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大脑不能麻木,要学会思索。当不精进的时候,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没有精进?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找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找到解决方案,是否按照它去做了?

  4、问一下自己驾驭内心的能力怎么样?应该不断提高这种能力。

  5、常常反思一下救度众生的誓愿实现了吗?既然没有实现,那么应该怎么办?

  6、另外学习的理论资料齐全吗?如果不齐的话,得赶快想办法补齐。

  7、责任心怎么样?时时保持一种责任心的话,就会帮助精进。

  8、克服拖拉等待的习气。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点主动做起,不断精进。学会主动,克服消极。

  9、关心他人和大众生活,于其中找到相关的法理,这样能够促进精进。

  10、学会自我看病,寻找解决不精进问题的锦囊妙计。道德问题要放到首位。另外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将精进列到议事日程,甚至作为头等大事了?

  11、珍惜光阴,不要将很多时间浪费到胡闹和无聊的事情上面去。

  12、人有很多问题和潜在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精进也必然是持久的了。

  13、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非常痛苦而急于寻求答案的时候,也正是需要大精进的时候。

  14、令自己懈怠的理由充分吗?如果不充分,那么就不要懈怠。

  15、当别人询问我们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说不清楚,这说明更需要精进。

  16、另外一定要常常思过忏悔。这样也有利于精进。

  17、克服张扬个性,谦虚就会精进。

  18、珍惜佛法,不要浪费现有的佛法,那么就需要精进。

  19、我们不说大话,但应该一生一世的追求决不放弃。

  20、我们可以自己或让别人考查一下自己,就知道自己掌握的怎么样了,从而进一步精进。

  21、可以修习念死。想到生命的无常而行大精进。

  22、发现自己道德的欠缺,应及时弥补上而精进。

  
  2007年8月23发布于雅虎博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3、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力度
203、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力度

  博友《关于行善顺理违理》的跟帖:为啥对于身心所行的善总是不能很好的随缘呢?主要还是在学习佛法理论上太欠缺造成的吧,版主?对于自性之理的道理理解的不透彻,又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论结合实践去印证,所以,对于自身的很多习气和执着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改变这些的重要性,所以才没有力度加强学习佛法的理论,才会如此的懈怠吧,版主?

  以下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具有上进心。如果满足于现状,当然停滞不前了。

  另外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注意这种自由不是放逸、懈怠。放逸、懈怠会使我们错过很多能够进一步获得自由的机会。

  我们要不断摸索、总结、变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与实践方式。刻苦学习,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加强道德修养的弦。时刻记住这个,用它去指导你的言行,本身就是在进步,就不会懈怠。不要认为这个很高调、不现实,其实我们真正地意识到这点的话,你会发现真的是这样的。

  展望未来,你会联想到自己的学习情况。那么,就更应该奋勇直追而不懈怠。

  2007年8月24日发布于博客圈

  //q。blog。sina。/gxdlianhua/bbs/topic/tid=1909 。。

204、正信因果,克服顽习
204、正信因果,克服顽习

  博友留言:版主:看到最近您在强调因果方面力度比较大,是看到我们大家对于因果律的正信上很差吧?大家是正信因果吗?如果正信,就会努力地改变自己了吧?但为啥还是不很精进呢?是不相信因果会报到自己头上吗?看到听到那么多的故事,无论来源哪里我都坚信那是真实可信的!但为啥在落实到改变自身上就那么的差劲呢,版主?为啥人的习气是那么的顽固呢?在因果面前也不畏惧吗?为自己又不能战胜它而苦恼,请版主帮助我,谢谢您!

  以下供参考。

  1、要多做事,多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上。不要夸夸其谈。

  2、不要人云亦云,要多与他人进行探讨,将理论真正搞清楚。

  3、责任意识要加强。

  4、事情尽量向完美上去做,不要得过且过,不要因小失大。

  5、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衡量好不同事物的价值。

  6、仔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做点事最后连印象都没有了。

  7、不要认为前途渺茫,不会出什么成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希望。

  8、真心诚意待人处事,理解他人,那么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9、一时的冲动不可取,必须要稳住自己的心神。

  10、避免文化水准含金量低,要真正精进而不要懈怠。

  11、对于惨痛教训不能熟视无睹、默不出声,必须要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12、要清楚,只计耕耘,不计收获,那么必然水到渠成、马到成功。

  13、不要自负,要谦虚上进,多学习。

  14、不要做黄粱一梦,要真实地修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15、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重点和主次。

  16、学习和承认错误的态度要端正而不可恶劣,否则进步就不会大。

  17、要有志气,很多成功之路是靠血汗和志气铺垫的。

  18、观点要明朗,论据要充分,要不然谁会接受你呢?

  19、即便心态和行为很正,也要注意细节问题而不可大意,否则别人很难看到你的心行是正的。

  20、不要吹毛求疵,尽可能包容别人。

  21、难为情的时候也不要信口雌黄、无理辩三分,那样只能欲盖弥彰。

  22、用视死如归作意来克服困难。连死都不怕了,还惧怕困难吗?

  23、有了困难要一点一点地解决,虽然非常希望困难过去,但也不能急躁,困难的解决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24、要稳住心神,不要为一件不值得的事情而气愤不已。

  25、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所经历的只是冰山一角。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5、关于制止家人信服外道
205、关于制止家人信服外道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老师,怎样说服家里人不相信算命的外道呢,他们也相信因缘,但是一遇到事情就要去让人算算,如果我反对,就会遭到大家的反对,有的孩子也不信,但是为了不让母亲生气,就不说什么了,我的智慧很少,不知怎样说服他们才好,请老师指教。

  以下供参考。

  1、首先自己心里要有数,要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的大道,进而设法让家人也清楚什么是大道,使对方能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

  2、另外要有意向家人进行人生观的教育,特别要使对方清楚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至少要渗透这样的理论。

  3、要有意将家人自自然然地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引导。

  4、如果家人遇到什么事情自认倒霉还似乎不妥,应该使对方琢磨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与自己的恶因有关系?这样就会逐渐从宿命论中解脱出来,从而走到运用主观能动性改善自身命运上面来。

  5、既然相信因缘,就要告知对方,应该乐观对待人生,树立善因、正因,随助缘,和合而生乐果。

  6、有能力或方便的话,可以主持家庭会议,专门对这类事情进行探讨,作出正确的决议、方案来制止家人的不良行为。

  7、要运用一定的智慧、策略制止家人的不良行为。

  8、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家人的影响,特别要注意道德导向的问题。说话不可太随便。

  9、如果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可以先不张扬,但是至少应该隐晦地说明情况。

  10、有的家人怕善,要想说服对方,就要更多地投入对他的感情,在语言和行为上更关心他、更孝敬他,那么他就容易听从你的正确意见。

  11、有的人不服气,那就得通过家庭会议出决议或谴责的形式解决。一旦承认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缓,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认可。否则他会误以为在歧视、欺负他。

  12、首要任务是自己做的得正,这才是最具说服力的。

  13、家里有了问题就要设法解决,否则包藏祸害,特别是在教育子女上更要注意,不可娇生惯养。

  14、再有,家里生活分内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这也是自己的道德基础行为。

  2007年8月24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206、般陀罗是菩萨化身吗?
206、般陀罗是菩萨化身吗?

  博友在帖子《关于建立功德》跟贴:老师我也有一点不明白:佛法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菩萨可以变化各种身形与人同事,以至恶人度化众生。我们通过学习《般陀罗的故事》而醒悟,感恩回向,能不能把般陀罗看作是菩萨的化身呢?请您讲解一下好吗?

  以下供参考。

  关于是否是菩萨的化身,我们可以看一下他内心的境界,以及他是“如何策划救度众生的方便之行的”。

  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般陀罗到底主动帮助辟支佛什么了呢?看不出来帮助什么。也看不出她的任何慈悲心和善行。如果说般陀罗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帮助辟支佛的话,那么也不正确,因为从心因上,我们看到的是般陀罗担心辟支佛继续来讨饭而做出的恶心行,并非善心行。这和我们一般讲的故事里面说的菩萨变化个什么形象去考验修行者是不一样的。

  由上可见,般陀罗不是菩萨的化身,其行为不是智慧和方便,所以她承担了极重的因果。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必须在塑造人格上下功夫,不要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恶行当作善行,要远离这种愚痴的心行。

  2007年8月24日发布于博客圈

  //q。blog。sina。/gxdlianhua/bbs/topic/tid=1913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07、关于共产主义
207、关于共产主义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几位网友的留言:

  1、老师,请您谈一谈关于共产主义瑞典模式方面的问题。

  2、“共产主义瑞典模式”好像就是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据说是恩格斯后期对*阶级斗争理论反思改进,认为和平方式进化。但是这种理论被苏联的列宁、斯大林、中国的毛泽东给否定了。共产主义只是个梦想而已,谈不上科学,甚至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以暴力达到其目的,毁灭性对待异己,这种实现过程及手段,种下如此的恶因如何能结出美好解脱的乐果?所以共产主义瑞典模式似乎还沾点边。这个思想也许不合主流,但我觉得比较客观。

  3、科学社会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还有其它的什么主义,只要是人性化的,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安定繁荣的,给人民大众真正带来幸福自由的,就是好的主义,否则再怎么说这是科学的,这是*的,又有什么用呢?我国古代没有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不也造就了“贞观盛世”和“康乾盛世”吗?不要忘了,那个时候可是被我们后人批判的“封建主义”呀!

  以下仅供参考。

  关于共产主义的问题,我们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共产主义的主流思想都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解放,其中包括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和享有高尚而丰富的精神追求。我们所倡导的也应该如此。因此,面对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学术思想,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个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就像上面的网友说的那样。“只要是人性化的,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安定繁荣的,给人民大众真正带来幸福自由的,就是好的主义。”

  所以,我们倡导的首先就是人们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种幸福的生活获得的途径和消费的方式应该建立在一定道德的规范之内的,而不是为所欲为的。例如勤劳致富,合法致富,勤俭节约,布施奉献等等。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民族文化的宗旨与此是一致的。民族文化所倡导的也是服务大众、利国利民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目前我们所欠缺的和需要进一步弘扬的就是道德。这就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需要我们进行理论方面的创新,既不能完全泥古,又不可以丢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积淀。从这点上看,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道德教育,不是空谈和单纯的口号,应该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故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不要等待,不要观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的前景必然是广阔的。它必然会使全世界善良而具有共同心声的的人们走在一起,共同祈祷世界的和平与幸福。他们必然会互相帮助,远离歧视,让世界更美好。而且,必然在高尚的道德和优秀文化领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为造福人类,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进步而努力。

  这条路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必然是曲折的。这更需要我们借助道德的力量,爱国爱民,树立宏大誓愿,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共同誓愿,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奋进终身。

  2007年8月24日发布于百度博客

208、法性与法相要清晰
208、法性与法相要清晰

  博友在帖子《般陀罗是菩萨化身吗?》的跟贴:老师讲的好,好像现在有不少人非常主观的“念念向善”,看到恶人做坏事,也要想成是菩萨在点化教育人,看到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益,也要说成是在帮助去除对身体、名利的执著,结果恶人被美化成了大善人、活菩萨,这种“把恶行当作善行”的混乱、颠倒的所谓“念念向善”,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以下仅供参考。

  关于善恶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清楚,善恶都是针对事物的性质而言的,它们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事物的性质可以认为是法相,法相是有差异的。善恶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从法性的角度看的话,是相通的。所以恶人被美化成了大善人、活菩萨,这种“把恶行当作善行”的混乱、颠倒的所谓“念念向善”,问题就出在将法性的相同与法相的不同搞混了。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这里提到了无论在染(恶法),还是在净(善法),法性都是一致的。

  《佛学次第统编》:“【法相】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这里提到了事物的法性同而法相有差异。

  我们要注意的是,领悟到了事物在本性上是一致的之后,一定还要生起善用(妙用),既不要执著于顽空而不生妙用,又不可以生起恶的心行。因为只有善才是符合佛性的道理的。善的妙用称为“用大”。《起信论》:“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2007年8月25日发布于博客圈

  //q。blog。sina。/gxdlianhua/bbs/topic/tid=1920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9、关于用香供养
209、关于用香供养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燃香供养在佛经上有记载吗?

  关于用香来供养,佛经上有一定的记载。 

  《普达王经》:“佛言:乃昔摩诃文佛时,王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三尊,父命子传香。”大意是说,佛说,在往昔有一位佛出世,叫摩诃文佛。当时普达王的前身是一位大姓家族的儿子。他的父亲供养三尊(佛法僧三宝),也命令他传香。 

  依《贤愚经&;#8226;卷三》,迎请佛陀的仪礼有烧香的说法。 

  在《法华经&;#8226;卷四》中,香、抹香(于道场撒粉末之香,又作末香)、涂香、烧香等,为十种供养中的数种供养。 

  密教中亦有阏(è)伽(qié)水、涂香、华(花)鬘(mán)、烧香、饭食、灯明等六种供养,可依次配于六波罗蜜,如果去除阏伽水,则为五供养。所谓华鬘,即装饰头部和身体的花环。所谓阏(è)伽(qié)水,据《大日经疏&;#8226;卷十一》所载,即香花之水。 

  此外,密教有将手腕涂香,而后观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