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始皇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在地方,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为了对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深恐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坑杀,史称“坑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秦灭六国之后,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用于抵抗少数民族的侵入。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同时修建的还有阿房宫,可惜被西楚霸王项羽所烧,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才熄灭,可见奢华之程度。

  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徐福于是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他再次东渡。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而始皇帝最终也和常人一样难逃死亡的自然规律。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游,要求跟随着,皇上答应了他。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遥祭虞舜。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群臣没有敢说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兼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没有交给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凉车中,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象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凉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曾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赵高过去曾经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是胡亥的老师,胡亥私下里很喜欢他,于是赵高与公子胡亥见有机可乘便密谋篡位,为了方便行事,拉丞相李斯下水,李斯最终为了富贵变节,拆开了写给扶苏的密信,对外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又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命他们自杀。继续往前走,从井陉到达九原。正赶上是暑天,皇上的尸体在车中发出了臭味,就下令随从官员让他们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鲍鱼,让人们分不清尸臭和鱼臭。继续行进,从直道回到咸阳,发布了。治丧的公告。

  胡亥继承了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

艳若桃花的息妫
春秋时代息国国君的夫人,后为楚文王的夫人。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见于经传的约有一百七十余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兼并,中原一带,更是扰攘不安;自从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以后,形成南北两大壁垒,其余 小国不是依晋,就是附楚,端赖强国的保护而生存,稍有不同之处,随时都有玉石俱焚 的灾祸降临。 为了生存,列国之间经常句心斗角,彼此离离合合,全凭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有 些甚至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侯与息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蔡侯与息侯同娶陈国女子为夫人,这两位陈国女子生得都十分漂亮,一个是沉鱼落 雁,一个是闭月羞花,是当时妇孺皆知的大美人。 按照当时的婚姻制度,国君或大夫的夫人于归的时侯,她的妹妹也要一同跟着陪嫁 过去,称为“娣”,而随嫁的婢女则称为“媵”,总称之为“娣媵制”。陪嫁的妹妹可能是胞妹,也可能是堂妹;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数人。蔡侯与息侯的夫人为堂姊妹, 蔡侯原本可以一箭双雕,却阴差阳错地便宜了息侯,为此蔡侯常常耿耿于怀。 息侯夫人妫氏归宁回陈,途经蔡国,蔡侯为了善尽地主之谊,更为了内心深处的飘忽欲念,于是命人排筵席,热烈款待;初时尚能保持宾主的礼仪,酒酣耳热之际,蔡侯逐渐露出戏谑的态度,除了夹三夹四地讲出一些与身份不符的话之外,竟然拉住妫氏那 软软的手不放,妫氏为了国君夫人的尊严,不待盛筵终了,便匆匆率领从人拂袖而去。 息侯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认为蔡侯欺人太甚,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下定决心, 非找机会报这个“绿云压顶”的仇不可。 想想容易,做起来却困难多多,息国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国的对手,再说师出无名也难以激励同仇敌忾的心志,于是想到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以为神不知鬼不 觉地便可湔雪心头之恨。 息侯所设的计谋是派遣使者向楚国进贡,并趁机向楚王献计;“蔡国自恃与齐国友好而不服楚国,若楚国兴兵攻打息国,息侯求救于蔡国,蔡侯必念在与息侯是连襟的关系而慨然出兵相助,然后息国与楚国合兵攻打蔡国,必然可以生擒蔡侯,既俘虏了蔡侯,不怕蔡国不向楚国进贡。” 楚文王大喜,择吉日兴兵直奔息国而来,息侯假意惊慌失措地求救于邻近的蔡国,蔡侯果然亲自率领大军来救,安营未定,楚兵与息兵四面包围进攻,蔡侯在黑夜中仓皇突围而出,奔至息城,息候却紧闭城门不纳,蔡侯走投无路,终于被楚军俘虏,息侯大事犒劳楚军,蔡候才知中了息侯“借刀杀人”的计,心中悔恨不已,但已悔之晚矣。 蔡侯既对息侯恨之入骨,又对楚国师出无名进攻自己而出言不逊,在楚营大骂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杀蔡侯以祭天,最后再大臣劝说下才下令赦了蔡侯。后择期在宫中宴请群臣为蔡侯饯行。一时觥着交错,丝竹盈耳,腰肢纤细,举止婀娜的娇娆宫女,穿梭在 筵席之间,美酒妇人当前,宾主已有几分醉意,楚文王醉眼惺松地对蔡侯说:“君平生可见过绝世美色否?” 蔡侯凛然一惊,蓦然之间想此番几遭不测,推究祸因,说来说去还不都是因为妫氏而起,于是抓紧机会,假意媚其声气答道:“天下绝世美色尽在大王宫中啦!但却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息侯夫人妫氏的美。” 楚文王为之愕然,蔡侯继续说下去:“息妫的美,天下无双,荷粉露垂,杏花含烟, 国色天香,无与伦比。” 楚文王不禁怦然心动,压低了声音道:“怎样才能见到?可以一见吗?”蔡侯怂恿说:“以大王的威德,何求不得?” 息侯用“借刀杀人”之计,使蔡侯成为楚国的阶下囚,如今蔡侯又如法炮制还以颜色,天道循环,当楚文王率领大军名为巡视,实为逼宫的一幕演出时,息侯在宾馆被楚 兵用绳索捆绑起来,也真正尝到了他种下的苦果。 妫氏在宫中闻变,仓皇奔入后苑准备投井自杀,被楚将斗丹拦住,“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耶?”就这样经过了一番痛苦的考虑,妫氏决定忍辱偷生。就这样一个弱质女流被两个无耻之徒辗转到楚文王之手。文王见妫氏后,怜香惜玉,色与魂授,好言抚慰,答应不杀息侯,就在军中立妫氏为夫人,因为她长得面如桃花,娇艳欲滴,把她叫做“桃花夫人” 

  楚文王对息妫无比宠爱,她却始终笑颜不展,三年不发一言,文王问其原由。息妫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从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我还有什么脸对人说话呢”王听后无言以对。多么哀凄欲绝的话,又是多么深沉隐忍的恨意。归楚后息妫有了难得平静的生活。她为文王生了两个儿子:熊艰与熊恽。公元前676年,文王逝去。楚文王卒后的12年间,这个被掠夺的红颜,以未亡人自居,悉心抚养二子,抵制着文王弟弟子元的诱惑。彼时楚国内乱激烈,楚文王死后,其子熊艰被拥立即位,欲杀熊恽,文王之弟子元携熊恽出逃随国,借助随国的力量杀回郢都,铲除反对派之后再立熊恽为国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成王。

  王叔子元,功劳甚伟,权倾朝野。他没有文王的心胸和霸气,却以比文王更狂妄的姿态去撩拨息妫,为诱惑息妫,竟在她宫室旁修建了房舍,在里面摇铃铛、跳万舞,甚至公然住进王宫,百般挑逗。她没有顺从子元,而她的哭泣和抵制引发了楚国贵族对子元极大的不满,公元前664年,若敖氏当机立断,时任申公的斗班率众闯宫,怒杀子元,平息了持续八年的子元之乱。

  楚国在其幼子楚成王的带领下走上了强盛之路,桃花夫人后郁郁而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晓伦常的宣姜
齐僖公之女,以美貌闻名于当世,先聘于卫宣公之子急子,后卫宣公姬晋夺媳。宣公死后又嫁宣公之子公子顽为妻,伦理人常,全没分晓,史书称奇。

  春秋初年,诸侯国之间为了政治需要经常联姻,时齐卫通婚,在宣姜之前就有一位齐侯之女嫁与卫庄公,称庄姜。《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看来齐女貌美并非虚言。宣公之子急子本与宣姜婚配,后被父亲霸占,新台纳媳的故事前文已有提及,故此一笔带过。后宣姜生二子,公子寿与公子朔。

  公元前699年,宣公因听信谗言杀害急子与寿后,在悔恨中死去。同年,公子朔继位,为惠公。惠公杀兄代立,凶狠残暴,诸公子皆不服,宣公弟左公子泄和右公子职爆发###,迫使惠公逃跑至齐投奔舅舅襄公。齐襄王听说卫国出了乱子,很是担心自己姐姐的安危,于是就先派了个使者到卫国去打点。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齐襄公暗中使人告诉卫宣姜,要她与儿子公子朔的庶兄公子硕结为夫妇,宣姜出于无奈地答应了。公子硕刚开始很顾忌母子间的伦理,但大势所迫,且被公子职灌醉后与宣姜同宿,后来也就答应了。随后卫国立急子弟公子黔牟为君。前689年冬,齐襄公联合鲁、宋、陈、蔡等国伐卫,欲送惠公返卫复辟。前688年六月,卫惠公近国,黔牟及大夫宁跪分别被放逐到周、秦,左公子和右公子被杀,卫惠公复国。    

  宣姜和公子硕结为夫妇之后,分别生了五个孩子: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其中两人为国君,两人为诸侯君夫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乱伦淫媚的文姜
文姜(?…前673),春秋时代齐僖公小女儿;宣姜妹妹,鲁桓公夫人。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僖公年过半百得到一个千金,孩子一落地就与众不同,十分惹人喜爱,长大以后更是生得面如桃花,眼似秋波,艳丽无比,直出落成一个绝代佳人。文姜天资聪慧,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可是,由于齐僖公的宠爱,她也养成了轻浮放荡、任性而为的性格。她曾被许配给郑国公子忽(后来的郑昭公);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但郑忽很快就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这门亲事。文姜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诸儿,长她两岁,是齐国的世子。他英俊魁梧,仪表堂堂,但却是个不学无术的酒色之徒。兄妹二人,自幼在宫中一起长大,嬉戏玩耍,同起同坐,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密,及至成年,也不避什么男女之嫌,诸儿为妹妹的美色所吸引,不久二人即做下乱伦之事。不知不觉到了成婚的年龄,齐僖公给诸儿聘娶了宋国的公主,而把文姜许配给了鲁国的国君。兄妹二人虽十分不情愿,但父命难违,也不敢表露什么,于是文姜便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长子同刚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

  鲁桓公对文姜十分宠爱,文姜提出的要求,只要是能办到的,鲁桓公都百依百顺,生怕文姜不高兴。而文姜虽受鲁桓公的宠爱,却忘不了对自己情深意切的哥哥诸儿,可又没有和他相见的理由,不免每日郁郁不乐。而世子诸儿在僖公死后便即位做了国君,就是齐襄公。他虽然即位为君,也割舍不下对文姜的思念之情。

  文姜嫁到鲁国的第十五年的春夏之交,诸儿已经即位为齐侯三年了,此时他决定向周王姬求婚,并按照周礼,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国国君桓公来代为主持。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就这样,鲁桓公夫妇同车前往齐国。齐襄公亲往迎接,大摆宴席款待鲁桓公夫妇后,就以会见旧日宫中妃嫔为名,将文姜接至宫中。齐襄公将文姜迎到事先造好的密室,摆下酒菜,与文姜饮酒叙旧,兄妹二人四目相对,多日未见的相思,化作旺盛的情欲之火,不顾一切地搂抱在一起,亲热起来。两人难舍难分,当晚又同床共枕,同宿宫中。鲁桓公见文姜去宫中一夜未归,心中疑惑,便派人到宫门查访,得知兄妹二人之间眉来眼去,关系暧昧,十分气愤。文姜回来后,鲁桓公便详细盘问她,会见什么人,夜宿何处,文姜越是遮遮掩掩,鲁桓公就越是疑心,最后二人大吵起来。自文姜走后,齐襄公也放心不下,怕鲁桓公知道他们兄妹乱伦的真相,担心鲁桓公会让文姜吃苦头,便派人跟踪探听。当得知鲁桓公已有所怀疑,并与文姜发生争吵时,心中便萌生了加害鲁桓公的罪恶念头。第二天,鲁桓公派人向齐襄公辞行,要回鲁国。齐襄公哪能放他们走?他从鲁桓公勉强做态的表情中,坚定了自己必须马上动手的决心。齐襄公一定要请鲁桓公到牛山游览,说是以此为鲁桓公饯行。鲁桓公无奈,只得留文姜在驿站,自己应邀前往。酒席宴上,鲁桓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齐襄公却兴致盎然,殷勤把盏,让大臣们轮流劝酒,直把抑郁寡欢的鲁桓公灌得酩酊大醉。齐襄公派力大比的武士彭生抱鲁桓公上车,送他回驿馆。他用眼盯着彭生,加重语气说道:“一定要把鲁国君送到家,不得有丝毫差错。”路上,彭生看看左右无人,遵照齐襄公的密令,用力折断桓公肋骨,鲁桓公遂死。襄公闻听鲁桓公已死,心中踏实下来,又假意啼哭,悲伤无比。一面命人将鲁桓公的尸体厚殓入棺,一面派人到鲁国报丧,说鲁桓公暴病而亡,让人前去迎回灵柩。虽然鲁国的大臣们早已猜到了鲁桓公被害的真相。无奈自己国力弱小,齐国强大,武力征伐不得,只得派人前往迎回灵柩。鲁国使臣提出请齐襄公处死彭生,齐襄公为掩盖丑闻,当着鲁国使者的面将彭生斩首。丧事完毕,鲁国在大夫申儒的主持下,拥立新君即位。这就是鲁庄公。

  鲁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