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战中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注定了秦国的攻击还是以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为主的。《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 

  秦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气数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电影《英雄》已清楚的再现了这一过程。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单一兵种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溃。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风风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百战中国之13_秦朝_大泽乡起义
百战中国之13_秦朝_大泽乡起义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7 30

  战争规模 16 20

  伤亡规模 16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89 100

  兵将 秦朝 农民军

  双方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章邯 陈胜

  战略意义 

  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开创中国农民起义的先河。从此之后,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有元朝的朱元璋建立明朝,清朝的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伤亡人数 

  秦朝

  不详

  农民军

  不详

  将领 

  秦朝 

  章邯

  农民军 

  陈胜(?~前208)字涉,阳城(今河南淮阳)人,项燕的旧部 

  典故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战争进程 

  前221年;秦国征服六国,统一中国。

  尽管秦以前有夏、商、周三个朝代,但只有秦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一统天下。因为前三个朝代只能算是部族联盟,天子也只是为各方所尊奉,对各个部落并没有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利,遇到事情也只是大家商量着办,而不能真正做到发号施令。

  秦始皇及其臣子,认为秦始皇的功业超过了三皇五帝,属于功德无量。既然如此,秦始皇的享受也理所当然地要前无古人。所以秦定天下后最急于办的事就是大肆兴建各种建筑。

  秦朝修建的著名建筑有秦始皇陵、阿旁宫、长城、直道,这些建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完咸阳和北方来修筑这些建筑。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庭中能容纳上万人;厂面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工程之浩大可渭前无古人。对于刚刚结束战乱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苦难加重的开始。

  秦朝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即每户人家都必须有男丁参加军队或服劳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天下的百姓都要服从这个全民皆兵制。只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百姓不是当兵,而是服劳役。秦朝的军功爵位制规定,当兵杀敌可以加官晋爵,但是服劳役是不能加官晋爵的。面对必须要服的劳役,民间怨声四起。

  泱泱大国,人心不服,怎么办?为使子孙可以千秋万代统治中华大地,秦始皇制定了一些制度:

  一、销毁兵器,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没有兵器,老百姓要造反也没有武器。

  二、拆除各地的城防关隘,既然国家统一了,这些城防关隘也就没用了,将来谁要是造反也没有强大的城防。

  三、将各国有名望的宗族迁往首都咸阳,使得咸阳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四、焚书坑儒,禁锢老百姓的思想。

  五、严刑峻法,对犯罪行为严厉惩罚。

  经过这样的精心布局,老百姓对秦政权的威胁确实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汉人记载了当时的不满气氛,从天下半数人想反直到百分之七十的人想反,但都没有形成像模像样的反抗。

  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全面继承了秦始皇的*,一面宣扬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一面继续秦始皇生前未曾完工的各项建设。

  前209年7月,也就是秦二世元年7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戎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

  有一支900农民组成的队伍,在两名秦吏押送下,赶往渔阳。这支队伍中,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叫陈胜,他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

  陈胜,早年是个普通农民,志气却不小。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农民说:“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农民兄弟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咱们生来就这苦命,哪来什么富贵?”陈胜感慨万千,说出一句经典语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当队伍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大家都很急,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既然要被处斩,还不如造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这可能是现代人的想法,在当时,要下决心造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秦朝实行连坐法,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十家人中只要有人犯罪,这十家人都要受罚,其中告发的人可以免罪,不主动来告发的人都是死罪。也就是说,只要有人造反,全家人以及这十家人都得死。大家在造反之前,肯定要想想自己家里人的安危,要是自己一时冲动,把爹娘害死了,那可是大不孝。

  再说,造反需要有领袖,更要有理由。这900名穷苦农民没有人领导,没有充分的理由,也没办法造反。

  此时,一个历史性的领袖出现了,他就是陈胜。陈胜是项燕的旧部,跟随楚国大将项燕连续七战破秦将李信,在他眼中,秦军并没有那么不可战胜。他想造反,跟他一起的还有吴广。他们两个在一起筹划大计。

  陈胜和吴广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

  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

  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现在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陈胜见时机基本成熟,就让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戎卒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说:各位兄弟,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戎守边塞的苦役十有六、七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接着,陈胜又对大家讲,我们这次造反,不仅是为我们,大家想想看,现在秦二世胡亥不是秦始皇的太子,太子扶苏已经被杀死了,我们要替天行道,替国家分忧解难。再说,我们楚国原来的大将军项燕,功名盖世,我们楚国人难道不应该继承他的衣钵吗?

  陈胜这番话说得绝对是国际级的水准,先说反正都是死不如反,然后再找个胡亥不是秦始皇的太子说明现在的朝廷不是正统,最后把楚国已故大将军项燕摆出来号召大家,这样的演讲是非常有煽惑力的。

  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举大计”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庭摧残的老百姓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柘城县北)、谯(今安徽襄县)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

  陈胜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

  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这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职)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秦在乡设置负责教化的官)和豪杰(有声望的人)共商大计。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

  陈胜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号为张楚”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一说以张大楚国为口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    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人。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

  陈胜入据陈县之后,重新部署军事进攻的计划,分别派遗将领向各地发展,以便最后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各支起义军肩负不同的任务,大致向着三个方向推进。    

  向西发展的起义军有三支:以吴广为假王,西击荣阳 (今河南荣阳);由周文率领的起义军,经函谷关,进攻咸阳; 宋留率领的起义军,向西南进攻南阳,从武关进人关中。    

  向北发展的起义军有两支:一支由武臣、张耳、陈余率领的起义军,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一支由周市率领的起义里进攻原魏国旧地 。    

  向南发展的起义军有两支:邓宗率领的起义军,向南进攻九江邵〔今安徽、江西一带);召平起义军向东南进 攻广 陵(今江苏扬州)    上述各路起义军分兵出击,进军迅速,推动了全国的反秦斗争。

  其中酉征的三支起义军,目标直指秦王朝统治的腹地关中,但是是它们的军事进展情况不一。吴广统领的起义军,包括田减李归诸军,进攻西北部的荣阳。这支起义军开始进军顺利,很快就攻至荣阳城下,并把荣阳城紧紧包围。荣阳是关中直通东方的要冲,在军事上具有特殊地位,秦朝派三川郡守李由率重兵防守。    李由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避免与起义军正面交锋,以至起义军久攻不下,双方呈相持的局面,军事上进展不大。   

  另一支西征军由周文率领,是起义军的主力。当吴广围攻荣阳时,陈胜授周文将军印,命令他直取关中。周文利用吴广起义军包围荣阳、牵制三川郡秦军的有利条件,以破竹之势深人敌后,迅速攻下关中的门户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这支西征主方进展神速,沿途许多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因而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周文突破函莽关后,立即乘胜前进,直指秦王朝统治的巢穴咸阳。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周文起义军进驻于戏〔今陕西临渲东北),这里西距咸阳仅百里之遥,直接威胁着秦朝都城的安全。    

  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慌了。按说秦二世拥兵百万,这百万雄师可是刚灭亡六国的虎狼之师,六国那个国家不是几十万军队,都抗不住,农民起义军比起当年楚国、赵国来还是要差多了。秦二世为什么慌呢?因为他上任这半年来,杀了太子扶苏,杀了抗击匈奴的大将蒙恬,杀了宰相李斯,杀了军中大批亲太子派,甚至杀了自己二十几个亲兄弟姐妹。此时的秦,是100多年来最虚弱的时候。

  秦二世杀了很多将军,那他的百万雄师在哪呢?主要在2个地方,一、30万军队在北方抗击匈奴,这30万铁军都是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十几年的手下,他们的主子刚被秦二世所杀,他们正恨不得农民军攻入咸阳杀死秦二世,不可能来救。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二、50万军队在赵佗的率领下攻占岭南一带(今广东、广西一带),岭南之前不属于七国的版图,是秦朝刚占领的。赵佗在这里拥兵50万,过着土皇帝的好生活,而他的统治也还不稳固,他绝不愿意回兵继续当秦朝的封臣,他要自立为王。

  秦二位束手无策,只好向群臣讨对策。少府章邯认为,如今大敌临头,征调附近县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他主张释放修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及奴产子,驱使他们到前线与起义军作战。秦二世无可奈何,只得宣布大赦天下,并派章邯统率一支由刑徒、奴隶组成的军队进行抵抗。

  秦二世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三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刑徒就是判刑的人,我们今天叫做劳改犯,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又有三十万之众,战斗力虽然没法跟秦朝正规军相比,但也是相当凶猛。封章从兵器库中取出大量弓弩和其他兵器,刑徒们如虎添翼。秦王朝以释放“罪人”作兵源,已经走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    

  章邯组成一支三十万的军队,倾巢出动,对周文起义军进行拼死的反朴。起义军没有及时进攻咸阳,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机会,加以它关途远征,孤军深入,后援断绝,最后经过全力奋战,起义里战败受挫,被迫退出函谷关。周文在曹阳(今河南陕县西南)坚守近三个月,继续英勇抗击秦军的进攻。

  前209年11月,这支西征主力因得不到任何的增援,再一次被迫从曹阳退至泥池(今河南淹池西),在这里与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十余日。结果周文战败自杀,西征主力被彻底击败。    

  还有一支西征起义军 由宋留率领向西南推进,占领了南阳郡。但是,它长期滞留南阳一带,军事上进展不大,一直未能攻人武关,周文主力军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