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十岁的心理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可能我们也碰见过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比如,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那时,妈妈把我们抱在怀里。我们笑,妈妈也开心;我们生病,妈妈会为我们伤心、焦虑;我们哭,妈妈马上就会知道我们到底是肚子饿了还是尿了裤子。但很可惜,那种幸福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说到底,在无意识当中我们依然在留恋过去,固执地认为互相爱护就要完美一致、毫无差异。所以,恋人、夫妇、父母与子女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吵大闹。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我深爱着的人竟然和我如此不同,甚至因此感到愤怒,感到绝望。
  此时,我们需要做一个逆向思考。假如世上的人都和自己一样,真的会那么好吗?不好。如果是那样,这世上的任何人都无法帮你矫正内心的矛盾与不和谐,你也无法发现只属于你自己的特点。当你无法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分别时,就会最终在生活中失去自己。
  幸亏,这世上的人都是如此不同,我们才可以持续地从他人身上找到新鲜感;并在不断的新发现中享受幸福;还可以在互补与相互忠告中成长,与多样的人群建立变化不定的关系,并在此关系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当然,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在接受他人时会有种自己的领域被侵犯、被占领的不安,强求他人认同自己的想法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反之,如果互不强求,而是互相认同、互相接受的话,我们的私人世界不但不会被侵犯,还会变得更加宽敞。承认、接受多样性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宽敞,更加富有弹性。
  在理解别人之前,我们得先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一下。这会让我们一直感到不安的因素全部消失。我们对对方的了解太少,所以才会感到不安和害怕。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观察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下的话,就会理解既不同又有些相似的他,就可以消除不安,享受彼此间的差异,建立沟通顺畅的人脉关系。
  

4。为什么我总感到莫名的不安?(1)
我一直认为自己过着极其正常、平凡的生活,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有种毫无理由的不安向我袭来。忽然之间,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得自己承担一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银周已经三十一岁了,家里人都为她的终身大事而心急如焚,但她却对结婚没什么太大的渴望,反倒是更想成为公司认可的女强人。当然,大方、积极的她已经在公司被视为前途无量的重点培养对象了。
  可是不久前,一个新人的企划案赢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而银周的企划案则榜上无名。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事情,当时她虽然不高兴,也觉得有点伤自尊,但还可以坦然地向对方祝贺然后笑着离开。但这次不同,上司虽然也称赞银周的企划案非常不错,可是她一句都听不进去,反倒有一种无法抑制的不安涌上心头。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来,银周发现自己很难与别人对视,特别是在上司面前很容易脸红,而且一边心跳加快,一边冒冷汗。就连在他人面前发表意见时银周也会非常紧张,手心出汗,有时还会有一种想逃避的冲动。就像小孩子一样,她会被一句话弄得手足无措,异常焦虑,连坐地铁时也会感到非常憋气。她自己也不理解,为什么和朋友说话时也会窘怕,为什么对一丁点儿的事情都这么敏感,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样子很傻。
  和银周一样,成年后被一种毫无理由的不安感困扰的人非常多。其实,不安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从前,再苦再累的事情也能坚强地挺过去,现在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焦躁和不安,而且在别人面前表现得畏首畏尾,对生活越来越没有信心。更糟的是,明知道不该这样,但还是会像小孩做下丢人的事情一样,生怕别人知道,满脑子充斥着不安和害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活中谁都会有感到不安的时候。在考试和面试时我们会感到不安,有时还会有毫无理由的不安。不安在精神分析学上大都是指“预期不安”,即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可怕的事情,是在无意识中油然而生的一种警告。理解了不安的原因,就应该在感到不安的同时学会适应这种不安、应对这种不安。想一想,考试前小孩子若感觉不到不安,他能好好学习吗?这种在我们可承受范围内的适当的不安,可以让我们有能力应对更大的事情发生。
  问题是,某一天我们可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超出承受范围的不安。通常,这种不安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中老年人会在成长过程中解决很多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其精神构造会达到一定程度的相对稳定和均衡。
  因为一直过着平坦的生活,银周通常都很自信。
  不过,在儿时,她有一个非常伤心的记忆,在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讨论课上,她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发言。平日里就非常苛刻的老师当众之下对她说:“你是不是傻瓜啊?”她立即变得满脸通红,觉得无比丢脸。从那以后,孩子们一见到她就笑她是傻瓜。于是,上学对她而言,也就成了一件比死还难受的事情。家里人也批评她,“就是因为你连话都说不清楚才会这样的”。就像这样,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受到伤害。到了读四年级时银周下定决心,再也不会让别人叫她傻瓜。
  银周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会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不喜欢输给别人,所以,在兄弟姐妹当中她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她能这么努力,一方面取决于她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儿时受到的心理冲击。十岁时所经受的侮辱、自己的丢脸以及别人的冷落,都深深地烙在她的心里。她下定决心再也不要重蹈覆辙,并一直为此努力,因而她的能力也得到了肯定。但这次企划案遭遇失败的经历,让她回想起了儿时的伤心记忆,大大刺激了她的羞耻心。

4。为什么我总感到莫名的不安?(2)
况且,银周最近一直都被危机感笼罩着,不光是家里人带给她的压力,跟她关系要好的同事们也一直追问她什么时候结婚,这在无形中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个女人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或没有可以结婚的对象,周围的人是不会放任你不管的。如果不是当事人,很难体会这种压力有多么可怕。到了这时,银周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以怎样的姿态生活下去。就在她彷徨的时候,她的企划案又遭到了拒绝,真可谓雪上加霜啊。她坚持认为这件事情已经暴露出了自己的极限与无能。而且她还把问题归咎于自己能力欠缺,因而在竞争中输给了对手。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她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曾经受到侮辱的往事,再加上现今的压力,她重新陷入了深深的不安。
  在集体意识浓厚的国家,担心在集体生活中出丑或被炒鱿鱼的恐惧心理极为普遍,恰恰是这种心理加重了银周的不安。她生怕自己又会像儿时那样,在出丑后被冷落,甚至被淘汰出局。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是过度忧虑,很不正常,但就是无法抑制自己不安的感觉。当人们被莫名的强迫观念所控制时,比起渴望成功的意志,害怕被淘汰或失败的恐惧感会更强烈,抱着这样的心理,人们是很难在工作和人生中找到快乐和意义的。
  其实,很多上班族都被慢性抑郁症折磨着。
  从性质上来说,单位和公司都是有组织性的小社会,是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追求各自利益的小集团,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且,单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的集体,根据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的不同,它也不同程度地控制着个体的时间和能力。
  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单位里的处境比较尴尬,比起充满新鲜感的二十多岁的人,他们多了一些老成,比起拥有决定权的上司,他们的力量又比较弱小。所以,他们一边要引导和带领新职员,一边要辅佐和帮助管理经营者。与上述规则不相符的是,单位支付给他们的报酬不是最多的,但却最大程度地占有他们的时间和能力。所以,他们对单位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群员工,付出最多,得到的却不是最多。根据“职位和压力相关关系研究”,压力最大的职位不是掌握最终决定权的决策层,而是处理实务最多,却没有最终决定权的中间职位,这些人夹在中间,压力是巨大的。所以,三十岁的人通常会很疲惫,常常有种无力感。
  ∴
  人生第一次经历内心挣扎,大概是在青春期的时候。过了青春期,在成人后同样也会经历内心的挣扎。可能大人经历的挣扎会比小孩子更多。那是因为任何成年人都可能像银周一样,有很多尚未解决的矛盾,再加上当下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他们的内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挣扎和矛盾。
  此外,成年人还多出了一种负担。那就是作为大人必须面对的命题——身为大人就一定要像大人一样坚定地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大人往往无法袒露自己内心的矛盾,由此也会错失释放伤感和解决矛盾的机会。这也是人们成年后,诸如预期不安等神经症状会增多的原因。
  大人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坚强,大人也很容易受伤,很容易伤感。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必须得诚实地面对自己。银周认为对小事情感到不安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怀揣这样的心理,自然绝对无法消除不安。
  ∴
  生活中谁都可能感到不安。这时,我们如果硬要阻止不安的话,不安感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当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退。大部分的不安感不会维持太久,也不会像预期的那样有大事发生。
  谁都经历过一次以上的不安,所以千万不要害怕不安,其实不安的根源始终都在我们的心里。好好想一想,弄清自己为什么感到不安。银周之所以感到强烈的不安,是因为想起了儿时出丑、恐惧的经历,并把那段经历与现在的不安联系在了一起。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每当不安袭来时,银周就会安慰自己说:“现在不是小时候了,那种丢人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与此同时,她的不安也就离她而去了。
  所以,不惧怕不安,正视不安是驱散不安的第一步。
   。。

5。爱,不可求的理由(1)
爱情是从将对方理想化开始的,每个人都拥有梦中情人。
  我们先有初恋,初恋结束后会与很多人约会,然后与真正相爱的人相遇,这是慢慢放弃梦中情人和爱情幻想的过程。在与很多人相遇和分手的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我们都是受伤的灵魂,都是不完美的人,在承认并接受这一切的过程中,我们的爱情之路会越走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中情人和完美爱人,往往是自己内心某一面的投射,是我们想要通过别的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种形象是很容易幻灭的。
  朋友不是完美的人,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我们都能够容忍这些朋友,也会因为自己的这些现实感而自豪。但对于爱情,我们却固执地追求理想中的完美样子。而且越是自称对爱情没有幻想的人越是执著于完美的爱情。
  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情笔记》中的女主人公克罗伊就是这样。有一天,克罗伊趁爱人洗澡的时候,特意准备了早餐,但在爱人真被感动时,她却说:“你别太高兴。这没什么特别的,我每个周末都会这么吃。”
  这确实是个谎言。如德波顿所讲,克罗伊嘲笑所谓的浪漫,排斥感性的东西,认为官腔的态度安全,但她心中的所愿却恰恰相反。她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喜欢付出,对自己嘴上所排斥的所有东西都拥有热爱之心。这就是典型的“心理距离”和安全感在作怪,害怕别人洞悉自己真正的想法。
  ∴
  还记得某人曾对你说“我爱你”的那一瞬间吗?那句话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渴望。在爱情这一“格”里,我们梦想与某人成为完整的一体;梦想着自己再也不会孤单,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将得到理解,并且成为对方心里面最重要的人。
  小时候,我们曾在母亲的怀里得到绝对的爱,有一种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感觉,因此当我们遇见相爱的人时,这种感觉就会像火花一样重新燃起。每当我们陷入爱情,这些完美的体会就会与幼时温馨、幸福的记忆混合成一种眷恋,向我们袭来。
  所以,当我们与人相爱时,就会产生一种期待与激动,以为对方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期望。但随着相爱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会发现对方并不是完美的人,给予我们的爱也全然不像我们曾经梦想的那般甜蜜。这种情况正如司汤达的名言:陷入爱河首先是惊叹与幻想,随之而来的就是疑心。
  爱情是作为矛盾结合体的两个人经历无数次考验和重重难关相爱的过程。所以,爱一个人,爱除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克罗伊不喜欢自己的家人。当她的父母邀请她的男朋友到家里做客时,她的男友爽快地答应了。但这时克罗伊却对自己的男朋友说:“等着瞧吧,你去过以后肯定也会讨厌我的家人的。但那样也好,至少你有机会明白我为什么总想逃离那里。”
  克罗伊还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她十分喜欢带包,无论去哪里都要背着包。去心爱的男人家里睡觉,她也会把牙刷和第二天准备换洗的衣服放在包里。男友以为克罗伊住得习惯了,就会把东西放在他家里,但是每天早晨她都会重新打包,落下一个小东西也弄得好像生离死别。对克罗伊来说,包就是她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是不需要你,我只是怕自己太依赖你,怕失去我已经拥有的一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爱,不可求的理由(2)
“想要与他人亲近,就是想与他人分享自己最深的自我。”这是麦克?亚当斯博士的话。爱是向对方打开自我的过程,是接受对方并相互靠近的过程。靠近就意味着走向对方的内心更深处。但太靠近的话,双方都会萌生一种害怕失去自我的警惕,产生唯恐被对方占有、被对方操纵的恐惧,以及一种自我保护的欲望。当然,人人都需要“心理距离”,好以此来保护自己。所谓“心理距离”就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免受他人的侵入和干涉、维护自己的整体性、防止自己内心的攻击性和破坏性等危险因素暴露,而必须与他人保持的一种安全距离。
  了解自己缺陷的人们,生怕对方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后感到失望,从而离开自己;还怕自己潜藏的攻击性突然爆发出来,伤害自己最爱的人,为此,人们试图避免过于亲密的行为。于是,亲密有时候会变成比被抛弃更令人畏惧的事情。有这种忧虑的人,其实是没有正确确立自身整体性的人,所以只能逃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原本,亲密关系是在维持自己整体性的条件下与别人持续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不能正确确立自身整体性的人们,这却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
  没有无伤痛的世界,也没有无伤痛的爱情。只要是有人呼吸、有人受罪的地方,就不存在像无菌室那样的空间。为了能和自己的爱人更加亲密,人们得穿过覆盖着像伏兵一样的伤痛的峡谷。因为,激情过后,有些人就会发现自己的爱人身上处处是缺点。于是期待已久的、理想主义的浪漫爱情随即破灭。
  在这个过程中,受挫的爱情会突然变成愤怒。越是相爱至深,那些很不起眼的事情越会导致争吵或心灵的受伤,这都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因此,再相爱的人在艰难的日子里也可能于无意中给对方造成伤害。
  想克服困难、维持爱情的话就必须信赖对方和自己,并且具备照顾对方的能力。
  所谓的信赖,就是能够控制内心潜在的危险的能力,即使偶尔发现自己内心中那些危险的元素,也要坚信自己是个不错的人,而不是自我怀疑;同时,即使发现爱人有令人失望的举动,也要基本相信对方的人格,相信爱可以永恒。
  所谓的照顾,就是承认对方跟自己是不同的人,要有尽量不让对方受伤的谨慎的心态。照顾对方可以使我们自身的攻击性得以化解,从而不会直接伤害到对方,也不会给爱情带来无法修复的创伤。圣?埃克苏佩里曾经说过:“爱情不是相互对视,而是看向同一个地方。”想要一起看向同一个地方,就要承认对方是独立于我们的存在,是和我们不同的人。
  在相爱的双方互相尊重和互相照顾的过程中,爱情会经历无数次的考验,并随之慢慢加深。这时的爱情就是喜欢并渴望,在互相照顾、信赖的基础上建立亲密关系。爱情可以让我们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弗洛伊德早就把爱情视为成人的必要条件。
  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