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飞豹出击-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另外一些外蒙古群众,登上了在市政府大厦前广场中央耸立的骑着马的苏黑巴特尔塑像上,把一条钢丝绳套在苏黑巴特尔塑像的脖子上,然后把钢丝绳的另一端栓在一辆苏联埃尔比昂3吨卡车后面牵引挂钩上,接着迫不及待的向卡车司机挥着手,大喊着让司机开车这让邓峰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生在伊拉克都巴格达天堂广场上那一幕,他不赞成这样做,但也不想制止外蒙人民这种自的行为“长,第第2机步师田师长的电话。”

邓峰转身从作战参谋手中接过了电话:“老田,我是邓峰,怎么样?你们进驻苏赫巴格尔市区了吗?”“邓峰司令员,我们现在还没进入市区,在苏赫巴格尔市南面的浑尔鄂河桥上我们遇到了麻烦,”第2机械化步兵师田师长在电话里十分焦急的说道。

“苏军用坦克封堵了大桥,一些苏军士兵并没有拿武器,而是拿着木棒和铁管阻止我们前进。”

“什么?拿着木棒和铁管的苏军士兵也能阻止住我们机械化步兵师前进吗?”邓峰大惑不解的问,然后命令道:“用‘摧毁者’把苏联的坦克撞到大桥下面去。”

“不行啊,司令员,”田师长大声的回答道:“苏军士兵一排排的躺在我们坦克前面。”

邓峰不由的皱起了眉头,苏军这种象一群耍泼的泼妇一样阻止我军前进的情况倒是出乎邓峰的意料之外。

这次收复外蒙行动,中央对苏联外蒙驻军处理的原则是,只要不武装抵抗,尽量能不动手还是不动手,毕竟两个国家还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共同信仰,真的双方死掐起来,美国这个头号的帝国主义国家受益最大。

这一点中苏双方的政治家们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也是他们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尽管远东兵团的飞豹突击队和回归派蒙古人民**军在对乌兰巴托地区苏联驻军进行缴械时,飞豹突击队先动手,但那毕竟是暗中下手,真正面对面双方还都没撕破这个脸。

在乔巴山市第1集团军虽然也消灭了苏军的一个重炮营,那是双方相隔1o多公里,炮兵对射也不算面对面,中苏双方的政治家们都心知肚明,但都能以“误会”为自己遮脸,向各自的国内人民交代。

如果双方的军队真的面对面大眼瞪小眼真枪实弹的干起来,真的从那些躺在坦克前苏军士兵的身上压过去,那可就无论如何也瞒不住国内的老百姓了,以后谁想在政治解决中向对方作出些让步,那恐怕就难了,因为没法向国内的老百姓交代,政治家们就是再会说也不会把死人说活了。

哪个政治家也不愿意自己把自己的道走窄了。

“你们把他们一个个的拉走,他们拿木棒和铁管阻拦你们,你们不会也拿木棒和铁管把他们赶跑吗,”邓峰有些无奈的说:“让战士们戴好头盔,穿好护具,给我打,打死不用偿命,一面打,坦克一面向前移动。”

于是在苏赫巴格尔市南面的浑尔鄂河大桥的南桥头上,就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战争奇景,双方武装到牙齿的军人,放下现代化高效率的杀人武器,拿起了最原始的武器,棍棒,石块或者进行徒手格斗,那真是大打出手,打死人不偿命,双方都往死里打。

由于场地有限,双方只能以连为单位,参加这场械斗。

等这拨打累了再换一拨,坦克一寸一寸的向前移动。

很可笑吗?一点也不可笑,这就是政治,这就是政治家们的游戏。

苏军这种“泼妇”战术,是苏联最高当局的命令,赫鲁晓夫告诉朱可夫元帅“收缩驻蒙古的兵力,不允许缴械投降,但也不允许对中国军队先开第一枪,不允许主动出击,但也不回避中国人的进攻。

等候政治解决。”

这个在历史中本来应该在几个月前就下台的朱可夫,因为“基地元素”的影响世界的政治形势的变化,他不但没下台而且还是如日中天,还是赫鲁晓夫坚定的支持者。

赫鲁晓夫的这个指示让打了一辈子仗的朱可夫元帅晕了,这仗怎么打?怎么打那可不是赫鲁晓夫该管的事,政治家只管制定原则,具体办法你自己想去。

面对中国对外蒙的收复行动,朱可夫也没有什么办法,中国的实力在那儿摆着呢?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中国这个崛起的军事强国,李大为两年前送来的中国氢弹试验的纪录片他是看过的,其威力远远的过了苏联所试验的热核装置。

中国氢弹试验的纪录片中的氢弹是从画面外,伞落下来的然后爆炸,这说明中国进行的不是热核装置试验,而是热核武器的试验。

中国已成功的完成热核装置和运载工具的结合。

这种实验去年美国和苏联才相继完成。

中国两年前就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证明中国现在就有推力巨大的洲际导弹,而苏联半年前才射一颗只有83公斤的人造地球卫星。

从这点上看苏联的战略核打击能力现在肯定在中国之下。

常规武器反面也比中国落后很多,据从印度得到的第一手情报显示,中国的”摧毁者“坦克现在还没有什么武器能把它有效的摧毁,印度战争中仅用反坦克地雷炸断过中国坦克的履带,但那只需要十多分钟就能更换好的小损伤,能有什么作用呢。

5月13日,中国的火炮在乔巴山一次火力覆盖就轻而易举的干掉苏军的一个重炮营;自己的6架米格19战斗机,还没现中国的飞机的影子就被全部击落。

6架米格19只换来了帕斯偌夫斯基中校飞行员的一句“导弹,中国向我们射了导弹”。

虽然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飞机,坦克,大炮没有苏联多,但这种质的差别能用数量的优势填补上吗?中国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切的,那不是自己研究的范围,现实是怎么应付这支强悍的对手。

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为政治解决争取时间。

但前提必须是中国还讲社会主义阵营的“阶级情,同志爱”,否则这种办法只能演变成一边倒的大屠杀。

5月18日,邓峰在乌兰巴托市政府大厦,紧急召见原苏联驻外蒙大使撒毕卡撤斯基。

撒毕卡撤斯基一进入办公室,邓峰的目光就落到这个看上去5o来岁,身子壮壮实实,满面红光,脸上浮现高血压病人才有的红潮大使身上,邓峰大步迎了上去,握住撒毕卡撤斯基那像熊掌一样的手;“你好,撒毕卡撤斯基同志”撒毕卡撤斯基的双眸也在打量着邓峰:“你好!邓峰同志”。

邓峰从撒毕卡撤斯基那笔直的腰板和走路的姿态看出他是军人出身,从他的神色中也不难看出,眼前的这个“大使”应该是个敢作敢为,极富冒险精神的‘老毛子‘。

双方寒暄了几句后,邓峰收敛起笑容说:“撒毕卡撤斯基同志,今天请你来,是奉中国政府之命向你宣布:一,从现在起苏联驻原蒙古大使馆所有外交人员不再享有外交人员的待遇,是否在乌兰巴托设立领事馆有待双方政府进一步协商。

二,苏联驻原蒙古的武装力量及一切军事设施必须一个星期内全部无条件的撤出。

三,对于苏联以前对原蒙古的债权债务经双方重新核定后,由中国政府承担。

对于正在履行和尚未履行的条约由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重新商定是否继续履行。

四,对于这次在中国收复外蒙过程中,被缴械的2935名苏联军事人员,其中1o1名伤员,将在苏军全部撤回苏联境内3天之后,在阿勒坦布拉格海关交给苏联方面。

最后邓峰对于这次在接受外蒙过程中,不幸误伤死亡的1873名苏军军事人员表示沉痛的哀悼,并保证把这些苏联军人的骨灰和这次缴械的武器,在苏军全部撤回苏联境内一个月后,分别在中国远东省与苏联相接地区海关交还给苏方。

撒毕卡撤斯基也代表苏联政府,对中国的这种武装入侵兄弟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表示了一阵愤慨和谴责。

最后表示苏联为了维护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接受中国的建议。

邓峰看着神色黯然的撒毕卡撤斯基,满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这位原苏联驻外蒙大使说:“撒毕卡撤斯基同志,请你回去转告赫鲁晓夫同志及苏联**中央和全体苏联人民,中苏两党都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苏两国人民都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民族。

我们中华民族和你们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我们对苏联没有任何领土野心。

我们只想收回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土。

造成我们两国的领土纠纷的罪恶根源是沙俄政府侵略扩张的政策,当然斯大林同志也负有相当多的责任。

我们应该把目光放的更远一些,按照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同志曾宣布的,废除沙俄强迫清朝政府所签订的侵占中国领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两个《加拉罕对华宣言》处理我们两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那样将是多么美好呢?”“那样意味着我们将放弃15o多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

撒毕卡撤斯基脱口而出:“苏联人民能答应吗?”“撒毕卡撤斯基同志,你有没有换位思考过,如果不那样,中国人民能答应吗?”邓峰随后又问道“两国人民都不答应的结果会是什么样,你想过吗?”“生灵涂炭”撒毕卡撤斯基脑海中出现了中国氢弹爆炸试验记录片中的场面,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世界的毁灭,邓峰同志你的意思是”邓峰递给了撒毕卡撤斯基一支中华烟,然后自己也点了一支说,“我的意思是想让苏联同志们好好的想一想,以列宁同志那样的宽阔胸怀,拿出一个无产阶级**家的气魄,切实的解决好中苏之间的领土问题。

告诉苏联人民那些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要不得的,那永远都是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

撒毕卡撤斯基深深的吸了一口醇香四溢的中华烟说:“但是,邓峰同志,你们中国政府考虑过苏联人民已经在这些领土上定居一个多世纪之久这个事实吗?”“只要是想解决这些问题很好办,本着自愿的原则,愿意留下的和中国人民一样,不愿意留下的我们中国政府给足他搬迁费,包括苏联政府这些年在这些土地上的投资,我们一并支付。”

撒毕卡撤斯基点了点头说:“我一定把你的意见转达给苏联政府和苏联**中央。”

“不,撒毕卡撤斯基同志,这不是我的意见,是中国政府的意见”邓峰连忙纠正道。

“好!我一定把中国政府的意见完整准确的转达给苏联政府和苏联**中央”撒毕卡撤斯基也连忙的更正道。

“邓峰同志,我还有个小小的个人请求,我那刚上大学的女儿很想得到一台你们中国产的半导体收音机。

你知道吗?在苏联拥有一台中国产的半导体收音机那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撒毕卡撤斯基站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知道这样和你说很不合适,可是为了孩子”

【第二百零五章 白宫的反应】

邓峰看着撒毕卡撤斯基那有些难为情的样子说:“啊,这没什么不合适的,我很喜欢你这种朋友式的坦诚。

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一样。”

邓峰转头对自己的翻译说:“李小红,你是不是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先送给撒毕卡撤斯基同志的女儿吧。”

邓峰转头看见撒毕卡撤斯基盯着桌上的那盒中华香烟贪婪的目光,又对李小红说:“再把我的烟拿一条,对,还有酒也拿二瓶一同送给撒毕卡撤斯基同志。”

“谢谢!”撒毕卡撤斯基连忙说“谢谢邓峰同志这样慷慨,这样善解人意。”

邓峰知道这些东西在中国不算什么,但在苏联足以让撒毕卡撤斯基和他的女儿牛B一下。

因为尽管苏联由军工业带动的重工业十分达,但轻工业产品极度的缺乏,这种局面直到苏联的解体也没有得到改善。

在一般的苏联老百姓家里如果能有一个中国制造的保温暖壶就很奢侈了。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中苏边界的问题,尽管邓峰和他的战友们考虑过几年,还是感到有些茫然。

今天他在努力的做着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有关中苏之间的领土问题的尝试。

但他知道政治解决的前题是,要有强大的武力作保障和象最高长那样具有藐视一切敌人的伟大的气魄的领袖,否则只能是象后世那样把几百万领土拱手相让给俄罗斯的结果。

崛起的中国,象一支腾飞的巨龙,打碎了原来时空的格局,使本来经纬分明的简单的两极社会,两个阵营生了彻底的变化。

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主义之争仍在继续,中国维护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挣脱了意识形态领域阵营的约束。

让世界的阵营界线变的模糊起来,国与国的关系也变的更加复杂。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政治家和政客们一时间还不能适应,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视角注视着这个风云莫测的世界,诠释着这种新型的国家关系。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这个以**著称的政治家,在得知中国一夜之间占领了外蒙古都乌兰巴托后,喜不自禁。

他这个病入膏肓的7o岁的老人,兴高采烈急匆匆的来到了白宫,推开了艾森豪威尔办公室的大门,“总统先生,昨天中国出兵外蒙,一天之间就占领苏联的那个编外加盟共和国,**这块巨大的磐石终于从他们的内部崩裂了!”艾森豪威尔看着杜勒斯国务卿那被癌细胞不断吞噬而变的消瘦蜡黄的脸上由于兴奋而出现的一丝红晕,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兴奋,很平静向上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非常审慎的问道:“苏联做出了什么反应?”“现在还没有,”杜勒斯多少有些失望的说:“苏联的应急反应总是要慢半拍”。

“哦,那我们现在就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吧。”

艾森豪威尔指了指自己办公桌对面窗下围成马蹄型的沙,示意杜勒斯坐下。

杜勒斯转身才现副总统尼克松和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上将也在艾森豪威尔白宫椭圆型办公室里,他歉意的向尼克松和特文宁笑了笑,轻声的说了声“hI,对不起”然后慢慢落座在了尼克松右边的沙上。

“中国这次在外蒙古的行动,是中国继成功的解体了印度,又一次的对外扩张的行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空军上将率先表了自己的高见“如果不对中国的这种行为加以制止,谁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尼克松停止了啃咬自己右手小手指的指甲说:“如果说中国在印度的行为,还让我们担心是**在全球扩张的话,对外蒙的占领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

把苏联控制下的外蒙交给中国不是更加符合我们美国的战略利益吗?让我们翻开东北亚地图,一眼就可看出蒙古战略地位的重要。

它的广大的弧形领土,像一只展翅的巨雕,掩护住苏联的东西伯利亚和后贝加尔地区,特别是苏联通往远东的运输大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条铁路绕过贝加尔湖南端,就贴近蒙苏边境东进,如果中国人占领了蒙古,在蒙苏边境打断西伯利亚大铁路,苏联远东地区即唾手可得,所以我断定中国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苏联的远东地区,以收回被一个世纪前沙俄强占远东和中亚共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种扩张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期待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制止这种行为呢?”尼克松驳斥了参联会主席特文宁上将的观点。

“期待,肯定期待,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制止这种行为的生”杜勒斯积极的响应着副总统尼克松。

他以和他那虚弱的身体极其不相称的激昂语调大声的说“尽管在外蒙古不管是谁输谁赢,结果怎样,外蒙古的政治制度不会生根本的改变,所不同的也就是走什么样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换成一句中国话讲叫做换汤不换药,那里的人民仍然生活在万恶的**制度下。

但中国的这次行为在客观上,造成**阵营内部的崩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根本原因。”

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马上从国际警察转换到机会主义者的角色说“那中国的这个行动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吗?我们何不趁此在欧洲有所行动,把东欧那些苏联的卫星国一举”“不,不,不,”艾森豪威尔知道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上将下面将要说什么,急忙的摇着头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绝不能去趟这个浑水,我们任何举动都会使世界的战略布局失去平衡,促成全球战争。

中苏双方都有可能因其在战场上局势的严重恶化,形成极端危险的绝望情绪,以致情不自禁地诉诸非常极端的措施。

大家都看到了中国所提供给我们的他们氢弹试验的纪录片,那样将导致整个地球的毁灭。”

艾森豪威尔这位将军总统对中苏之间可能生战争的担忧远非寻常。

他对外蒙古事件采取“不干涉”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不愿冒新的世界大战,尤其是核战争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属于苏联绝对控制下的那个称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小国。

如果把艾森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