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史通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夏:
西夏是中国古代的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的封建政权。公元1032年党项族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其夏国公位,李元昊从即位起便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朝。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李元昊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为大夏。因其在宋朝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
二十三
正 文
方腊举旗因花石,李纲固守汴京城;
太学请愿意抗金,神州惊变在靖康;
鹏举志在黄龙府,红玉击鼓助夫郎。
释 义
方腊举旗因花石
方腊起义:
方腊又名方十三,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宋徽宗赵诘因为喜欢花石竹木,在江南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司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运往汴京。由于运输船每十船组成一纲,当时称之为“花石纲”。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挖空心思从民间搜寻这些东西,一旦发现便立刻巧取豪夺,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身为雇农的方腊身有体会,便偷偷联络同伴准备举事。公元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起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先后攻陷了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还建立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公元1121年,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中败北,被迫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被叛徒出卖,方腊最后不幸被捕,押往汴京后被杀害。后来人们为了缅怀方腊,将那个石洞称为";方腊洞";。
李纲固守汴京城
李纲守京城:
李纲字伯纪,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将。公元1125年,金军灭亡了辽国之后,调头进攻北宋。在朝廷官员一团慌乱的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即位成为宋钦宗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负责汴京的防御。李纲率领汴京军民及时完成了防御部署,还亲自登城督战,数次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汴京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面对着敌人诱降之计,北宋朝堂内外弥漫着浓厚的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后因汴京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汴京,在北宋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于公元1126年撤兵,汴京守卫战在李纲的组织下终于获得了胜利。
太学请愿意抗金
太学生请愿:
陈东字少阳,是北宋末年的太学生。公元1125年,金军攻打北宋,蔡京等大臣坚决主张议和,陈东率领数百名太学生上书宋钦宗赵桓,将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童贯六名投降派大臣称为“六贼”,要求惩办他们的误国之罪。公元1126年,陈东又两次上书,要求惩办六贼。宋钦宗迫于民意只得下旨将六人处死。二月初一,宋钦宗寻故将抗金名将李纲撤职,陈东闻讯率领数百名太学生在宣德门外为李纲请命,谴责投降派。汴京军民闻讯,先后聚集起十多万人。人们聚集到一起,谈论时事,大声唾骂投降派。人们愤怒至极,不仅打破登闻鼓,还杀死宦官数名。宋钦宗迫于群众压力,只得将李纲复职。太学生请愿事件反映出了宋朝军民希望抗击侵略的愿望,但由于统治者贪图偏安一偶,他们的这种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
神州惊变在靖康
靖康之难:
宋钦宗名叫赵佶,是北宋第八个皇帝。金朝多次进攻宋朝。宋朝统治者总是采用割地、赔款的办法应对。公元1125年,金军进攻宋朝。次年,在金军尚未攻破汴京、军民坚决要求抵抗、三十多万人决心参战的情况下,宋朝统治者还是准备投降。宋钦宗不仅亲自到金营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更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汴京进发,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进行了大肆的搜刮。第二年二月,金军废宋徽宗和宋钦宗,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三月,金军裹挟着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史称“靖康之难”。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称帝,定都临安。临安在汴京的南方,所以历史上将宋朝在靖康之难后的时期称为“南宋”,在此之前的时期被称为“北宋”。
鹏举志在黄龙府
精忠大帅: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北宋末年,年仅十九岁的岳飞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投军抗金。靖康之难后,岳飞坚决反对议和,积极主张抗战到底,收复中原故地。公元1139年,岳飞趁金军进攻南宋受挫之际,率领部队渡过长江进军中原。七月,岳飞亲率骑兵与金国统帅金兀术所率领的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在郾城展开激战。岳飞带头冲向金军,其余将士紧随其后,将金军杀败。郾城大捷后,岳飞又在朱仙镇击败金兀术的十万军队。面对骁勇善战的岳家军,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却在此时,宋高宗因担心被金人俘虏的宋钦宗回朝取代自己的皇位,强令岳飞撤军。岳家军撤军之时,沿途百姓拦道哭泣。岳飞一心报国的精神受到人们的传颂,被称为“精忠大帅”,至今依旧有很多岳飞报国的故事流传。
红玉击鼓助夫郎
黄天荡之战:
梁红玉是宋朝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妻子。公元1129年,金军攻破健康,直逼临安。后因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金军被迫于次年二月撤军。韩世忠早已料到金军不能久占江南,提前在焦山和金山之间埋伏下八千名士兵。金军遭遇到截击无法前进,金军统帅金兀术想趁夜色进行侦查,结果差点被韩世忠的伏兵俘获。金兀术发动强攻,韩世忠亲率将士与金军展开激战,梁红玉为将士们击鼓助威。金兀术无计可施,派使者对韩世忠说:“我们只是想回国,请您让我们通过。”韩世忠回答说:“让我国的两位皇帝回国,归还我国的土地,我就让你们通过。” 金军十万人马被困在黄天荡四十八天无法动弹。后来金兀术连夜偷偷开凿出一条三十里长的运河,趁着宋军战船因为无风而无法行驶的机会,乘小船才勉强逃脱。梁红玉协助丈夫抗击金军,为后人所传颂。
相关知识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这个名字始于西周。汉代开始设立在京师。宋朝太学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宋朝初年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并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公元1044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开始以东京汴京锡庆院兴办大学,招收内舍生两百人,还采用胡瑗的湖学法制订了“太学令”。宋神宗时,扩建了太学,学生名额增加到两千四百人,设八十斋,并重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宋徽宗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达到极盛时期。北宋灭亡后,公元1142年,宋孝宗在临安府重建太学,至南宋末年太学生达到一千七百多人。宋朝太学形成一套了比较完整的学制,为统治者培养出大批官员和学者。随着理学的逐渐形成和*波澜起伏,太学还成为传播理学和各派政治力量竞争角逐的场所。一些太学生如陈东等人,曾上书言事,推动了抗金斗争。
金朝:
金朝又称金国,简称金,是中国古代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建国,国号“大金”。金国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金朝消灭辽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向南席卷,于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朝采纳了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善自己的政权。金朝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公元1234年,金朝被蒙古灭亡。
二十四
正 文
莫须有出秦桧口,退敌计存允文胸
成吉思汗铁木真,专长促织贾宰相;
崖山殉国陆秀夫,汗青留名文天祥。
释 义
莫须有出秦桧口
莫须有冤狱:
秦桧字会之,是南宋的宰相。面对金国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秦桧却主张卑躬屈膝的与之签订合议以求偏安。秦桧的主张受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坚决反对。后来在宋高宗的授意下,秦桧罗织罪名将岳飞以谋反论罪。审讯岳飞的官员经过调查认为岳飞是无罪,上书为他辩护,结果被秦桧陷害至死。狱卒使用酷刑逼供,结果发现岳飞背后被母亲刺了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名将韩世忠不服,找秦桧质问有什么证据。秦桧只说:“其事体莫须有。”(语出《宋史》,意为这件事可能或许有。另有人认为是当然有。)韩世忠听了长叹道:“‘莫须有’三字怎能让人佩服。”由于实在没有证据,秦桧只得将岳飞偷偷毒死在风波亭。秦桧充当鹰犬,陷害忠良,收到人们的唾弃。后来人们不但在岳飞的墓前塑起秦桧夫妻的跪像,还创造出“油炸桧”这种食品来表达对他的仇恨。
退敌计存允文胸
采石之战:
虞允文字彬甫,是南宋的抗金名臣。公元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逼长江。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矶犒劳将士。虞允文到达采石矶才发现宋军早已经溃散。当时金军即将渡江,情况非常危机。虞允文虽身为一介文官,但面对这种情况却毅然挑起大任。虞允文将四散的将士们聚集起来,带领他们抗击金军。虞允文将骑兵派埋伏在高岗后,又派遣水军驾驶快船在江面巡弋以应对金军战船。由于虞允文布置得当,金军几番强攻都未能渡过长江。完颜亮见状强令部将三日内渡江,否则一律处死,结果被部将完颜元宜杀死。金军失去主帅后只得退军,宋军趁机收复了两淮地区。虞允文身为一介书生,却能临危抗敌并取得胜利,受到了后人的传颂。毛泽东主席曾称赞虞允文是“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成吉思汗铁木真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古族,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是元朝的奠基者。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传说成吉思汗在出生时,手中拿着一块血块。铁木真小时父亲遭塔塔尔族的人杀害。成年后,铁木真费劲周折,使他的部族再次强盛起来。塔塔儿部首领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大将军完颜襄约克烈部王罕和铁木真联合出兵进攻塔塔儿,塔塔儿部大败,蔑兀真笑里徒被杀。铁木真因功被金朝封为“札兀忽里”,即部落官。后来,铁木真逐渐统一了蒙古草原的众部族。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并得到了“成吉思汗”的称号。后来《元史》评价他是“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一代天骄”。在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基础上,其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专长促织贾宰相
蟋蟀宰相:
贾似道字师宪,是南宋末年的宰相。贾似道起初是靠着父亲的关系才有了官职的。后来贾似道的姐姐成了宋理公的贵妃,他才得到重用,最后成为了宰相。贾似道作官之前便是一个浪荡公子,整日吃喝玩乐,当上宰相后更是变本加厉,每晚都在西湖游船上通宵享乐。面对元朝军队的入侵,贾似道身为宰相却不思抵抗,只一心与敌人和议。贾似道屡次耗费巨资与元朝议和,却在国内宣称自己带兵打退了元军,居然还被宋理宗大肆嘉奖。贾似道依靠虚构的战功沽名钓誉,巩固了自己地位之后,就立即着手排斥异己、残害抗战将领。到宋度宗时,贾似道权倾一时,在他的胡作非为之下,南宋最终走向了灭亡。贾似道于政不通、荒废朝政,却精于逗蟋蟀,更专门著有《促织经》一书。人因此称他为“贾虫”,也有人管他叫“蟋蟀宰相”。
崖山殉国陆秀夫
崖山之战:
陆秀夫字君实,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公元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当时,南宋陆地上最后一支抗元的抵抗力量文天祥所率领的部队已经被击溃,只剩下赵昺的海上行朝在崖山。宋帝赵昺当时只有八岁,全靠身为宰相的陆秀夫和大将张士杰率军抗元军。当时宋军虽有二十多万人,但是其中有十多万人不是士兵,而元军有近十万士兵。张士杰命令宋军千余艘战船在海山排开阵势,与元军展开激战。双方一开始打成平手,后来张弘范又从别处调来军队,使用楼船强攻,宋军不敌,开始溃败。陆秀夫见状,背负宋帝赵昺跳海殉国。张士杰突围至海陵山脚下,听说宋帝噩耗也蹈海殉国。涯山之战中有共计十多万人投海殉国,它的失败宣告了历时三百二十年的宋朝的灭亡。
汗青留名文天祥
文天祥拒降:
文天祥字履善,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元世祖很赏识文天祥,想要让他投降,便将其押到大都。元世祖先后派遣降元的南宋丞相留梦炎、宋恭帝赵显前往劝降,结果都无功而返。元朝丞相孛罗审讯文天祥,文天祥立而不跪,明言只愿以死报国。后来元世祖又安排文天祥的妻女写信给他,想逼使他投降。文天祥看见书信,得知妻女都在宫中为奴,虽心如刀搅却坚依旧坚守气节,不肯投降。最后元世祖亲自劝降,文天祥再言只求一死报国。元世祖情知无法使文天祥投降,只得将他处死。临刑时,监斩官依旧对文天祥说:“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他却跪向南方,从容就义。文天祥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他以行为实践了自己诗中的追求。
相关知识
油炸桧:
油炸桧是油条最早的名字,据说最早是临安人先做出来的(临安,即是今天杭州市)。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一伙毒死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内。噩耗传来,临安百姓无不切齿。风波亭附近众安桥河下的摊贩因为痛恨秦桧一伙,先用面粉捏成两个象征着秦桧和他妻子王氏的面人,(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参与了陷害岳飞的阴谋)然后把两个面人捏在一起丢入油锅里炸熟,取名“油炸桧”。人们出于对秦桧夫妻的痛恨,争先品尝油炸桧。油炸桧后来改成将两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滚油锅里炸。后来,人们又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后来,人们渐渐又将“油炸鬼”称做“油条”,并且作为一种传统食品。一直流传到现在。
海上行朝:
海上行朝是指南宋末年的福州小朝廷。公元1275年,元军开始南侵,击溃了宋军主力。元军直逼临安,南宋官员望风而逃。摄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带领五岁的宋恭宗赵显投降元朝。临安沦陷前,南宋朝廷曾将七岁的益王赵昰和四岁的广王赵昺送往温州。临安沦陷后,南宋一些不愿投降的大臣纷纷投奔二王,以图东山再起。后来陆秀夫、张世杰和陈宜中在温州江心寺拥立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发布檄文,号召各地军民起兵抗元。公元1276年,赵昰在福州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景炎”。赵昰的母亲杨淑妃被立为太后垂帘听政,还组成以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为首的行朝内阁,准备重振旗鼓,复兴宋朝。由于内部发生了争斗,福州小朝廷后来被迫撤出福州,登上海船。撤出福州之后,小朝廷失去了最后一个根据地,只能依靠海船沿海游荡,故史称 “海上行朝”。海上行朝最后在崖山之战中被元军消灭。
元朝至明朝时代简介
蒙古的骑兵终结了南宋的政权,确立了元朝的统治。尽管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建立了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却没能掌握好治理帝国的方法。元朝统治者将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