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二桃杀三士”。

  晏婴后来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这就是春秋时威震诸侯的名将田穰苴(即司马穰苴),他后来为齐国的江山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几年后;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先后出使了楚国和吴国,以“小人出使小国”,“桔生淮北则为枳 ”的精彩言语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这个直言不讳的回答,既批评了骄奢淫逸的齐景公,又揭露了政客围绕在君王身边进谗献媚的丑恶嘴脸。齐景公还好色贪杯。一次,齐景公抱着美女饮酒七天七夜还不停杯。弦章进谏:“您饮酒七天七夜了,我请求您停止。不然,请您把我杀了。”这时,晏婴入见。齐景公说:“弦章这个小子竟然这样阻止我饮酒作乐。如果我听从他的,不是臣子反过来管我了吗?如果把他杀死了,我又舍不得。”晏婴回答:“弦章幸遇明君!如果他碰到殷纣那样的昏君,早就死了。”齐景公闻言便停止饮酒。还有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晏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而又能从善如流;随机应变。有着高度的政治智慧。

  晏婴是后世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的事迹多记录在《晏子春秋》一书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郁郁而终的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被罢黜,抑郁发病而死。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田氏家族祖先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齐庄公时,田完的后代田桓子甚有宠,位高权重。齐景公即位后,田桓子又深受景公的信任,其家族亲信遍布朝野,在齐国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势力。田穰苴虽然也属于田氏宗族,但并非田氏嫡出,与田桓子一支较为疏远,故而名为田氏后裔,因而地位低下,与平民无异。后相国晏婴发现其才, 司马穰苴才得以发挥其用,走上报国之路。

  齐景公在位期间贪图淫乐,不恤民力。他为了满足享乐需求,对人民盘剥无度,农民的收成要上交三分之二的重税,以至民不聊生、众怨沸腾。作为齐国邻邦的晋国、燕国见齐政日坏,以为有机可乘,遂先后入犯。晋军侵犯齐国的阿、甄两邑,燕军则一路打过齐国境内的黄河,齐军大败,齐都临淄顿时岌岌可危。贤相晏婴,见识高明。他建议齐景公用田穰苴为将,说:“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齐景公闻言大喜,忙召来田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遂任命田穰苴为将军,令之率军抵御晋、燕的入犯。

  田穰苴“受命于危难之际”,从一介庶民突然做了将军,担当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他深知难以服众,当务之急就是树立军威。于是他以自己人微权轻,军心不稳之由,让齐景公派一个宠臣到军中做监军 ,用来压阵。对齐景公来说,派个宠臣做监军,正中其下怀:一来可以作为国君的耳目,随时向他报告军队的情况;二来可以以朝中权贵的身份助出身微贱的田穰苴一臂之力。所以,齐景公不假思索便答应了。 

  齐景公有个最宠爱的佞臣叫庄贾,此人天天粘在景公身边,虽然官职不高,但地位特殊,满朝大臣都对他礼让三分,于是,做监军这个任务便落到了庄贾的头上。田穰苴辞别齐景公时,顺便与庄贾相约:“我们明天中午到军营大门会面。” 庄贾漫不经心地答应了。次日晨,田穰苴先到军中,集合部队,“立表下漏”以待监军庄贾。 田穰苴知道,像庄贾这样的花花公子,一向自由散慢惯了,哪里知道军中的法纪?再加上他正受齐景公宠信,又身为监军,必不会将田穰苴的话放在心上,岂会按时来会?他若能按时赶到军中,不妨就让他代表齐景公,帮助自己威慑军中将士;他若不能按时赶到,正好用他的人头来申明军纪。 大敌当前,不行诛杀,便难以立威。 果然,庄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设宴为之送行,他喝了个不亦乐乎,早将田穰苴“日中会于军门”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中午一过,田穰苴立即下令,将标杆放倒,将漏壶撤掉,向士卒们申明纪律,然后收军回营,坐等庄贾前来受死。 直到傍晚,庄贾才醉醺醺地来到军中。 田穰苴问:“你为什么迟到?” 庄贾说:“我的亲戚朋友们设宴为我送行,所以我就留下喝酒了。” 田穰苴大怒,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说完,田穰苴召负责军法的军正问道:“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意思是按军法对迟到者该如何处置? 军正回答道:“当斩!” 田穰苴立即喝令将庄贾推出斩首示众。庄贾万万想不到田穰苴会来真格的,顿时酒也醒了,冷汗也出来了,吓得浑身筛糠。 庄贾的手下见庄贾性命悬于一线,急忙入朝,向齐景公报信。 齐景公闻讯也大吃一惊,急忙遣使者持节杖到军中赦庄贾之罪。然而来不及了,等使者赶到的时候,庄贾早已人头落地。 三军之士见田穰苴毅然砍下了齐景公的大宠臣庄贾的头颅,并将庄贾的脑袋挑在竹竿上示众,均吓得两股战栗。 齐景公的使者乘坐三驾马车到来后,传达齐景公的旨意,田穰苴威严地回答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然后,田穰苴令使者回朝,向齐景公说明这一切。三军将士见状,皆领教了这位田穰苴将军的厉害,不禁对田穰苴肃然生畏。 

  田穰苴治军,大体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威,一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田穰苴对于士卒的营房和饮食以至生病医药之类的事都非常关心,亲自检查、询问,并将自己的粮食俸禄拿出来分给士卒,自己分到的粮食是全军中最少的。 当田穰苴准备与敌人开战时,连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阵了。三军之士无不奋勇当先,有既爱兵如子又赏罚分明的将军,其部下怎不为之赴汤蹈火呢?很快,田穰苴麾师追击敌军,夺回阿、甄二城,收复黄河两岸,然后凯旋而归。为了解除景公疑虑,田穰苴在临淄郊外便“释兵旅,解约束”,与三军将士盟誓要忠于齐景公,只带几个随从进入临淄城。齐景公对田穰苴的表现颇为满意。为了表彰田穰苴为齐国立下的大功,齐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们迎出都门,拜田穰苴为大司马。

  田穰苴任齐国大司马后,人们遂以司马穰苴称之。此后,司马似乎就成了他的姓氏了。

  田穰苴严于律己、治军有方,朝野上下交口称赞 。本来田氏已经权倾朝野,如今又有个田穰苴一跃而成为掌管齐国军政的大司马,这就不能不让一直敌视田氏家族的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如芒刺在背。 他们善于揣摩齐景公心思,顺势抓住时机,开始向齐景公进谗言。劝景公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齐景公似乎也预感到田氏势力太盛,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田穰苴辞退了。田穰苴无辜被免职,心情不免郁结。毕竟,他成为齐国的大司马,并非凭借田氏家族的势力,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如今,他却成了四大家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竟因此抑郁成病、一病而亡。        

  田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其墓在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

  《司马穰苴兵法》记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策略,并直接影响了稍晚的孙武和后来的吴起。

兵家圣祖孙武子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著有《孙子兵法》,后世称之为“兵圣”。

  孙武出生于齐国的田氏家族,其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完,因避乱逃到了齐国。齐桓公闻知其年轻有为,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公子完在齐国定居后,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故又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即是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今山东莒县)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守乐安。后来,孙武的父亲孙凭也成为了齐国的名将,官职一直做到齐国的卿。而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族叔。田书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意思是能止戈才算是武。出生于军事家庭的孙武自小受到浓厚的军事战争知识的熏陶,也受到各种先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渴望探求作战的制胜之道,以便将来能超越父辈,大有作为。他博览群书,学习黄帝的作战方法以及商汤、西周的一些军事名家的作战史实,并从中总结出作战策略及作战思想。公元前532年,齐国的贵族田、鲍、国、高四族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及斗争。孙武是田氏的后裔,祸乱自然波及到他,面对这种复杂而险恶的形势,孙武不愿纠缠其中做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牺牲品,继而产生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念头。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到了吴国。从此,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结为密友。此后,孙武便隐居于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的穹窿山,一面浇园种地,一面潜心钻研兵书。也就是在这里孙武写下了传世不朽之作《孙子兵法》。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夺得吴国王位,称阖闾。阖闾胸怀大志,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的同时,他还广泛的搜罗人才,立志要称雄天下。伍子胥便借这个机会向阖闾推荐了隐居的孙武。孙武见到吴王后,把自己撰写的兵法十三篇呈献给了吴王。吴王看罢后,赞不绝口,但他却想考验一下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于是便有了练兵斩美姬的故事。

  孙武把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分为两队,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搬出铁钺,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斩杀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自此以后,孙武拜将,吴军大治。

  孙武拜将之后,训练军队时使用真正的锐利武器,因而使士兵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培养出了勇敢顽强的性格;在军队的管理方面,孙武接受伍于胥的建议,调整了吴国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