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战中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岳将战区部队划分为野战、警备、决战、预备兵团四种,并规定了各兵团的任务:
1、野战兵团以游击战术,破坏敌交通、通信,袭击敌辎重,断绝敌补给,以达尾击之任务。
2、警备兵团,以逐次诱击,节节抵抗之战法,达成诱敌至伏击区之任务。但敌如前进迅速,则必须迟滞其行动至一周以上,使其携行之粮弹用尽为止,尔后归还为决战兵团之预备队。
3、决战兵团以一部为伏击部队,运用伏击战法,先按其入伍前之职业及个性,分别化装为士农工商,潜入伏击区,俟敌进入后,突起猛袭,捕杀敌各级指挥官,破坏敌通信,使敌混乱,不能做有计划之行动,积极协同侧击部队,内应外攻,以达成消灭敌之任务。
4、决战兵团以主力为侧击部队,以侧面攻击之战法,乘敌遭伏击混乱之际,猛力侧击包围敌人,以达成歼灭战之任务。
5、预备兵团,以要点防御战法,达成守备后方要点之任务,如决战失败时,所守备之要点为阵地之骨干,于决战兵团要加强力量时,仍可使用于决战方面。
9月14日,日军开始进攻湘北平江、赣北修水,这两个地方处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山河特别多,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军,却利于中国军队伏击,战争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次遭到伏击的日军跌跌撞撞,本想继续南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军此次南侵所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长沙以北30多公里的永安市。
9月29日,冈村宁次见其主力方面不断遭到伏击、侧击和夹击,意识到战场态势日益不利,下命令说:“华军顽强,现仍潜伏于汨水、修河两岸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原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华军之追击。”
。
10月1日,中国军队开始追击,10月14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冈村宁次称:“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也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的全部两百万抗日敌军,而仅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校系统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嫡系军队的抗日意志。有此军队存在,迅速和平解决事变,无异缘木求鱼。”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伤亡3万余人。
这一战,导致日军2年之内都没敢再进攻长沙战区。
2年之后
第二次长沙会战
阿南惟畿吸收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分散使用兵力的教训,不再是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而是将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湘北,形成湘北方面的绝对优势。作战正式打响之前,阿南惟畿下令将指挥所前移到岳阳。
1941年9月29日,日军发起对长沙的第二次进攻,进攻路线跟2年前那一次差不多,双方兵力跟2年前那一次相当,但是这次日军进攻速度加快,不跟中国军队纠缠,直取长沙,中国军队猝不及防。
薛岳对日军即将发起的进攻非但不惊慌,反倒是胸有成竹,充满必胜的信心。因为从第一次长沙会战至今的两年时间里,第9战区对日军的进攻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防御准备。一方面各部队进行了整训,补充了武器、兵员,战斗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各部队加强了阵地工事的构筑,这些工事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筑,已经比较坚固了。
10月28日日军攻入长沙,但是除了长沙,周边地区全部被中国军队控制,日军供给线被切断,弹药、粮食都没法跟上。而此时长沙已经历经“夕阳大火”,90%建筑不复存在。
薛岳仍竭力保住长沙,在他看来,失去长沙城,让日本人哪怕有一天的占领,都是他这个战区司令长官的耻辱。同时,他心中还有一层潜在的意识,那就是他要把长沙城变成中国各战区抗战的象征。薛岳命令第9战区内所有部队包围长沙,打一个大歼灭战。
日军后勤补给线屡遭打击,运输部队频频被袭,后勤补给仓库多数被毁。阿南惟畿自然很清楚,作战部队若失去了弹药、给养的补充,那将意味着什么。 日军为避免被困孤城,10月1日开始撤退,中国军队开始追击,10月10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上下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检讨,总结有关的经验教训。前两次作战,日军基本上都是长驱而入,随后又全身而退。第9战区的部队虽然给了日军以一定打击,但相比之下,第9战区部队本身的伤亡更多,损失更为惨重。这让薛岳对日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更为清醒的评估,同时,也加深了其对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重要性的认识。
第9战区根据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拟定了“天炉战法”。薛岳“天炉战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当日军发起进攻时,第9战区的部队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尽量地拖累和疲耗敌人,达到这一目的后,便自动向斜侧后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线撤退),绕到敌人的包围线外面去,从更大的层面上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砌成两面“天炉之壁”。同时,在中间地带,彻底地破坏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诱敌至决战区域,而断其后路,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最后将包围之敌予以歼灭。
12月24日,日军开始攻击,由于中国军队不打算正面防守,以打伏击战为主,日军在1942年1月1日已经攻到长沙附近。此时中国军队全线出击,对日军进行大包围、大围攻。
1月4日,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则全力追击,吸取之前两次会战经验,中国军队把所有桥梁都破坏,道路能破坏则破坏,导致日军撤退时行动缓慢。
1月6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2万余人,日军伤亡5万余人。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中日双方在中国正面战场上进行的三次规模较大的作战。在这三次作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近30万人,伤亡9万人左右;国民党军队共投入兵力70多万人,伤亡13万人左右。从每次作战的具体情况来看:第一次作战,可以说双方是打成了平手,日军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国民党军队也未能取得如其宣传那样的大捷;第二次作战,日军基本达成作战目的,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第三次作战,日军显然是失败者,非但没有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反而使己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百战中国之96_民*国_百团大战
百战中国之96_民*国_百团大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1 30
战争规模 16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82 100
兵将 中国 日本
双方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不详 不详
战略意义
牵制了日军的部分兵力,减轻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压力。正大铁路彻底破坏,长期不能通车。井烃煤矿瘫痪停产,长期不能修复。
战争规模
中国
不详。
日本
不详。
伤亡人数
中国
不详。
日本
不详。
将领
中国
彭德怀。
日本
不详。
战争进程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即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八路军的由来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也就是说八路军现在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军团。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八路军的领导班子:
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参谋处处长:彭雪枫
政训处主任:任弼时
政训处副主任:*
115师师长*、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日军战略
1939年,日本侵华战争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规模的战役,日军虽然占领了许多地方,但损失惨重,战线太长,以至于无力对攻占重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并被迫开始改变侵华政策的方针和策略,日军改变了大规模正面作战的方式,改为了招降政策和囚笼政策。
1939年冬以来,日军总结了过去交通控制不力的教训,加紧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依托铁路、公路、水路和据点、碉堡构制交通网这个“囚笼”,分割、封锁中国军队。
日军在正太路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经常派装甲火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还筑有一线外围据点。日军称正太铁路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我八路军构成很大威胁。
日军在正太路铁路沿线和交通线,驻有3个师团的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团、5个独立混成旅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的各2个营、1个骑兵旅的2个营,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
八路军战略
百团大战的交战地为华北地区,主要战场在山西、河北两省。山西、河北地处我国中部,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咽喉,北连东北日军侵华基地——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西望西北我中央所在地也是后方主要基地的陕甘宁边区,向南可及华中、华南的武汉、广州、上海等经济重镇,向东连接海上通道,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地处中原,可以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当时八路军总部就设在该省。河北拱卫京津,是进入京津和由东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北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日军已侵占华北,并已占领我东部大片国土,只剩西北和西南地区还在我国控制之下。日军正准备巩固华北,并以此为新的基地,向西北和西南发展,不仅威胁我*中央所在地延安,而且威胁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和西安等。
八路军为了抗日需要,到华北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同时也是阻止日军向西北发展的需要。在这两个省,八路军已经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晋西北根据地、晋西南根据地、太岳根据地等,作为进行抗日活动和发展壮大的主要地区。同时,在进行百团大战的战区内不仅有重要的交通线和天险娘子关,而且还有为东北满洲和日本国内提供燃料的重要基地井陉煤矿。
百团大战初始是以破袭正太路为目的的。正太铁路由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横越太行山脉,全长200多公里,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是日军控制两省而输送部队、装备和物资的重要通道,是日军施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果我切断该路,可使日军在山西的一切运输补给失去保障,对八路军来说,有利于将太行、晋察冀边区这两大基本区连成一片,不但可以更好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也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八路军作战的兵力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第一阶段 破坏交通
1940年7月22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签发了上报中央军委、同时下达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的《战役预备命令》。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恢复若干重要关隘据点,较长时间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
娘子关
娘子关,号称“天下第九关”,是正太路上冀、晋两省交界的咽喉。
8月20日夜,百团大战正式打响。八路军经过一夜昼的战斗,攻克娘子关,共毙伤日军700余人,俘虏10余名,8月28日,八路军在日军援军赶到之前迅速撤离。
井陉煤矿
井陉煤矿位于正太铁路以北,滹沱河以南,东靠微水、获鹿,西邻娘子关,与开滦、中兴煤矿并列为日占华北三大煤矿。这里的煤质地优良,既能炼铁、炼钢,又能提取石油,更多的是直接做火车、轮船的动力燃料。因此,日军占领后,即将其列为重要的军需资源基地,除利用原有矿井、设备外,还不惜重金,从德国购买机器,增开了一所新矿,使全矿日产煤达到6000吨,年产200余万吨。侵略者将这里的煤源源不断地运往龙烟铁矿、鞍山炼铁厂和石家庄炼油厂等地,再用那里生产出来的钢铁、石油,制造枪炮,开动飞机、汽车、坦克,屠杀中国人民。同时,所产的煤还供应日本国内。
8月20日夜,八路军在中央纵队司令员杨成武的指挥下攻占井陉煤矿,将能够搬走的炸药、枪弹等物品悉数运走,拿不走的开矿机器、锅炉、鼓风机、蓄水池、高烟囱、绞车房、电机房、火车站、铁路桥等统统炸毁。
经过五个昼夜的大破袭,井陉煤矿要恢复生产,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狮垴山
狮垴山雄踞阳泉西南,与阳泉城垣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过三四公里。山上峰峦峻峭,崖陡峰险,山下蜿蜒着正太铁路,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可以说是正太路西行进入大山区的咽喉。控制这一要地,居高临下,既可以堵住阳泉日军由平定、辽县一线调集兵力支援正太铁路,又可以堵住阳泉日军抽兵解救正太路西段被我各个攻击的分散据点。
按照最初计划,正太路破击战要进行5-7天,因此,狮垴山也必须坚守5-7天。
8月20日凌晨,第769团指战员和第14团的大部奉命行动,以极其隐蔽的行动迅速占领了狮垴山。
8月21日晨,日军进行试探性进攻,失败,退回阵地。
8月23日晨,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1000多人开始全面进攻狮垴山,遭到八路军顽强抵抗,还是失败。
8月25日晚,破击阳泉至榆次间铁路的任务完成,八路军开始撤退。
8月26日拂晓,日军占领狮垴山。
兴道村
9月5日,八路军在兴道村设伏,全歼日军500多人俘虏日军6人、随军*4人。
康家会
康家会位于忻县至静乐的公路线上,是日军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独立步兵第39大队守备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日军的重要粮站。
8月20日夜,八路军攻占切断了康家会忻静公路。
东团堡
东团堡是长城外侧的军事要地之一,位于涞源城东北30多公里处和紫荆关的北面,是敌人供应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又与上庄、中庄、王喜洞、摩天岭等据点相呼应,是涞(源)宣(化)公路上日军封锁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8月23日至25日;八路军攻占东团堡。
任丘,河间,大城和肃宁
任丘,河间,大城和肃宁是冀中大平原中心区域上的4个县,位于津浦铁路和大运河以西,平汉铁路和潴龙河东,南靠滹沱河,北临大清河。在四县中,任丘的军事地位最重要,它西面与保定相连,东面经大城通往津浦路,以它为中转站的公路是连接平汉、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距离最短。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原本全部是抗日根据地。自 1939年日军回师华北,特别是自1940年春夏日军的重点“扫荡”之后,将这一地区的据点增加到44个,很多村庄都建立了伪组织“新民会”和“维持会”,任河大肃地区几乎全部被日军所占领。即使周围的根据地,也被日军分割成几平方公里、十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大小不一,且又被日军四面包围的小根据地。任河公路以东,仅存两块小小根据地,里面既没有县城,也没有集镇,就连一个较大的村庄都没有,主力部队也被迫转移出了这一地区。
10月1日,八路军在河间县城和献县县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