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道至尊-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除了田家外,香料店因为作为帮凶,不但被封了店铺,其店铺老板也被丢下大牢,这辈子也不知道出不出得来。
田家倒下,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对于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来说,也只是为茶余饭后多了些话题罢了。
但是在并州官场上,一个叫“陶知谦”的举人已经在众多官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七月初一,十英文会正式开始。
不同于报名参加文会的时候,足足有上万书生,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书童以下的书生来碰运气,或者长见识。真正获得参加文会资格的书生,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中有一百多个举人,余者几乎都是秀才,也有不到十个书童。
能在书童实力就获得参加文会的资格,无不是拥有过人的天赋,或者过人的运气。不管这些书童在文会中的层次如何,都注定是瞩目之人,被很多人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绝对有莫大好处。
虽说是文会,但其实过程考试没太大区别。
地点在城内的鸿天书院举行,书院够大,容纳近一千名书生绰绰有余。
上午辰时。
一众参加文会的书生在书院门前的台阶下等着,不多久,便见书院大门打开,一个老进士走了出来,对外面的书生一一点名。
被点到名的就会被带进去,然后安排座位,不能随意乱坐。
虽然和考试的过程类似,但检查并不严格,没有封印第二世界、搜身的那些程序。当然,要是在文会上作弊被发现,也必定会落个臭名昭著的下场。
书生们只要有自知之明,就不会因小失大。因为他们来参加文会,是为了扬文名,不是让自己陷入危险。
书院内部古朴文雅,有着让人流连的气息。
书院广场铺着青石砖,整整齐齐摆着近一千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仅此而已。
陶知谦被带到一个偏前面的位置,而且正巧与一个审核官的桌子正对着。
现在还没有开始活动,还在点名中,所以大家知道自己的座位以后还是会闲聊几句的。
这时,外面一个人喊道:“审核官大人到!”
下面所有的人都安静了,各自回到座位上,等待三为审核官发话、
三位审核官一一到场,他们分别是。鸿天书院院长,鸿峰。并州名士,李利群,一位国士。
最后一人乃是并州州牧,萧起。
“连萧州牧都来了,往年也没有这么大的阵势,只怕今年是比往年要难上许多呀!”有人在下面已经开始发愁了。
不过也同样有书生神情振奋,想着正好可以在这些大人物面前一展身手,方不虚此行。
鸿峰面目慈祥,扫了一眼在座的众书生,开口说到:“好了,首先由我来说几句话,大家尽量安静。各位能够获得参加文会的资格,便是人才,其中有着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希望大家好好发挥,争取让自己的故事刊印发行,甚至一举荣登英文榜”
鸿峰简单介绍了一下文会往年的光荣历史,又说了一些文会规则,便让州牧萧起出题。
萧起是个干脆人,也不耽误时间,开门见山的说道:“人生在世,我们每一个人认识的人都很多,多到甚至连我们自己都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有敌人,有朋友,有亲人,更多的是一面之缘的人,但这么多人,能够真正交心的知己又有多少?所以今天我出的题目很简单,根据我刚才的话,写一篇有关于为人处世、又或者人生感慨的故事。”
看似简单的题目,却也道出了官场。
接下来出题目的是并州名士李利群:“我出的题目,只有四个字,另眼相看,以这点为核心来写出一篇故事文章。相信大家都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一朝成名,亦或者一朝落魄,别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大家需要仔细斟酌一下其中的意味。”
第550章 献鸠放生()
萧起和李利群已经出完题目。
留在最后,自然就是鸿天书院的院长,鸿峰。
鸿峰笑呵呵的说:“前面两位的题目或多或少都蕴含有自己的人生感悟,那老夫教书这么多年,同样也是深有感触。所以我想让大家写一篇关于只讲求形式,却不是很注重效果,沽名钓誉的故事。希望大家好好发挥,努力写作,千万注重效果!只有形式感的文章,是不行的。”
鸿院长定是见过人间百态之人,识人无数,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他不喜欢的人,他所出的题目也正符合心态。
三道题目出完,下面的人开始作答。
自然有人在考场内巡视,维持秩序,保持安静。
一些书生凝眉苦思,面露为难之色。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些题目都很有针对性,多是通过审核官们自己的人生感悟所出。
其中意思很简单,但要写好却不简单。
陶知谦前世读书无数,这些东西在脑中旋绕片刻,很快便有了一些眉目,渐渐决定要写的东西。
研磨,铺纸,陶知谦开始酝酿故事的情节。
周围一些书生瞥眼看到陶知谦这边已经开始着笔,有人惊异,也有人不以为然,以为陶知谦是胡乱写的。
三个故事,并没有一定顺序。
陶知谦首先想写的便是鸿院长所出的题目,沽名钓誉四个字印如了陶知谦脑海,笔下一动,“献鸠放生”四个字就出现在白纸上。
字如其人,温润而平静,却不乏峥嵘。
题目写出,陶知谦只是稍一停顿,就含笑继续往下而写。
洋洋洒洒两千多字,蝇头小字很快就写满了六张白纸。
周围很多书生本来想要不受外物干扰,一心要写好自己的故事。但此时依旧忍不住纷纷把眼角雨余光侧了过来,神情动容。
他们很多甚至连故事情节都还没开始构思,正在寻找着题材,哪怕思维快的人,也只是大致确定了要写什么。
但是看样子陶知谦却似乎快要写完一个故事了。
献鸠放生说的是一个春秋时期一个叫赵简子的奸臣,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仁慈,在大年初一这天放生斑鸠。老百姓到了这一天,都来献斑鸠,赵简子很是高兴,给了献斑鸠的百姓很多赏赐。
但他的一个门客却不以为然,对赵简子说:“大人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但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如果大人真的仁慈,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啊。”
赵简子听了,深以为然。
当然,陶知谦对于其中一些关于时间、地点等一些细节,都按照圣元大陆上的情况进行了修整。
陶知谦轻轻舒了口气,等字迹干涸后,便把写好的纸张整整齐齐码放在一遍,开始着手第二篇故事。
第二个故事关于州牧萧起的。
周围那些书生又是一惊,再次忍不住看了过来。他们这第一篇故事才刚刚构思完毕,然而陶知谦第二篇故事已经开始动笔了。
坐在陶知谦上方的是名士李利群,自从陶知谦写第一篇故事的时候就开始注意他了,虽然不认为陶知谦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写出什么,可心下也难免有些好奇。不过规矩所限,参赛者没有写完故事,他也不能凑过去看,免得打扰考生的思路。
陶知谦目不斜视,只专心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篇故事的题目叫做高山流水,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陶知谦早已想好所写的故事,只是在情节上要有所斟酌而已。
当陶知谦开始写的时候,三位审核官的目光都忍不住侧了过去。
他们实在不想不注意也不行。
一道道目光在陶知谦身上来来往往,都很不平静。
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说的是一个叫伯牙的琴师,琴技高超,但却苦于无知音,直到他遇到了钟子期,一个善于欣赏音乐的大家。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最后故事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为点睛之笔结束。
略微休息了一下,陶知谦稍加思索,又开始第三篇故事,杨布打狗。
周围书生已经麻木了,虽然还不知道陶知谦写的故事如何。但单单这个速度,就已经让他们望而兴叹。
拿自己和陶知谦比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白白受气而已。
这最后一篇是李利群的出的题,以“另眼相看”为故事核心。
陶知谦最开始想写的是阿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但是还是放弃了,最后决定写的是杨布打狗。
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杨朱的人,他有个弟弟叫杨布。有一天,杨布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回来的途中,杨布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在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杨布听了,深以为然。
第三篇故事写好后,陶知谦搁下笔,站起来说到:“三位大人,在下作答完毕。”
离开考场后,陶知谦径直回到了客栈,时间尚不到午时。
店小二是知道陶知谦去参加文会的,见陶知谦回来得这么早,诧异之余不免心下生出一些猜测,但又不敢多问。
第551章 连中()
亥时人定。
离文会结束已经过了一个时辰,审核处!
三位审核官仔细的看着每一篇文章。
过了许久,似是有些乏累,鸿院长开口说道:“对了,二位可看到那个叫陶知谦的举人的文章?”
萧起和李利群互望一眼,皆是摇了摇头。为了以示公平,试卷交的时候都是封存起来的,由专门人士保管,直到文会活动,才会由三位审核官才开逐个拆开审阅。
三人不免有些失望,陶知谦在文会上的特殊表现,让三人对陶知谦都有些不免好奇。
但是到现在连一篇都没有看见。
突然,李利群轻叫一声:“找到了,就是这一篇,献鸠放生”
声音渐渐低落下来,直至消失,李利群已经沉浸在故事中了。
写满蝇头小字的试卷在李利群面前的案桌上一张张铺开。
看见李利群这副神态,鸿峰和萧起也忍不住走过来站在李利群身后。
房中寂静无声,渐渐的甚至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精彩,太精彩了!三人此时已经只剩这一个念头,甚至下意识的屏息凝神,深怕打扰了什么似的。
三日之后,也是宣读文会结果的时候!
书院广场上,站满了人,比参加文会的书生还要多出许多,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助阵的。能出书自然是很光荣的事情,都想来沾光。
但是更多的,是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书院乃是读书之地,素来清净,只有到了文会这一天,才会大开方便之门,不限进出。
当然,这要把圣庙、藏书房等等重要场所排除在外。
广场上也架起了高木台,宣读结果后,还会进行各种表演。
自然,陶知谦也在这一群人当中。负手而立,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信心的,只是不清楚究竟能能排到多少名次。
鸿院长站在高太上,朝着下面说道:“请大家安静下来。”
等众人稍稍安静下来,鸿院长取出一本名册,边打开名册边说道:“接下来,由我宣布本次活动的名次。由于名次过多,所以我只宣读前二十个故事和作者。其后的就不一一说了。”
鸿院长打开名册,掷地有声的说道:“这次的前三名的故事,分别是献鸠放生、杨布打狗以及高山流水。”
说道这里,鸿院长目光微不可察地瞟了台下的陶知谦一眼。
台下众人依旧保持着安静,只是不免疑惑,只有故事,却没有作者,难道鸿院长疏忽了不成?
但听到鸿院长接下来的话,台下顿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大家也许奇怪,为了没有作者呢?这是因为这三篇故事都是由同一个作者写的,也是我们三位审核官都一致同意的。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恭喜陶知谦陶举人!”
台下先是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怎么可能?众人一时甚至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或者干脆就是鸿院长在跟他们开玩笑。
继而便是一阵滚滚惊雷一般的议论声。
顺着鸿院长的视线,众人也纷纷把目光投向陶知谦。
这一刻,陶知谦可谓是万众瞩目。
“他就是陶知谦啊,虽然没见过,但这名字却好像是在哪里听说过似的”
“面生,应该是外地来的,却不知何德何能可以夺得前三”
下面议论阵阵,有很多人不服气,有很多人佩服,同样也有很多人惊奇怀疑,各种复杂目光不一而足。
鸿院长又道:“这都是我们三位审核官一致的决定,若有质疑者,且等书面发行,在做言论!”
鸿院长的话震慑了许多人,下面的声音小了许多,没有人在敢吵嚷了。
鸿院长想了一想随后说道:”也罢,既然大家对文章和陶知谦都有异议,那么我就大概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我只能说个大概。不能代表作者的水平。“
犹豫了一会儿,鸿院长最后选择了献鸠放生这一篇,说道:”那我接下来就讲一下我所出的题目,乃是沽名钓誉。而陶知谦所写的文章叫做献鸠放生。“
鸿院长大概讲出了故事的意思,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
而不注重实际影响,只注重表明,实则为沽名钓誉。
故事虽然讲的比较简短,但是大概意思还是讲了出来,下面却又渐渐掀起一阵新的议论。
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无论从题材,还是从立意上,都是极好的。但正因为如此,更是激起了众人想要看看故事原版的好奇心理。
就好像一个饥饿难耐的人,闻到了食盒里的饭菜香味,但偏生食盒是铁做的,还被钉子牢牢的钉了起来,真是可以急死人了。
下面的人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不过鸿院长并没有过多理会,只是按照筛选出来的文章和作者,继续宣读着文会的名次。
虽然故事原文还没有流传出来,但陶知谦依旧注定被人所瞩目。
接下来的表演时间,不断有人上来结识陶知谦,有书生,有官员,也有豪门大户的人,一些人甚至想让自家子弟可以在陶知谦门下学习,不过皆被陶知谦一一婉拒。
鸿院长和萧州牧等人也叫陶知谦过去,说了一会儿话,引得台下很多书生艳羡不已。
官府办事的速度有时候慢起来简直可以磨死人,但有时候快起来,又足以让你不敢置信。归根究底,这就要看官府重视不重视这件事了。
作为一州的年度盛事,州府自然是极为重视十英文会的。
仅仅第二天,文会上的故事已经开始发行。
而前十名的故事,更是在凌晨就更新在英文榜上。
其中十个故事,光陶知谦的三个故事就占据了前三名位置。
如此瞩目,简直前所未有。
只是一天时间下来,陶知谦的名气就可以说满城皆知。
第552章 夜宴()
甚至有人大老远从别的地方赶来,为的就是看看英文榜上这三个被传的很火热的故事,即便他们早就已经从各家书行或者书店买到了文会上的故事集,可这只会更加激起他们的热情。
陶知谦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传。在大街小巷都能听的到他的故事。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拜入其门下当弟子,当然,其中或许也有心怀叵测之人。
陶知谦感觉自己的才气增长速度又增加了一个层次,举人中期彻底稳固下来,并且稳步而迅速的向着举人后期大迈步。
就在陶知谦应接不暇的时候,却接到了一个请柬,这个请柬来自州牧府,而且出自萧起之亲笔。
州牧府有请,陶知谦自然不会拒绝。
当天傍晚,陶知谦便按照约定准时来到萧府。
跟着一个下人来到了萧府的大厅,萧起早已经在等候着,见到陶知谦到了,起身迎了上去,边走边笑道:“陶先生,酒菜已经备好,请上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