎就是后世常见的脑筋急转弯,与一般的猜谜相比,别有一番趣味。“这样也是猜谜啊——”小丫头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谜题,感觉十分的奇特。
“是啊——难道不可以吗!”沈朗耸了耸肩道。“可以可以,嘻嘻,少爷真有趣,出的谜题也和别人的不一样!”小丫头没有急着猜,而是笑着拍手道:“那第二个谜题呢——”
“第二个谜题啊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得病了,他的家人请来了郎中。郎中看完了之后没说什么,只是伸出了五个手指。他的家人一看就哭了,这是为什么!”沈朗笑眯眯的道。
“有趣,真有趣!这样的射虎比以前那些有趣多了——待我下去慢慢地想来!”小丫头稍稍想了一会,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也顾不得再继续缠人了,冲着沈朗一笑,就回她的小屋猜谜去了。打发走了小丫头,沈朗开始忙自己的事了。马上要开春了,时间不等人啊……
灵丘县是一个大县,各行各业门类齐全。譬如说在棋盘大街上,就聚集着很多经营笔墨纸张的店家,如王记书铺,徐记印坊等,这一天,徐记印坊接到了一单奇怪的生意。
要求印刷一千份通告,一般来说这样的通告大多是一些海捕公文。可是这回通告的内容却是十分的古怪,今欲收购各类牲畜骨头,每斤收购价一文钱,量多不限。收购地点,樟树大街沈氏老宅。
说实话,印坊的掌柜看见要印这样一份东西,脑袋有点懵。若不是看见来客拿出了白花花的银子,还以为是在开玩笑呢。这年头,别的没有,这骨头不是随处可见吗,那还用得着花钱啊!还大量收购,可能有什么用呢?不过既然是生意上门,没有不做的道理。于是约定了三天之后交货。
三天后,沈大他们每人提着一个浆糊桶,揣着一大摞通告,开始出没于灵丘县的大街小巷。很快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件事了。
“古时有人千金买马骨,没想到现在还真的发生这样的奇事了,有趣,有趣。”一个秀才站在通告前摇头晃脑的道。
“哦,没人要的骨头也能卖钱了吗!一斤收购价一文钱,那不是说十斤骨头就能换一斤米了吗!”看通告的很多人都不识字,在听了秀才读了一遍之后,有些人心动了。
“得了吧,哪有那种好事——”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不屑的道:“你也不看看那落款,樟树大街沈氏老宅——沈氏老宅知道不,那是沈霸王的家啊,你若真是拿了骨头去啊,怕是被怎么玩死的都不知道!”
“哦,沈霸王的家啊,多谢老哥指点。我说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呢——”先前那人作恍然大悟状。显然沈朗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
于是在通告贴出二天之后,愣是没有一人上门。沈朗都做好了准备,买好了磨盘,准备好了仓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却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派出沈大他们打听了之后,沈朗这才明白,感情这霸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不过不要紧,城里人不相信,自然还有人相信。只要有人挑了头,以后就好办了!毕竟十斤骨头就能换一斤米,上那去找这样的好事去!很快,在沈大他们去几个屯田的地方通知了之后,一帮还不能下地干活的半大小子们。提篓筐的提篓筐,拎麻袋的拎麻袋,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寻骨行动。若是别人说的他们还不敢相信,可是沈大少说的,那准不会唬人。
“九斤八两,算十斤那——”
时近中午的时候,在沈家老宅门口,排起了一条长长地队伍,一帮子少年在依次卖掉捡到的骨头。现在轮到的恰好是一个五里屯的小孩,等到过秤了之后,把十文黄橙橙的铜钱攥在手里时,笑得都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谢谢少爷——”
他认得端坐一旁的沈朗。因为前几天沈朗在五里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捡这些骨头辛苦吗——”沈朗爱怜的摸着他的脑袋道。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我只花了一个时辰就捡到了这么多。”说着他摊开了紧握的手掌。满脸都是笑:“现在我拿了这么多钱回去,家里人准会夸我呢——”
“好孩子,快回家去吧。小心钱别掉了——”
“哎——”甜甜的应了一声后,小孩蹦蹦跳跳的走远了。随着这样的事一幕幕发生,周围一些原本准备看好戏的人坐不住了
“兄弟,看来是真的啊——一文钱一斤,一点不带错的啊!”说这话的人看见连那些小孩都能捡到那么多,已经心痒难搔了。正在盘算着哪儿骨头比较多一点,可扭头一看,好么,刚才还是一大群人,现在已经走得一个不剩了,动作比他还快。
沈朗看着这一幕微微一笑,事实胜于雄辩,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又拿到了真金白银,随之跟上的人还会少吗!现在的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特别是去年鞑子刚刚袭扰过大同一带,至今灵丘县还有许多食不果腹的难民呢。
事情果然如此,没几天沈家老宅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龙,而且不再是童子军唱主角了。很多成年人也加入了其中,甚至都有邻县的人!平均每个人捡到的也增加了许多。其中更是有个人卖到了破天荒的八十文,这人大概是以前跑江湖卖艺的,喜得他直接凌空翻了一个跟斗。
还有一些小贩从中觅到了商机,卖馒头的,卖煎饼的……都是蜂拥而至。乡亲们此刻腰包是充实的,心情又都是大好,自然也都要祭祭五脏庙了。于是那些小贩个个忙得脚不着地,不亦乐乎。他们心中还在默念,菩萨保佑,沈公子这生意千万要做的长久啊!
而沈大他们几个也不够用了,于是沈朗又紧急从府中调来了一批人,这才堪堪稳住了阵脚。不过好在这些人都是次序井然,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是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想乱也乱不起来。
这其中沈朗也是人尽其才,他发现沈大责任心很强,就让他负责货物的盘点。而沈四精于理财,就让他专管银钱的发放。而他呢,自然是居中指挥了。忙碌了一天之后,总算是消停了。可这还只是初步的工作,而在沈家老宅内,进一步的深加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围着四个巨大的磨盘,一麻袋一麻袋的骨头进去之后,出来的就是骨粉了。
骨粉的营养价值很高,氮氨磷等营养元素齐全,据后世的测算,骨粉中含氮2—6%,含五氧化二磷15—28%,肥效直追后世的尿素。沈朗曾经看见过一篇报道,同样的二块田地,在施入了骨粉之后,二者的亩产可以相差近三百斤。所以在世人眼中的废弃物,在沈朗看来,却都是宝贝。
 ;。。。 ; ;
第十五章 意外来客
当然,骨粉的加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从石磨中出来的骨粉还只是半成品,还要经过三道工序的加工,并且添加入一种药材才能发挥作用。而负责这三道工序加工的,都是绝对可靠的心腹家人。而且每道工序的经手人又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泄密。
反正沈家老宅足够宽敞,足够使用了。三天后,一袋一袋的成品骨粉已经堆满了一间屋子,沈朗正在逐一巡视,沈大他们紧紧地跟在沈朗身边。
“沈大,现在已经有多少成品了——”
“回禀少爷,已经有一百石了。这还只是五天的量,看这情形,往后还会越来越多。”沈大喜滋滋的道。
现在他对沈朗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沈朗曾经私下里告诉他。这每一袋骨粉净重是一石,施进田里之后,就可以净增一石粮食。一石换一石!而一石骨粉满打满算成本不超过二百文,可一石粮食最少要二两银子。如果遇到灾年那就更不止了。这不就是一座金山吗!
“嗯——”沈朗点了点头道:“通知各处的庄丁们(现在沈家的各处田地都变成了农庄,所以都改称庄丁了。)明天准备接收骨粉吧。”
“是——”沈大恭恭敬敬的道。
“这几天你们都辛苦了,我都看在眼里。”沈朗环顾了一遍身边的众人。足足有二十人之多。
“从这个月开始,每个人的月例增加三成。以后再酌情增加!”“多谢少爷——”每个人都是面露喜色。跟着少爷就是好啊!而沈大他们四个却都是没有表现出多少欢喜,他们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作为负责三道核心工序的他们,和已经变相成为沈朗管家的沈四。沈朗早就许诺他们,每半年分红一次。而且那数目绝对是他们想象不到的!
第二天,联系了马车行,二十辆满载着骨粉的大车,浩浩荡荡的出城了。这是骨粉第一次亮相,使用方法什么的别人都不知道,所以沈朗亲自带队前往。车队行驶了大半个时辰之后,第一站先到了五里屯。到了地头之后,早就黑压压的站满了人,看见了一溜大车,个个都是眉开眼笑。上次沈朗说的那两样屯田利器,早就把他们弄得心痒难搔了,今天总算是盼来了!所以还不等沈朗吩咐,已经个个自觉的开始卸货。
“少爷,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你盼来了,你不知道,这些天大伙都不知道问过我多少遍了呢!”站在人群最前面的是沈管事,这会已是抓住机会,半是诉苦,半是献媚的道。
“嗯——”沈朗点了点头。然后冲着众人笑道:“大伙的心情我理解,从现在开始,肥田粉就会持续供应了(沈朗给骨粉起的名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每块地都用上!”
接着沈朗就每亩施用多少数量,如何使用,该注意些什么事项详细的和众人说了一遍。肥田粉使用起来不复杂,很快众人就听明白了。于是按照沈朗指导的,众人将一袋袋肥田粉施进了田里。五里屯有二千多亩地,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这次可分配到的只有四十石。按照每亩一石的施用标准,正好是四十亩地。
现在五里屯作为一个农庄已经是一个整体了,所以不管这些肥田粉用在哪些地上都没有什么怨言。
“大少啊,能不能先透个底,用了这些肥田粉,今年的收成有多高啊!”说这话的还是那个老佃户,现在他和沈朗也比较熟了,所以就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属于老生常谈,上次沈朗在改制成农庄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不过这种超出常理的事,对于已经习惯了低产量的他们来说,总觉得有些玄乎。所以现在有了机会,能再听沈朗讲一次也是好的。沈朗微微一笑,环顾了一下四周,周围都是一个个或认识或不认识的面孔,可无一例外的,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唯恐漏掉了一个字!
“怎么说呢——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于麦子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这肥田粉就是它们最好的‘粮食’。所以啊,以往那些每亩一石半的产量都是老黄历了。今年不适用了——”沈朗大声的道。
看了看已经面露喜色的众人。沈朗还打了一个风趣的比喻:“今年啊——大伙就等着躺在谷堆上睡觉吧!”
“哗——”沈朗的话一说完,众人就是一阵欢呼!在经历过水车和压水机的事情之后,他们已经对沈朗彻底佩服了。谁要是不服,只要去田里看一看就知道了,那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除了沈家的田地之外,哪里还能看到!所以现在沈朗说的话,比皇帝说的还管用。
接着沈朗又是席地而坐,和大伙唠起了家常,主要是关于农庄的事情。沈朗知道,这些都是农庄的亲身体验者,他们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农庄的种种好处和存在的不足,所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这些人都不再害怕沈朗了,而且对于农庄带来的变化确实有许多话要说,所以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对于他们说的沈朗都听得很仔细,一些重要的建议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