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孩子 好习惯-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童有生命健康权。刑法规定,严惩杀害、摧残、伤害、拐卖、绑架儿童的犯罪行为,严禁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儿童及其残害婴儿的犯罪行为。
儿童有受抚养的权利。父母是子女的法定抚养人。即使父母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也不能免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要持续到子女能独立生活时为止。
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儿童的教育权包括父母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两个方面。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我国目前就是接受从小学至初中毕业的9年义务教育)。父母违反这一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儿童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名誉权等。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污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隐匿、毁弃(因司法需要,公安、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的除外)。
儿童有财产权、遗产继承权。儿童有独立的财产权,如智力成果带来的经济利益、受赠的财产等,父母只能代为管理,无权处置,更不能占为己有。
儿童有司法保护权。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父母是法定代理人(代为起诉、上诉等)。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如一般不公开审理,不适用死刑等。
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当我们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的时候,当我们决定让孩子学琴学画的时候,我们需要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
陪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情
2006年04月12日14:1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我们有差异。孩子经常执著地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做父母的怎么办呢?您是支持还是反对?在我看来,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法。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台湾成功人士教育孩子的书,看后颇有感触。黄启珩女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谈到教育子女的经验时,她的最大体会是要多陪孩子做孩子喜欢的事情。黄女士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孩子的教育。她说:
我的两个儿女现在都在美国读博士后,别人都问我怎样才把孩子教育得这样优秀,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尊重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并注意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有这样两件小事,我至今都记得。
一件事是,女儿小的时候,很喜欢天文,对星座特别感到兴趣,常常半夜邀请我陪她出去看星星。也许很多父母会很自然地反应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看什么星星!如果父母这么一泼冷水,孩子的兴趣可能被浇灭,他的才气也可能从此就被扼杀。所以,不管当时我有多困,多累,我都一定会亲自陪女儿出去注视着星空指指点点,和女儿谈一些日常琐事和人生哲理。直到今日,女儿回想起这件事,偶尔还会撒娇地让我陪她去看星星。女儿后来拿到高能物理博士,或许就是从看星星的兴趣中培养出来的吧!
另一件事,是关于我儿子的。我儿子到美国念地球物理后,我还是经常想办法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仍然想方设法让儿子感觉到我的支持。每当我发现报纸杂志上面有与地球物理相关的报道时,我便剪下来,传真或者寄给孩子。儿子很感动,他把这些资料都贴在寝室的四周墙壁上,同学们问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儿子总是骄傲地告诉同学们是妈妈提供的。
另外,陪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父母的教育很自然,不是强行灌输。孩子大一些以后,我常常陪孩子去看电影。其实,家里也有电视和光盘,但我觉得还是看电影给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在看电影时,如果遇到和“性”有关的问题,或者电影中的男女正在做“那种事情”,我从不避讳,而是趁机给孩子讲一些性教育问题。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儿子交了异性朋友以后,我就告诉他有关避孕的方法,并提醒他要善尽保护女友的责任,不可让她怀孕,因为事情发生之后对双方都不好,特别女方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我还告诉女儿,在和男朋友交往的时候怎么保护自己,发生性关系的后果有哪些,让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并懂得怎样去预防。我认为,与其禁止孩子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不如告诉他们做了那件事会有什么后果,让他们自己衡量该如何做。
现在,很多父母都抱怨陪孩子的时候太少,但我觉得陪孩子做一些事,并不是说要天天做,常常唠叨不停,反而会让孩子反感。要陪孩子,主要是陪他们做一些孩子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父母还要多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样亲子间的相处才会变得珍贵、和谐,孩子也会听话,会用心体谅父母的立场和辛劳。
黄女士给我们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许多父母感觉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有许多孩子觉得父母不愿意陪自己,因此双方很难找到沟通的渠道。也有的父母,虽然陪着孩子,但却只希望孩子做自己希望的事情,至于看星星、观赏动物等事情,常常被父母排斥在陪伴之外。这样,孩子非但不会感激父母,不会从父母那时得到赞赏,反而会觉得父母就是监工,时时刻刻监督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孩子能不反感吗?父母的话孩子还愿意听吗?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每一个喜欢做的事情都一定会影响他将来的专业,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最怕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很可能是他的潜能所在,而且他因为喜欢,他就会非常投入、非常自主、充满热情的去做。一个只要他有喜欢的事情做的孩子,那么他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健康的孩子,他有一个正当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像培植幼苗一样地去培养孩子的兴趣,陪他们做喜欢的事情,去发展他的兴趣,使孩子走上一条快乐的人生之路。孩子的兴趣是非常珍贵的,就像一颗嫩芽,一旦它闪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就要给予关注、给予支持。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博大宽容的心,孩子他可能喜欢一些东西,你不喜欢。比方说孩子可能把一些石子、碎木头拿回家了,孩子非常宝贝,但是有的妈妈非常爱干净,偷偷给孩子扔出去了,怎么什么都往家里拿?这样做特伤孩子的心。所以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喜儿童所喜,乐儿童所乐,这样的话孩子就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你是他的好朋友。孩子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兴趣的发展当中,他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正是在父母陪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当中,增进了两代人亲情的沟通。
怎样陪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我的教育建议是:
捕捉孩子的每一点快乐。当孩子看动画片哈哈大笑时,当孩子玩游戏机累得满头大汗时,当孩子聚精会神地画画时,不要严厉地打断孩子“赶快去做作业!”静静地陪孩子坐一会儿,和他一起欢笑。在这一会儿,忘掉他的成绩、学业、功课和其他东西!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请求。当孩子发出“陪陪我”的请求时,希望父母尽量满足孩子。
不要刻意地去教育孩子。陪孩子一起学习或玩耍,别试图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变成教育,而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孩子会一边学习一边观察,并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习做人做事。
注意教育忌语
2006年04月12日14:1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什么是教育忌语呢?
忌就是禁忌的忌,教育忌语就是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教师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的话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忌语也可以称为软暴力,即说伤孩子的心的话,包括校园歧视、对孩子不理不睬,伤孩子的自尊心等。
我看过天津的作家蒋子龙的文章,我也跟他聊过,他说当时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特别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经常被退回来,结果有的人就说了,蒋子龙你还想成为作家,咱们班将来出39个作家,剩下一个就是你。这话说得是多么刻薄,把人往绝路上逼的这么一句话,所以说这样的一句话让他记忆一辈子。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一个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就一定有所禁忌。那种侮辱孩子的话,歧视孩子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来看,孩子非常的敏感,他敏感就在于你是不是尊重他,是不是侮辱他。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批评孩子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确保孩子不受身心伤害。如果说你是从一种尊重孩子的角度,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好孩子来说他的时候,你怎么说他,他都可以接受;他相信老师是为了他好,爸爸妈妈是为了他好。但如果你侮辱他,用侮辱人格的语言伤害他,那孩子是不能接受的。孩子可能用强烈的反弹来对抗,甚至有非常可怕的后果,这是我们要注意的。所以说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可以批评学生但是不能侮辱学生,否则可能有悲剧发生。
批评是这样,表扬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手工做得不好,情绪不高,妈妈就说:“儿子,你手工做得很好,你是很有天才的、很有创造力的,我看你是很好的。”没想到她儿子却说:“妈,你这不是侮辱我吗?全班都知道我做得不好,你还说有天才,弱智的孩子大概才会得到这样的表扬,你以为我听不出来?你是在挖苦我,讽刺我,你太虚伪,你根本不说实话。”妈妈非常的尴尬,没想到孩子会想得这么深刻。所以要特别注意,我们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孩子,要注意表扬要具体,要准确,要及时,否则可能也会伤害孩子。
有一位中国学者去北欧,见到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这位学者对小女孩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可爱。”没想到不久,小女孩的父亲对这位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孩子,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十分不理解:“我夸你的孩子,我怎么错了,道什么歉呢?”小女孩的父亲说:“你夸她的漂亮,不是她的功劳,是父母的基因决定的,跟她本人没有关系。所以你这样说她,实际上是说她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这对她是一种伤害。如果你觉得因为她的微笑,或者她有礼貌而表扬她,她才乐意,这些才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位学者听了,非常地感慨。后来他真的向这个孩子道了歉。
实际上小女孩父亲提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表扬孩子,表扬她的地方要准确。这个准确就是说,不是表扬她的生理的、先天的方面,而是要表扬她的后天努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基诺特归纳了不适宜教育孩子的10种语言:
不宜恶言。不要说“傻瓜”、“没用的家伙”等。
不宜侮蔑。不要说“你简直是废物”等。
不宜过分责备。不要说“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等。
不宜压抑。不要说“闭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等。
不宜强迫。不要说“我说不行,就不行”等。
不宜威胁。不要说“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等。
不宜哀求。不要说“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等。
不宜抱怨。不要说“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等。
不宜贿赂。不要说“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手表”等。
不宜讽刺。不要说“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等。
总而言之,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要记住一些教育忌语。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用侮辱的话批评孩子。批评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批评而是轻蔑,如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是个坏孩子,你将来什么地方都不要就公安局要你;当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你也千万别说你是个傻孩子,你是榆木疙瘩,这些话千万别说。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建议父母要跟孩子讲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但是你这件事做的不对,伤害了别人你要承担责任;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能学习好的,但是这一次你没考好要找找原因。如果用这样的一种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不会在挫折面前倒下而会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
表扬孩子要具体、准确。比方说,孩子你今天的碗刷得很干净,你今天的地扫得很干净,你今天的被子叠得很整齐,我很高兴,我觉得你真是干家务的内行;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你学习的时候很专心,没有站起来走动,或者说比过去走动少了,你的字写得很认真;对于孩子的娱乐来说,你能够按规定时间玩游戏机,能管得住自己,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说表扬孩子是一门艺术,对孩子表扬时要注意,表扬要及时而具体、表扬聪明不如夸奖努力等等。
尊重孩子的智慧
2006年04月12日14:1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河南大别山附近的一个县,有个男孩子叫赵幼新,让我很难忘。
赵幼新非常淘气,老师们不太喜欢他,叫他邪门儿大队长,但他是充满了个性和智慧的一个孩子。
有一个冬天,他和另外两个男孩子到冰上去探险。三个男孩子都是好朋友,很威武地在冰上走,排成一行,还唱着歌。突然,只听咔嚓一声,走在前面的一个男孩子踩到冰窟里去了,身子已经有点倾斜了。赵幼新走在最后,看到好朋友的处境,果断地说:趴下!把书包扔一边,你快趴下,四肢伸直,然后慢慢爬,慢慢爬过来。
站在一旁的另外一个男孩子着急地说,怎么不过去救他呢?
赵幼新说,你想想看,这冰面连一个人都经不住了,我们俩再冲上去的话,冰不就塌了吗?我们那不就全送命了吗!
这个男孩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回事,于是和赵幼新一起对身处险境的男孩说话:快、快!慢慢爬出来。那个男孩子虽然很害怕,但也听从伙伴们的话,开始慢慢地往外爬,最后终于安全地脱险了。
为什么要四肢着地呢?赵幼新似乎很有经验。他知道接触冰的面积越大,就越安全,如果你要是成了一个桶,扑嗵一下就掉下去了。
正是因为赵幼新的智慧使孩子们都化险为夷了。我十分感慨,孩子的智慧,真是超出了我们成年人的想象,作为成年人千万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呀!
陶行之有句名言“谁若小瞧小孩子,他比孩子还要小”,所以我们对孩子要高看一眼,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智慧,和他们一起探索、前进,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可以不受限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人的主意通常是惊人的,是充满了智慧的。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对女儿编童谣的“智慧”也颇感惊讶。
有一天,父亲到学校去接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丽丽,听到女儿和同学们一起在念:“放学钟声响,学生得解放;上街逛一逛,学习丢一旁,老师气歪嘴,妈妈拿起吓人的小木棒。”“妹妹靓,哥哥帅,如果不傻就去爱。”
这位父亲不禁问女儿:“你和同学们在说什么呀?”女儿告诉他在念童谣,而且很得意地说都是她自己编的。父亲十分不解,哪有这样的童谣?
由于女儿从小在妈妈的影响下十分爱唱童谣,现在女儿不仅喜欢说童谣,而且还学会了自己编童谣,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却让父亲担心起来,女儿编的是不是人们常常批评的另类童谣呢?
这位父亲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要教育教育孩子,先问孩子为什么编童谣,孩子的回答很简单:好玩。
这个回答让母亲十分生气,要打孩子。这位父亲很理智地加以制止,并温和地告诉女儿,编童谣是好的,只有聪明的孩子才会编,但是要编好,要有意义。这位父亲很智慧,经过他的引导,女儿重新把以前妈妈教给她的童谣念起来,如“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的手里边。叔叔接过钱,对我把头点,我对叔叔说了声叔叔再见。”让孩子明白这首童谣让孩子拾金不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