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尘六安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子
一九四七年初春的南京,天气阴冷。

  烟波浩淼一望无际的长江,江水滔滔东流。大浪淘沙,惊涛裂岸。

  巍峨的紫金山,萧条清冷的疏林冷落。饱经沧桑的古城墙,断壁累累。

  一架军用飞机降落在紫荆山军用机场,身着戎装的胡宗南严肃地走下飞机,一言不发地钻进接他的一辆黑色的一辆美式轿车。

  汽车穿过繁华街道,经过新街口,胡宗南看见了屹立在街道中心的孙中山铜像。他不仅想起孙先生接见自己的往事,一种崇敬与伤怀油然袭上心头。

  汽车来到高高飘扬着*的总统府大门前,面色严峻的胡宗南走下轿车踏上总统府大门的台阶,八名士兵严肃地向他立正,敬礼。

  胡宗南走进来总统府蒋介石办公室。

  室内空无一人,办公桌上日历翻在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这一页上。

  胡宗南打量一下这间简陋的办公室,在沙发上刚坐下来,蒋介石便走进来。

  胡宗南连忙敬礼:“委员长好!”

  蒋介石皱皱眉:“叫先生。跟你说过好多次了,不要喊我委员长。”

  胡宗南毕恭毕敬地说:“是,先生。”

  蒋介石坐到沙发上:“寿山(胡宗南字),坐吧。知道为什么要你到南京来吗?”

  胡宗南说:“知道,为西安绥靖公署的事情。”

  蒋介石点点头:“是的,我要你当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胡宗南说:“谢谢先生信任。”

  蒋介石问:“你打算怎么谢我?”

  胡宗南起身肃立:“宗南保证拿下延安,捣毁共产党老巢。”

  蒋介石也站起身:“不是捣毁,寿山,我要的是,你要把共产党的老巢消灭在延安。”

  胡宗南立正应道:“是!宗南一定不辱使命!”

  蒋介石笑了:“好,好。晚上我给你接风。”

  胡宗南感激地说:“谢先生!”

  晚上,蒋介石夫妇在总统府小餐厅用简单的酒菜宴请胡宗南。

  宋美龄用葡萄酒与胡宗南碰杯,蒋介石含笑坐在他们中间。

  宋美龄问:“寿山,你五十出头了吧?”

  胡宗南答:“是,虚度五十二个春秋。”

  宋美龄笑道:“你是个名留青史的人物,你可没有虚度春秋。唉,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早该成家啦!”

  胡宗南慷慨言道:“*不灭,绝不成家!”

  蒋介石皱皱眉,插话说:“以前抗战,你说倭寇未灭,何以为家!现在剿共,你又说*不灭,绝不成家!那不是我在耽误你的婚事吗?”

  胡宗南惶恐地说:“宗南绝无此意。”

  宋美龄说:“寿山,不管怎么说,我给你介绍的那位叶霞翟小姐人挺好的。难道你对人家还不满意?”

  胡宗南说:“不敢,宗南幸甚!等拿下延安,我立刻完婚。”

  蒋介石举起茶杯:“好,我等着你的喜信。寿山,我以水代酒,干杯。”

  胡宗南连忙立正举杯:“谢谢委员长!”

  蒋介石皱眉:“看,又来了。”

  胡宗南改口:“是,先生!”

  蒋介石笑了。

  延安外围阵阵炮火狂炸,到处烟雾漫天。

  飞机呼啸而来,在八路军的阵地上投下大量炸弹。

  彭德怀手拿望远镜忧虑地站在工事里,他满脸泥沙,两眼血红。

  通信兵冒着炮火跑过来:“报告!中央机关还没有完全撤离!毛主席还在办公。”

  彭德怀勃然大怒:“胡闹!为什么这么慢?现在还办什么公?”

  通信兵吓得一愣。

  彭德怀意识到自己失态:“哦,我不是说你。”

  胡宗南在他的炮兵阵地前沿,一面用望远镜优雅地欣赏宝塔山,一面发布命令:“右兵团由第一军军长董钊率领整编第一师、整编第二十七师、整编第九十师共七个旅,由宜川经南泥湾、金盆湾向延安进发。左兵团由刘戡率领整编第三十六师、整编第七十六师、整编第十七师共四个旅,由洛川经牛午镇、清泉镇向延安进攻。留下整编第七十六师之二十四、一四四旅作为总预备队,集结于洛川,随右兵团后尾前进,策应两兵团作战。整编十七师的四八、八四两个旅保护铜川到洛川的交通线。首先攻入延安的部队,悬赏法币一千万元。”

  传令兵在纪录:“是!”

  胡宗南:“命令:炮火不准损坏城内的所有建筑。”

  传令兵:“是!”

  胡宗南:“还有:三月二十日前,不惜任何代价,必须拿下延安。”

  传令兵:“是!”

  延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警卫在搬运文件、衣物。

  毛泽东在简易的书桌上用毛笔写字。

  周恩来匆匆走进来:“主席,快走吧。中央机关已经全部安全转移了。”

  毛泽东说:“好,就好了。”

  周恩来催促说:“走吧,以后再写嘛。”

  毛泽东把写好纸条放进抽地,笑道:“那怎么行吆,走了他就看不见啦!我是在给胡宗南写信呢。”

  周恩来:“啊……”

  彭德怀冲进来,一把拉起…,恼怒地说:“你给我走!”

  毛泽东歉意地笑笑:“走,走,这就走。”

  延安外围,*中央机关在匆忙转移。

  毛泽东看着夕阳下的宝塔山,幽默地说:“我们出去转转,让胡宗南住几天吧。”

  周恩来附和说:“我们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

  毛泽东严肃地说:“蒋介石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在全中国、全世界面前,证明了他的专制、*。”

  周恩来说:“事实证明,国民政府根本没有建立*联合政府的一丝诚意。这次胡 宗南悍然侵犯延安,也给我们那些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的同志,上了生动的一课。”

  毛泽*然问:“恩来,你信不信,我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

  周恩来说:“我信。我们要用一个新的*联合政府,推翻和取代国民党的反动*政府。”

  胡宗南部终于占领了延安。

  延安的街面上到处张贴着“庆祝国军光复延安”的标语。

  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内,墙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大标语分外醒目。

  胡宗南在标语下沉思。

  传令兵跑步来到胡宗南面前:“报告!毛泽东的住处已经找到!”

  胡宗南眼睛一亮:“哦,确认了吗?”

  传令兵:“已经确认!”

  胡宗南说:“好,我去看看。”

  在…住的窑洞内,胡宗南仔细四顾察看,感慨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厉害啊!”

  他信步来到…毛泽东的办公桌前,极有兴趣地拉开抽地。

  毛泽东写给他的信赫然在目:“寿山先生明鉴”!

  胡宗南小心地抽出信纸,轻声念道:“胡宗南进延安,势成骑虎。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下也下不得。奈何!”

  胡宗南大笑:“哈哈,润之先生还会算命呢。别说,还真像这么回事!立即给南京发报:我部大捷,三月十八日顺利收复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狼狈逃窜。”

  随员:“是!”

  胡宗南兴奋地说:“就在他们的抗大,给我布置一个像样的会场,我要举办一个庆祝大会。同时,还要召开一个中外记者会。”

  夜晚,胡宗南下榻的窑洞内,桌子上有个电瓶收音机。胡宗南把玩着茶杯,仔细倾听着新华社广播:“卖国贼蒋介石进攻*圣地延安,经我陕甘宁边区军民坚强抗击,予以重大杀伤。”

  胡宗南大笑:“哈哈,继续吹。”

  收音机里新华社的广播清晰地说:“胡宗南精锐部队整三十一旅在青化砭被歼,旅长李纪云被俘!”

  胡宗南一惊!

  收音机里新华社广播在继续:“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公布陕甘宁兵团首次捷报。我陕甘宁兵团一部,于本月二十五日在延安东北七十里之青化砭附近,歼灭胡宗南军整二十七师三十一旅旅部及其一个整团,共四千余人。总部发言人指出,这一歼灭战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快,从战斗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两个钟头;第二是干净彻底,该部敌人自旅长到士兵,没有一个逃脱;第三,敌我伤亡是二十比一。综合以上三点,堪称模范战例。此次歼灭战距我军撤出延安仅六天。”

  胡宗南愤怒地把手中的茶杯摔碎在地上:“废物!简直是废物!”

  而在陕北乡村一家农家院落,周恩来匆匆走进来向毛泽东报告:“主席,好消息!自胡宗南的二十七师三十一旅在青化砭被歼灭后,今天他的十五师一三五旅六千余人,全部被歼灭在瓦窑堡南面的羊马河!”

  毛泽东放下毛笔:“好!胡宗南一三五旅被歼,是西北战局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可以预计,从现在开始,蒋军将由攻势转变成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为攻势。”

  周恩来:“现在,我们可以动用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了。”

  毛泽东:“对!命令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配合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开辟中原战场,打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

  周恩来:“我们在西北死死拖住了胡宗南,…在东北又是连连告捷。蒋介石可用之兵已经不多,只能固守长江一线。这样一来,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指日可待。”

  毛泽东开怀大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
一九四七年夏。

  位于江淮之间皖西大别山北麓的重镇六安,祥和而安宁。

  逶迤的淠河,静静地在她的身边向北流淌。历史上的是非成败,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仿佛都被她默默地带走了。

  淠河的源头按清同治《六安州志》载,系“出州西南二百四十里金家寨之南山”并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以霍山所出为正源”佐证,应为准。    老六安人对淠河的感情深厚,不仅因为它是皖西最长最大的一条河,而是它紧紧依偎着六安古城,与六安州朝夕相伴。六安城内居民的生活,无论是大家,还是小户,都得依赖她。

  古代交通不便,便捷省力的水路把大别山的麻茶木竹通过淠河运入淮河,再经长江疏散到大江南北。因为有了淠河,淠河两岸才能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才能孕育像麻埠、苏家埠、正阳关这些历史名镇。

  上古时,禹封皋陶子于六,故六安又称皋城。西周形成英、六、蓼、诸方国,春秋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一百二十一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地名沿袭至今。三国时从魏,两晋分属豫周安丰郡,扬州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分属寿州庐州,其间置舒城和盛唐两县,元末始设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

  古城六安紧依淠河东岸,它南北长而东西短,两头高却中间低,恰似一只大船。建于唐代的北门宝塔与南门宝塔,就像两根桅杆,屹立在沧桑的古城两头。城里的地势高低不平,街道宽窄不一,大街小巷错落纵横,素有“九拐十八巷”之称。这些拐巷首尾相连,峰回路转,如入迷宫,别致而方便。民居的房屋,大户人家多为明清徽派带门楼庭院的古建筑,中等人家是一般是瓦房小院,亦有大量简易茅草平房和少量西洋建筑。

  六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丰富,市场繁华。鼓楼商业街闹市,商铺饭馆林立,极尽繁华。城西淠河码头商船涌塞,桅杆林立。船户,商人和小贩往返不绝,热闹非凡。城东小东门风景区九墩塘像一明珠镶嵌在古城,与它连接的云路街,是六安的主要街道之一。沿云路街西行,可直达淠河,西岸即是桃花坞(旧称田家湾),为文人墨客踏青吟诵之地。这里有大片桃园,山冈丘陵上树木森森,沃野平原处草木青青。修竹成林,花卉纷呈。州志有诗曰:咫尺桃源近淠津,渔舟问渡越风尘。竹篱背树通幽径,茅屋当花结比邻。曙色平临丹壑迥,霞光遥映赤城均。武陵应共通仙籍,会便移家作隐沦。

  东岸则布满嶙峋巨石,形似龙爪,故有上龙爪,下龙爪之名。在这些斑驳的巨石上,遗留着古人建筑的高大防水城墙。孩子们在城墙上无忧无虑地嬉戏耍闹,城墙河沿下则到处是洗衣的老少妇女。她们用忙槌(棒槌)砸打着用皂角水浸泡过的衣物,然后放在河水中清洗。捣衣声不绝于耳,很容易让人想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

  云路街中有个书版巷,旧巷古井,老墙石条,已经历尽沧桑。巷内人家多以手工木板印刷或石印印书为业,文风底蕴深厚。

  在这幽静的巷子里,有个座北朝南高大气派的门楼。里面是三进带厢房包庭院的院落,院落后面是个大花园。

  这就是六安有名的沈公馆。

  沈公馆的主人叫沈子儒,五十五岁,是民盟中央委员,做过《平议报》主编。家中经营有丝绸棉布与粮食生意,在当地属于有钱大户。

  早饭后,沈子儒在后花园里修剪花坛上花草,沈夫人张济芳在给园中花木浇水。

  这个花园东西两侧有两个小花坛,东边花坛旁边有棵古老的桂花树,西边的花坛旁边是一个圆形石桌,石桌边上有四个鼓型石凳。庭院地坪是用鹅卵石铺砌的,拐角有一眼青石围栏小水井。

  沈子儒的女儿沈仪淑走进花园,对他们说:“爹,娘,今天我和同学有个聚会,中午和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沈仪淑是山东医科大学学生,放暑假才回来,学校今年暑假安排她们去医院实习,过两天就要走。沈夫人虽然很舍不得女儿这么快又要离开自己,但她通情达理,希望女儿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自然也很支持。

  沈仪淑走后,沈子儒问沈夫人:“晓雅最近在干什么?”

  沈子儒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嫁给了商人秦鸣鹤,儿子叫沈晓雅,沈仪淑是他的小女儿。

  沈夫人说:“好像在学练武术吧?”

  沈子儒连声冷笑:“练武术?哼,他能吃那个苦?”

  沈夫人说:“他说他是在练什么小五套,我也不知道这是哪门哪派的功夫。”

  沈子儒不屑地说:“呵呵,那是唱戏用的武打套路!”

  站在书版巷巷口,便可以看见沈公馆大门楼前面的两个雕花石鼓上马石。巷子里的孩子们喜欢在上面玩耍,他们无意中已经把这对石鼓摩擦的乌黑锃亮,非常光滑。

  彭瘦石和彭少石父子漫步走过来。

  彭瘦石是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老家在六安,昨天才从南京回到家乡,他儿子彭少石是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书记。

  快到沈公馆的时候,彭瘦石为难地对儿子说:“唉,你有点强人所难。我连人家姑娘有没有定过亲都不了解。故人重逢,竟冒失地向人家提亲,真不好张这个嘴。”

  彭少石郑重而倔强地说:“爹,我再说一遍,除了沈仪淑,我不会跟别人结婚的。”

  彭少石说完,径直走开。

  彭少石已经二十七岁了,但至今还没成家,家里在南京给他讲了好几次对象,他都看不上,原因就是他一直在追求沈仪淑。他大学毕业后原在南京任职,是以老家在六安,家里还有房地产需要处理安排的名义,动用关系调回六安任职的。但实际上,他却是冲着沈家的二小姐沈仪淑来的。他和沈家的少爷沈晓雅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学,跟沈仪淑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但沈仪淑心仪她的中学老师王圣亚,和彭少石政治观点不同,对他若即若离。加上彭少石到六安当书记时,沈仪淑刚上大学,他们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但彭少石对沈仪淑一往情深,已经深陷爱河。

  彭瘦石望着儿子的背影,苦笑着摇摇头,向沈公馆大门走去。

  沈公馆的客厅,正中悬挂着一幅民盟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先生的水墨松竹梅中堂,两边是彭瘦石手书的对联:竹外飞花流诗句,梅边吹笛动辞章。中堂旁边,悬挂一幅丝绣仕女图,是沈夫人早年自画自绣的。书画刺绣,均已经陈旧发黄。

  沈子儒和彭瘦石是少时同窗好友,故人重逢,自然亲切,他们坐在茶几旁促膝交谈。

  在彭瘦石介绍了当前国共战争大局后,沈子儒问:“这么说,共产党现在的军队,正规军已经有一百万了?”

  彭瘦石叹道:“是啊,共产党已非昔日。抗战胜利以后,当初的星火,如今真成心腹之患啦!”

  沈子儒感叹说:“也怪蒋公他自己,抗战一胜利,执政党就应该从善如流,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政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