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嬷嬷,道:“这是蓉儿媳妇新给我找的嬷嬷。也是宫里出来的。如今我也大了,可不能跟以前那样混玩了。”
孤独的小孩子容易养出怪癖。惜春的年纪小,本来就跟几个姐姐有些玩不到一块儿去,加上他的身份也金贵。就连年纪跟他比较接近的探春也避着他走。如果依旧是王夫人当家的荣国府,如果依旧是那些什么都敢乱说的奴才。也许惜春就跟原著里一样了。
可是贾玖来了,事情就变了。
王夫人不当家了,家里的奴才们也被收拾了好几回,自然也没有人敢在背地里说惜春生而丧母、克母、不吉利什么的。相反。贾玖为了不委屈这个小妹妹,只要得了什么好东西,必会分些给惜春。换而言之。贾玖只要给浣纱馆送东西,一定会给惜春送些什么东西;若是贾玖给惜春送了东西。却不一定会给浣纱馆送东西。而且,送的都是十分贴心的,不是小女孩喜欢的玩具,就是惜春用得上的东西。
因为贾玖的这种态度,惜春即便没有住在贾玖的院子里,也不曾受过什么委屈,再加上宁国府秦可卿当家,秦可卿又是个细致的人,惜春就更加不可能受委屈了。
惜春既然是贾家出身最高的女孩子,自然是有几分傲气的。之前在贾母院子里的时候,曾经受过探春和史湘云的气,也受过探春和史湘云的冷落,所以,他对探春和史湘云两个态度平平,甚至有些冷。至于贾玖,在惜春看来,之前不过是这个姐姐无力帮助自己,后来这个姐姐有余力了,就没有忘记过自己。所以,惜春对贾玖的评价还算可以。
当然,在探春和史湘云看来,这个四妹妹就是怪。
探春看见惜春身后的几个新面孔,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反而是史湘云,听惜春这么说,立刻道:“那四妹妹是不肯帮忙了?”
惜春皱起了眉头,道:“什么忙?”
史湘云连忙说了。
惜春道:“书是为自己读的。”
却不肯再多说,直接抬脚走人。
史湘云差点没有反应过来,指着惜春远去的背影,道:“三姐姐,你看四妹妹!”
探春望着在丫头嬷嬷的伺候下渐渐走远的惜春,幽幽地道:“四妹妹到底是宗族嫡支。”
“什么?”
史湘云瞪大了眼睛,探春却没了说话的力气,也走了。
史湘云口瞪目呆地看着探春进了后花园,这才反应过来,跺了跺脚,跟了上去。
探春回到自己的院子,浑身无力,却看见晴雯带着两个小丫头,两个小丫头的手里各自捧着一只小匣子。
晴雯看见探春就立刻给探春行礼:“婢子见过三姑娘。”
探春道:“原来是晴雯。二姐姐让你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么?”
晴雯答道:“回三姑娘的话,我们姑娘说了,宝二爷的事儿,别人可以推脱,姑娘却是推脱不得的。只是姑娘才搬进后花园不久,想来很多东西都不周全。这两只匣子里面是府里旧年给姑娘小爷们采买的纸,都放置了三四年了。我们姑娘说,姑娘这次说不得用得上,让婢子们给姑娘送来。”
何止是用得上,根本就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些纸,探春再好好模仿贾宝玉的笔迹,不用十分相像,只要七八分就可以混过去了。
探春连忙道:“二姐姐费心了。”又道:“这些东西,难道是二姐姐让人去库房里面找出来的?”
晴雯答道:“回姑娘的话,不是。这些原来是我们姑娘的份例。我们姑娘经常要抄书,府里预备的纸经常不够。后来道门就在我们姑娘的份例上多添了一笔。只是府里预备的纸跟道门送来的纸不一样,我们姑娘为了让抄写的书看上去更整齐一些,就全用了道门送来的纸,就是后来派人去采买,也是去道门的铺子采买。,自然,府里准备的份例就只能放着了。我们姑娘说,既然姑娘要帮宝二爷补足以前的功课,用这些纸张应该更容易让人信服一些。”
探春听了,不免叹服贾玖的细致。
贾赦处置了家里的奴才之后,很多采买上人也被撤换过了,自然,这采买来的东西也跟以前有了许多的不同。而贾母的院子里用的还是老规矩,自然,这用的东西也还是以前的那些。不说别的,就说这纸笔,就跟以前大不相同。
而且,新采买来的纸跟三四年前的纸相比,也是不同的。放置了三四年的纸,即便中间依旧雪白,这四周还是会隐隐发黄。如果用新纸为贾宝玉补功课,只怕一眼就会被人戳穿。而用了这些纸张,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只怕更高一点。
探春听了,也不推辞,连忙让侍书接了过来。
“还是二姐姐细心,如此,还请你代我向二姐姐道谢。”
晴雯道了个万福,应了,也不久留,很快就离开了。
探春也是个有心计的。他留下了其中的一匣,自己带着另外一匣去了贾宝玉的院子。
薛宝钗也是个心细的,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探春手里的匣子,连忙问缘故。
探春便说了。
史湘云撅了撅嘴巴,本来还想说什么,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我记得那年大老爷发卖了好些奴才,这府里的采买也都换了人,说起来,也有八年了。老爷又是个好读书的,可不会注意不到这纸张的不同。”
探春一愣。
薛宝钗却道:“这倒无妨。笔墨纸砚这种东西,不止我们要用,外面的老爷也要用。采买上的人敢在别的地方动手脚、以次充好,却不一定敢在这上面亏待了宝玉。换而言之,就是大老爷换了采买上的人,也不过是让二妹妹也能够用得上好纸好笔而已。至于二妹妹抄书一事,二妹妹自己也说了,先是因为道门送来的纸笔很多,然后是二妹妹自己挑剔,这才省下了这些东西。而且,这纸张的好歹,老爷就是看出了,也不会多什么,只会当买办上的人看碟子下菜,欺负我们罢了。可若是这纸张的年份不对,那才是大事。”
说着,又顿了顿,道:“也是我疏忽,没有留心。我回家让人去铺子上找找。就这么一匣子,恐怕不够。”(未完待续)
正文 187书
贾宝玉原以为那位堂姐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帮忙,结果,转头人家就送来了这些东西,让贾宝玉不免有些讪讪的,为自己误会了堂姐而有些不好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丫头来报,说是贾玖屋里的小红来了。
贾宝玉见过小红,还不止一次。在贾宝玉的眼中,这个名唤小红的丫头,不仅模样俏丽,口齿也十分伶俐。只是贾玖对自己屋里的丫头们管教甚严,所以,无论是小红也好、晴雯也罢,抑或是其他的丫头们。从来不敢跟贾宝玉的丫头那样,在各位姑娘小爷们跟前放肆。
对于贾玖和那些宫里出来的姑姑嬷嬷们来说,这样的丫头才是正常的。可是贾宝玉就十分不适应。
因此,当贾玖屋里的丫头们来的时候,贾宝玉都会格外亲热。
今天也一样。
听说小红来了,哪怕小红的容貌并不是顶尖的,也让贾宝玉的脸上多了三分热切,连声道:“还不快请。”甚至自己也走到门边迎接。
守在门边的小丫头连忙把打起帘子,让外面等着的小红进来。小红一进门,就跟贾宝玉并屋子里的诸位姑娘们见礼,而众人也看到了小红手里的小匣子。
史湘云道:“之前二姐姐已经让晴雯给三姐姐送了陈年旧纸。难道这里面又是纸张不成?”
小红行过礼,避开了贾宝玉搀扶的手,站直了身体,这才道:“回史大姑娘的话,这匣子里面不是纸张,而是我们姑娘亲自抄写、整理出来的《战国策》。我们姑娘说。《战国策》乃是上古史中的第一本,许多典故也都是从这本书里面开始的。那些四书五经什么的,因为是死记硬背,有些甚至连那些著作者自己都做不到的教条,只怕宝二爷没有这个耐心读。倒是这《战国策》,因为是一个个小故事,宝二爷说不定还能够多看几天。”
说着。又转过头来。对贾宝玉道:“宝二爷,道门对《战国策》的讲解和儒家对《战国策》的讲解有许多出入。我们姑娘结合倩姑娘清姑娘那边的读书笔记,经过数年时间。才把这部《战国策》整理出来。我们姑娘也说了,这部《战国策》并不是送给宝二爷的,而是借给宝二爷的。若是宝二爷不喜欢或者不需要,那婢子现在就拿回去……”
贾宝玉连忙道:“哪里会不喜欢。我正愁从哪里开始呢。真是让二姐姐费心了。”
小红看了看贾宝玉。这才道:“既然如此,那么。婢子就把这匣子留下。这里面是第一卷。我们姑娘说,宝二爷读完了,请记得归还,再借第二卷。不然,就让婢子直接把他拿回去。”
贾宝玉听了连连应下。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稀罕。这在贾宝玉身上最为明显。
对于贾宝玉来说,什么金银珠玉。什么古玩字画,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来得太容易,应有尽有。相反,那些什么花儿、露水之类的东西,必须要赶着新鲜采摘、搜集,贾宝玉屋里的那些丫头们又娇惯得很,心情好了,跟着贾宝玉一起弄,心情不好,照样甩手去玩了,让贾宝玉一个人顶着太阳或者是顶着晨曦做这些。
所以,在贾宝玉的心中,那些古董什么,的确不比上他弄的那些花啊水的。
当然,比那些花儿、水更不容易得的,便是贾玖的东西了。跟别的姑娘们不同,贾玖会给贾赦做腰带、会给贾琏做扇套、会给贾琮做书包,也会给惜春做荷包,但是其他的姑娘小爷们,从来不曾得到过贾玖的针线,更不要说比针线更难得的书籍、笔记之类的东西了。
在贾宝玉看来,他满屋子的书,都比不上这匣子里面的这本,哪怕这本只有第一卷。
匣子里的书,不止贾宝玉稀罕,薛家姐妹和探春一样稀罕。当然,他们稀罕的内容跟贾宝玉不一样。贾宝玉稀罕这本书,那是因为贾玖第一次让丫头送东西给他——虽然事先已经说明了,这书是借给他的。——薛宝钗薛宝琴和探春三个稀罕的是,这本书上的注释,不但有道门中人对这本书的讲解,还有儒家名师对这本书的讲解。
这样的一本书,不要说在闺阁之中了,就是放到外面去,也会有造成无数的轰动,会有无数的士子、读书人,甚至是官员,为了早日抄录此书而明争暗斗,京师纸贵的盛况会在京师又一次上演。
等小红一走,薛宝钗立刻打开了匣子。
只见那匣子里面放着一本包得整整齐齐的书。藏青的封面上,用大大的瘦金体写着《战国策》三个字。翻开封面,第一页却是空白,而在第二张纸上,一样用瘦金体写着四个字:“卷一东周”。
再往下翻,方是正文。
整部书的正文都是用瘦金体书写的,字字清贵,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势,就是读书态度最不纯粹的贾宝玉,此时此刻都不免浑身一震。如果有见识的人看了,便能知道,贾宝玉这是被那文字中的剑意给震慑到了。
可惜的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是习武之人,只知道,这字清雅高贵,让人生不出一丝一毫异样的心思来。
每一段正文之后,都带着隶书写的注释。其中,蓝色是道门解释,朱砂是儒家解释,而最后的黑色,竟然是参考文献。连出自哪部书、哪一卷、哪一句,都注明了。像比较冷僻的生字、跟今文不同的古语用法,都标识了相关辞书,连位置也有标注。还有同样的故事,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因为作者的观念和看法的不同,也会跟着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也被细心地做了笔记,有的还注明了前因后果和特定的历史原因。
薛宝钗与薛宝琴、探春几个翻阅之后。都纷纷叹息,道:“二姐姐真是用心了。这样的一部书,若是读完、都记住了,只怕这里面相关的书籍也都记住了大半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贾宝玉把这本书都背下来了,哪怕他只背了几篇,也不用害怕贾政的盘问了。
这本书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薛宝琴最是心痒难耐。
他有些后悔了。若是他不用为贾宝玉补功课就好了。他可以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抄录一份。然后作为传家宝。留给自己未来的儿女。当然,若是有空闲,也可以多抄写一份。留给自己的哥哥。
跟薛宝琴有着同样的心思的,还有薛宝钗。
薛宝钗比薛宝琴镇定多了。因为王夫人的算计,薛宝钗只能嫁给贾宝玉。所以,他对宝**奶的位置势在必得。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让薛宝钗在面对这部书的时候,比其余几个女孩子冷静许多。
薛宝钗道:“二妹妹既然说明了这书是借。我们自当好好爱惜、有借有还的,才能够让二妹妹借出第二卷。宝兄弟,你可要小心些,莫要让这书污损了。若是弄坏了。二妹妹怕是不依的。”说着,薛宝钗顿了顿,忍不住道:“宝兄弟。若是可以,等你抄完了。我能抄一份么?”
贾宝玉一听,连忙道:“宝姐姐,你先抄也是可以的。”
薛宝钗忍不住失笑:“宝兄弟,你难道忘记了,我们今日是为何故,方才坐在这里的么?”
贾宝玉听了,方才不好意思地笑了。
史湘云见此,也道:“可不是呢。爱哥哥,你只管抄你的。等你抄好了,我们抄写你的副本也是可以的。”
贾宝玉听说,这才罢了。
贾宝玉的院子里根本就没有秘密,不说贾母和王夫人都在他的院子里放了人,就说他院子里的那些丫头,差不多都被贾宝玉给宠坏了。即便有两个端得住的,也是起了心思,准备着走人的。
所以,不到一天时间,贾母、王夫人和李纨都知道了这事儿。
贾母知道之后,叹息之余,更多的是欣慰。他甚至对鸳鸯、鹦哥两个人说:“我之前就担心,老二一家子离了这府里会吃亏,如今看来,却是不用了。”顿了顿,又道:“老大是个恩怨分明的,可是他的年纪到底大了。琏儿,碍着他母亲和哥哥的事儿,怕是不会轻易原谅老二一家子。就是他自己能够放下仇恨,外面也不会允许他放下。倒是二丫头,他没有这么多的禁忌。他又是个有本事的。若是他愿意照拂宝玉一二,我也安心了。”
王夫人则要纠结很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王夫人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王夫人也好,贾政也罢,都不大会教养孩子。尤其是贾珠的死,给王夫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让王夫人不敢逼迫贾宝玉读书,甚至还有心纵容贾宝玉偷懒。
他害怕贾宝玉上进了、碍了某些人的眼、被人给收拾了。
可是作为一个母亲,王夫人也希望儿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也希望儿子能够有出息。可是,贾宝玉那块要命的石头却是贾宝玉的锦绣前程的巨大障碍。
王夫人不止一次地为自己当初的短视而后悔。如果当初他聪明一点,如果当初他身边有个聪明的人,早早地把那块石头藏起来,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自己的儿子的前程也不会被耽误了。
到如今,王夫人是连个先生都不敢为贾宝玉请,只能看着儿子每天这么没心没肺的疯玩,然后把所有的苦楚都往肚子里面咽。
即便王夫人本身不明白贾玖的书的价值,等听了丫头们的解释之后,他也明白了。
他知道,在不可能为贾宝玉请先生的情况下,贾宝玉就只能靠自学。而这本书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嫉妒贾玖手里巨大的资源,却也十分庆幸,贾玖愿意将这些资源分享给他的儿子。
王夫人很清楚,按照两家的恩怨,贾玖就是不借给贾宝玉,也没有人会说他的不是。而现在,贾玖偏偏就借出了这本书。
王夫人心思百转,最后出口的,却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至于李纨,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就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后悔。
为了名节,也为了他自己的儿子贾兰,他选择了远离贾宝玉。当他知道这部书的存在之后,李纨的心中就只剩下后悔两个字了。
贾宝玉是贾兰的亲叔叔,年纪略长几岁不说,辈分也高。家里既然不给贾宝玉请先生,贾兰显然也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先生,除非等他再大一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