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兄,你说有盐的生意可以做,可据我所知要做盐的生意就得有盐引,不然就是违禁的。”

    那徐鹤城已经有了七八分醉意,径直从怀中取出几张挺括的纸张来;往桌子上一拍:“你看看,俺做的可是正经营生?“

    刘成定睛一看,确实盖有陕西三边总督府大印的凭证,每张凭证都可以支领食盐两千引,按照明代的制度每引为盐三百斤,粗粗一算就有几百吨食盐了,别的刘成看不出来,可这总督府的大印他这些日子倒是看的熟了,应该是真货无疑。

    “徐兄,你这些是哪里来的?“

    “哪里来的?自然是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徐鹤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神一魁打到延安城下了,你那位杨总督要打仗却没钱发饷,只得出卖盐引来筹钱。这盐货买卖稳赚不赔的,平日里早就被那些老西儿包圆了,哪里轮得到我进场。却不想这次是要打仗,事情来得急,才被我吃进了这一大笔。呵呵,官府打赢了我的盐自然好卖,打输了正好卖给神一魁他们,哈哈,赢输我都有钱赚!“说到这里,徐鹤城趴在桌子上沉沉睡去。

    看着在桌子上鼾声震天的徐鹤城,刘成突然想起屋后的店家,方才徐鹤城说的话颇有些犯忌,若是让告到官府去,只怕会惹来麻烦。他站起身来走到门边,侧耳一听,外间传来轻微的鼾声,才松了口气,大声道:“掌柜的,掌柜的!”

    “哎!“门外应了一声,随即门就被推开了,露出睡得有些迷糊的掌柜,揉着眼睛问道:“客官有何吩咐?”

    “我这兄弟喝得有些多了,你可有热汤醒醒酒?”

    那掌柜的往店里看了一眼,笑道:“俺这酒入口薄,进了肚子劲道可大。俺店里还有一尾鲤鱼,养在井里还是活着的,煮汤最是鲜美。“

    “哪便快些去作吧!“

    “好咧!“废话几句:要多更的见谅,韦伯时间有限,也只有这个速度,而且说实话如果不是有买断合同,我也不会来写百分之九十几看盗贴的网文了,三十几的人不会做没有回报的付出。要跑龙套的请订阅打赏投票以各种实际行动支持本书,并将自己的资料和要跑的龙套在讨论区里写清楚,网上空口白话的人太多,没意思。

第十九章 合股() 
刘成回到桌旁,脑子里还在回荡着方才徐鹤城说的话。如果说穿越伊始他脑子里残存着对未来的少许幻想,但山村的那场激战就像一桶冷水把他浇醒了:穿越者也是**凡胎,就算你有天大本事,碰上刀枪铅弹也是要死的,主角光环可挡不住子弹。因此他借助献功的机会加入明军想要抓兵,可进了明军后才发现最大的难处不是带兵打仗,而是弄到足够的钱发军饷,无怪乎兵法里面第一章讲的就是“足食足兵!”自己是在杨鹤直属的标营里,虽然没有足饷,好歹每个月的口粮还是有保证的,但只能吃饱的军队是没有啥战斗力的,可在哪里能弄到钱呢?

    刘成正思忖间,那掌柜的已经将煮好的鱼汤送上来了。刘成将徐鹤城推醒了,徐鹤城一碗鱼汤下肚,酒劲去了不少,笑着问道:“兄弟你在军中也呆了有一段时间了,可还习惯?”

    刘成想起这些日子来的甜酸苦辣,苦笑道:“还过得去吧!”

    “若是不如意,你不如脱了那身号坎来帮我吧,这盐的生意兄弟你可以拿半成走,多的不敢说,一年一万两银子绝对没有问题。”

    刘成听了一愣,他本以为徐鹤城是在说酒话,可抬头一看却只见对方虽然满脸酒气,但眼神清亮,显然并非酒话。与刚刚穿越不同,刘成此时已经很清楚一万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当时一石上等百米也不过九厘白银,而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也不过4石白米,徐鹤城等于是拿出近三千士兵的一年口粮来聘请自己,心下也颇为感动,但刘成还是微微的摇了摇头。

    “莫非你还嫌少?”徐鹤城瞪大了眼睛。

    刘成微微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反问道:“兄台有偌大一番基业,想必也有不少手下吧?“

    “嗯,粗粗算来也有一两千人!“徐鹤城也不是傻子,立即明白了刘成的言下之意:”莫非兄弟怕我手下不服气?这是我的事情,你大可放心!“

    刘成摇了摇头:“兄台以重金相聘虽然是一番好意,却有没有想过,小弟一个外人寸功未立就坐享厚利,那些老人们会如何想?一个帮会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兴盛发达,靠的就是赏罚分明,徐兄你为了招揽我一个人却冷了那么多老人的心,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除非——”刘成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

    “除非什么?“

    “除非我并非是以一个人加入。“

    “不是作为一个人?那还能是什么?“徐鹤城被刘成的话弄得有些糊涂了,拱了拱手道:”愿闻其详!“

    “打个比方,通常来说一个人加入一家店铺,必须从最下层的帮工开始,一级一级的做上去,就算这人再有本事,最多也只能升的快些,而不能一进店铺便当二掌柜、账房先生之类的;可若是此人本来就是某家店铺的东家,与另外一家合并,那么此人便是一开始就做二掌柜、账房先生也没人会说闲话了是吗?“

    “那是自然;这人本来就是东家嘛,自然不同!“徐鹤城还是有点糊涂:“可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自然是有关系的,若我方才答应了你便是一个人,可若我当上参将、游击,麾下有个几千人马,那莫说一个月一万两银子,便是十万两我拿了也没人说闲话了吧?”

    听到这里,徐鹤城总算明白了刘成的意思,他竖起大拇指笑道:“好气魄,也罢,那就等到你当上了参将、游击再说,不过若是有什么我帮得上的,尽管开口就是!你也不要不好意思,那次村子里你练兵的法子我后来琢磨了许久,发现果然奥妙无穷,你也知道眼下里路上不平靖,光是你这法子就不知道少了多少损失。”

    “那我就不客气了,兄长手中可有运货的四**车,小弟想要相借五辆,若是有木匠就更好了。“

    “那倒是有,正好前几天有一队跑口外的商队回来了,不过你要那些做什么?“徐鹤城取出一枚铜钱来,用小刀在上面划了一道痕,用力掰为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刘成:”你明天去瑞蚨祥,将这个给店里的掌柜,他自然会把大车和人给你!“

    “那就多谢兄长了!“刘成拱了拱手,心中万分欢喜,他这些日子每日就是忧心手下这些士兵训练时间太短,只怕上阵就经不得考验,眼下有了这玩意,自己心里就有底了。

    “自家兄弟,何必说个谢字!“看到刘成对自己的态度颇有改变,徐鹤城心中暗喜,他拍了拍刘成的肩膀:”我听说你与军中一个叫贺人龙的守备起了冲突,若是呆不下去,便脱了那身号坎,来我这儿,千万别不好意思。“

    总督府,签押房。

    “幸不辱命!“赵文德长揖为礼:”一共二十万引盐都卖出去了,共换得白银十万两千两,两个时辰前这些银两都已经收兑进了藩库,还请大人查看!“

    “好,好,好!”坐在上首的杨鹤也禁不住满脸笑容:“想不到这么顺利,筹饷的事情建生当居首功,将来请功保举的名单里面第一个便是你!“

    “多谢大人!“赵文德的脸上也有些感慨:”这次的事情其实也有些波折,卑职一开始出卖盐引时,那几个大盐商只是喝茶,却不出钱,几乎冷了场!“

    “哦?“杨鹤的眉头皱了起来:”你是说那几个老西儿都没有出手?“

    “正是!“赵文德脸上也满是激愤之色:”那些老西儿都说这几年年成不好,盐的买卖不好做,官府这些盐引出来也卖不出价来,除非打个对折才有的做。“

    “混账!“杨鹤猛地一拍桌子:“年成再不好还能不吃盐?无非是想乘人之危发国难财罢了,这些贪得无厌的盐老鼠!”

    “幸好有一家新人把水搅混了,一口气就要了一万五千引,带动了旁人,那几个老西儿看到情况不妙才出了钱,不过还是只买到五六万引。”说到这里,赵文德脸上已经满是幸灾乐祸:“往年都是他们包圆了的,估计回去这几个老西儿得悔的肠子都青了!“原来明代中后期采取发售一种叫做盐引的有价凭证的办法控制盐的发售,首先商人们必须从官府购买盐引,然后以盐引前往产盐地购买食盐,并进行运输销售。由于官府销售盐引的量非常大,因此购买盐引实际上被一小撮有背景的富商垄断,当时北方的盐货买卖往往被山西人所控制,因此赵、杨二人称之为老西儿。

    “建生你还是小心些,这几个盐商后面要么有勋贵、要么是宫里面的、要不就是朝堂上的相公们,你这件事情把他们得罪狠了,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善角。“

    “赵某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赵文德冷哼了一声:”这些勋贵戚畹好生糊涂,他们的荣华富贵都是朝廷给的,国家危难之时却不肯伸手,反而乘机渔利。他们却不想想眼下里东边战事如此不堪,若是西北再大乱,国家完了,他们就算是有泼天的富贵,难道还能保得住吗?

    “住口!“杨鹤厉声喝道,他起身走到门旁,推门探头出去向左右看看,只见两个仆人站在游廊边角,方才缩回头来,走到赵文德面前厉声道:”建生,祸从口出,你若不慎言不但会害了你自己,还会牵连家人朋友。“

    “是!“赵文德垂首称是,但脸上还是悻然之色,杨鹤看了有几分心软,他也知道这个幕僚颇有才干,只是平日里嘴巴还是有些大,叹了口气用比较和缓的语气说:”君子欲敏于事而讷于言,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正是要我辈读圣贤书之人保留有用之身好生做事的时候,而不是空发大言的时候,汉末党人臧否时弊,其用心不可谓不良,可是不但害了自己,还亡了国家。“

    “是大人,我今后一定谨言慎行!“赵文德此时也听出了杨鹤话语中的良苦用心,心中也颇为感动。

    “好!“杨鹤点头笑道:“既然银子到了,就发下去,尽快出兵,希望延安那边还赶得及吧!”

    延安

    与杨鹤所想的不一样的,这座扼守着从北方进入关中平原要道的重镇并没有处于危急状态,实际上守城一方虽然失去了城外的所有据点,但处于围城一方的流民们并没有猛烈进攻,介于悬殊的数量差距,守城一方也不敢出城,于是延安城下呈现出一种台风眼里的奇妙平静。

    在朝廷官吏的奏折里,当时的农民军被分为边贼和土贼两个部分,所谓边贼主要是由边境地区的逃兵、叛军、半兵半匪的流民、草原上的蒙古马贼组成,边贼的人数不多,但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有不错的骑术;而土贼则是内地的逃税农民、盗匪等组成,他们的人数众多,但军事技能比较弱,但对当地的情况熟悉,通常情况下边贼是农民军的军事骨干、选锋,而土贼是前者的向导、步兵、辅兵,显然前者的地位是要高于后者的。而在最底层的是如蝗虫一般

    海量的走投无路的饥民,他们跟随着农民军,依靠留下的残渣活命。在农民军的首领眼里,这些人是填补壕沟的炮灰、逃跑时候的路障、供士兵们发泄**的廉价娼妓、必要的时候的军粮。和所有的阶级社会一样,在农民军这个庞大的团体中位置较低的那些人也梦想着向上爬升,饥民渴望拿起一根木矛成为土贼、而土贼则希望能够有一匹马成为流贼,流贼则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小头目,而暂时居于这个微型社会金字塔的则是神一魁——这个已经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前西北边兵。

    农民军的老营建立在嘉岭山,即后世著名的延安革命圣地宝塔山,在那座著名的唐代宝塔上,农民军的瞭望哨可以俯瞰整个延安城。与绝大部分人类社会组织一样,阶级性很鲜明的体现在了农民军的营地上:首领们和他们的卫队占领了最好的地方——山顶上和向阳坡的庙宇,而骑兵们则占据了山底的延河边,大部分步兵则在离河较远的坡地,流民们则在最危险的地方——靠近延安城和通往南面的官道两侧,那儿随时都可能遭到官军的突袭。

    禅房内温暖如春,地龙巧妙的设计在保证了温度的同时也让煤炭燃烧的烟气从没有进入屋内。十几条形貌各异的汉子围坐在屋内,他们的位置是按照各自的实力和名望排列的,由于时间的关系,农民军的高层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有利则合,无利则分”是他们的最高法则。

    “咳咳!”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低咳了两声:“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俺不沾泥就冒个尖子吧!是南下进关中还是啃下延安后过河去山西?”

    “去山西作甚?俺们老陕可喝不惯老西儿那股子醋味!”一个三十出头的黑脸汉子把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一听要过黄河,俺两面光手下的娃儿们非跑了光了不可,不行不行!“

    这个绰号两面光的汉子的发言引起了一阵低沉的赞同声,为了防止官军对自己留在家乡的亲属报复,这些农民军的头领们是以各种绰号出现在史书中的,比如闯塌天、不沾泥、大红狼、八大王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痕迹。这些神气活现的首领们在几个月前往往还是在地里戳牛屁股的农民,对于他们来说走三十里地赶次集就是出远门,去次县城就是可以向全村人吹嘘小半年的事情了,黄河以东的山西更是和外星球无异了,很多人甚至还有等熬过了冬天回家种地的想法。

    “俺倒是觉得去山西是条不错的出路!”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说道,阳光从窗户射进来,照在他的脸上,高耸的颧骨,两腮和绝大部分西北人一样有两团高原红,深凹的眼窝里一双眼睛显得分外有神,紧锁的两条浓眉显得十分严肃,但却并不让人害怕,反而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第二十章 大车() 
“吓!”两面光咂舌道:“黄来儿,那黄河可宽的很,可不是家门口的小河沟,咱们这么多人怎么过去?”

    “俺当驿卒的时候去过河边,只要到了渡口,有船用船,没船用羊皮筏子也行。”那被叫做黄来儿的青年汉子反驳道:“实在不行,找个河水平缓的地方,骑兵可以跟着马游过去,步兵被骑兵夹着便是了,俺就试过。”

    “代马伴西风,狐死尚首丘。俺们老陕死也要死在陕西,干嘛要过黄河去山西那边?”另外一人反驳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大伙儿要不是过不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的?不是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吗?“黄来儿答道:”今天到现在为止才下了一场薄薄的雪,还不到半指深,眼看着来年又是大旱灾,说不定还要闹蝗,留陕西吃啥?喝啥?“

    黄来儿的发言在人群中激起了一片赞同声,那个不沾泥不由得有些急了:“闹蝗灾咋了,咱们南下去关中,八百里秦川还怕没有馒头烧饼吃?”

    “不错!”

    “再旱再涝,关中吃馒头!”

    “就是,啥样也饿不着关中婆姨!“

    不沾泥的发言扭转了形势,这里的首领基本都是陕西人,对于这些世代生活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八百里秦川就是富裕和美好的代名词,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渡过黄河去山西和下关中显然会选择南下关中。

    “可咱们要下关中,朝廷肯定要大军来剿,到时候贺虎臣他们从背后打过来,岂不是前后夹击,还不如向东渡河,山西那边肯定没防备,打个措手不及!“黄来儿还想竭力争辩,可惜其他人已经根本听不进去了,纷纷鼓噪着要南下关中,根本就没人理会他。

    “好,既然大伙儿都觉得去关中好,那就关中吧!“一直没有表态的神一魁一锤定了音:”延安就不要打了,各营回去收拾好了,后天开拔!两面光!“

    “在!”

    “这次打延安,你好处吃的最多,断后的事情就劳烦你了,你最晚拔营,按老规矩来!”

    “放心!“两面光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这事便交给我了!“

    兴奋的首领们穿上外套一个个出门去了,只留下黄来儿落在最后,作为一个新近才入伙,实力也很薄弱的首领,他很清楚自己在这种会议中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从他过往的驿卒生活给他带来的经验来看,南下关中绝对是一招臭棋。突然他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却是等在自己门外的侄儿李过。

    “鸿基叔!事情不顺吗?“李过有些担心的看着自己的小叔,他虽然比李鸿基晚了一辈,但年龄却差不多,自小便跟随着这个性格倔强刚毅的小叔,两人关系非常好。起事之后,为了防止给家乡带来灾祸,李鸿基在军中便用自己的乳名,只有私下里李过才用真名称呼。

    “没什么!“李鸿基猛地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