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壹)-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良笑了,既然秦将愿意讲和,那就说明他们肯定早有背叛赵高之意。我们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他们放松警惕时打进咸阳城去。

  张良这就叫见招拆招,依他之计,那可省了多少粮食和黄金啊。刘邦又一次高兴得要飞起来,他决定不履行谈判之约,准备进攻咸阳。

  进攻之前,张良又教刘邦一计,让其在山上插满红旗迷惑秦军,借机带着主力部队绕过峣关,越过蒉山,直接攻打守卫在咸阳外的秦军。

  张良这招又叫瞒天过海。这一招绝不亚于现代战争中的空降兵,守关秦兵还不晓得后头发生什么事,刘邦已一路乘胜追南从蓝田南打到了蓝田北(今陕西省蓝田县),攻破蓝田。咸阳城像一个毫无反击能力的人,完全暴露在刘邦的攻击范围之内,秦军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公元前206年,十月,新年。

  这年史家称其为汉高祖元年,刘邦驻军霸上,赢婴坐着马车,带着众人浩浩荡荡地走出咸阳城,准备在西安市东北投降迎接新王。有必要交代一下,为了显示出投降的诚意,投降者一般都要亲自出城迎接新主入城,除此之外,赢婴乘坐的马车还必须打扮得像丧车一样,出门时脖子上套着一根绳子示意俘虏。还有更重要的皇帝用的玉玺啦,符节啦,通通都要封留好献出来。

  刘邦欣然接受赢婴投降,一个旧王朝就此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即将来临。从秦始皇称帝以来,秦朝历经两届皇帝,一个王(赢婴自称秦王,而非皇帝),总共十七年。繁荣落尽,岁月如梦,谁也不曾相信,秦朝这个名震环宇的皇朝,会如此的以仓促之势谢幕。

  秦朝之短命,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有两篇文章在总结秦朝崩盘很有名,一个是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一个是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

  贾谊认为,秦国曾经不惧诸侯百万军队,然而秦朝建立十五年后,只因陈胜一人振臂高呼发难,就不堪一击被天下所耻笑,这是什么呢?只因为秦仁义不施,所以攻守之势竟然是如此不同。

  杜牧观点与贾谊略有不同,老人家综合六国及秦国灭亡的过程总结道: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同样,灭秦国的主要也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

  由此我们又总结出:一切朝代的灭亡归根到底缘于内部的彻底混乱。

  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一个朝代朝纲不正,小人作乱,外兵发劫,它离死亡还能有多远呢?这不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吗?助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再给秦朝一次机会,但它还是仁义不施,还是朝纲不正,还是是赵高这般官宦小人当政。那么,秦朝就再多十个函谷关和峣关,再多十个像章邯这般的国家栋梁之材,又怎能挡得住天下群氓的攻击?

  不管怎么说,刘三终于进入咸阳城了,他在进城前后做了两件事:

  第一,诸将建议刘邦赢婴,但刘邦果断拒绝这个愚蠢的请求。杀降不祥,古已有训,刘邦被楚怀王贯之仁义之师,不管他在关外怎么胡作非为屠杀无辜,但入得咸阳城来就不得不走过场作秀给天下人看,不然以后怎么向诸侯交代?

  第二,分兵抢劫。参加革命为的啥,为的就是打入咸阳城抢劫。当初周章靠着三千兵集了二十万军队,凭的不就是一起打进城去好好抢一把吗?只可惜周章实力不够,运气不佳。如今,珠宝风水轮流转,明天轮到我家来,秦王朝的财物是抢六国的,抢劫犯又是来自于六国之民,重新抢回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众抢劫犯当中,独有一个与众不同,那就是萧何。萧何入城后不奔国库,不奔后宫,独奔向丞相府,他要抢的是那些看似不中用的国家地图,及人口户籍档案。

  在两千多年前,什么东西最贵?萧何手里这些国家资料就贵。因为它可以帮助帝皇了解天下地理及人口分布,粮食产地,军队布防之具体强弱位置,也正因为靠着萧何手里这些破烂玩艺,汉朝建立后刘邦才对天下之形势了如指掌,从而把萧何封为汉朝第一大功臣。

  一个人,如果鼠目寸光,就会只有尺寸之利;如果高瞻远瞩,就会有长远之益。顺便也要告诉你刘邦,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希望你别在思想境界上犯了贪图眼前利益之错。

  话刚说完,回头一看,刘三还真犯错了。刘邦刚进城,就深深地迷恋咸阳城的一切。他爱那巍巍连绵的宫殿,爱后宫那婀娜多姿的美女,爱那香鼻飘远的佳酿,爱那堆积如山的珠宝,爱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所谓皇帝,穿上龙袍为人君,脱下龙袍,也不过是与常人无异的情欲动物,刘邦其实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像所有百姓一样,他也渴望在咸阳安家落户,生根发芽繁衍后代。

  但是,樊哙马上就打破了刘邦的奢想。在樊哙看来,如今关中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不为苍天心忧,只图享受只能让你更快进入地狱,这种一夜暴发,就得意忘形贪图享乐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于是,当刘邦准备留在秦宫准备过夜时,樊哙闯进秦宫拉住了刘邦,他对刘邦说道:“沛公是立志得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暴发户?”

  刘邦:这是什么话,一路拼死拼活,当然是想得天下了。

  樊哙:您既然想得到天下,就赶快暂时撤出咸阳城。

  刘邦:这就更奇怪了,好不容易进城一趟,蹲在这里好好的,凭什么叫我退出去?

  樊哙:造成秦国灭亡的正是你眼前这些奢华之物,你难道愿意为了这些无用之物而丧掉身家性命吗?”

  刘邦摇头,楚怀王说得清清楚楚,先入咸阳者为王,我迟早是秦王,我干嘛要走人?樊哙一看,心里更急了,不知刘邦是假糊涂,还是真犯傻。我这不是叫你走人,而是只是暂时撤出咸阳城,这叫作秀懂吗,这个基本政治常识还要人再教一次吗?

  刘邦再次摇头微笑,作什么秀,该作的秀都作完了。好了,你哪儿凉快哪儿歇去吧,别来烦我了。

  刘邦活生生地把樊哙气走,樊哙只好去请张良劝说,张良立即随樊哙奔入秦宫,他告诉刘邦,千万不要得意就忘形,不要被眼前利益迷失方向,聪明的话,就立即退出咸阳,保持功德,以后窥视天下就好办多了。

  刘邦一听,张良这不是和樊哙一样,又要叫他作秀吗?

  张良一笑,没错,这正是作秀。现在作秀是为了将来不再作秀,你刚刚赶走秦国当家的就想安乐享之,这对于关中百姓来说,那等于才赶走一个商纣王又来了一个周幽王,您这不是助纣为虐吗?樊哙说的一点都没错呀,你如果想得到天下,就不要当一个没有远见的暴发户!”

  刘邦终于被张良一席话彻底被说服了,他立即撤出咸阳城,率军回驻霸上。为了搏取民心,他把秦国诸县豪杰及德高望重的父老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刘三做了一个煸情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基本内容:

  亲爱的关中父老乡亲们,刘三给大家拜年来了。

  乡亲们,你们忍受秦王欺负已经很久了吧。今天,我要郑重地告诉大家,从此之后只要有我刘三在,就再没人敢欺负你们了。

  我曾经跟诸侯们都说过,谁先入咸阳谁就先当秦王,现在我既然进来了,秦王非我莫属。当前,咸阳城社会秩序不是很好,敌人亡我之心未死。为了稳定大局,我们应该发扬以爱护关中为荣,以毁坏关中为耻之精神,军民共建和谐关中。

  所以在这里我先要跟大家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者处死。第二,伤人的按情节轻重论罪。第三,抢劫的也按情节轻重判刑。除以之外,废除秦朝律法,官吏及百姓及职其位保持不变。

  最后,我还要再强调一次,我打进关中是为解放父老乡亲们而来的,所以你们心里不要害怕。现在我先撤军回霸上,等待楚怀王等人来了再计大事。

  好了,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台下掌声如雷。精彩,太精彩了。天上出了个红太阳,地上出了个好刘三,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好刘邦。

  演讲结束后,刘邦把约法三章进行公示,并派工作队下乡宣传,秦民奔走相告,无不欢跃而歌,他们纷纷杀牛宰羊,载哥载舞,把他们最诚挚的谢意献给刘邦同志。

  面对关中百姓满腔热情的拥护场面,刘邦决定将光荣而伟大的作秀进行到底,他又以无限的谦虚和谢意做了一次重要讲话:

  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好意俺领了。俺刘三军即使粮食短缺,也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们受苦多年,挣这么点食物也不容易,况且军中还有多余粮良,还是拿回去吧。

  秦民大受感动,刘邦再次获得雷鸣掌声。

  刘邦这场经典作秀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后世流氓政客之范本。这叫台前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流氓与圣人之间,隔的不过是一张嘴皮。昨天是抢劫犯,今天就是替天行道的君王,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当权者手里,天下乱哄哄不过都是一些好骗的小民。

  其实,要把关中小民当成被诸侯们哄骗的傻瓜,那是不对的。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安居乐业,不轻易迁移。一部中国古代农业史,也是一部残酷的资源抢夺战争史,在这样的一个娑婆世界,今天打一战,明天打一战,打来打去最受苦的就是百姓。

  战争对于饱经流离失所之苦的百姓来说,不亚于撒旦魔鬼,而测验一个古代中国公民的幸福感,那就看看所处的时代有没有战争。只要没有战争,谁家出将入相,谁家鸡犬升天,谁家富贵天下,都无关重要。

  所以说,宁愿太平的傻瓜,也不做乱世的聪明人,这是处于苦困时代百姓们最基本的生存哲学。这也就难怪刘邦只与诸县父老绝法三章,就把关中百姓通通搞定,我们只能这样说,刘邦之所以稳住关中,功德不在于他及张良等人,而在于天。那个天就是我们无法左右和改变的历史时势,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二、项羽杀俘虏
就在刘邦搞定咸阳城时,项羽正浩浩浩荡荡在带着六十大军从北方朝函谷关扑来。然而就在半路上,他那支号称百万的军队机器竟然出了毛病,这个毛病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秦军二十余万的俘虏兵中弥漫着一股不安之气。

  事情是这样的,项羽率领的这支诸侯军士兵,有很多曾经是从咸阳逃亡回来的人,这些人当年路过咸阳的,或者是替秦朝当劳工修过长城筑过墓的,甚至是服过兵役的,都曾经被秦兵欺负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过去那些被欺负的六国之人,现在轮到他们去欺负秦兵了。

  中国古代,只要你当了俘虏和做奴隶是没什么区别的,要*没*,能有一口饭给你吃就不错了,所以当了俘虏的秦军对诸侯军来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阶级矛盾。秦军白天被人欺负,晚上便回来互相诉苦,有的说自己被当牛使了,有的说被当马骑了,大家说着说着,便不由都恨恨不平起来。他们不但恨诸侯军,也恨章邯。如果章邯不投降,二十万干他四十万,凭着他们必死的信心去打,未必他们能输给楚军。好了,现在大家被人家弄得生不如死,过一天没一天的,真他妈的够窝囊了。

  既然有人发牢骚,那么就有人听牢骚。这些牢骚不幸地被英布等将领听到了,于是便报告给项羽说:秦俘虏都说他们后悔跟章邯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诸侯军能打进关中可以救得了老婆孩子,如果打不回去,那么还要被楚军带回江东,然而留在关中的老婆孩子却要被秦军通杀不留,那又是何苦呢。

  项羽听到这话,大为震惊。俘虏们这些话不是气话,简直就是造反前的造势舆论,麻烦大了,二十万人呀,一发作起来简直比山洪爆发还要恐怖,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项羽召开军事大会讨论计策,讨论来讨论去,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把二十万俘虏兵全部杀掉。

  项羽准备坑杀秦兵俘虏,理由如下:第一,诸侯军马上就要打函谷关了,如果楚军集中全力攻关时,这二十万俘虏兵一旦发动哗变,造成诸侯军前后被夹击,那时就是后悔都来不及了。退一步来说,他们就是不在函谷关造反,也保不准在哪天爆发,所以说这些人放掉是不可能的,带在身边是极其危险的,只有一种选择,杀!

  第二个,军中无剩粮了。在赵国攻打章邯时,项羽之所以投受章邯投降,没有军粮是原因之一。估计章邯手里还有一点粮食,但是整个诸侯军有六十万军队,天天要吃要喝的,有多少粮食够吃呀,就是把他们当牛马到草原上放牧,恐怕草原都要被他们啃光。既然养不了那么多人,那也就有一个字,杀!

  天黑请闭眼,幽灵来了。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项羽派英布和蒲将军两人趁着夜色,在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城南成三面包围秦军,并故意给他们留了一条出口。秦军俘虏兵在半夜之中,全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凭着求生的本能夺路而逃。

  可怕的是,秦俘虏兵沿着楚军的开口路,不由自主地逃进了一个山谷,山谷之上早埋伏着楚军,只见山上火光四起,万箭齐发,山石滚滚而下。

  在人类互相残杀的战争史上,这是真正的鬼哭狼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夜之间,章邯这支曾经纵横了半个中国的二十几万虎狼之师,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化为冤鬼!

  秦军将士幸免于难的,唯有章邯,司马欣,董翳。司马欣为秦吏时,曾救过项梁,所以项羽感恩不杀,还委以重用,董翳劝勉章邯投降有功,亦留着不杀。王离就不要说了,只能把砍掉祭祀祖父项燕。

  扫除忧患后,项羽放心前行,当他来到函谷关时,惊讶地发现函谷关已经被关闭,让他更震惊的还有,派人来守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的老搭档刘邦叔叔。

  刘邦之所以闭关,是因为他还军霸上时,有人向他提议说,沛公您好不容易攻下关中,可是听说项羽已封章邯为雍王,如果章邯随项羽到来的话,关中肯定没有您的份了。所以只有派人守住函谷关,阻止诸侯军入关,这样就没人能与你抢关中这块肥肉了。

  此建议,从理论上是说得过去的,从现实上来讲是不通的。因为刘邦碰到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史上最牛武将项羽,项羽就像一个拼命敢打的拳击手,你越是向他逞强,就越会刺激他,他如果不把你打得一塌糊涂那是绝不罢手的。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估计那是章邯投降的条件之一。章邯也是在道上混出来的,如果没有半点好处,他不可能就那样乖乖地让二十余万军队全做俘虏,然而刘邦现在抢了章邯的王,教项羽怎么下台?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楚怀王说先入咸阳者为王,可你也得向诸侯通报一声呀,突然搞这种暗动作,闭关自守,难道就这样白白让你独吞关中?

  项羽实在是忍不住愤怒了,好呀你个刘叔叔,你既然早定关中,就算没空给我打电话,至少也应该买只鸽子给我发个短信呀,可你如此拒我于迁里之外,那只有开打定输赢了,我倒要看是你守关的强,还是我攻关的硬。

  于是,项羽立即派英布去攻打函谷关,又是这个英布,仿佛英布脸上被刺着这样的四个字:救火队长。有困难,找英布;有火灾,找英布。断王离粮道的是他,杀秦兵二十万俘虏的是他,攻打函谷关的也是他。

  函谷关下,英布陈兵列阵,开打。世界没有攻不破的险关,只是你还没遇到那个真正的克敌,传说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就被英布撞了开去。

  紧跟着,项羽破关而入,开驻戏水。几多风雨风多愁,送走旧人又来新,戏水,曾经是章邯率军倾城而出,攻破周章二十万大军的地方,如今章邯重归故地,项羽却让他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胜者为王。

三、鸿门宴
当项羽屁股还没在戏水坐热,刘邦阵营有个不怎么出台的人物悄悄派人来求见项羽,这个人就是刘邦的参谋官,左司马曹无伤。曹无伤派人给项羽传的话是这样的:沛公想在关中称王,封赢婴为国相,然后想独吞咸阳的所有珠宝。

  项羽没有玩弄无间道,曹无伤这是实实在在的告密。告密者,间谍也。美国大片看得多了,间谍无非两种:一种是吃里扒外,曹无伤纯属此类;另一种是里外通吃,此类间谍我们又称其为双面间谍。曹无伤是刘邦身边的参谋官,不亚于今天的克勃格和中情局官员,这么一个人告密价值实在太大了。

  当时项羽和范增都在场,对于这话,他们分为前后两段来理解,第一,沛公想当秦王,想提拔自己的人。第二,刘邦不想与项羽等人分赃。从刘邦自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