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征欧洲-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兰芳的石油真是多的用不完,单单是一个大庆油田,就已经足够满足兰芳国内需求,新巴库油田生产的石油都可以用于外销,拿出一部分来支援德国没有丝毫问题。

    至于“禁运”,那是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才出现的名词,而且从来都没有认真执行过,兰芳对德国运的东西早就突破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除了法国人,没人认为这是个问题。

    而法国人在面对兰芳的时候明显是有点气短,谁让法国人“背信弃义”在先呢!

    除了物资,设备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兰芳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工业提出更高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现在兰芳的工厂已经开始产业的换代更新,工厂里有大批的机器面临淘汰,这些机器正好可以用来支援德国。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机器都是兰芳当初从德国弄来的,现在又还给德国人,也算是物归原主。

    人力资源就更没问题,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工业面临困境,很多工程师、技术人员、甚至是熟练工人都面临失业,兰芳当时向那些即将失业的德国人伸出橄榄枝,又因为德国政府的引导,很多德国人来到兰芳,为兰芳的国家建设出工出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德国也是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所以虽然在兰芳的生活条件更优越,还是有很多德国人没有加入兰芳国籍,他们都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返回德国,为德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致远并不反对这样的选择,忠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哪怕忠诚的对象不是兰芳,这些“忠诚”也值得肯定。

    所以秦致远没有阻拦那些德国人返回德国的意思,反而因为德国的现状,秦致远准备派出一批兰芳国籍的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帮助德国重建工业体系。

    最令秦致远感觉自豪的是“技术支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人和“愚昧”、“落后”等等这些贬义词联系到了一起,好像是五千年文明史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在绝大多数都领先于全世界的华人,开始变得不自信,甚至在提起辉煌史的时候,都有些“愧对先人”的感觉。

    兰芳从一无所有开始,到现在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力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不管是汽车还是飞机,又或者是生物和化学,兰芳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现在更是可以对德国提供技术援助,这真令秦致远感觉振奋。

    如果说“严谨”是德国人的特点,那么“精密”就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人就是有一种特质,哪怕是毫不起眼的一个螺母,德国人也能把它做的精致无比,在这方面兰芳其实也不如德国人。

    兰芳的工业品其实在某些方面是很有些“苏联”风格的,当年“苏联”的工业很有些走极端的意思,简单的就是非常简单,复杂的就是非常复杂,“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是当初苏联工业品的特点,现在也是兰芳工业产品的一部分特点。

    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傻大粗黑”和“结实耐操”,只有一部分兰芳工业品有这些特点,比如那些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的人使用的脸盆和茶杯这些耐用品,“结实耐用”是最重要的品质,毕竟目前的客观世界还不算发达,物资也不够丰富,最起码没有像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有”和“没有”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或者“不好”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这个世界没有“苏联”这个国家,所以这就成了兰芳风格。

    不管是任何阶段,人总是有阶层的,在兰芳也有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所以针对这部分人的需求,兰芳的另一部分工业品具有的品质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

    比如汽车和飞机这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因为有较高的附加值,兰芳工业人也花费了更多的心思,仅仅是一个汽车的颜色,就耗费了兰芳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

    这些心血都是值得的,就目前的全世界来说,因为兰芳用于出口的产品大多都属于第二类,所以兰芳产品的特点就是“精工细作”和“品质优良”,这也是秦致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有付出就有收获,秦致远和无数兰芳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造就了目前兰芳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销,前段时间的“椰城博览会”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椰城博览会”上,总成交额突破了一百三十亿兰芳元,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订单来自欧美,这简直令兰芳工业人欣喜若狂,即使是所有的工厂都加班加点,要完成这些订单也要到明年四月份。

    而在秦致远的计划中,明年的“椰城博览会”就将在四月份进行,这等于是旧的订单刚刚生产完,新订单就将接踵而至,况且还有老客户的追加订单,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兰芳工厂都在扩大规模,以具备更强的生产能力,准备迎接从全球范围飞来的订单潮。

    在威廉三世的要求中,兰芳要向德国提供一系列技术支持,包括汽车业、生物科技、化工行业等等,这些方面基本上和军事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息息相关,这也是《凡尔赛合约》没有涉及到的行业,德国现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

    秦致远接受了威廉三世的一部分要求,对于汽车和青霉素,秦致远可以帮助德国建立工厂,并且授权德国生产,收取最低的专利费用。但对于专利转让,秦致远持保留态度。

    秦致远手中掌握的这些专利都是些成本少、利润大的专利,这其中的利润让很多国家都羡慕嫉妒恨。

    秦致远很享受这种羡慕嫉妒恨,秦致远也不准备当圣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怕是民国,只要想设厂生产就要向兰芳支付专利费用,到目前为止,除了是和法国共享青霉素的专利之外,秦致远从来没有转让过任何专利,如果现在秦致远把有关汽车、青霉素、尼龙的专利转让给德国人,那肯定会让很多国家重新评议兰芳和德国之间的关系。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纵然如此,也已经足够让威廉三世满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威廉三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九月初的一天,秦致远得到高鸿仕的汇报,威廉三世去找了爱因斯坦。

    这马上就引起秦致远的警惕。(未完待续。。)

956 挖不倒的墙角

    兰芳目前的科研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籍军团时期从雷诺工厂培养出来的华人,一类就是归化的西方人。

    这其中西方人又以德国人为主,世界大战后,兰芳几乎是把德国科研方面的人才全部弄到兰芳,这有力的支撑了兰芳的国家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秦致远对这句话理解深刻,所以当手头开始有了点余钱之后,秦致远把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爱因斯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德国来到兰芳。

    严格说来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但同时更是一位大学教授,兰芳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把爱因斯坦弄到兰芳,然后才有了一系列后续,这其中兰芳的某些手段有点见不得人,所以秦致远对威廉三世见爱因斯坦这件事非常重视。

    爱因斯坦在科技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如果威廉三世和爱因斯坦之间达成谅解,那将对兰芳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兰芳有超过半数的科研人员都来自德国,如果爱因斯坦决定把国籍换回德国,那说不定会引起“雪崩效应”,这是秦致远绝对不想看到的。

    在得知威廉三世前往兰芳帝国大学之后,秦致远立即也驱车前往帝国大学。

    当着秦致远的面,威廉三世总不好挖墙脚吧。

    别以为兰芳和德国关系好这种事就不会发生,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秦致远能坑蒙拐骗,威廉三世也会放下骄傲。

    兰芳帝国大学位于椰城附近的一座岛屿上,这座岛屿面积大概有十平方公里左右,岛屿上有郁郁葱葱的植被、有洁白的沙滩、有和煦的海风和明媚的阳光,兰芳政府把帝国大学的地址定在这座岛屿上之后,这座岛屿马上就被命名为“翰林岛”。

    翰林!

    从这个词上可以看出秦致远对于兰芳帝国大学的期许。

    兰芳立国已经五年,但帝国大学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从最初的木板房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永固结构,帝国大学的建筑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院系分类也越来越细致,唯一不变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没错,秦致远就是把清华大学的校训直接移植过来,没时间去想更好的,秦致远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国家建设上。

    五年以来的努力还是有成果,现在的兰芳帝国大学有六个分院,分别是教育学院、卫生学院、物理分院、化学分院、建筑分院、以及军事分院。

    没看错,没有文学院。

    秦致远一向都认为,文学是用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没必要为此单设一个分院、单设一个分院最可能的结果是培养出来一群老夫子,这样的老夫子兰芳不需要,兰芳需要的是实干家。

    当然了,不设文学院并不代表秦致远不重视国学传承,兰芳帝国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国学鉴赏课,这是一个必修课,如果这门课程通不过,那么学生永远也无法从帝国大学毕业。

    爱因斯坦来到兰芳之后,每个星期有三天时间会来到帝国大学物理分院任教,这是爱因斯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兰芳的科学家并不是纯粹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是有教学任务的,包括爱因斯坦、桑迪、弗里茨哈伯等等这些“炸药奖”获得者,他们都是有教学任务的,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为兰芳科研培养下一代人才,这是这些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之一。

    秦致远非常重视“传承”,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承,也有对待工作、科研、甚至是生活等方面态度的传承。秦致远认为这是人类必须的美德之一,只有把前人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兰芳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秦致远见到威廉三世和爱因斯坦的时候,威廉三世和爱因斯坦正在物理分院图书馆门前的草坪上散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兰芳的九月份还是有点热的,草坪上没有什么人,连威廉三世的随从都不在身边。

    威廉三世和爱因斯坦明显都没有把有点暴烈的阳光放在心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表情都有点凝重。

    “你们不热吗?我说威廉,你能受得了也要考虑教授的感受,要是教授因此中暑,我要追究你的责任。”秦致远半开玩笑半警惕。

    看到秦致远过来,威廉三世有个揉脑门的无奈动作,爱因斯坦眼睛里明显是解脱和感激。

    这两个人的反应有点意思。

    “在聊些什么?如果方便的话,我能不能参与?”虽然秦致远是询问口气,不过谁都能听出其中的不容拒绝。

    “陛下您当然可以加入,事实上我们在讨论‘纳粹党’。”爱因斯坦事无不可对人言。

    “你来的正好,我也需要你的建议。”威廉三世调整心情,用正常态度对待秦致远。

    “纳粹是毒瘤,必须要坚决遏制。”秦致远果断,一句话把纳粹彻底打到谷底:“不可否认,纳粹党在某些方面的确是能凝聚人心,不过他的负面作用远高于正面作用,如果德国任由纳粹的蔓延,那么德国将为此蒙受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污点。”

    “纳粹”是一个专有名词,这个名词源于德国在1919年成立的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和原有的史一样,德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很糟糕,因此“纳粹党”鼓吹的言论在德国很有市场,甚至在德国以外的某些国家,“纳粹党”也有不少同情者,这客观上帮助了“纳粹党”的蔓延。

    现在“纳粹党”的党魁就是小胡子,不过和原有的史相比,小胡子的处境有点艰难,毕竟威廉三世对德国的控制力比曾经的魏玛政府强得多,小胡子现在的事业有点举步维艰。

    “话是这么说,不过现在纳粹党既然已经出现,那么就有存在的价值,德国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凝聚所有能利用的力量。”威廉三世同意一部分秦致远的话。

    就在威廉三世说完的时候,秦致远敏锐的注意到,爱因斯坦眼中有难以察觉的失望,这让秦致远心神大定。

    爱因斯坦虽然加入了兰芳国籍,但爱因斯坦内心深处对于德国肯定还是有眷顾的,毕竟爱因斯坦是德国人,因为某种原因,爱因斯坦可以加入其它国家的国籍,不过对于德国,爱因斯坦肯定还有感情。

    威廉三世说这话是有立场的,毕竟小胡子正是在威廉三世的纵容下,才能一步步将纳粹党“发扬光大”,威廉三世看似是在为小胡子辩护,这同时也是在为威廉三世自己辩护。

    “好吧,对于德国的内政,我无意干涉,我只能说,希望您能擦亮双眼,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收回权力。”秦致远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在表明态度之后,秦致远转向爱因斯坦笑语晏晏:“教授,不带我参观一下你的实验室吗?”

    爱因斯坦加入兰芳国籍之后,兰芳政府给爱因斯坦和尼古拉特斯拉同样的待遇,这让爱因斯坦非常感激。

    秦致远让爱因斯坦带秦致远参观一下,也是有让威廉三世知难而退的意思。

    现在的德国经济困难,类似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在德国也无法享受优渥的生活,兰芳给爱因斯坦的待遇,是威廉三世拿不出来的,所以秦致远想让威廉三世看看兰芳是怎么对待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的,这会让威廉三世黯然接受这一切。

    爱因斯坦估计是没有领会秦致远的意思,就算是爱因斯坦领会,爱因斯坦估计也不会那么做,那也太暴发户了点:“陛下,我的实验室里只有冷冰冰的机器,估计您没有什么兴趣,不如我带两位陛下参观一下我们的图书馆,这绝对是我们帝国大学的骄傲。”

    爱因斯坦说的没错,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少优越感,充实的精神文明更会让人感到满足。

    “非常乐意。”或许是真的已经放下了,威廉三世又恢复了那个风度翩翩的威廉三世。

    “这是我们物理学院的图书馆,总占地面积六万平方米,总馆面积两万五千平方米,有两千个阅览座位,藏书有四百万册”爱因斯坦带着骄傲的表情开始介绍图书馆,语气中充满自豪。

    “等等,我记得物理系只有不到三百名学生,有必要建设这么大一个图书馆?”秦致远对帝国大学的规模不陌生,倒也没觉得浪费,只是有点好奇。

    “陛下,那是八月份之前的数据,暑假开学后,帝国大学物理系已经有一千一百名学生,以后还会逐年增长,现在估计您感觉作为有点多,不过最多再过两年,这里的座位就会很抢手,估计门前的草坪上都会坐满人。”爱因斯坦有点揶揄的意思,秦致远倒是没有多尴尬,相反笑得还很开心。

    学生多是好事,秦致远花再多钱都愿意。

    (未完待续。。)

957 兰芳版的种族歧视

    对于秦致远来说,兰芳帝国大学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越大,就证明帝国大学能为兰芳提供的人才就越多,这是好事。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兰芳帝国大学的规模同样是越大越好,爱因斯坦还有一层身份是帝国大学的教授嘛,桃李满天下肯定是爱因斯坦的希望。

    不过这对于威廉三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兰芳越是强大,德国和兰芳之间的差距也就越大,这会导致德国在和兰芳的合作中处于从属地位,威廉三世虽然和秦致远私交不错,但威廉三世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落后兰芳太多。

    “其实今年八月份就有一批学生毕业,不过只有八个人,还都是随同教授们来到兰芳的学生助手,这些人已经被安排在学院任教,他们也会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预计到明年帝国大学才能为兰芳真正提供人才。”爱因斯坦言语间有点愧疚,不过并没有多少,很快就被自豪代替。

    秦致远之所以要成立兰芳帝国大学,本来就是要为兰芳的建设提供人才,到今年兰芳帝国大学成立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也到了要开花结果的时候,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秦致远就要来参加兰芳帝国大学的第一次毕业典礼。

    “呵呵,不着急,教书育人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我不嫌慢,你们也不用着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是正理。”秦致远不给爱因斯坦压力,既然信任爱因斯坦,秦致远就要为爱因斯坦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

    “多谢陛下,能在您麾下工作,是我的幸运。”爱因斯坦单手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