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上那些官事儿:暗权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梦大师王钦若立刻就解起梦来:老板,这个梦不用解,我马上派人去泰山取天书来。
这梦之所以解都不用解了,是因之前宋真宗做的类似的梦。在公元1008年,赵老板已做了好几次了。第一次是在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大家第一次上班,赵老板把各衙门喊来搞新年团拜会。打恭作揖过后,赵老板开始新年致辞。这次致辞与往年不同,他第一句说的是:“昨夜我梦见神了。我刚入睡,就看到一位戴星冠、穿绛衣的神人对我说,下个月,老赵你如在正殿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老天就会降下天书《大中祥符》。朕不知是何兆头。”
王钦若立刻站了出来说:“老板,这是说,大宋在您英明的、正确的领导下,已成超迈千古的大盛世,应该到泰山封禅了。”
果然,道场将做完,就有太监来报告,说左承天门南面挂着一条黄帛,用青丝挂起,里头好像卷了一样东西,像书卷,隐约还可以看到里头有字。
有这等奇事啊?各办公室都不上班了,全体干部一同随着赵老板往承天门走,瞻仰天书,大家抬头看,一卷金丝黄卷垂挂在那里。赵老板发了令,叫太监去取下给赵老板,他一人捧着那宝贝,大臣们在屁股后面跟着往道场赶。道士做了一番法事,启了封,上面写的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与其说王钦若是解梦大师,还不如说是圆梦大师。赵老板正月初三做了这个梦之后,王钦若发通知,召集地方大员开了一个通气会,说赵老板泰山封禅,天意已经有了,目前主要问题是还缺少一点民意,希望大家回去收集一下。大家领会了会议精神,马上回家布置、部署、贯彻不过夜。没几天,就有部队将士、地方领导、番邦首领、和尚道士、社会贤达、各地长老负责人等共24300人,或联名请愿,或独立上书,强烈要求赵老板上顺天意下顺民心,前往泰山封禅。
在这桩事情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天书,二是民意,三是梦神。天书,我们都容易理解,神神鬼鬼,从来都是帝王术,用得很烂了,不足为道;民意,其收集方法,可能真是赵老板首创,但这个现在也滥了,袁世凯等经常运用的,也不必说;这个梦神,有些怪,我们都觉得,皇上嘛,天皇老子第一,想做啥子事情,直接开口就是了,哪用得着转弯抹角说梦话呢?
领导也是有很多事情得拐着弯说的。比如这个泰山封禅,没几个皇帝好意思说。泰山封禅是何等大事?与其说这事是一个仪式,不如说是一种资格,必须要有功盖三皇勋比五帝的帝王才可说这事。这事,史上没几人搞过,秦皇汉武搞过一二回;唐太宗何等英明何等伟大,有臣子对他说您可以泰山封禅啊,唐太宗说,我不够格!如果赵老板直说:同志们,我居功至伟,我应该到泰山封禅。反对也许没谁反对,暗地里那不笑话死了,哪有这么自卖自夸的?
暗权利 第二章(2)
也许有人会说,赵老板下面的人素质也差劲,这事情怎么不想到领导前头去呢?拍功太差。这话,可把下僚当神待了,以为拍马屁者真的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领导没任何暗示,下面就已经心领神会?没那回事。
领导撅什么屁股,就知道领导要拉什么屎,这前提是,领导撅了屁股。屁股都没撅,谁知道他要拉屎?有很多事会场上不便明说,下面一时不能领会,得搞点暗示,才能让人知道他肚里有个小九九。领导今天有新想法,明天有新意图,后天有新心思,再天有新欲念,谁有那么大的神通一一晓得?
也就是说,上下啥都能够同心是不可能的。如何上下心心相印?如文件上的事、如报纸上的事、如材料上的事,当然可以三令五申,讲得明白透彻。但要提拔个大舅子、收个大红包、爱上个大姑娘等一干难言之事,领导再傻也不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既如此,那么上下如何交流呢?赵老板的方式是说自己梦见了神,讲梦话说呓语,让下僚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这样下僚就不傻了。臣子的聪明之处不是先天知之,而是领导打了手势、眨了眼睛、踢了一脚、撅了一臀、做了一梦之后,属下马上说明白。许多事情看起来君臣间并没通气,其实早已交心,认识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许多人以为这是下属通神,对领导心思琢磨得透,臣子钻了君腹做了蛔虫,这种情况有吗?有,是异态,非常态。像赵老板一样,领导始终把握主动权,通过这种梦见神或变种梦见神来与臣属交心通气,才是常态。
2.文盲当官后
除了草莽英雄开国之外,其实文盲是难得当上官的。开国靠草莽之武功,治国靠精英之文治。刘邦在战争年代,以尿来尿文人一壶;到了和平年代,那就得以酒来敬文人一壶了,不给点好酒好菜待文人,那是不行的。科举千年,即是明证。学而优则仕,一般优秀都当不了官,要优而优才可踏上官府门槛,哪里轮得上文盲上台阶?这当然不是说史上没有文盲高居庙堂,不辨菽麦而要指导种菽麦的。此间情形,主要有二:一是官僚在帽子与票子间交换,二是官僚在老子与儿子间循环。
晚清的刚毅是靠后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台。满清政府是靠满族起的家,坚持满族的坚强领导,是满清政府一条核心原则。满族取得了领导权,不管是好是孬,不管学与不学,不管优与不优,都有位置等在那里。刚毅出身镶蓝旗,如果靠学而优则仕,他当官连门都没。他早年干的是在办公室搞搞收发,整整档案,端端茶水,跑跑小腿,大体上是内勤人员的角色。但他因为血统正,背靠着满族为统治者这个大背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从云南布政使一路飙升,历任山西、江苏、广东巡抚,军机大臣,工部、刑部尚书,在慈禧太后那里红得不得了。
刚毅官当得那么大,却实在是文盲一个。有“别字先生”与“错字大王”之称。估计3000个常用字,他怕有1500字不认得,更写不来。比如说,喝字与歇字,充其量是小学二年级的东西吧,刚毅先生就分不清。他在地方任上,判了个案子,农民状子说:我挑担大粪,在村口歇一歇。刚毅念道:我挑担大粪,在村口喝一喝。那次上面领导催要报告,刚毅亲自执笔,亲自出丑,一篇小报告,错别字满篇,却是自命不凡,挥就之后拿给王文韶去学习学习。王文韶一见,没读几行,就读到了一句读不懂的话“毋跌故习”,想了很久,估计那“跌”字当是“蹈”字,所以,“乃取朱笔密点跌字四周,另书一蹈字于旁”。
暗权利 第二章(3)
当领导,其中要务是要到主席台上去念报告。官场里著作权与众不同:写文章的没著作权,念文章的才有著作权。所以当官的不一定自己写,但一定是自己念。读了书的去做官,念报告没太大的问题,但没读什么书的呢?自然是常常出丑。这个刚毅就常常念白字:“民不聊生”,他读成“民不耶生”;“瘐死狱中”,他读成“瘦死狱中”;一个“陶”字,很简单吧,他不会读,莫名其妙地读成了“如”字……报告念着念着,他脱稿自卖自夸了:“人皆谓我刚复自用,我知刚直而已。”他不知道刚愎自用是贬义词,只知道“愎”字读“复”字!时人作诗曰:“一字谁能争瘦死,万民可惜不耶生,功名鼎盛黄巾起,师兄师弟保大清。”
“嗟乎,李林甫读弄璋为弄章,几误唐家中叶。”李林甫把弄璋写成弄章,就误了国?这未免夸大了吧。这诗把刚毅的读音对错与大清政权兴亡对应起来了,是不是也夸大了呢?
那年刚毅任军机大臣,四川奏报围剿了一次叛乱,先向刚司令报捷,捷报书里有一句是“追奔逐北”,北者败也,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意思。刚司令读到这句,拍起桌子大骂:这群混账东西,只往北边去追,贼寇难道不会往东边跑?不会往南边跑?不会往西边跑?“若作逐北,安知奔者不向东西南,而独向北乎?”还好,清朝毕竟还有读书人,刚司令大发雷霆之时,旁边有个翁同龢,翁是读书人,当过帝王师的,连忙向刚司令解释。刚司令怒火熄下来了,没酿成什么事故,但他怎么也不理解“逐北”就是“逐败”,“常熟(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在旁,忍笑为解其义,刚终摇首不谓然”。
不识字也就罢了,如果读不懂报告也罢了,问题是,“刚于文字茫然不解,而于事理亦绝无见解”。晚清外部世界纷繁变幻,内部局面变幻纷繁,一点文化底子也没有的人,哪能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哪能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西国呈上文书来,刚司令看到文字像螃蟹爪子,他说这文字我懂,“这倒和咱们考翻译的文章差不多”。义和团刀枪不入,自诩能以拳头对付洋枪洋炮,读书人谁信?不读书的人才信。刚司令恰恰是没读书的。刚司令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极力主张依恃义和团反洋,他又处在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位上,说话算话。“庚子之祸,固以端王、李莲英为中坚,而助成之者,实刚毅为之魁”。
文盲当官,丢了己丑,祸了祖国,殃了万民。刚毅咋样呢?他感觉超级好:“而今备位宰辅,与彼咬文嚼字,辄夸下笔千言而落拓穷途一身不自保者何如?”我一点书没读,当了这么大的官,你们读了那么多书,穷书生一个,怎么样?
我们只能无语。
别看文盲、准文盲当了官之后,对文人是翻白眼,其实另一面是,他有时比谁都爱文化,都爱搞文化工程,比文人更文人。一两年出一本报告集,甚至16个月连出六七部诗集,这种官人多。把文人贬得一无是处,与处处把自己当文人,并行不悖,硬币都是两面嘛,梁山莽汉到得李师师那里要装斯文嘛。这个“刚毅不解句读,而自负能文”。他著了一本书,叫《官场必读》,把秘书写的公文、论文、报告、讲话,“分类编辑,刊印成册”,书名叫必读哪,那是人人都得买的。官人有时表现得很爱文化,缘于缺啥要啥,他好这一口。 txt小说上传分享
暗权利 第二章(4)
3.感动价里的级别券
我一直闹不明白,感动是个什么玩意儿。比如说,农民天天挑大粪种麦子种红薯种洋芋,别说上不了“感动中国”,就是连没正式刊号的县报也不会登他的先进事迹。但某县长半年前替过一回农民的肩膀,给他挑了十来米远的大粪,不但县报市报省报上有影,连县市省电视台也有声。专家评语说:该县长给农民挑大粪的事迹十分感人。农民天天挑粪,按里程来算,应该绕地球一圈两圈了,没感动过谁,怎么县长挑十来米,就这么感动天下呢?
我估计,感动可能是一种价值十分钱的特价商品,俗语常常说,十分感动嘛。我纳闷的是,咱们花十二分力气,感动不了人,县长、市长、省长花几分、一分、半分工夫就将广大人民感动得热泪盈眶(上面说的挑粪的事例就见端的)。
闷想了很久,我现在隐约有点明白了,感动这种特价商品里是盛行级别券的。比方你是村长,你这个级别值价1分;你是乡长,你就值价2分;你是县长,你就值价8分;你是省长,你就值价N分。级别与分值是以几何价递增的。这是说,你是村长,若想感动人民,你得花九分力气,加上你那1分级别券,才能十分感动人民;你是乡长,你得花八分力气,才能让人眼里长出激动的泪花来;乡镇长感动中国,那感动词往往都有一句“长期扎根基层”的;县长挑了几步脚的大粪,就将十分感动拿到了手,他那级别值8分啊……
到了更高级别,他如果想感动人民,那再容易不过。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个“感动中国”的上榜人物。他是怎么让人感动的呢?他的感人事迹很多,且容说一件小事吧。有个叫李世勣的人,是个跟唐太宗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既是功臣,你就知道,他一定挑了很多年的大粪,流汗没少流,流血也肯定流了不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啊。有一年,他得了暴疾,照了许多的X光以及经过许多开普勒检查(他是公费医疗,检查项目当然很多),都没查出什么病症来,后来,有个中医,一番望闻问切,找出病因来了。医生说,这病不是什么病,只是有点怪,“方云须灰可疗”,开出的方子是必须用胡须烧成灰,“和汤服下”。唐太宗听了,正好胡子好久没修了,就从这个赤脚医生药箱里寻出一把剪刀来,嚓嚓嚓,剪下几根细毛,“上剪须为之和药”。这下不得了,把人感动死啦。这个李世勣病都没好,一直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要下床都得三五个丫鬟扶持,这时候他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床,匍匐地上,一个劲地磕头,磕头声声震屋瓦,“世勣顿首出血泣谢!”连连表态:陛下盛恩,为臣万死不辞!
李世勣替老李家打江山,流汗又流血,好像没见唐太宗跪下地来,把头磕得砰砰响吧?而唐太宗用一根胡须,就让李世勣感动得涕泪横流。这个感动的机制原理是什么样的?感动的级别券在起作用啊。李世勣是个有级别的人,而且级别不低,尚且这样,若是那些当兵的呢?那更不得了,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万千百姓把性命都丢给唐太宗等领袖,莫说唐太宗等领袖向他们磕过头,甚至连他们姓甚名谁都没给记住。有级别的,给根毛发,就把人感动得愿意替他死一万次;没级别的,为他死一万次,也难见他眼睫毛眨一下。不但不眨眼睫毛,而且还可能在其背后高举霸王鞭,死命地抽呢。
暗权利 第二章(5)
感动价里,有级别券原理在起作用。翻开史册,几乎页页都有。为证明唐太宗剪须熬汤把人感动得泪雨婆娑不是孤例,就再举个例子吧。乾隆有一次正在吃饭,太监闯来报喜,报告金川用兵终于胜利了(金川大致是现在的大渡河地区,乾隆两次在此地用兵,耗费银两近一个亿),乾隆高兴了啊,那眼泪掉下几颗来,有一颗眼泪掉到鱼羹里了。乾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叫太监把这碗含有稀薄“龙液”的鱼羹汤送给带兵首将文成,且叫太监细叙鱼羹端详,“上即命脉封鱼羹以赐文成,并申明其故”。这下,可把这个文成感动得哭了,哭得不成样子:“臣敢不竭死以报圣上之眷也?”鱼羹里含了点领导的眼泪(这眼泪里含什么成分?是对千万士兵掉了生命的感激,还是自己屁股从此坐稳了的喜悦?估计后者成分更多一些吧),就宣誓说愿以死报答,乾隆的四毫眼泪可拨人千钧生命!
大唐张巡把其小妾烹了给人吃,睢阳城上万人以命回报。这就是说级别越低,感动券越不值价;级别越高,感动券就越高得离谱。这就是说,若想要感动人,级别低者因券值低,那就得多花点苦难成本,得卸只胳膊,得掉个老命,才可能让人十分感动;级别高者感动人,因为其券值高,他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他拔一根胡须,掉一滴眼泪,就可让人万分感动了。从十分感动到万分感动,感动价格好像翻了百番千番,其实呢,感动只是通货膨胀。
感动,是有级别券的,那情形就好像是领导推举人来当官,是有票的,那票值,也分级别:群众百票当不了班子成员数票;班子成员数票,当不了一把手“一票否决”;一把手持有“用人”的一票,也自然持有“感人”的一券。
4.官场温树
由元入明的文人宋濂,在老朱身边干了19年,几乎没犯什么错误,后来虽有小波折,但算得上是善终了。在老朱身边工作,能够20年如一日好好活着的,有几个?百十开国功臣,活到自然死的,只有一两个人,这个宋濂,万花凋谢他独妍,何也?
无他,“领导不是人耳”!如果要想当领导,当一个一贯正确而不犯错误的领导,就不要当人,要当人也只当植物人。宋濂得以自全的要诀就在此:不当人,当“温树”。
宋濂参加革命工作很早,老朱闹革命不久,他就在李善长的荐举下,与刘基一起被征至南京,刘基当的是老朱的军事秘书,宋濂当的是老朱的文字秘书。革命胜利之前,当然是军事秘书比文字秘书重要,革命胜利之后呢?那就倒了一头啦。宋濂一直供奉翰林。大报告小报告,只要是老朱做的报告,几乎都出自宋濂这一枝“国笔”,举凡郊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例之制,万国来朝拜跪赏赐之仪,以及元勋大臣碑传盖棺之论,多半是宋濂搦管操笔或者终审圈定,故而被荣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干得好,能力突出,自然在老朱脑壳里加了不少“印象分”。老朱对宋濂优渥得很,每次在便殿朝见,老朱都要叫人给他上茶,常常还一道吃早饭。有次宋濂偶得小恙,老朱亲自用汤匙搅拌甘露汤,当了一回服务生,把汤送达宋濂的嘴边,说了许多愿意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